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图书微信:舌尖上的映画,镜头下的港味(上集)
来自:天空上的骑士(你的文字化作了流光利剑)

这是公元图书官方微信(Adbook1995)的第1篇文章写在前面:现在是公元2014年的第94天,也是公元图书微信的新一天。过去,感谢您的守候;今后,我们正式启程。 本文参考:《觅食香港》、《四地馋》及网络资料

文| 卢梵“鱼蛋没有鱼味,但你为了掩饰,特意加上咖喱汁想把它做成咖喱鱼蛋,但这样做太天真了!你煮的时间明显不够,咖喱的味道全落在表面上,完全没有渗到里面去,放在汤里完全被冲淡了。好好的一颗咖喱鱼蛋,被你做得既没有鱼味又没有咖喱味,失败!萝卜没挑过,筋太多,失败!猪皮煮得太烂,没嚼头,失败!猪血又烂兮兮的,一夹就散,失败中的失败!”港产片的忠实影迷一定不会忘记这幕吧,星爷把香港吃货挑剔食物的每一个动作、神情、语调都还原得淋漓尽致。望着荧幕上七情上面的食神,你还以为自己置身在旺角夜市,正亲眼目睹一个有态度的吃货是怎么狠批一碗没诚意的咖喱鱼蛋的。所谓民以食为天。在5步一食店、10mins一酒楼、百米即米其林标志的狮子山下,“吃”文化早已渗透贯穿在影视作品中。在杜琪峰镜头下,警匪搏火、社团交战必然发生在夜色朦胧的茶餐厅;在王家卫眼中,邂逅圣地怎能不是中环扶手梯底下的快餐店;就连跟美食沾不上边的女性电影,都被许鞍华冠名为《得闲炒饭》……与其列举更多例子,不如现在就跟公元图书觅寻那些镜头中的香港味道吧。

这一站:新不了情、PTU/旺角This station is Mong Kok 旺角是中港直通车的下车点,它是游客踏上的第一块香港土地。有位朋友去了几次香港却从没走出油尖旺一带,她说因为这里已经可以满足自己对衣食住行的一切欲望了。充满香港特色的大街窄巷和传统招牌的油尖旺地区,自然是刻画市井人情味和江湖戏份的绝佳背景,而当中的中国冰室和美都餐室更成为了港产片的取景圣地。每次香港之行总会有这么一个仪式:找一家茶餐厅,越旧越好,点一杯鸳鸯和一份西多士,用一个下午听着看着店里发生的日常小事。09年我们几个港片迷特意到旺角广东道的中国冰室“朝圣”,晚上6、7点里面的阿姨已在拖地准备打烊了,中国冰室虽俱历史,却十分整洁舒适。试了叉烧蛋通、加央西多士、奶茶及华田,各样的味道都为上乘。结账时我们问阿姨:“最近杜琪峰有没有在这里拍戏呀?”她说:“没,就是拍些广告。”阿姨得知我们慕名而来,主动邀请我们上二楼参观,顺口说道:“嗱,这里就是《PTU》里呯呯呯的地方啦,还有《新不了情》啊,冯宝宝,你们知道吧?我那个年代的童星...”我抢答说:“当然认识她!《岁月神偷》里吴君如、任达华上影院看的就是冯宝宝啊...还有这里最近装修过吗?”“没!”阿姨说道:“四十年不变!”噢,我想起刚才看到凳子上的补丁。


下一站:TVB、庙街龙门客栈/油麻地The next station is Yau Ma Tei可能从小看过太多发生在茶餐厅的电影、电视剧的关系吧,一直都很喜欢茶餐厅的感觉:暗暗的环境、青绿花地砖、吱吱响的八十年代吊扇、早午晚总有合你心水的套餐,当然还有几个态度不会很好的阿姨级店员,无不散发着浓郁的香港情怀。除了以上这些,油麻地的美都餐室还会附送你一份榕树头和天后庙集结而成的庙街风景。1949年,美都餐室正式落成,一栋两层的餐厅。据说名字是第一任老板黄锦清老先生所起,寓意很简单——美丽的都市,荡漾着那个时代香港人的奋斗和梦想。老先生26岁创办美都,一晃近半个世纪过去,老先生老了,把一辈子最大的事业交给了女儿,女儿现在已经把自己的半辈子又投在了这里。这就是美都所有的故事,平凡得像一杯白水。但却没有一个香港人不知道它,他们从这里取走属于自己的第一杯鸳鸯奶茶。有了美都,油尖旺人们是幸福的。导演关振伟叫美都的现任老板为“黄姑娘”。“因为我觉得她的性格特别像黄蓉,像个侠女。创始人黄老先生很儒雅,话不多,我觉得他像黄药师。”关振伟曾为美都拍了一个纪录片,名字叫《庙街龙门客栈》。港产片迷可以一看。 舌尖上的映画,镜头下的港味(下集)将于明天发布,感谢你的阅读。 注明:本文内容参考自《觅食香港》、《四地馋》以及网络资料;本文图片由“最好时光写真馆”和《觅食香港》作者晓莫提供。 公元图书 2014.4.3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公元图书微信:舌尖上的映画,镜头下的港味(上集) (天空上的骑士)
- 纪念如君 (天空上的骑士)
- 冥古宙(Hadean) (天空上的骑士)
- 往生宙 (Prepadean Eon) (天空上的骑士)
- 地球起源 序章 (天空上的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