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树:教孩子环境哲学
来自:羊羊Sabine(羊羊STOIC)
爱心树:教环境哲学 译自Big Ideas for little Kids.Chapter 12:THE Giving Tree: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浙江大学儿童哲学工作坊 张齐 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可以追溯到三千年的古希腊时代。然而,因为哲学所具有的严肃思考特性,它的一些领域直到最近才被认为是合适的研究对象。这就是环境哲学的情况。尽管任何哲学思想都必须包含有思考人与他们所处环境关系的思考,直到二十世纪后半叶这种关系才变成正在进行的哲学讨论的对象。 这片哲学兴趣新领域的发展,最为显著的一个原因是地球上越来越先进的技术对人类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在人类历史上,我们首次必须面对这样的处境,即我们自己的行为有可能导致多种生命形式的毁灭,或许,也包括我们自己。这种使人冷静的可能性,导致了数量庞大的社会和政治运动,从倡议循环使用到主动减少污染和限制增长。 哲学家们并非对该问题的重要性不敏感。所以他们必须把注意力不仅放在当下的环境焦点上,也必须放在整个西方思想史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如何建构的上面。结果便是对人类如何以一种更加合适的方式居住在一个资源有限而且不断减少的自然界中的反思。 这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关注所导致的一个令人惊奇的结果便是对西方思想中仅仅简单地视自然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需要的观点的反思趋势。这种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旧约中创世的故事。在旧约中,上帝告诉亚当和夏娃,他给予了他们对世界所有其他种类生物的统治权。圣经中的这则故事意味着人类乃是这世界的统治者,这世界的生物和资源他们可以按他们所愿随意使用。 令人惊讶的是,直到二十世纪,这种观点在西方思想中也没有大的转变。甚至卡尔·马克思——一个激进的社会批评家,在其尝试发展一种资本经济结构时,也依旧延续了这种思考方式。他看到了工业化产生的以往时代无法想象的巨大的物质财富的能力,只要它能够将人类从私有制的奴役之下解放出来,它就具有无限的优越性。他从未想到,技术革新在带给人类巨大福利的时候,也为它自己埋下了毁灭的可能性。我们现在必须得面对这种可能性。 一旦我们不再将人类扮演的角色视为自然界的统治者时,我们就会产生另一种构想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方式。一种重要的选择认为对于我们所居住并将传给我们后代的这个世界,一种更为合适的角色是作为守护者。接受我们是这个世界守护者的观念将会对我们如何对待这世界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思考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责任而非仅仅只是从中索取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以保证它的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承担该世界的保护功能,视其为我们经常需要服务的对象,而不是从中索取。 这种看管者角色的一个重要例子便是美国国家公园的建立。当国会在1916年批准在荒野中拨出一块地,它将那些开发还未发展的地区的行为宣布为非法的。一个对此合理的解释便是为后代保留荒地的需要,因此他们可以知道自然在未经人类和其技术作用之前是什么样的。尽管这种划分野地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做法并非没有招致批评,但它的确提供了一种范例,通过这个范例,我们可以知道对于自然而言,一种看护的态度将会为我们看待环境带来何种转变。 尽管一个人接受这种对人类更合适的观点,视人类应为自然界的看护者而非统治者,当这种观点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实践时,仍有许多争议。毕竟,如果不使用自然资源我们甚至无法保留自己的生命。甚至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也仍然需要我们吃有生命的东西——尽管只是植物——消耗其他资源来保证穿衣和住房等。所以我们不得不问的一个问题便是,对于人类而言,究竟什么限度内的资源消耗是必需的,我们又应当如何评价? 并非所有反对人类有权随心所欲使用自然资源的哲学家们都认为我们必须视其为自然的保护者。自然事物值得我们的敬重,这是另一种可供选择的观点。敬重的观点在伦理学中有着基础性的地位,但它通常被用来描述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我们儿童哲学课也正是基于使儿童敬重彼此而设计的。但这种观点应用于自然界时,便会产生其困难:毕竟,没有人会认为一只蚊子也需要敬重。 还有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有待解决。一个是自然事物是否有其自身价值,或者其价值仅仅来自于他们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可以用自然公园的例子来加以说明:这些公园是因其自身有价值而被开发出来的呢?还是因为它们对人类有价值才得以保存?这个问题至今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尽管有人可能会反对认为人类有权对自然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 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是由Shel Silverstein所写关于一个男孩与一棵树的故事而引出的。在故事中,男孩和树的关系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当他小的时候,他在树上爬上爬下,在枝叶间穿梭玩耍。男孩爱树,树也爱他。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就好像一种重复的认证似的,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字眼:“树很高兴。”但当男孩越来越大了,事情改变了。当他年轻时,他需要钱,所以树将自己的果实给他来卖。当男孩变成一个成年人的时候,他想要一个房子,所以树告诉他砍掉自己的枝干来盖房子。当男孩重新回到树身边时,他已是是一个成熟的大人了。理想破灭,极为失落,他想要一只船,到远方去航行。树无私地告诉他,将他的树干砍下,做一只船。男孩这样做了,树只留下一截光秃秃的树桩。在书的最后片断,男孩重新回到树的身边,他已是一个老人了。他只想找个地方坐下来歇一歇。他终于发现,曾经那么值得依靠的树,只剩下一截树桩。 在与孩子们讨论这本书时,我们的目标便是使他们思考在不同时期男孩与树的关系变化。起初,尽管男孩使用了这棵树及他的一些功能,做为他娱乐的资源,但这样做并没有伤害这棵树。我们可以这样归纳这种关系:男孩敬重这棵树和它的完整性。但在接下来的三个阶段里——即做为一个少年、一个青年、一个成年人,男孩与树的关系朝着一种越来越具有毁灭性的方向发展。首先他拿走了树上的果实来卖,然后砍下树的枝条,最终砍下了树干。当男孩变成一个老人回来时,他并没有继续伤害树,而只是坐在树桩上来休息。将爱心树视作一种人与自然关系在不同时期发生变化的寓言,并用它来与孩子发起讨论,人类如何对待自然世界。 用一个表格来描述男孩与树的关系是开始讨论的一个好方法。如果你建立起一种基本的框架,孩子们将会十分乐意与你一块儿填空白的表格。 一旦你完成制表,你应该要求孩子们讨论,是否有一个时期,男孩用他的方式对树做了一些错事。在此将有极大的争议空间。因为有一些孩子可能会认为,卖树的果实已经不太好,但另一些可能会认为砍下树干,只留下树桩也是没有问题的。当你了解了孩子们的观点之后,你应该要求他们解释为什么他们认为他在此时做的便是好的,另外一个时期便是错的。 我们的目的有两点。首先,我们想要确认孩子们的关注方面对我们的讨论是相关的:男孩与树的关系在某一点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对树的敬重转变为对它的支配和控制。其次,我们想要孩子们看到,在更普遍的意义上,人类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对待自然事物。这将为他们准备一个更加关键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一个对他们而言或许难以掌控的话题。 在更关键的一步,你将要求孩子们把这个故事视作一则寓言,尽管你是否讨论这个问题取决于你是否想要孩子们理解这个概念。寓言便是可以在更广泛更普遍的意义上来理解的故事。爱心树便是一则人类如何对待自然的寓言。在教这堂课时,我们便需要从男孩如何对待树转到人们如何对待所有的自然事物上面来。 一旦你使孩子们提出一些关于男孩子行为的理由时——要记住,在此可能意见并不一致——你应当使他们在普遍意义上思考人应当如何对待自然事物。你可以问他们,男孩对树做错的是否在应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时,是否也是错的。由于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在告诉学生这是你们之后将要讨论的东西 时,你将要准备一些不同的策略来应对接下来的讨论。 一种选择是给他们一种更加具体的问题来处理,比如说吃肉是否正确,尽管在这种语境中,你可以有更多其他合适的问题来问他们。(为了有助于此,记住此处下列的问题)再者,你需要使孩子们解释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除了使他们说出他们相信什么。 另一种可能的选择便是问孩子们是否接受一种从男孩与树的关系中得出的道德原则。比如,如果一个孩子说砍下树干只留下树桩是错误的那么你便可以问他们是否对自然事物做任何使他们不再能够生长的事物都是错误的。建一个房子呢?吃一条鱼呢?他们有可能不太接受这种普遍原则。如果那是真的,那么他们将要重新回到故事来重新思考他们所说的。这将导致在普遍原则及其依据的特殊案例之间形成一种有趣的辩证。 运用爱心树这个故事,将为我们如何将此书视作一个思想实验提供一个例子。正如我们所见,思想实验是哲学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因为他以一种方式帮助他们思考普遍问题。在此,这个故事是一个使孩子们阐释人与自然关系原则的一个试金石。运用思想实验的好处便是,它使概要式的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案例之中,这使得我们比较容易认识到一个人的所思所想。 作为哲学讨论所要预备的问题 主题:奉献与利他主义 树持续为孩子奉献,而孩子一从未给树任何东西。 你认为孩子是自私的吗?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 树呢?它自私吗? 如果一个人一直奉献,而不考虑任何回报,我们该用什么词来形容他呢? 为什么你们认为树在给了孩子树干之后会不快乐? 主题:奉献与礼物 在这个故事中,树给了孩子许多礼物 你是否给了一些人东西,然后又后悔了? 如果接收的人真的喜欢这些礼物,是否送给他就容易些? 当你给某人东西时,你希望得到回报吗? 当你给别人东西的时候,你会认为别人欠你吗? 如果有你需要你的一件东西,而这件东西又是你必需的,你会给他吗? 主题:爱 在故事的开头,我们知道,树是爱孩子的 你为什么认为树是爱孩子的? 你为什么认为孩子爱树? 这两种爱是同一类型的吗? 人们爱人需要一个理由吗? 当你爱一个人时,你会以与对其他人不同的方式来对他吗? 当你爱某个人的时候,你如何向他证明? 当你爱的人离开,或是他做了某些你不喜欢的事情时,你会生气吗? 你爱一个人,同时也会对他生气吗? 主题:快乐 树在给孩子树干之后并不快乐 在故事的结尾,男孩快乐吗? 树快乐吗? 如果你是树,你会快乐吗? 你曾做过使某人开心的事吗? 做使别人开心的事也使你开心吗? 你的快乐需要一个理由吗?或者你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就会很快乐? 你会同时既快乐又难过吗?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古纳什小兔:教孩子们语言哲学 (羊羊Sabine)
- 我为什么要做儿童哲学? (羊羊Sabine)
- 什么是儿童哲学启蒙?特此庆祝2014年世界哲学日。Hooray! (羊羊Sabine)
- 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 (Real Stewie)
- 【活动分享】我们应该踩死蚂蚁吗? (羊羊Sab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