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消融你冰封的心——陪女儿看《冰雪奇缘》有感
来自:青青竹(菜鸟也飞翔)
谁来消融你冰封的心——陪女儿看《冰雪奇缘》有感 欢迎关注“二胎的教育”(微信号:ertaijiaoyu) 每周一到周五,和你分享二胎相关的心理知识、绘本、视频等,让父母和大宝心理顺利过渡。 ============ 自上周陪女儿看了《冰雪奇缘》后,片中主题曲《Let It Go》就一直在耳边不断回响。 它不止是一部动画片,更像一个奇幻而又逼真的梦。它超越了常规影视作品所能承载的试听效果,精心构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冰雪王国,并且通过一个并不复杂却足够生动的故事,成功诠释了成长与真爱。 一、剧情概述 《冰雪奇缘》讲述了一对公主姐妹从亲密到疏离又到亲密的过程。 姐姐爱莎与生俱来一种造雪的神奇魔力,并与妹妹安娜亲密相伴。随着爱莎年龄的不断增长,魔力渐渐失去控制。为了避免伤害妹妹,无论安娜如何恳求,爱莎始终硬下心肠拒绝靠近安娜。 爱莎被加冕为女王的当天,安娜执意要与初识的王子订婚。爱莎不肯祝福二人的婚姻。二人争执间爱莎不小心露出了魔法,并被众人指认成妖怪。爱莎极度委屈之后被迫出走,毅然决然走上了巍峨的雪山,成为那里孤独而又自由的女王。 安娜坚信姐姐是个善良的人,执着地去寻找姐姐,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解救姐姐。爱莎由此懂得了妹妹对自己义无反顾的爱,从此也学会了控制魔力,赢得了臣民的爱戴。 二、爱莎的第一次心理胜利,不再仅仅做父母眼里的乖女孩。 姐姐爱莎在魔法露馅之后的毅然出走,是她心理历程中的第一次胜利。她彻底与过去那个压抑封闭的自我告别,从此开始以率性本真、不畏世俗的新姿态存在。此前,作为一个父亲要求懂事听话的乖女孩,为了能够成为完美女孩,她已经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 妹妹安娜的每一次敲门声,每一声恳求,都曾让她为之伤心。对妹妹每一次的违心拒绝,自己在孤独中熬过的分分秒秒,无不是爱莎为了变成完美女孩而付出的情感代价。 但姐姐发现无论自己怎样努力去遗忘魔法、刻意去约束自己的心,始终都无法实现完美。甚至她越是努力,就越加迷茫,直至变成众人眼中的妖怪。 于是,她开始质疑并放弃过去那个虚无缥缈的目标,不再盲目追寻众人的认可与接纳,勇敢选择一个人独自面对,成为一个孤独王国的女王。 爱莎出走时高唱的《let It Go》是全片的主题曲,也是全片最为昂扬与唯美的片段。爱莎独自走上人迹罕至的雪山时,我深深感受到了那份寒透彻骨的悲凉与孤单。在她重新回归、释放自我后,我也真切体会到了那种难以言喻的豪迈与畅快。 爱莎性格中的隐忍、克制,代表着“超我”,她用来遮掩魔法的手套,象征着常规世俗价值观对她的约束。 父母在姐姐爱莎第一次误伤妹妹后给姐姐戴上了手套,爱莎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背上了道德这一沉重负担。爱莎出走后扔掉手套、丢弃王冠,代表本我在被超我长期压制之后的胜利。 爱莎在这一时期的心理阶段可概括为:认识到自我与常人不同、因为恐惧别人排斥自己而封闭自、在受到排斥后,放弃迎合他人,独自出走,寻找并释放真实的自我。 三、爱莎的第二次心理胜利:懂得了爱与责任的真正内涵。 姐姐爱莎的第二次心理胜利,在于她真正懂得了爱与责任的内涵,并且用爱来改善了自己的行动,从而接纳并实践了更为卓越的自我。 姐姐爱莎紧紧拥抱住妹妹失声痛哭,妹妹为救姐姐,已经变成冰块。从这一刻起,姐姐才真正懂得了爱的含义。 爱并不是回避,并不是将心冰封起来,真正的爱是现实的,是勇于面对一切困难。真正的爱具有世间最为强大的力量,能够让一切冰雪为之消融,并让一切魔法消失得无影无踪。 爱莎自此领悟了如何控制魔法,她迈出了更为成功的一步。这一步也是妹妹用自己真诚的行动教给她的:爱包含着责任,要用爱来战胜一切,保护你所深爱的人。 人在否定自己的人群当中容易自我迷失,在肯定自己的人群当中容易得到自我实践。妹妹安娜一次次的正面鼓励,让姐姐爱莎成功走出了心理阴霾。 四、父母应当帮孩子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当孩子出现成长焦虑时,父母应充分担当起领路人的角色帮助孩子,主动认识并改善自己的不完美。 这对姐妹的父母毫无疑问很爱她们。但他们一再做出错误决定。一定程度上,正是这对父母酿出了这出悲剧的萌芽。 在姐姐爱莎的魔法第一次失去控制的时候,父母一再告诉爱莎要学会控制魔法,不要去想魔法。这种做法不仅未能及时化解爱莎心中的焦虑,反而更加剧了爱莎的心理负疚感,让爱莎采用被动的办法来逃避现实。 他们还试图隔绝爱莎与外界的联系:关闭城堡大门、减少城堡里的人员,让爱莎成为一个在真空环境下长大的、脆弱的玻璃娃娃。于是爱莎的负面情绪长期压制,无法得到合理的疏导。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面对复杂现实环境时显然是不堪一击的。 更可怕的是,这对父母割断了姐妹之间的联系。在高高的城墙内,用一扇大门将爱莎紧紧锁在门的另一边。这种行为是一种心理上的流放。 于是,少年时期的爱莎被封闭在屋子里,长大后当遇到矛盾的时候,她想到的办法也仍然是封闭自己。如果世上没有这样一个地方,那么就给自己建一座冰雪城堡。 父母没有教会她怎样正视自己与常人的不同,反而是一味地教爱莎逃避再逃避。因为父母的教育局限,爱莎的神奇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投入,反而让爱莎觉得自卑。爱莎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下去,即使吃穿无忧,却缺少了最为重要的一样东西——自我。姐姐在长期的心理流放的过程中,把自己视为妹妹身边的一个零。 而妹妹呢?因为父母的不幸早亡和姐姐的隔离,妹妹安娜在孤独中度过童年,她太缺少爱与被爱的感觉。 当王子汉斯怀揣阴谋来到妹妹安娜身边,稍稍对她施以伎俩,没有一丝防备的妹妹,轻轻松松上了当,险些引狼入室。轻率的做出了婚姻的承诺,结果身心受到巨大的创伤。幸亏姐姐爱莎保留了足够的警惕,没有让汉斯轻松得手。安娜随后又遭遇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心理危机。当姐姐爱莎一再关上门的时候,当汉斯拒绝了她的爱的时候,她也开始忐忑地质疑,到底什么才是爱。 父母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确保孩子衣食无忧。比这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寻找与认知自我,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让孩子学会在现实中独立的生存能力。 ============ 欢迎关注“二胎的教育”(微信号:ertaijiaoyu) 每周一到周五,和你分享二胎相关的心理知识、绘本、视频等,让父母和大宝心理顺利过渡。 ============ 你说,“你们都是我的最爱”!行动上,为什么会因孩子的性别、长相、性格等难以平衡自己的爱? 一个也好,几个也罢,或许,教育好孩子的前提,首先是认可、接纳、欣赏自己?!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想生一个男孩,怎么做生男孩的几率高? (o●朩ぃ每↘)
- 纠结了4年,生还是不生? (cai_莉)
- 纠结的快爆炸了……到底生不生 (笛子不是迪子)
- 因毕业论文需要,麻烦帮忙填写问卷。 (小陈下巴双层)
- 两个性格差异巨大的姐妹 (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