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先贤遗墨---赵烈文
来自:Jeff(书路是心路)
先贤遗墨---赵烈文 烈文字惠甫,阳湖人。官直隶易州知州,客曾文正公幕最久,深为契重,于学无所不窥,文正特保奏称博览群书,留心时事。中岁解组归田,侨寓虞山,得水吴园旧址,葺而新之。水木明瑟台榭清幽,图史金石罗列左右,著作等身,及卒不刊。——《清代毗陵名人小传稿卷八》 在公元一八六七年七月二十一日这天的晚上,有两个人的一段谈话,被完整的记录下来。交谈者之一,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时任两江总督,另外一位就是此文的要说的赵烈文先生,赵烈文其时的身份是曾国藩的幕僚。他们在对大清国的命运发表看法,得出的结论很严峻。赵烈文的观点,大清国五十年内必亡,他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分剖离析。然而主德隶重,风气未开.若无抽心一烂, 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我估计.异日之祸,必先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言国朝将亡,此论不可谓不大胆,而后的历史进程,更加证明了赵烈文的高明。到公元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清朝走完了它的历史步伐,此时离赵烈文的预言过了四十四年,赵烈文的五十年内清朝必亡的预言被完全证实。其实,文人对国家命运的预言,并不少见, 粱启超当时也有“不见宣统五年”论,梁启超固然一语成谶,但当时的局势已然明朗化,如此预言,相对容易。而赵烈文在所谓的“同治中兴”时期,能看到皇朝背后的深刻危机,这就不能不佩服赵烈文独到的眼光了。 赵烈文虽然政治眼光独到,于金石碑版学也钻研颇深,成就斐然,可是到今天,他的书法作品却依然被归入小名头的行列。此件楷书扇面,录姚合诗两首。姚合晚唐诗人,官武功主簿,诗作清新,人称武功体。赵烈文书法承袭了董其昌秀雅平淡的基调,端庄而又风神潇洒,焕发出浓浓的文人气息。面对此作,若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确实是一种享受。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凌林煌简历及學術研究成果 (Jeff)
- 赵烈文六爻案例整理 (老涮)
- 《落花春雨巢日记》:家祠拈阄决避难之所、跪持《准提神咒》 (Jeff)
- 赵烈文墓志铭 (Jeff)
- 有知道赵烈文赵姓后代下落的吗? (豆友1U9eCfhA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