神经官能症患者的要求的特征
来自:心师张铉((QQ号:944270603))
霍妮对神经症的研究深有心得,只是苦于翻译可能是不太懂心理学,书看起来真是颇为伤神,那就简单地罗列一下本节的重点,权当笔记。 每一个神经官能症患者的“需要”都能转变为“要求”,所以我们为了给予“要求”更彻底的描述,必须对此作个别讨论。 首先,“要求”本身就有两方面是不切实际的,一是只存在于意念中的权利要求,二是将这项“要求”是否能达成的可能性置若罔闻,这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甚为明显,尤其是天真地希望自己能免于疾病、衰老和死亡。 有个女病人,认为自己享有特权使人们都接受她的邀请,因此当别人拒绝她时,不管别人理由如何,她都会感到很愤怒。有位学者,始终认为他所碰到的每件事都应该是简单的,于是他愤恨撰写论文或者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工作,而且不管这种工作是多么的重要,或明知如果不全力以赴,这项工作是无法完成的,他都会产生厌恶的感觉。一个醉汉,自以为有权力在经济困窘时能获得别人帮助,如果别人的帮助不够及时或者显得不情愿(无论别人是否真的如此表现),他都会觉得这是不公平的。 这些例子表明了神经官能症要求的第二特征:他们的“自我中心”是如此之显著,以至于使旁观者感到那无疑是“天真的、幼稚的”,并且使他们回忆起与被宠坏的孩子所表现出的同样的态度。这些意念可以支持一项理论上的结论:所有这些要求正是“婴儿的”特性,它们存在于那些无法长大成熟的人们中。但事实上这个论点却是错误的,一个很小的孩子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存在的,那只是因为他在心理上尚未发展出那种想要与人们沟通的感觉。小孩子往往不知道别人也有他们自己的需要与能力上的限度——比如,妈妈也需要睡眠,妈妈也没钱买玩具等等。而神经官能症的“自我中心”是全部建筑在完全不同而且相当复杂的基础上。因为他被精神需要所驱使,所以他被自我占据,被冲突困扰,而且被迫去坚持他那特殊的解决方法。此处有两个现象看来相似,但实质上却是不同的。由上所述,我们知道如果告诉病人他的要求是幼稚的,那绝对得不到治疗的效果。我们只能让他知道这些要求是没理由的(分析者可以较适当的方式举出事实),充其量这只能引发他的思考。若不再进一步分析治疗,这对他也将毫无影响。 神经官能症要求的第三个特征在于期望“不劳而获”。一个人若想减肥则需减少食量,但这最简单的理由通常会遭到病人发自内心的反对,他仍不断地大吃大喝,依然认为他之所以不像别人那样身材修长是不公平的。此外,也许会有人要求他应该有个较体面的职业,较好的地位,不用多做其他特别的事情而能获得高薪,而且更主要的是——不用去哀求职业。甚至于他用不着清楚地了解自己所想要的是什么,而应该处于拒绝或接受任何事物的地位。 人们时常会利用好像最合理、最动人的话,来表达自己是多么的渴望幸福。但其家人或朋友很快就会了解,使他快乐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于是人们便会告诉他,一定有许多不满的情绪缠绕在他心里,所以才会如此不快乐。听了别人的劝告后,他也许会去找心理分析医生。 分析者会觉得,病人为求快乐的愿望是达成分析的良好动机,他也会自问为什么这位病人一心渴求快乐,而无法获得快乐。该病人具有大多数人所渴望的条件:和睦的家庭,美丽动人的妻子,充裕的经济基础,但他不再做任何多余的事;他对各种事都提不起强烈的兴趣,在这个描述中包含了许多消极性与自我放纵。在第一次会谈中他发觉病人并未谈及其困难,然而病人却以性急的方式说出了一系列的“愿望”。下面的谈话使分析者证实了他初次的诊断看法,在分析工作中病人的惰性是第一个障碍。于是真相大白,这是一个失去自由的人,他不能开发自己的智力,却有着固执的要求——生活中所有完美的事物,包括心灵的满足,都应发生在他身上——以求自满。 神经官能症患者要求的第四特征:他们在本性上是具有“报复性”的。 写不下去了,眼睛晃疼了。下回继续。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想在北京建立一个线上➕线下的心理互助群 (若不是我)
- 找一个安全匿名的角落,给心灵一个停靠的港湾 (小木耳)
- 帮忙推荐几本经典的心理学书籍行吗?有些畅销书带给人的反思... (可乐)
- 线上读书成长小组招募 (陈叁叁)
- 广州《钻石女孩读书会群》邀请函:闪耀智慧,共赴阅读盛宴 (钻石女孩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