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行演讲训练营之二:肢体语言是演讲中的应用
来自:阿土(大俗人啊)
演讲这两个字,一个是演,一个是讲,这个演就是表演的意思,表演就是用身体来表现,就是用肢体语言来传达信息。根据相关理论,我们接受的信息,文字只有7%,声音有38%,另外55%都是视觉信息,就是眼睛看到的东西。做为一名演讲者,除了口中的话语,还要用肢体语言来传达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让演和讲相得益彰,让演讲活泼生动起来。 演讲中的肢体语言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站,二是表情,三是手势。 站是总体,一个演讲者往台上一站,就有一个总体的效果,好的站姿能给观众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对站姿的基本要求很简单,就是三个字:正、直、稳,站的正,端正;站的直,要挺拨;站的稳,腿脚要稳定,避免晃动和摇摆,也就是传统所谓的站如松。男性演讲者双脚应与肩同宽,女性演讲者则尽量并拢,或是丁字步站立。 表情,人要靠面部表情来表达喜怒哀乐,在演讲中,丰富的表情是必不可少的。表情人人都有,人人都会,但在演讲中却不一定人人能用,主要是刚开始的演讲者不习惯来表演自己的表情,这需要用专门的表演类课程来拓展,在此暂时略过。 手势,在演讲的肢体语言中,运用最多的就是手势,没有手势的演讲是呆板的演讲,没有手势就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手势也是最容易掌握的肢体语言,只要稍加训练,每个人都可以运用自如,以下就对演讲中的手势做一个详细介绍。 一、手放在哪里。 关于手,大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走上台来,手该放在哪里。初次登台的人总是手足无措,手不知道该放在哪里,有人会背在后面,有人会插在兜里,有人会抱着双臂,还有人会捏衣服,或者紧张地攥着手中的演讲稿,好象抓着一根救命稻草。正常的姿势是双手横握,平放在胸前即可(也可以双手自然下垂两侧,但会略显单调)。女性演讲者可以把一只手掌心向下,另一只手掌心向下,轻轻搭在一起,可以显示出女性的优雅;男性演讲者双手平放胸前靠拨。如果一只手持麦克风,则另一只手平放即可。(随便提一句麦克风的拿法,麦克风应当竖持,在音量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挡住脸,不要学歌星那样横举,你没那个范儿千万别装。)在台上要避免双手插兜、双手抱臂这样的动作,这类动作会让人觉得你在防卫、抗拒别人,或是缺乏安全感。手要放得自然、放得稳,避免抓耳挠腮这样的小动作。 二、是手势的分类。 按照手势的表现内容,可以把手势分为手势分为指示手势、模拟手势,抒情手势和习惯手势。 指示手势,就是用手势来指示某个特定的对象,比如竖起食指,就表示指一个人、一个事、一个方向、一个观点、一个概念等等,这个就是指示性的手势。 模拟手势,就是用手势来模拟一个的动作,一个行为,或是来描述尺寸、距离等等。比如我们说一个东西大,就可以张开双臂来比划一下它的大,说一个东西小,就可以竖起小拇指来比划它的小,这些都是模拟手势。模拟手势比较容易掌握,只要大家放得开,总能做出一些来。注意模拟只要神似即可,不要过度真实地模拟现实中的动作,动作太大会让观众分心,影响了讲的内容,造成暄宾夺主。 抒情手势,就是用手势来表达感情,比如兴奋时双手舞动,愤怒时双拳紧握,无奈时双手摊开,痛心时顿足捶胸。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配合手势语言,作为表情和声音之外的一个有力强化。 习惯手势,指具有演讲者个人特点的手势,比如某些名人演说时,会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习惯性手势并不是演讲所必须的,所以不必去掌握,而且要避免一些具有不良效果的习惯,比如手插口袋等等。 三、手势和位置 按照手活动的高低位置,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手位。 上位,就是手势在肩部以上。上位手势一般用于表达激烈的、热烈的、兴奋的、鼓舞的等等具有积极、正面内涵的内容。比如说“我们有信心明年拿第一!”这时就可以握拳高举,或是呼喊一些口号时,也同样用这个手势。 下位,就是手势在腰部以下。下位手势一般用于表达低沉的、冷淡的、沮丧的、批评的等等具有消极、负面内涵的内容。这种手势用得较少,演讲者在演讲中不尽过度流露负面情绪,当然负面手势也要少用。 中位,就是手势在肩和腰之间的。大部分手势都是在这个范围内使用,除了有意义的手势之外,还可以做一些无意义的辅助性手势,比如切西瓜公式。伸出双手,按口诀来比划一下:一个西瓜(双手画圆),切成两半(单手中分),一半给你(双手左侧),一半给他(双手右侧)。这样的无意义手势基本上可以应用于任何内容,避免没有手势可做时的呆板。 四、手的姿态 手的形态主要有三种,指,拳,掌。 指:手指,一般是用食指,在西方,竖起中指是一种侮辱性的手势,当然不能用。使用手指有两个用处,一个是指向,另一个是强调。指向,就是代指某一个事情、某一个人、某一个物品。当我们说:“有这么一个…”时,就可以伸出一个食指,指向你描述的对象。强调,是说当我们需要引起观众注意、或是讲到重点、或是讲到特别突出的地方,比如说“大家注意,这一点非常重要”时,就可以用手指表示强调。特别注意,手指可以虚指,但不能实指,不能用手指来指向现场的某一个具体的人,用手指指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尽量避免,这一条除了演讲,其它场合也是如此。 拳:就是握紧拳头。拳头表示一种力量,或表达一种强烈的情绪。比如义愤填膺、鼓舞斗志、高呼口号,这时就用拳头来代表力量和决心。比如讲到“我们一定要拿第一!大家有没有信心!我们是最棒的!”这时就可以高举拳头,彰显力量。 掌:就是手掌,手掌是最常用的手势,可以代表某种含义,也可以是无意义的比划,比如上文讲到的切西瓜公式,仅仅就是为了避免演讲姿势的呆板而随意为之。 除了上面所讲的手的三个主要姿态外,还有一些姿态,比如兰花指,这是女性特有的姿态。女性适当使用兰花指,可以体现出一种优雅,让演讲浮现出一种脂粉气,但男性演讲者切不可使用,否则就要被人说娘娘腔了。 五、手势应用的原则 在演讲中应用手势可以千变万化,但有一些原则还是要遵循的。 1、 开放性 开放性指手势要落落大方,要伸展,不能过于拘谨。伸手出去,就要以肩为轴,把臂膀全部伸出去,避免肘部不动,仅仅伸出小臂划动。男性演讲者的如果动作幅度过小,就显得小家子气。开放性原则的另一层意思要避免封闭性的手势,比如上文讲到的双手交叉抱于胸前,在肢体语言中,这种姿态代表抗拒、不信任、缺乏安全感、自我保护等意思,演讲者在台上做出这类姿态,就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双手插兜也有同样的意味,给人一种藏着掖着的感觉,这类封闭性的手势都要避免。 2、 自然 手势要做的自然,要有感而发,要与演讲的内容相配合,不能生搬硬套。不能用固定的一套手势来贯穿全场。最好不要去记演讲教材上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手势,别人做的优雅,你未必就能用的漂亮,西子捧心是美,东施效颦就是丑。手势也不能做的过多、过大、过快,过犹不及,手势用过了头就影响了演讲的内容,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喧宾夺主,而且给人一种张牙舞爪的感觉,女性演讲者尤其要注意手势的度。 总之手势使用的原则就是一切以演讲内容为核心,一切为演讲内容服务,内容为王。 六、手势的准备与设计 确定了演讲内容之后,在准备阶段,就可以相应的来准备和设计手势。比如我们要讲一个关于乔布斯的小故事: “Facebook安全部门主管X先生,有一次和乔布斯在超市恰巧碰到。乔布斯轻轻拍了拍X先生的肩膀,并询问他购物车里面柠檬汽水的价钱。大约聊了五分钟,他们才结束。X先生告诉乔布斯遇到他非常荣幸。“他记得我的名字并和我说了再见,” X先生写道,“然后我把这事情告诉了,每,个,人。” 我们准备时就可以这样来设计手势: Facebook(★手指上指,指向,表示这是一个知名公司)安全部门主管X先生(★手指上指,指向,表示有这么一个人),有一次和乔布斯(★手指上指,指向,特指这个人,乔布斯是名人,可以适度用力表示强调)在超市恰巧碰到(★双掌相对,表示相遇)。乔布斯轻轻拍了拍X先生的肩膀(★做一个拍肩的动作),并询问他购物车里面柠檬汽水的价钱(★手指下指,代表购物车里的东西)。大约聊了五分钟,他们才结束(★双手交替挥动,表示交谈)。X先生告诉乔布斯遇到他非常荣幸(★手摸胸口,表示荣幸)。“他记得我的名字(★指向自己,强调“我”)并和我说了再见,” X先生写道,“然后我把这事情告诉了,每,个,人(★手指虚点三下,表示强调)。 在这样一小段话中,就可以设计出丰富的手势语言,配合表情和语气语调,一定会让你的故事栩栩如生。 结语:肢体语言,尤其是手势,是演讲必不可少的辅助要素,丰富的手势会让你的演讲充满生趣和活力,请大家多多练习,让自己的演讲动起来、活起来。 评价要点: 1.站资端正 2.表情丰富 3.手势丰富 4.肢体语言能配合演讲内容 5.没有小动作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最近还在组织活动吗? (心梦朝歌)
- 蒸女 愿这颗追寻爱的心,与你的灵魂在星空下相遇 (星辰)
- 浪荡一生,钟情一人,微风十里,只想要你 (木鱼也是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