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第五小组讨论——记忆提取

雨后彩虹

来自:雨后彩虹
2014-04-15 07:26:01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伊始的夏天

    伊始的夏天 (下一本看什么书呢?) 2014-04-19 00:25:15

    第七组1 范畴化原则:去超市买东西,一堆洗护用品一个不落买完的时候却很容易忘记还需要买一个挂钩。 编码的特异性原则:看到别人下课去还书的时候才想起自己也该去还书了,但一回宿舍就忘了,下次看到别人要去还书就又想起来了。 线索超负荷原则:出去逛街时在沃尔玛买了很多零食和日用品在沃尔玛周围商铺买了一双鞋,回宿舍后写自己当天的收支记录,物品价格很容易混淆,但头脑里鞋子价格非常清晰。

  • 想要去远方

    想要去远方 2014-04-20 22:38:29

    范畴化原则:在学习记忆历史知识时,按时间线索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把每一个重要时间点下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列出来,按每个时间点来识记,这样记忆效果好且不容易遗忘。 编码特异性原则:有时候话到了嘴边可能会被别人一打岔就忘了,总觉得自己要说什么但就是想不起来,但是过一会可能自己又经历了刚才要说那句话之前的相似的情境,那句话一下就想起来了。 线索超负荷原则:一个甜品的配方里要用到甜的糖、蜂蜜、奶油、糖霜、果糖、焦糖和咸的盐,当你做这个甜品的时候,你可能记不清糖、蜂蜜、奶油、糖霜、果糖、焦糖的用量分别是多少,但是可以清楚地记得盐的用量是多少。

  • 淡定姐

    淡定姐 2014-04-22 23:06:29

    1、范畴化原则不一定正确,例如在记英语单词的时候,如果把所有相似的单词集中到一起,这些单词在提取的时候就很容易混淆,张冠李戴,请看下面一组单词:reserve preserve perverse persevere inverse 眼花了吧,一般不提倡以开始就这样把相似的全放在一起,而是先分开学,熟悉后再合到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线索超负荷原则,那么再在上面一组单词里面加入good这个单词,是不是根本不会受那组难的单词的影响,也很容易记住。

    编码的特异性原则:例如,在家的时候,正在看电视,嘴痒痒了,想吃个冰棍儿,然后我蹭蹭蹭的跑出放冰箱的屋子里,可是却忘了我要拿什么了,这时通常由回到电视机前的时候一下又想起来了,这就是提取背景和编码背景相似时,记忆提取的效果更好。

    2、提取中的抑制:有时在准备课堂展示的时候,会经常出现停顿的现象,其实在下面准备了很久,但是说着说着就忘了接下来要说什么了,其实我们在提取现在要说的话的时候,抑制了我们后面要说的话的提取。

    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高中的课表上,理科和文科是交叉排列的,我认为这其中有为了防止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因素。如果两个都是文科的课程,思维没有转换,先学的容易对后学的内容产生抑制现象或者是后学的内容对先学的会产生抑制现象。

    定向遗忘:我认为定向遗忘不太现实,如果像实验中的当然有可能会实现,他利用的材料可能是被试事先没有接触过的,然后告知被试有一些需要被忘掉,那么被试当然不会再去记忆需要被忘掉的东西,因为如果去记的话会占用我们的认知资源,没有人愿意无缘无故的去占用资源的,况且需要被忘掉的内容不一定了长时记忆,如果不去重复记忆,当然会忘掉。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说忘掉自己的前男友,那些经历已经是进入了长时记忆,而且当你在提醒自己去忘掉他的时候,其实又变相的记起了他,所以定向遗忘不太可能。

    抑制不想要的记忆:我认为不一定可以抑制不想要的记忆,如果是进入长时记忆中的内容,是不能被抑制的,比如有一天你的父母犯了天大的错,你不想再想起他们了,这可能实现吗?相处了二十几年的亲情怎么可能会抑制,难免都会触景生情的。

    3、错误记忆: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心值班的时候,有个同学来告诉我旁边的灯没关我,可是我明明记得我关了呀,但我过去的时候灯确实亮着,可是我的脑海里却有我关那个房间的灯的动作,这应该也算错误记忆吧!

  • 一匹马赛克

    一匹马赛克 (迎浮世千重变.) 2014-04-23 09:35:59

    【包邮赠书征书评《阿凡提的故事全集》全三册:那些童年的】http://www.douban.com/online/11706310/discussion/57361677/?qq-pf-to=pcqq.temporaryc2c

  • 寂寞有染@灿lie

    寂寞有染@灿lie 2014-04-24 16:28:06

    1 编码特异性原则:假如有一天你在人来人往的某个街口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裙子的某个部位给撕坏了,当时你会觉得很丢脸。以后每次经过这个街口的时候你都会想起那段出丑的经历,印象特别深刻。 2 范畴话原则:我觉得这个对于我来说应用最多的就是记单词了。记单词的时候如果你把相同词根的单词联系在一起然后进行记忆的话效果要比单独的记忆它们的效果要好。 3线索超负荷原则:对于西红柿来说我们容易对它是水果还是蔬菜产生混淆,但是我们却不大可能把苹果归入蔬菜当中。

  • X丶

    X丶 2014-04-27 11:08:02

    第一组:1 (1)范畴化原则:范畴化原则指的是信息被组织或类别成其他统一体时,比没有组织的信息更容易被回忆。关于这个记忆提取的一般原则,在学习当中就深有体会,比如对“记忆提取的一般原则”的相关知识,经老师讲解后,学生在下来通过完成相关的作业和复习后,也就是对知识信息进行了一定的组织,会比没有对该知识或其他没有被组织的知识信息,更容易被回忆和提取出来的。 (2)编码特异性原则:当记忆提取背景与编码背景相似时,记忆提取效果更好,关于这个记忆提取的原则,我印像最深的就是驾照考试了,不管是桩考还是场考,考前都要在场地去练习一下,熟悉一下环境,记一下特定的“标志物”,哪个点什么时候该怎么做等,经过这么一熟悉,在考试时就会更容易牢记注意的事项,做的更好。 (3)线索超负荷原则:线索范式、过滤范式、搜索范式、多重作业范式及线索超负荷原则,对于学过唐老师讲解的认知心理学的注意及记忆这两章知识的心理学班的同学,都能很快的提取出线索超负荷原则不是属于注意那章的知识。

  • 嘿呦喂

    嘿呦喂 2014-04-30 11:13:14

    前摄:前面学习的内容对回忆后面学习内容的抑制,例如我每次背语文古诗的时候,前面学习过的古诗句子,就会影响我后来新学的古诗,我回忆的时候经常会将不同的两首古诗的句子写在一起! 后摄:后面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抑制,很简单的例子,猴子????掰包米,掰了这一个丢了前一个,新学的数学公式影响到了以前学习公式的提取! 定向遗忘:主动的自发的去遗忘一些内容,一般是指忘记一些不开心,不愉快的事,遗忘不是疾病,并且对记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记忆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遗忘过去的无效的信息,对新信息的记忆有所帮助!对我们健康的生活,有很重要的意义!比如亲人去世,或是分手的伤痛等等 错误记忆: 当人们体验了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信息之后,易于将一些和以前呈现过的信息相关的但实际上并未呈现过的项目判断为是发生过的。例如老师讲到的,一个车祸现场目击者对其经过和现场的描述中,会回忆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比如车祸现场有玻璃碎片,有刹车的痕迹等等!用我们习惯性经验的去回忆一些信息时加入了错误的记忆,并且自己有时并不能意识到!

  • 想要去远方

    想要去远方 2014-05-04 14:33:39

    范畴化原则:在学习记忆历史知识时,按时间线索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把每一个重要时间点下面发生 范畴化原则:在学习记忆历史知识时,按时间线索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把每一个重要时间点下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列出来,按每个时间点来识记,这样记忆效果好且不容易遗忘。 编码特异性原则:有时候话到了嘴边可能会被别人一打岔就忘了,总觉得自己要说什么但就是想不起来,但是过一会可能自己又经历了刚才要说那句话之前的相似的情境,那句话一下就想起来了。 线索超负荷原则:一个甜品的配方里要用到甜的糖、蜂蜜、奶油、糖霜、果糖、焦糖和咸的盐,当你做这个甜品的时候,你可能记不清糖、蜂蜜、奶油、糖霜、果糖、焦糖的用量分别是多少,但是可以清楚地记得盐的用量是多少。 ... 想要去远方

    2.提取中的抑制:有时候想要拿剪刀去剪个什么东西,就一直想着要剪的东西,剪刀明明握在手里却还在到处找剪刀。 前摄抑制:刚进入小学的时候,会先学习拼音,后学习英语,两者都有字母歌,而且调都是一样的,以至于后来学了英语字母歌后唱着唱着就唱成拼音的了,这就是前面学习的对后面的影响。 后摄抑制: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当初听写古诗词的经历吗,如果老师念出前一句,叫我们写出后一句就比较容易,但是如果念后一句叫我们写出前一句,就会相对比较难,常常会想不起来,这就是后面一句抑制了对前面一句的记忆。 定向遗忘和抑制不想要的记忆:这两者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抑制不想要的记忆也是一种定向,只不过前者是要“遗忘”,后者只是对记忆的抑制,要想实现定向遗忘好像不太现实,比如,我看最强大脑里面举过一个例子:现在你接收到一个“不要想粉红色大象”的指令,下一秒你脑子里出现的图像一定是一个粉红色的大象。抑制不想要的记忆应该是可以做到的,比如说在打嗝的时候,如果你一直想着打嗝多么难受,怎么还不停下来啊,那打嗝就会持续时间特别久。但是如果你一直想“不要想着我在打嗝”,不一会儿你就会发现打嗝不知不觉就停止了。 3.错误记忆:有的时候回家开门的时候才发现没带钥匙,但记忆里好像出门时是把钥匙放进了包里的。

  • 小咪喳

    小咪喳 2014-05-05 17:19:57

    我们的储物柜里,不同的隔间里放着不同类别的东西,比如第一层书籍,第二层各种文件袋,第三层化妆品,这样关于所有物品的信息被组织成类别存放,当记忆提取时就别乱放的物品要容易,这就体现了范畴化原则;同时看两幅图片其中的一幅图片是你家房子的照片,另一幅是一个陌生的照片,回忆时我们更容易想起和我们家房子的照片,提取背景具有相似性,体现了编码特异性原则;学习新的词语时,学习一些列动物类别的词和学习一个花类的词,这时我们更容易记住花类的词,因为它和一系列动物类词不相关体现了线索超负荷原则。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写作业的时候突然一个很简单也很熟悉的字就是不会写,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这就体现了我们需要提取的信息受到了抑制,暂时的提取失败;前几天在海报栏我看到这样一个宣传广告内容是招收舞蹈爱好者,但是要求是没有参加过舞蹈培训班的优先,其实不用奇怪为什么要没有舞蹈经验的人这就是前摄抑制的一种体现,如果先前有过一些经验反而会不利于新的学习和训练;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我们有时会问“我刚才说到哪里了”正在说的话对前面说的话有影响,这就是后摄抑制的影响;关于定向遗忘原则我觉得不太现实,我们记住的信息属于我们的长时记忆是不会被遗忘的,只是没有被提取;抑制不想要的记忆,Anderson & Green 的研究是通过指导语的操作来研究是否可以抑制不想要的记忆我觉得在实际生活中缺乏生态性,不太真实。

    我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我们到一个地方发现那个地方的一景一物我们都十分的熟悉,但是我们之前确实没有去过,我们会说噢可能是做梦梦到过,这就是一种错误记忆的体现,其实是我们自己补充的是虚假的记忆。

  • 慕儿

    慕儿 2014-05-06 18:29:23

    提取中的抑制:提取时越相似越被抑制不容易提取,区别大越易提取。帮室友外买三份炒饭(一个不要辣椒要泡菜,一个要泡菜不要葱,一个要辣椒不要葱)和一杯奶茶,到卖炒饭的地方时,能清楚的记得要买一杯奶茶,却记混淆三分炒饭要或不要什么了。 范畴化原则:属于同一类范畴的越易回忆出来。去沃尔玛买洗衣粉的时候,就会自主的想想洗发水沐浴露是不是用完了需要再买,因为同一个范畴的容易被提取,而不大会想到笔芯需不需要再买。 编码特异性原则:记忆提取背景与编码背景相识时,记忆提取效果更好。中学时候我们班的很多同学去河边摘一种可以吹出声音的豆角,大伙儿还在教室里吹个不停,后来班主任看到后,责罚几个吹得很响的男生同时含着四五个豆角吹了一下午,嘴都肿了。上星期在绿心路看到仅有的一株那种豆角,让我想起了中学时候那时的一幕幕。 错误记忆:记忆扭曲现象,虚假记忆。现在已经两年没看过普心了,很多知识都不记得了,那天老师问我们记忆曲线的实验是怎么做的,我们回忆说出的的都是重构版。

  • Amy

    Amy (我思故我在。) 2014-05-06 22:26:00

    第四组 1 范畴化原则:范畴化原则指的是信息被组织或类别成其他统一体时,比没有组织的信息更容易被回忆。 例如每学期开学的时候都会去沃尔玛大采购一次日常用品,比如:洗簌用品,买毛巾的时候我们会记得买洗面奶,也会记得买牙刷、牙膏、洗发露、护发素、沐浴露、肥皂、洗衣液,但可能忘记买一卷垃圾袋……

    1. 编码特异性原则:当记忆提取背景与编码背景相似时,记忆提取效果更好。 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会特别记得某一个电视明星,可一经旁人提起是扮演哪部电视剧中的某个角色时,我们总是一下能恍然大悟……

    3.线索超负荷原则:例如去菜市场买菜,我们可能会买葱、蒜、姜、香菜、芹菜、白菜,以及一条鱼,回到家我们能轻而易举地记得买鱼花了多少钱,而记不清其它东西各自花了多少钱……

  • 微微烟雨

    微微烟雨 2014-05-09 22:43:25

    1、 编码特异性原则:在看电视或电影的时候,一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曲也是十分重要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主题曲后比什么都没听到更容易想起电视中的情节。 2、 线索超负荷原则:当你在一堆电视节目中间听到你自己的名字时,你会很快区分出来,知道那是自己的名字,而不是电视节目了。 3、 抑制不想要的记忆:很多人都说越是不想记得的东西就会记得越牢固。前提是你一直在暗示自己:不要记得什么什么、不要记得什么什么……其实这样不断的暗示是在强化你的记忆,当再次遇到跟这件事相关的东西时,你的大脑会很自然的就将这件事提取出来了。而我认为,当你真的有不想要的记忆时,是真的会有所抑制的,Anderson & Green(2001)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说当你失恋了之后,你想忘记你的另一半,就会让自己不要想他,其实慢慢的你对他的记忆也会被抑制,到最后,他对你的影响就真的很小了。

  • 木木是慵懒的猫

    木木是慵懒的猫 2014-05-18 23:15:48

    错误记忆也被译为虚假记忆,是人类常见的一种扭曲现象。其实我觉得错误记忆跟归因有关,在人们头脑中有的一些模糊或者片段化的画面或记忆,因为没有匹配连贯的记忆,所以人们通常会将这样类似的片段记忆与一些相似的记忆联系起来,久而久之这两段记忆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一段“完整”的记忆,这就是我理解的错误记忆了,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我在考人力资源管理师的时候,人员编制包括军事编制,企业编制和行政编制,但是行政编制我总是会记成政府编制,就是因为政府和行政一词有些相似之处,所以我产生了集中联想导致了错误记忆。 定向遗忘在我身上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在学习的时候,只要对某个知识点有了“这个不重要,记不住也没关系”的想法后,一般我都想不起来关于那个知识点的记忆。 编码特异性原则是指记忆提取背景与编码背景相似时,记忆提取的效果最好。举一个我的例子就是有一年我在我们镇的美食节上听到了《秋天不回来》这首歌,当时感触特别深,后来出去读书了就再也没有想起过这首歌,但是去年同样在美食节上,就在那段路上,我突然就想起那首歌来,而且记忆犹新。现在想来因该是这个原因吧。

  • Jx Tang

    Jx Tang (精彩未完的未来) 2014-05-19 21:14:11

    1、范畴化原则:当我们在期末记忆知识点时,如果把它归结在某个大知识点下,我们就不容易记漏,如果不进行归纳的话则容易将知识点遗漏。 编码的特异性原则:当我们平常在教室自习或者复习学习内容时,那么在考试时我们则更容易回忆起我们所记忆的内容。 线索超负荷原则:当我们记忆数学公式和文字知识点时,如果我们此时需要使用数学公式的话,反而不会因为记忆了大量内容而使之混淆

    2、提取中的抑制:有时在我们的聊天中,我们会突然忘记接下来要说什么,但其实之前我们是记得准备说的内容的,所以出现了抑制 前摄和后摄抑制:在我们记忆学习内容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状况,比如高中我们记忆单词时,前面的单词有时会影响后面的单词记忆,同样,在记忆完所有单词时,后面新记忆的单词可能会对前面的单词产生混淆,也就是分别产生了前摄和后摄抑制。 定向遗忘:个体主动去遗忘一些记忆,这些记忆主要指令个体不愉快的记忆,比如和自己的朋友吵架或者受伤,个体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遗忘这些记忆 抑制不想要的记忆;可能最开始和定向遗忘有点类似,但是仔细分析还是有区别,一个是遗忘,一个则是抑制,比如我们的一些不好的回忆存在长时记忆中,但是我们不会将它提取出来。

    3、错误记忆:比如我们考试前记忆知识点记忆的很清晰,但是由于记得不牢,考试答出来的版本一般都跟原来记忆的有所变化,出现差错。

  • 婔歌

    婔歌 2014-05-22 19:08:42

    1.范畴化原则:信息被组织或类别成其他统一体时,比没有组织的信息更容易被回忆。比如超市里面的东西,特别是大超市,都是按照一定类别放的。你想买调料就要到卖吃的那块,精确到想买味精,就要去调料品的调味区。超市把所有的商品很好的归类,才能使我们很快的找到自己所需的。这就像我们的记忆,把一些东西组织归类,放在脑袋里,想要使用的时候能够很快的提取。 编码的特异性原则:记忆提取背景与编码背景相似时,记忆提取效果更好。一说有翅膀的,大家可能就会马上联想到很多动物。再加上能在空中飞的,大家可能就会说是鸟。而有些家禽有翅膀,但是它不能在高空飞。 线索超负荷原则:提取线索与其他任何记忆项目不相关并且可以高度区分时,提取线索最有效。醋是酸的,糖是甜的。甜和酸区分度很大,如果让你闻一杯糖水和醋,你可能很容易就区分出来哪个是醋,哪个是糖。 2.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我们会发现,考试前背书,一般书本的前几页我们都会记得特别牢。 抑制不想要的:讨厌某一科目,可能就会不想学习这一科目。比如,我高中不喜欢政治。虽然大家都说政治只是简单的背背,还有模式答题,但是我政治还是背不下来,还是那四五十分。可能自己都在暗示自己了,不想背政治,背了也忘记。结果,还真是忘记了。 3.错误记忆:背诵历史,特别是高三,学完了世界史加中国史,你会发现某一年或者某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特别多,很容易背混淆,提取到错误的记忆,把美国发生的事安到法国啊等等。

  • kenzo

    kenzo (你带来欢笑 我有幸得到) 2014-05-25 16:41:00

    提取中的抑制:准备师范技能比赛的时候,总是会发生前面其中一个环节卡壳了,下一个环节的内容就记不起来了。这就是提取中的抑制。 抑制不想要的记忆:这个我觉得不太现实,因为周围环境实在过于复杂,我们不可能通过抑制来使我们不想要的记忆消失,因为你不想要的这个记忆,包含了的许许多多其他的事物,所以要想抑制住还是太难了。 定向遗忘:我觉得选择性失忆就是对抑制不想要的记忆的做好证明

  • Yvonne

    Yvonne 2014-05-25 22:20:15

    范畴化原则:在我们背英语单词的时候,把要背的单词放在一句话里比单个记一个单词要容易,回忆起来也比较快。 前摄和后摄抑制:以前高中背语文课文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背了后面一段就忘了前面一段,再回过头背一遍之后,可能前面的想起来了,但是后面的又忘了。 提取中的抑制:你很清楚的记得你现在所使用的手机号码,但是,你不记得或者不太记得你之前使用的手机号码了,因为当你换新手机号码的时候,你为了能从记忆中提取新号码,你可能需要抵抗来自旧号码的干扰,久而久之,旧号码可能得到了抑制性的加工,结果就是你很难再回忆起那个旧号码。

  • 天王盖地虎

    天王盖地虎 2014-05-27 15:31:08

    第十组 1、范畴化原则:这个类似于背单词,如果我们胡乱的背可能很难背,但是一些词典会根据一定的规律将他整理,如按首位字母分类,这样记起来就容易了。 2、编码特异性原则:一次团购买东西,当时老板已经把密码消费掉了才发现东西没有了,叫我下次来。我下次来的时候,他还不认识我,但我一说这件事他就想起我是谁了。 3、两个单词读音很相同,可能你很难记得哪个是哪个,如果你知道他意思,且他们意思差别很大,这样就好记了。

  • 嘉沐

    嘉沐 2014-06-03 17:04:12

    1、范畴化原则指的是信息被组织或类别成其他统一体时,比没有组织的信息更容易被回忆。比如我们高中时背历史,常常单独记忆一个历史事件很难被牢牢记住,但是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事件都组合在一起的话。就会变得逻辑清晰、时间线索清楚的。 2、编码特异性原则(encoding specificity priciple):记忆提取背景与编码背景相似时,记忆提取的效果更好。比如生活中,我们总是记不住一个人的名字或其他信息,但是一旦提到这个人坐过的某件特殊的事,却都能想起来。 3、线索超负荷原则:例如班上有31个同学,我们可能记住某个你比较熟悉或者比较在意的人的生日,但是其他人的却不能完全记住或者完全混淆。

  • 正儿八经的说

    正儿八经的说 2014-06-03 22:38:47

    编码特异性原则:编码特异性原则,当回忆时的背景与识记时的背景相匹配时,记忆效果最好。当信息的提取情境与学习情境相同或相似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情境中的信息提示线索,这些线索帮助我们回忆曾在此环境下发生的事情以及学习的内容。当面临新的提取情境时,因新情境与原来情境有差异,在我们走进新情境的刹那间,便会启动与新情境相联系的相关经验,从而达到对新情境的理解,消除陌生感。这一过程虽然是在无意的状态下完成的,但其对新情境相关经验的启动,必然会引起对原有情境相关知识的抑制。假如你在晴天、阴天、下雨天都复习过,在每个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都复习过,在清醒、乏困、感冒、紧张状态下都复习过,那么,就能保证考试时的情境和状态与复习时的情境和状态相似的概率大一些。 定向遗忘:所谓定向遗忘,简单地说就是有意的,有指向性的遗忘——比如说在你刚刚失恋之后,会有意的去忘记有关这个人的事情或者是电话号码、对你说过的话等等。 错误记忆:一般认为,当一个人声称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发生了,或是声称看见了从未学习过的新词,都可以称为发生了错误记忆。有一次,我在同学聚会上和我的小伙伴儿回忆高中时干过的糗事,有一件事的种种细节我都记得清清楚楚,但是我的小伙伴儿却告诉我,根本没有这件事。是“我记错了”。

  • 娜

    2014-06-04 23:09:18

    提取中的抑制:比如说再洗衣服的时候,你洗完了,准备去拿衣架晾起来,但你寝室室友有事找你帮忙或者有人找你说话,耽搁了很长时间,然后等你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忘记你要做什么。 前摄和后摄抑制:在学习两种相似的课程时候会出现,比如说你背完政治又去背历史。 定向遗忘:对一些不好的事会有意的去遗忘,比如说和室友吵架啊。比如说看完了恐怖片,我觉得它太吓人了,我会不去想它 抑制不想要的记忆:对于不好的记忆,我会提醒自己不要想它,别人提到它,我也会尽力避开。

  • 一一

    一一 2014-06-06 03:27:37

    编码特异性原则:在家的时候想好要买苹果,但在外面的时候就忘记了,等再回到家的时候突然就想起来了。 前摄抑制和后摄摄抑制:小的时候先学会骑三轮车,后来又学自行车,因为之前学了三轮车所以学自行车的时候会有点困难,等终于学好了自行车的时候,三轮车就不会骑了。 错误记忆:别人跟我说了一件事,说的并不明确,我自己就会自动补上没有的片段而形成虚假的记忆,比如一个人说今天我吃了半个西瓜,他并没有说是怎么吃的,我自己就会形成他是用勺舀着吃的,其实他是切开一块一块吃的,这就是虚假记忆。

  • 007

    007 2014-06-07 13:34:52

    线索超负荷原则:比如说鹤立鸡群,一只鹤在一群鸡里面,肯定是鹤特别好记忆。 提取中的抑制:比如,考普通话的自由说话,明明事先有构思好,但还是会想不起后面要说什么。这就是出现了抑制。 错误记忆:比如考试的时候就会经常出现,张冠李戴。把这个人的理论记成另外一个人的,单词记错意思等。

  • O(∩_∩)O~

    O(∩_∩)O~ 2014-06-10 11:40:30

    1、范畴化原则:期末复习备考时,将每一章节的框架列出来后记忆,比单纯一张张地过PPT记忆得更牢,不容易混淆。 2、前摄抑制和后摄摄抑制:背诵长篇古诗词时,例如《蜀道难》,诗的开头和诗的结尾那几句记得特别牢,但是中间的经常想不起来。 3、错误记忆:宿舍断电后,我已经上床休息了,突然有人问灯关了没,我记得我刚刚上床前关了,可实际上没有关。

  • 早睡苦手

    早睡苦手 2014-06-15 12:25:10

    1、范畴化原则:记忆英语单词时,根据词性、词形、变换规律能记得更多单词,也能记得更快。 2、定向遗忘:复习中,不太重要的知识点,暗示自己了解一下就好,有时候倒是印象更深刻。 3、错误记忆:也就是虚假记忆,在记忆缺失中自己加入虚假的记忆来填补空白。比如做晚饭时,忘记了做米饭,可是明明记得自己做好米饭了的,对当时的情景有很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自动写入的虚假记忆。

  • 夏末,秋至。

    夏末,秋至。 2014-06-15 15:05:25

    1.编码特异性原则:去超市买菜时,相对洗漱用品来说,更容易回忆起还有水果需要买,因为蔬菜和水果的背景相似程度更大。 2.前摄和后摄抑制:我记忆犹新的一个事例,就是我们上大一的时候要考思修和普心,思修先考,背书时有背道德、意志、情绪等名词解释,等到普心背书时依然有这些名词的解释,但是内容不一样,导致我普心考试时已经记不得我写的是思修上的内容还是普心的内容。 3.错误性记忆:人们记忆提取时的部分内容的缺失,会根据个人以往的经验给它一个理所应当的补充。就像寝室室友提醒你记得收被子,你也打算下去吃饭顺便把被子收上来,但是到了晚上,你却发现被子找不到了,可是明明已经收上来了,但事实上被子依然在栏杆上晾着

  • 木木

    木木 2014-06-15 18:04:27

    编码的特异性原则:你参加聚会,有很多人在说话,这个时候你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感觉像是你的朋友,你就会对她说的话比较关注 抑制不想要的记忆:比如说我看了恐怖片,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越是不让自己想就越会想起,而且感觉还阴魂不散。 错误记忆:有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地方很熟悉,我就会以为我来过这个地方,还会想以前我在这个地方干过什么,其实我根本就没来过

  • 洛可可

    洛可可 2014-06-15 20:16:16

    1范畴化原则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刚上大一的时候,如果要统计班里的同学,我们更倾向于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去回忆,这样就把一个散乱的群体归类记忆,这样更容易记忆,也不会遗漏。 2 提取中的抑制 最新鲜的例子,就是现在九宫格的手机锁屏,我一直用一个很简单的锁屏,然后有天无聊的时候朋友拿着我手机问我怎么解锁,我就让她猜,她知道我以前的锁,然后她大概按照以前的形状去解锁的时候,我就把之前的解锁和现在的给搞混了,以至于我用了都有半年的解锁就那么忘了,我死活都想不起来,大概过了一两周以后的今天,我终于想起来了。 3 错误记忆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对于已经过去的事情我们都喜欢脑补,就像老师上课最喜欢举得例子,“街头小贩刺伤城管”这样一句信息量很少的话,大家自动就会脑补出城管是坏人,还会自动脑补出一样凶器就是刀,这就是错误记忆。

  • 凤伯牙

    凤伯牙 (问我慕何,月不西沉。) 2014-06-15 23:35:23

    1.线索超负荷原则:复习历史的时候背唐代皇帝上位时间顺序,最后会清晰地记得某一个皇帝的上位时间,但是其他皇帝的时间顺序就是混乱的。

    2.提取中的抑制:比如考前复习了很久,考卷上的题也是全部复习过的,但是做着做着会有题明明看过却就是想不起。

    3.错误性记忆:门外下雨了,于是提醒自己要带伞出门,下楼准备打伞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没带伞。

  • 雨后彩虹

    雨后彩虹 楼主 2014-06-17 21:34:47

    第七组1 范畴化原则:去超市买东西,一堆洗护用品一个不落买完的时候却很容易忘记还需要买一个 第七组1 范畴化原则:去超市买东西,一堆洗护用品一个不落买完的时候却很容易忘记还需要买一个挂钩。 编码的特异性原则:看到别人下课去还书的时候才想起自己也该去还书了,但一回宿舍就忘了,下次看到别人要去还书就又想起来了。 线索超负荷原则:出去逛街时在沃尔玛买了很多零食和日用品在沃尔玛周围商铺买了一双鞋,回宿舍后写自己当天的收支记录,物品价格很容易混淆,但头脑里鞋子价格非常清晰。 ... 伊始的夏天

    这三个例子举得贴近生活,而且很精辟!能够说明一下会更好!

  • 雨后彩虹

    雨后彩虹 楼主 2014-06-17 21:36:28

    范畴化原则:在学习记忆历史知识时,按时间线索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把每一个重要时间点下面发生 范畴化原则:在学习记忆历史知识时,按时间线索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把每一个重要时间点下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列出来,按每个时间点来识记,这样记忆效果好且不容易遗忘。 编码特异性原则:有时候话到了嘴边可能会被别人一打岔就忘了,总觉得自己要说什么但就是想不起来,但是过一会可能自己又经历了刚才要说那句话之前的相似的情境,那句话一下就想起来了。 线索超负荷原则:一个甜品的配方里要用到甜的糖、蜂蜜、奶油、糖霜、果糖、焦糖和咸的盐,当你做这个甜品的时候,你可能记不清糖、蜂蜜、奶油、糖霜、果糖、焦糖的用量分别是多少,但是可以清楚地记得盐的用量是多少。 ... 想要去远方

    这个历史作业的学习举得很好,很能够解释这个原则!

  • 雨后彩虹

    雨后彩虹 楼主 2014-06-17 21:37:32

    1、范畴化原则不一定正确,例如在记英语单词的时候,如果把所有相似的单词集中到一起,这些单词 1、范畴化原则不一定正确,例如在记英语单词的时候,如果把所有相似的单词集中到一起,这些单词在提取的时候就很容易混淆,张冠李戴,请看下面一组单词:reserve preserve perverse persevere inverse 眼花了吧,一般不提倡以开始就这样把相似的全放在一起,而是先分开学,熟悉后再合到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线索超负荷原则,那么再在上面一组单词里面加入good这个单词,是不是根本不会受那组难的单词的影响,也很容易记住。 编码的特异性原则:例如,在家的时候,正在看电视,嘴痒痒了,想吃个冰棍儿,然后我蹭蹭蹭的跑出放冰箱的屋子里,可是却忘了我要拿什么了,这时通常由回到电视机前的时候一下又想起来了,这就是提取背景和编码背景相似时,记忆提取的效果更好。 2、提取中的抑制:有时在准备课堂展示的时候,会经常出现停顿的现象,其实在下面准备了很久,但是说着说着就忘了接下来要说什么了,其实我们在提取现在要说的话的时候,抑制了我们后面要说的话的提取。 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高中的课表上,理科和文科是交叉排列的,我认为这其中有为了防止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因素。如果两个都是文科的课程,思维没有转换,先学的容易对后学的内容产生抑制现象或者是后学的内容对先学的会产生抑制现象。 定向遗忘:我认为定向遗忘不太现实,如果像实验中的当然有可能会实现,他利用的材料可能是被试事先没有接触过的,然后告知被试有一些需要被忘掉,那么被试当然不会再去记忆需要被忘掉的东西,因为如果去记的话会占用我们的认知资源,没有人愿意无缘无故的去占用资源的,况且需要被忘掉的内容不一定了长时记忆,如果不去重复记忆,当然会忘掉。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说忘掉自己的前男友,那些经历已经是进入了长时记忆,而且当你在提醒自己去忘掉他的时候,其实又变相的记起了他,所以定向遗忘不太可能。 抑制不想要的记忆:我认为不一定可以抑制不想要的记忆,如果是进入长时记忆中的内容,是不能被抑制的,比如有一天你的父母犯了天大的错,你不想再想起他们了,这可能实现吗?相处了二十几年的亲情怎么可能会抑制,难免都会触景生情的。 3、错误记忆: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心值班的时候,有个同学来告诉我旁边的灯没关我,可是我明明记得我关了呀,但我过去的时候灯确实亮着,可是我的脑海里却有我关那个房间的灯的动作,这应该也算错误记忆吧! ... 淡定姐

    你做得很认真,每一个原则你都说明了,并且举例了,并且都有自己的见解,做的很好!

  • 雨后彩虹

    雨后彩虹 楼主 2014-06-17 21:39:24

    1 编码特异性原则:假如有一天你在人来人往的某个街口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裙子的某个部位给撕坏了 1 编码特异性原则:假如有一天你在人来人往的某个街口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裙子的某个部位给撕坏了,当时你会觉得很丢脸。以后每次经过这个街口的时候你都会想起那段出丑的经历,印象特别深刻。 2 范畴话原则:我觉得这个对于我来说应用最多的就是记单词了。记单词的时候如果你把相同词根的单词联系在一起然后进行记忆的话效果要比单独的记忆它们的效果要好。 3线索超负荷原则:对于西红柿来说我们容易对它是水果还是蔬菜产生混淆,但是我们却不大可能把苹果归入蔬菜当中。 ... 寂寞有染@灿lie

    前面两个例子举得很好,西红柿的分类没有怎么看懂,总的来说,很不错!

  • 雨后彩虹

    雨后彩虹 楼主 2014-06-17 21:40:20

    第一组:1 (1)范畴化原则:范畴化原则指的是信息被组织或类别成其他统一体时,比没有组织的信 第一组:1 (1)范畴化原则:范畴化原则指的是信息被组织或类别成其他统一体时,比没有组织的信息更容易被回忆。关于这个记忆提取的一般原则,在学习当中就深有体会,比如对“记忆提取的一般原则”的相关知识,经老师讲解后,学生在下来通过完成相关的作业和复习后,也就是对知识信息进行了一定的组织,会比没有对该知识或其他没有被组织的知识信息,更容易被回忆和提取出来的。 (2)编码特异性原则:当记忆提取背景与编码背景相似时,记忆提取效果更好,关于这个记忆提取的原则,我印像最深的就是驾照考试了,不管是桩考还是场考,考前都要在场地去练习一下,熟悉一下环境,记一下特定的“标志物”,哪个点什么时候该怎么做等,经过这么一熟悉,在考试时就会更容易牢记注意的事项,做的更好。 (3)线索超负荷原则:线索范式、过滤范式、搜索范式、多重作业范式及线索超负荷原则,对于学过唐老师讲解的认知心理学的注意及记忆这两章知识的心理学班的同学,都能很快的提取出线索超负荷原则不是属于注意那章的知识。 ... X丶

    每个原则都解释得很好,而且例子也举得不错!

  • 雨后彩虹

    雨后彩虹 楼主 2014-06-17 21:41:20

    前摄:前面学习的内容对回忆后面学习内容的抑制,例如我每次背语文古诗的时候,前面学习过的古诗 前摄:前面学习的内容对回忆后面学习内容的抑制,例如我每次背语文古诗的时候,前面学习过的古诗句子,就会影响我后来新学的古诗,我回忆的时候经常会将不同的两首古诗的句子写在一起! 后摄:后面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抑制,很简单的例子,猴子????掰包米,掰了这一个丢了前一个,新学的数学公式影响到了以前学习公式的提取! 定向遗忘:主动的自发的去遗忘一些内容,一般是指忘记一些不开心,不愉快的事,遗忘不是疾病,并且对记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记忆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遗忘过去的无效的信息,对新信息的记忆有所帮助!对我们健康的生活,有很重要的意义!比如亲人去世,或是分手的伤痛等等 错误记忆: 当人们体验了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信息之后,易于将一些和以前呈现过的信息相关的但实际上并未呈现过的项目判断为是发生过的。例如老师讲到的,一个车祸现场目击者对其经过和现场的描述中,会回忆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比如车祸现场有玻璃碎片,有刹车的痕迹等等!用我们习惯性经验的去回忆一些信息时加入了错误的记忆,并且自己有时并不能意识到! ... 嘿呦喂

    四个例子举得不错,就是希望能够加上编号!这样更好看一些!

  • 雨后彩虹

    雨后彩虹 楼主 2014-06-17 21:42:43

    2.提取中的抑制:有时候想要拿剪刀去剪个什么东西,就一直想着要剪的东西,剪刀明明握在手里却还 2.提取中的抑制:有时候想要拿剪刀去剪个什么东西,就一直想着要剪的东西,剪刀明明握在手里却还在到处找剪刀。 前摄抑制:刚进入小学的时候,会先学习拼音,后学习英语,两者都有字母歌,而且调都是一样的,以至于后来学了英语字母歌后唱着唱着就唱成拼音的了,这就是前面学习的对后面的影响。 后摄抑制: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当初听写古诗词的经历吗,如果老师念出前一句,叫我们写出后一句就比较容易,但是如果念后一句叫我们写出前一句,就会相对比较难,常常会想不起来,这就是后面一句抑制了对前面一句的记忆。 定向遗忘和抑制不想要的记忆:这两者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抑制不想要的记忆也是一种定向,只不过前者是要“遗忘”,后者只是对记忆的抑制,要想实现定向遗忘好像不太现实,比如,我看最强大脑里面举过一个例子:现在你接收到一个“不要想粉红色大象”的指令,下一秒你脑子里出现的图像一定是一个粉红色的大象。抑制不想要的记忆应该是可以做到的,比如说在打嗝的时候,如果你一直想着打嗝多么难受,怎么还不停下来啊,那打嗝就会持续时间特别久。但是如果你一直想“不要想着我在打嗝”,不一会儿你就会发现打嗝不知不觉就停止了。 3.错误记忆:有的时候回家开门的时候才发现没带钥匙,但记忆里好像出门时是把钥匙放进了包里的。 ... 想要去远方

    做得很认真,很好,就是定向遗忘和抑制不想要的记忆分开写更好一些!

  • 雨后彩虹

    雨后彩虹 楼主 2014-06-17 21:44:08

    我们的储物柜里,不同的隔间里放着不同类别的东西,比如第一层书籍,第二层各种文件袋,第三层化 我们的储物柜里,不同的隔间里放着不同类别的东西,比如第一层书籍,第二层各种文件袋,第三层化妆品,这样关于所有物品的信息被组织成类别存放,当记忆提取时就别乱放的物品要容易,这就体现了范畴化原则;同时看两幅图片其中的一幅图片是你家房子的照片,另一幅是一个陌生的照片,回忆时我们更容易想起和我们家房子的照片,提取背景具有相似性,体现了编码特异性原则;学习新的词语时,学习一些列动物类别的词和学习一个花类的词,这时我们更容易记住花类的词,因为它和一系列动物类词不相关体现了线索超负荷原则。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写作业的时候突然一个很简单也很熟悉的字就是不会写,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这就体现了我们需要提取的信息受到了抑制,暂时的提取失败;前几天在海报栏我看到这样一个宣传广告内容是招收舞蹈爱好者,但是要求是没有参加过舞蹈培训班的优先,其实不用奇怪为什么要没有舞蹈经验的人这就是前摄抑制的一种体现,如果先前有过一些经验反而会不利于新的学习和训练;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我们有时会问“我刚才说到哪里了”正在说的话对前面说的话有影响,这就是后摄抑制的影响;关于定向遗忘原则我觉得不太现实,我们记住的信息属于我们的长时记忆是不会被遗忘的,只是没有被提取;抑制不想要的记忆,Anderson & Green 的研究是通过指导语的操作来研究是否可以抑制不想要的记忆我觉得在实际生活中缺乏生态性,不太真实。 我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我们到一个地方发现那个地方的一景一物我们都十分的熟悉,但是我们之前确实没有去过,我们会说噢可能是做梦梦到过,这就是一种错误记忆的体现,其实是我们自己补充的是虚假的记忆。 ... 小咪喳

    我觉得你有写科普文的天赋,这个很像科普文,我得去找你举的哪方面的例子!

  • 雨后彩虹

    雨后彩虹 楼主 2014-06-17 21:45:12

    提取中的抑制:提取时越相似越被抑制不容易提取,区别大越易提取。帮室友外买三份炒饭(一个不要 提取中的抑制:提取时越相似越被抑制不容易提取,区别大越易提取。帮室友外买三份炒饭(一个不要辣椒要泡菜,一个要泡菜不要葱,一个要辣椒不要葱)和一杯奶茶,到卖炒饭的地方时,能清楚的记得要买一杯奶茶,却记混淆三分炒饭要或不要什么了。 范畴化原则:属于同一类范畴的越易回忆出来。去沃尔玛买洗衣粉的时候,就会自主的想想洗发水沐浴露是不是用完了需要再买,因为同一个范畴的容易被提取,而不大会想到笔芯需不需要再买。 编码特异性原则:记忆提取背景与编码背景相识时,记忆提取效果更好。中学时候我们班的很多同学去河边摘一种可以吹出声音的豆角,大伙儿还在教室里吹个不停,后来班主任看到后,责罚几个吹得很响的男生同时含着四五个豆角吹了一下午,嘴都肿了。上星期在绿心路看到仅有的一株那种豆角,让我想起了中学时候那时的一幕幕。 错误记忆:记忆扭曲现象,虚假记忆。现在已经两年没看过普心了,很多知识都不记得了,那天老师问我们记忆曲线的实验是怎么做的,我们回忆说出的的都是重构版。 ... 慕儿

    这个错误记忆的例子举得很好哈!

  • 雨后彩虹

    雨后彩虹 楼主 2014-06-17 21:45:55

    第四组 1 范畴化原则:范畴化原则指的是信息被组织或类别成其他统一体时,比没有组织的信息更容 第四组 1 范畴化原则:范畴化原则指的是信息被组织或类别成其他统一体时,比没有组织的信息更容易被回忆。 例如每学期开学的时候都会去沃尔玛大采购一次日常用品,比如:洗簌用品,买毛巾的时候我们会记得买洗面奶,也会记得买牙刷、牙膏、洗发露、护发素、沐浴露、肥皂、洗衣液,但可能忘记买一卷垃圾袋…… 2. 编码特异性原则:当记忆提取背景与编码背景相似时,记忆提取效果更好。 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会特别记得某一个电视明星,可一经旁人提起是扮演哪部电视剧中的某个角色时,我们总是一下能恍然大悟…… 3.线索超负荷原则:例如去菜市场买菜,我们可能会买葱、蒜、姜、香菜、芹菜、白菜,以及一条鱼,回到家我们能轻而易举地记得买鱼花了多少钱,而记不清其它东西各自花了多少钱…… ... Amy

    三个例子各具特色,都说得很好!

  • 雨后彩虹

    雨后彩虹 楼主 2014-06-17 21:46:42

    1、范畴化原则:期末复习备考时,将每一章节的框架列出来后记忆,比单纯一张张地过PPT记忆得更牢 1、范畴化原则:期末复习备考时,将每一章节的框架列出来后记忆,比单纯一张张地过PPT记忆得更牢,不容易混淆。 2、前摄抑制和后摄摄抑制:背诵长篇古诗词时,例如《蜀道难》,诗的开头和诗的结尾那几句记得特别牢,但是中间的经常想不起来。 3、错误记忆:宿舍断电后,我已经上床休息了,突然有人问灯关了没,我记得我刚刚上床前关了,可实际上没有关。 ... O(∩_∩)O~

    例子举得很好!

  • 雨后彩虹

    雨后彩虹 楼主 2014-06-17 21:46:56

    1、范畴化原则:记忆英语单词时,根据词性、词形、变换规律能记得更多单词,也能记得更快。 2、 1、范畴化原则:记忆英语单词时,根据词性、词形、变换规律能记得更多单词,也能记得更快。 2、定向遗忘:复习中,不太重要的知识点,暗示自己了解一下就好,有时候倒是印象更深刻。 3、错误记忆:也就是虚假记忆,在记忆缺失中自己加入虚假的记忆来填补空白。比如做晚饭时,忘记了做米饭,可是明明记得自己做好米饭了的,对当时的情景有很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自动写入的虚假记忆。 ... 早睡苦手

    精辟!

  • 雨后彩虹

    雨后彩虹 楼主 2014-06-17 21:47:23

    1.线索超负荷原则:复习历史的时候背唐代皇帝上位时间顺序,最后会清晰地记得某一个皇帝的上位时 1.线索超负荷原则:复习历史的时候背唐代皇帝上位时间顺序,最后会清晰地记得某一个皇帝的上位时间,但是其他皇帝的时间顺序就是混乱的。 2.提取中的抑制:比如考前复习了很久,考卷上的题也是全部复习过的,但是做着做着会有题明明看过却就是想不起。 3.错误性记忆:门外下雨了,于是提醒自己要带伞出门,下楼准备打伞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没带伞。 ... 凤伯牙

    不错!

  • 雨后彩虹

    雨后彩虹 楼主 2014-06-17 21:48:17

    1范畴化原则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刚上大一的时候,如果要统计班里的同学,我们更倾向于一个宿舍 1范畴化原则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刚上大一的时候,如果要统计班里的同学,我们更倾向于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去回忆,这样就把一个散乱的群体归类记忆,这样更容易记忆,也不会遗漏。 2 提取中的抑制 最新鲜的例子,就是现在九宫格的手机锁屏,我一直用一个很简单的锁屏,然后有天无聊的时候朋友拿着我手机问我怎么解锁,我就让她猜,她知道我以前的锁,然后她大概按照以前的形状去解锁的时候,我就把之前的解锁和现在的给搞混了,以至于我用了都有半年的解锁就那么忘了,我死活都想不起来,大概过了一两周以后的今天,我终于想起来了。 3 错误记忆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对于已经过去的事情我们都喜欢脑补,就像老师上课最喜欢举得例子,“街头小贩刺伤城管”这样一句信息量很少的话,大家自动就会脑补出城管是坏人,还会自动脑补出一样凶器就是刀,这就是错误记忆。 ... 洛可可

    错误记忆,还得商榷一下!

  • 雨后彩虹

    雨后彩虹 楼主 2014-06-17 21:49:15

    编码的特异性原则:你参加聚会,有很多人在说话,这个时候你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感觉像是你 编码的特异性原则:你参加聚会,有很多人在说话,这个时候你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感觉像是你的朋友,你就会对她说的话比较关注 抑制不想要的记忆:比如说我看了恐怖片,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越是不让自己想就越会想起,而且感觉还阴魂不散。 错误记忆:有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地方很熟悉,我就会以为我来过这个地方,还会想以前我在这个地方干过什么,其实我根本就没来过 ... 木木

    抑制不想要的记忆举反了吧!

  • 雨后彩虹

    雨后彩虹 楼主 2014-06-17 21:49:50

    编码特异性原则:编码特异性原则,当回忆时的背景与识记时的背景相匹配时,记忆效果最好。当信息 编码特异性原则:编码特异性原则,当回忆时的背景与识记时的背景相匹配时,记忆效果最好。当信息的提取情境与学习情境相同或相似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情境中的信息提示线索,这些线索帮助我们回忆曾在此环境下发生的事情以及学习的内容。当面临新的提取情境时,因新情境与原来情境有差异,在我们走进新情境的刹那间,便会启动与新情境相联系的相关经验,从而达到对新情境的理解,消除陌生感。这一过程虽然是在无意的状态下完成的,但其对新情境相关经验的启动,必然会引起对原有情境相关知识的抑制。假如你在晴天、阴天、下雨天都复习过,在每个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都复习过,在清醒、乏困、感冒、紧张状态下都复习过,那么,就能保证考试时的情境和状态与复习时的情境和状态相似的概率大一些。 定向遗忘:所谓定向遗忘,简单地说就是有意的,有指向性的遗忘——比如说在你刚刚失恋之后,会有意的去忘记有关这个人的事情或者是电话号码、对你说过的话等等。 错误记忆:一般认为,当一个人声称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发生了,或是声称看见了从未学习过的新词,都可以称为发生了错误记忆。有一次,我在同学聚会上和我的小伙伴儿回忆高中时干过的糗事,有一件事的种种细节我都记得清清楚楚,但是我的小伙伴儿却告诉我,根本没有这件事。是“我记错了”。 ... 正儿八经的说

    写得很好,例子不错!

  • 雨后彩虹

    雨后彩虹 楼主 2014-06-17 21:50:31

    第五组的组织讨论的分析与总结: 同学们都在这三个大的规律里面选择了自己熟悉的规则作为自己的验证对象。 1.范畴化原则:有的同学举到了到超市买东西、学习历史知识、记忆英语单词等,这些都可以用范畴化原则来解释记忆的提取,但是也有人提出了质疑,名为“淡定姐”的同学认为这个原则不一定正确,她以记英语单词为例,去证明了自己的看法。 2.编码的特异性原则:关于这个原则,有的同学提到自己下课还书、说话被别人打岔、还有自己摔跤等等,这些例子证明了特异性编码在生活中的表现。 3.线索超负荷原则:提取线索与其他任何记忆项目不相关并且可以高度区分时,提取线索最有效。同学们提到了自己去沃尔玛买东西、在家里做甜品、还有西红柿的分类.....。这些生动地体现了线索超负荷原则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里面的表现。 4.提取中的抑制:提取时越相似越被抑制不容易提取,区别大越易提取。这个在我们生活里表现得多了,同学们也举了例子,比如在课堂展示(这个例子我们不太赞同)、考前复习等等。 5.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大家举的例子都是关于学习新的知识(比如古诗、单词),还有人更有意思的想到了高中课表的安排是不是为了避免这个规律。绝大部分还是认为我们的学习更大可能出现这种规律,所以为了避免这个规律,我们就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 6.定向遗忘:关于这个现象,同学们举得例子很少,大多还是关于学习的例子,但是也有人反对这个。这个同学认为遗忘的研究是在实验室,是否有生态学效度,还有待考证,所以他表示质疑。 7.抑制不想要的记忆:关于这个规律,举例的人屈指可数,提到这个的人,认为抑制了并不代表遗忘了,当别人提起时,自己又想起来了,还有一个同学认为这个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8.错误记忆:举这个例子的同学太多了,在我们的生活里面,错误记忆经常发生,有的同学提到了我们喜欢脑补,这个脑补的结果就产生了错误记忆。还有就是自己的丰富想象也会让自己产生错误记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513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