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新年推荐:《听音乐》!
来自:Diotima
推荐《听音乐》的六大理由 《听音乐》一书的英文原版Music: An Appreciation(直译为《欣赏音乐》)自1976年由传媒界巨头McGraw-Hill公司首次出版以来,在国际上已经确立了极高的声誉,成为了美国以及世界各地音乐欣赏课的首选教材。与很多被广泛使用的教科书一样,《听音乐》在众多读者的密切关注和期待下,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修订、增删和完善。2008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根据该书最新的简明第六版(6th Brief Edition),翻译出版了这本《听音乐》,为汉语世界的读者贡献了一本十分优秀的音乐教程和普及读物。我们认为,作为一本畅销世界三十多年的经典图书,《听音乐》汇聚了以下突出的优点: 一.“零”起点 首先,对于广大入门级的读者来说,《听音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零起点“傻瓜教程”。全书不仅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在开头的第一部分,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音乐的音高、节奏、记谱、乐器等要素,为随后的学习扫清了基本的障碍。且作者深谙大部分读者对于“蝌蚪音符”和专业术语的畏惧心理(许多风靡世界的科普读物为我们积累了“每引用一个公式,读者减少一半”的宝贵经验),从全书的前言部分就一再强调谱例通常只为“需要的读者提供对作品理解的视觉辅助”,即使不识五线谱也不会影响学习效果。 二.匠心独具的呈现方式 为实现这一承诺,书中对于音乐作品赏析的呈现方式匠心独具,采用了一种“聆赏要点”(Listening Outline)的写法,将乐曲结构、主题、织体、歌词、乐器和情绪特点等要素的文字讲解与配套CD上的音轨时间准确对应起来,创造了一种无需阅读乐谱就能准确跟踪音乐进程的有效手段,避免了一般普及读物对于音乐本体的介绍大都过于笼统的缺憾。《听音乐》将非常有助于培养读者欣赏西方艺术音乐的正确聆听习惯。 三.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低姿态的起步和精到的界面设计并不意味着在整体学术水准和信息量方面的保守。相反,在该书随后根据时代顺序而展开的各大部分中,巧妙融合了与音乐史和作品欣赏相关的多条知识脉络,将音乐风格体裁的发展进程与作曲家生平以及作品分析很好地组织在一起。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由于课程的压缩或特定的教学对象等),这本音乐欣赏教材还可以同时满足西方音乐简史和音乐导论等方面的教学需要。 四.宽广的综合视角 全书印刷精美、排版考究,不仅贯穿着由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绘画、雕塑和建筑组成的全彩插图,采用“时间年表”来对照音乐与同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和历史文化的重大事件;还引入了一种被称作“展演视角”(Performance Perspective)的特殊段落,主要用来介绍音乐演奏者对于音乐诠释和二度创作的个人感悟,而表演环节其实是音乐艺术最具魅力但却很容易被一般音乐欣赏教材忽略的方面。这体现出本书的作者凯米恩(R. Kamien)身兼钢琴演奏家、教师和音乐学家身份的独特观点。 五.颇具当代情怀和时尚元素的选材 如此,《听音乐》真正做到了作者所企盼的——“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呈现音乐的生命”。在具体素材的筛选方面,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学者和教师,作者显然深知学术专著与通用教材的定位差别,并懂得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年轻学子们的阅读兴趣。这不仅流露在引人入胜的流畅文笔中,更体现在适度融入的种种颇具当代情怀的时尚元素中(例如与爵士乐、电影配乐、音乐剧和摇滚乐等相关的内容,以及由年轻偶像代言的展演视角等)。总的说来,全书在选材编排方面详略得当、结构匀称,具有“材料翔实而不学究,说理透彻而不偏激,实例鲜活而不落俗”的特点。 六.采用最新科技手段整合的大量周边资源 同时,这本教材周边所整合的各类资源也十分全面,除了配套音响的光盘以外,学生自测和考试用的习题库、教师上课用的幻灯片以及大量补充音像资料等一应俱全。出版方甚至还开发了能与音乐播放同步显示“聆赏要点”的互动软件,以及包括“如何参加音乐会”、“如何描写音乐”之类极其贴心细致的补充阅读材料。目前,McGraw-Hill公司已经将上述资源(目前仅有英文版本,大部分免费)发布在网络上,供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在线点播或下载——让人们切身领略了国际顶级教育出版商的慷慨气度和制作水准。 值得庆幸的是,以上这些令人振奋的闪光点在中译本——《听音乐》中均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只需稍稍对照英文原版就不难体会到译者和编辑为此而付出的努力。当然,目前的初次印刷版本仍然存在着些许诸如部分译名不甚准确统一、光盘存储格式欠妥等方面的疏漏和瑕疵,相信再版修订后应能得到妥善解决。此外,由于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听音乐》作为一本在美国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教科书,其中的某些内容:例如第七部分“非西方音乐”以及在“时间年表”中时常过分突出的“某某总统就职”、“越战”之类的事件等等,多少带有偏见,不过这些均无碍于该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事实上,引进类似《听音乐》这种一流教材的意义,已经不仅局限于这本书的内容本身,同时还在于其体例的示范性,该书所体现出的循循善诱的教育理念、精益求精的著述追求以及种种匠心独具的编辑制作手段,非常值得相关同行们学习借鉴。 聆听和鉴赏音乐,看似“小儿科”,实际上是大学问。《听音乐》一书集聆听经验和丰厚学问为一体,深入浅出,是为具有学术后盾的聆听导读楷模。在此,我们预祝世图版《听音乐》中译本的推广宣传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杨燕迪,教授(博导),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长。 杨健,博士,南京艺术学院讲师,中国音乐学网站长。 2008年7月30日 http://musicology.cn/books/new/200809/3520.html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写给大学生的一封信 | 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 (嶉、I)
- 孙次舟的旧稿文存 (Diotima)
- 有声书: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Diotima)
- 遵师:回忆曹慕樊老师 (Diotima)
- 汪荣祖破西方汉学之迷信 (Diot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