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展经台”的由来
鸣沙山下的等待
曾身历五天竺(印度),遍游大小一百三十八国,并遗下不朽巨著《大唐西域记》的一代高僧——玄奘,在外生活了十九个年代后,终于在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到西域于阗后接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敕令,即喜形于色的整装东归。他一路上顶烈日,冒风沙,经过媲摩城(今策勒县北),尼壤城(今民丰县北尼雅故城遗址),折摩托那(今县城末),纳薄波(今罗布泊)诸地,于当年夏秋之交,始进入阳关,玄奘深深地长叹一声说:“总算回归东土了!” 玄奘进入阳关后,受到当地守关将吏和老百姓的热情款待,当即安排他们一行人等住进了西寿昌城(今古董滩附近)的永安寺。这个永安寺虽然规模不大,却也雕文刻镂,庄严雅静,僧众虔诚,香火极盛。玄奘一行由于长途跋涉已感相当疲惫,经在永安寺沐浴休整一番后,精神倍增,欲整装继续东行,但他从天竺取经敕归的消息,不胫而走,连日来从寿昌、沙州等四面八方赶来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将一个小小的永安寺围得水泄不通,人们都以崇敬的心情表示一睹法师的慈容,为最大的心愿。在这种愿望的导引下,玄奘为了满足群众要求,答应在阳关城下进行三天“佛经展览”。消息传出,整个阳关内外一片雷动。于是虔诚的佛教徒和热心的老百姓,自动日夜赶工,很快在龙头山东崖顶一块开阔地上修起了两座展经台。将法师从天竺国带来的部分佛经和异物珍奇公开展出,请大家一饱眼福。敦煌虽然是东土有名的“善国神乡”,但为此盛大的佛经展出,在阳关内外还是破天荒第一次,当时前来观看展经的沙州十七大寺的高僧大德及州城内外的善男信女,排成了几里长队,形成了万人空巷,规模空前的盛况。玄奘看到这种场面后,也激动地从内心里说出:“自到敦煌有多时,似逢亲识是人知”。 玄奘走后,后人为了纪念这次展经活动,特在两座展经台的基础上,修了两个小佛龛以作纪念,老百姓尊敬地称它为佛爷庙。(意思是玄奘是人们心目中活的佛爷。此庙在20世纪40年代还存在,我国考古工作者闫文的《敦煌史地杂考》中也有论及)。天道无情,岁月沧桑,昔日的佛爷庙早已不复存在了,但是“佛爷庙湾”这个有纪念意义的响亮名字,却一直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和口头上,今日的佛爷庙湾已成为新的旅游景点,供人们缅怀凭吊!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019.12.16玉门关—雅丹魔鬼城拼车 (步履寻幽)
- 十月六日敦煌到西宁有一起拼车的吗 (卢卢N)
- 敦煌阳关景区官方微信开通啦 (鸣沙山下的等待)
- 沙漠沿途风景 (鸣沙山下的等待)
- 大雁与玉门关 (鸣沙山下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