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的研究中的“设计”和“研究”的解释
Huaihao
基于设计的研究中的“设计”, 是针对真实的学习情境中的改变与创新而言的。学习系统是个较为复杂的交互式生态系统, 它包括学生要解决的任务和问题、相关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工具、参与活动的规则以及教师对于这些要素的组织等,“设计”主要是针对这些要素进行, 并预测这些要素怎样系统地促进学习。该研究中的“设计”具有三方面的特性: 首先, 设计是有目的的, 而且是创造性的, 设计源于实践中的具体的问题, 因此目的性和针对性很强, 而问题解决本身即是对各种理论的创造性应用。 第二, 设计是可扩展的, 即设计是随着研究的进行而不断变化的, 可扩展的设计允许设计人员或者研究人员随着环境的改变及来自实践的反馈对设计作出适时的更改与修正。 第三, 好的设计是循环迭代的, 这种迭代的思想在很多研究中都有所欠缺, 但是这点对于我们检验所涉及的干预却是十分关键的。通过创造性设计和实施, 记录实施过程, 改善设计的过程来理解哪些因素起作用,哪些不起作用, 并且哪些设计的要素是本质的, 哪些对于目标实现是不相关的。通常情况下会采用用户测试的形式来优化最初的设计。 “研究”则针对这些设计后的具体操作所带来的改变而言, 包括对实践过程的详细记录以及对实践结果的分析及再次优化, 通过反复的迭代过程, 形成理想的教学实践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相应的指导实践的理论, 以期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 因此这个过程中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研究具有针对性, 直接指向设计所给学习系统带来的改变; 其次是研究注重形成性的流程, 研究关注过程中的每个关键性的要素与设计, 以及他们实施的结果, 并作相关记录。 所以这种研究是“设计”与“研究”的综合体, 它将设计的思想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之中, 又将研究得到的结论反馈于设计, 检验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这种寻求设计中缺陷并不断改进设计的方法, 目前我国一些学者也有相关的认识, 如北京师范大学杨开城博士就明确提出了教学设计的“缺陷分析”法。这使得我们认识到研究也和开发过程大体相似, 因为客观的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我们不可能在最初就给研究下一个定论, 也不可能对于环境中的各种变量做到严格控制。所以, 我们的研究也要尝试着在过程中不断完善。 梁文鑫,余胜泉.基于设计的研究的过程与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 2006,(3):19-21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的相关报道——全文 (Huaihao)
- 评鉴培训方案的设计是否有效 (Huaihao)
- 培训方案设计参与者间的协作 (Huaihao)
- 教师培训-设计过程中的决策 (Huaihao)
- 教师培训中设计模型构建方法 (Huai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