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质OR反移情?
来自:玻璃蔷薇(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
看前半部分的时候,我个人觉得这个案例中咨询师的面质是没有问题的,求助者过分固着,纠缠细节,并且一般的劝告没用,思绪混乱,完全适合面质啊。 咨询师的反移情是咨询师自己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对于这个求助者的问题,我认为有人给她当头棒喝是很必要的。 你们觉得呢? —————— 作者:王文宇 一位电话来访的咨询者结束咨询后,大家就刚才的案例进行讨论。因为此案例在昨天晚上已经来电咨询过了,咨询是相同的话题,找的是不同的咨询师,结束咨询后似乎她的问题还是没有得以真正解决。咨询师们觉得尽力了,但来访者似乎就转不过那个弯来。因为有几位咨询师的介绍,我在参与案例讨论后,心里对这位来访者已经存有一点不良的印象,觉得她可能爱认死理,钻牛角尖。 案例讨论结束不到半个小时,热线铃声再响,我拿起话筒开始接听。介绍完我自己后,对方说:你是大学生吧。我反问:我的声音很年轻吗?对方笑,我解释说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电话那头立即表现出尊敬和热切。其实是我自己也做不到不在乎自己的年龄,似乎年龄就是经验丰富的象征,内心深处我也希望来访者把我当专家、权威看,还是没摆脱做医生的陋习。 对方开始急切地述说她的事情,我发现她居然就是刚才案例讨论的主人公,问题不变,咨询师在变。她还是在找更好的咨询师解决她的问题。我尽量压抑自己潜在的不满,耐心地听完她的倾诉,等她停下来地时候,我终于按捺不住,问她:你来电主要是想解决什么问题? 她说:我主要是想知道他到底喜不喜欢我。 我反问:那你觉得两年多见过两次面,而且是因为工作关系;明知你是谁,却对你所有的短信不回,所有的电话不接;让别人以他女朋友的身份告诉你不要再给他电话……他的这些行为显示他到底喜不喜欢你呢? 她心有不甘:那他为什么要在第一次见面时问我,他帅不帅呢? 我说:他不可以这样开玩笑或者调侃吗? 她还在纠缠于她与他之间一些细枝末节中…… 基于前几位咨询师都已劝过她放开视界,天下好男人多的是。而她反复打电话表明她没有接受,大有“众生三千,我独爱你一人”之势。 我终于打断她的赘述,直截了当地说:“你是不是只想听我们咨询师告诉你,他是喜欢你的,你们在一起是有可能的,这就是你咨询的目的。” “也不是这样的,我只是想让你们帮我分析一下……”她的声音变小了一些。 “ 其实你内心一直都很明白,只是你一直不想承认,你遮住眼睛不去观察现实,捂住耳朵不去听内心的声音,就是想给自己留一线希望。你一直留在自己的幻想中,拒绝从现实中寻找答案,你应该和他约见一次,心平气和地认真讨论一下你们的关系问题,了解他内心真实的想法,知道在一起有没有可能。比你现在这样采取骚扰电话,跟踪短信的极端方法要更少地引起他的反感。” …… “一个人有爱别人的权利,但别人也有不爱你的权利,就像你有爱他的权利,同时也有不爱你男朋友的权利一样(她有一个家人认可,准备谈婚论嫁的男朋友)。” …… 她争辩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她忧郁地说了句:“那如果见面后的结果是不可能怎么办?” “那你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你自己的生活。” “那我就自杀,生活都没什么意思了。” 话题转至危机干预。最终她在沉思中放下了电话,而我却在放下电话后沉思。 在这个案例中,我是明显带着反移情在做咨询的,所以我忽略了共情,没有深入体会并表达理解来访者恋爱失败的抑郁心情,没有建立起尊重、安全、充满信任地咨询关系,就急切地进入了面质,粗鲁地揭开了来访者蒙在自己眼睛上的纱巾,让她正视自己的不当和失败,这直接影响了面质的效果。在缺乏共情的基础上进行的面质,很容易变成批评,而对于批评,大多数人都是不那么愿意接受的。来访者最后提及自杀,其实就是对我不当咨询的反抗。分析原因:一是因为在前几位咨询师咨询并讨论的基础上,我心中已经形成对来访者不良印象,认为来访者偏执、认死理、很难缠;二是想表现出自己的出色、与众不同,既然你们建议她开阔视野无效,我就采用面质让她认清自己,如果有效,就说明我技高一筹。 来访者不接受喜欢她的男朋友,却对一直拒绝接受她的“他”采取了一些招人反感的极端方式来追求,可能和她童年时家庭关系有关。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一个人在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模式往往是他幼年时家庭关系模式的再现。而我在慷慨激昂地面质声中,忽视了去探索她不良恋爱关系的根源,也没有建议来访者做进一步的深入咨询,以更好的解决她的问题。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们招募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一枚呀)
- 建一个实习咨询师的互助群 (倾听师咨询师)
- 生命之光:抑郁焦虑公益心理热线招募线上来访者 (蓝仙子)
- 害怕被人议论,怎么办 (空空)
- 思考等待思考者—心理咨询广告 (Ma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