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可道”的误解
df!(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放諸海)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历来将第二个“道”解释为“说”(“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恒常的道”),而且被大家广泛接受。于是也就有“既然道可道非常道,老子何故著三千言”的悖论,并有出关的传说。 我很早就认为这种说法有问题。道者,路也,行路也。第一个“道”是“路”的意思,第二个“道”是“行”的意思(引申为遵循、践行)。 理由有二:首先,“道”在古汉语中并无“说”的意思,“道”作“说”的用法是唐宋后出现的。第二,从“名可名,非常名”来看,两个“名”意思相同,一个名词,一个动词,所以从对仗的角度讲,第二个“道”应该是“行”的意思。 另外,王弼在《老子指略》里便是将第二个“道”解释为“行”。“故執大象則天下往,用大音則風俗移也。無形暢,天下雖往,往而不能釋也;希聲至,風俗雖移,移而不能辯也。是故天生五物,無物為用。聖行五教,不言為化。是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夫奔電之疾猶不足以一時周,御風之行猶不足以一息期。善速在不疾,善至在不行。故可道之盛,未足以官天地;有形之極,未足以府萬物。”从这两段可以明显看出他对“可道”的理解。 ps 就我所读到的而言,南怀瑾和赵汀阳也是将第二个“道”理解成“行”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你怎么知道“道”是否存在? (回歸叢林)
- 太上感应篇(四)续——以德养心,德智为根:如何智慧地与人相处 (扬帆启航)
- 太上感应篇(四)——断恶修善,修心为第一要义 (扬帆启航)
- 心存善念,感动天地:水鬼蜕变成神的故事 (扬帆启航)
- 《齐物论》有一遍读懂的吗?扯成这样也算本事! (a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