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 - 历史的概念(Über den Begriff der Geschichte)

路加诺维奇

来自:路加诺维奇(Je m'en fous) 组长
2014-04-16 00:02:48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4-16 00:12:17

    I

    1. 众所周知,曾经有一个自动博弈装置,它被设计成这样一台机器:能够就对手的每一步棋作出针对性反应,以确保在每一局都能够获胜。

    2. 在这台装置上,棋盘的一端坐着的是身着土耳其盛装,嘴里衔着水烟斗的木偶。在装置的周围陈设着由许多镜子排成的阵列,它们反射出的镜像能够确保从任何角度来看这台装置都完全没有猫腻。

    3. 可事实却是,就在装置内部,藏着一个驼背侏儒,一位空前绝后的下棋高手,他正用线索操控着那个木偶的一举一动。

    4. 人们可以在哲学中想到这个装置的对应物——“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那只战无不胜的木偶。只要它有“神学”的鼎力相助,就无惧任何对手的骚扰从而保持全胜。然而如今这个“神学”,大家都知道它像驼背侏儒一样,又小又丑,因而必须被藏到看不见的地方。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4-16 02:08:33

    II

    1. 洛采说:“人类天性之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征便是:对于眼前的、当下的事物保持高度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的立场,与此相对的却是,人们对自己的未来则毫不关心、持一种可有可无的无所谓的态度(Neidlosigkeit, 毫无妒意)。”

    2. 洛采的这段反思揭示出一副关于幸福(Glück)的图景:我们所关心所感受的幸福、喜悦、美好时光,它是完完全全被浸染在时间之中的,它是由我们存在(Dasein)的整个历程与我们的自我意识与发生对话、共同探讨出来的。

    3. 这种能够在人们内心唤起妒意的“幸福”,只存在于我们呼吸过的空气中,存在于我们曾与之交谈的人那里,存在于曾有可能委身于我们的女人身上。仅此而言,换句话讲,在“幸福”这个概念之中,有一个不可剥离的“救赎(Erlösung)”观念同它融合在一起。就像“过去”这个概念跟“历史”的关系一样,“救赎”之于“幸福”正如“过去”之于“历史”。

    4. “过去”随身携带着一份机密索引(hemlichen Index),通过这份索引便可指向“救赎”。难道此刻吹拂人们脸庞的轻风不正像从前一样?难道现在侧耳倾听的不正是早已沉寂的声音的回响?难道我们迷恋过的女子不正孪生于如今形同陌路的姑娘?

    5. 倘若一切都是如此,那么在此时的我们同曾经的我们之间,在人类的当下同过去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代际密约。因为我们是注定来到这个人世间的。因为正如在我们以前祖祖辈辈的先民们一样,我们是被赋予了某种力量才得以洞悉这一切,那是一股微弱的救世主力量(messianische Kraft, 弥赛亚力量),这力量的权利来自于“过去”。然而确认这份权利的归属却并非轻而易举,对此历史唯物主义者了然于心。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4-17 01:08:28

    III

    1. “只要是发生过的事情,都不能被处理成历史当中缺失的部分(凡事发生过的,都不能不被载入史册【这个译法系译者校准过语序的中文】)”,那些不分主次记述事件的编年史家将此奉为金科玉律。

    2. 确实,“过去”只可能降临(fällt,下落、属于、落在)在被救赎了的人类身上(人类的救赎完完全全地是缘于“过去”【这个译法参考法译本:ce n'est qu'a l'humanité délivrée qu'appartient pleinement son passé】)。

    3. 换句话讲,惟有在被救赎了的人类那里,才存在所谓的“过去”,这个“过去”就是一个一个的瞬间和片段,都是有据可查的(zitierbar, 可以被援引的)。

    4. 每一个瞬间与片段,都可以被用作“当日法庭之证言(à l'ordre du jour,德文版此处亦用法文词,系术语)”。这里的“当日”,别无其他,精确地指向“最终审判日”。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4-18 15:51:26

    IV

    必须确保食品和衣物在先,神的天国自然就会随后降临到你这里。——黑格尔,1807(此句系本雅明引用,没有找到原文出处)

    1. “阶级斗争”,一直顽固地停留在那些经马克思一手调教(geschult)出来的历史学家的视野当中。“阶级斗争”是一种围绕着粗糙的、物质性的东西开展的斗争。不过假如没有这些,那么精致高雅的、精神性的东西就是空中楼阁。

    2. 然而后者一旦落入胜利者手中变成战利品,就与“阶级斗争”中所呈现的样子完全不同了。

    3. 在阶级斗争当中,它们呈现为自信、勇气、幽默、狡诈、韧性,而这些都可以沿着时间向古远的过去(die Ferne der Zeit zurück)无限溯源的。它们总能(immer)将统治者每一次(jeden)新晋(neuem)的胜绩置入疑问当中。

    4. 正如花冠始终朝向太阳,仿佛在一种神秘的趋日性的作用下,“过去”也时刻保持面向着那个在历史的天空冉冉升起的太阳。这是在桑田沧海的造化(Veränderung)当中最不显眼(unscheinbar)的所在,恰恰是所有历史唯物主义者所必须知晓(verstehen)的。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4-22 10:24:57

    V

    1. 关于"过去"的真实图像就是过眼烟云(huscht vorbei)。惟有作为图像,当它在能够被识别的刹那闪现出一去不返(auf Nimmerwiedersehen)的光芒,“过去”得以被记录(festzuhalten)下来。

    2. “真相,它不会从我们这儿逃离”——这句话出自戈特弗里德·凯勒(Gottfried Keller,瑞士作家),精确地标记出历史主义的历史观/历史图景(Geschichtsbild)被历史唯物主义切中击破的要害。

    3. 因为这是一副“过去”的不可再生的图像(Bild)。在“当代”不可能照过去的原样将这图像辨识出来,因此在每个当下的片刻,“过去”的图像都存在着消亡的危险。

    (钻研“过去”的历史学家带着全新的喜悦激动得气喘吁吁,而那喜讯很可能就在开口的刹那,消散在虚无缥缈之中。【此句仅见法译本:La joyeuse nouvelle qu'apporte en haletant l'historiographe du passé sort d'une bouche qui, à l'instant peut-être où elle s'ouvre, déjà parle dans le vide. 】)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5-04 22:45:12

    VI

    1. 精确地表述历史并不意味着照着“它原本所是的样子”去认识过去,而是趁它在危急关头的瞬间闪现(im Augenblick einer Gefahr aufblitzt),将“记忆(Erinnerung)”捕获并占有。

    2. 对于历史唯物主义者而言,占有一幅关于“过去”的图像,就仿佛这图像在危急关头出人意料地刺中一个历史主体(historischen Subjekt)。

    3. “危急关头”的“风险(Gefahr)”不仅使传统的内容(dem Bestand der Tradition)面临危机,而且影响到了它的传承(Empfänger )。对于两者而言,威胁是相同的:将自己拱手相让,成为统治阶级阵营(herrschenden Klasse herzugeben)的工具。

    4. 在每个时代都必须形成一种尝试:将“传统(Überlieferung)”从占据压倒性优势地位(überwältigen)的“因循守旧(Konformismus)”当中拯救出来。

    【同样作为“传统”,Überlieferung的词源为überliefern(移交、使流传)和liefern(提供、传递),拉丁词源为līber(自由,解放);Tradition的拉丁词源为trāditiō(放弃、交付、转交)。比起Tradition所暗示的“需要被丢弃”的意涵,Überlieferung指向“通过传统本身提供的可能性对现在进行批判,从而获得解放”的意味。】

    1. 弥赛亚并不仅仅是作为救世主/拯救者(Erlöser)降临,更是作为基督之敌(Antichrist)的征服者(Überwinder)降临。

    2. 必须确信:敌人(Feind)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zu siegen nicht aufgehört)的,只要他们获胜,哪怕连死去的人也将一样不复存在(nicht sicher sein)。惟有这样的觉悟,历史的书写者/史官(Geschichtsschreiber)才获得一种天赋:能够在“过去”之中点燃希望的火花。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5-12 19:22:26

    VII

    想起无尽的黑暗与严寒 就在这儿,悲惨萦绕的山谷。 ——布莱希特《三便士的歌剧》(亦可参照张黎译《三毛钱歌剧》,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1. 福斯代尔·德·库朗日(Numa Fustel de Coulanges,法国历史学家)对历史学家(Historiker)建议,假如打算重新体验一个时代,那么他应当把历史中发生在那个时代之后的一切从头脑里统统消除。

    2. 这是一个被历史唯物主义者所破除(gebrochen)的方法,没有比这更好的描述了。这个方法就是移情(Einfhülung)。它的起源是一种麻木迟缓的心态(die Trägheit des Herzens),一种懒惰(die acedia),它导致占有(bemächtigen)真实历史图像(des echten historischen Bildes)的人感到气馁(verzagt),它稍纵即逝(das flüchtig aufblitzt)。

    3. 中世纪神学家认为它是导致忧郁、哀伤(Traurigkeit)的根本原因(Urgrund)。深谙个中三味的福楼拜对此曾写道:“很少有谁能揣度出一个指望迦太基复兴的人是有多么的悲哀。(Peu de gens devineront combien il a fallu être triste pour ressusciter Carthage.)”

    4. 当人们追问历史主义的历史编纂者(Geschichtsschreiber des Historismus)的移情(einfhült)对象到底是谁,这种忧郁和哀伤(Traurigkeit)的本质才愈发清晰。答案是确凿无疑的(unweigerlich),移情的对象就是胜利者。

    5. 现时所有的统治者都是对之前的胜利者的继承(Erben)。移情于胜利者,无不让此刻的统治者受益匪浅。关于这一点,历史唯物主义者早已费尽口舌。直到今天,不论是谁,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行走在凯旋仪式当中,而战利品则依照惯例,被凯旋的队伍携带者,今日之成王将躺倒的败寇踩在脚下。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所谓文化遗产(die Kulturgüter)。

    6. 对历史唯物主义者而言,他们需要从一个有一定距离的观察点(einem distanzierten Bertrachter)进行考量。因为那些被当成文化遗产的东西无一例外(samt und sonders)都具有同一个渊源(Abkunft),历史唯物主义者不可能不带着畏惧(Grauen)反复斟酌。

    7. 这些文化遗产之所以存在不仅归功于天才巨匠(großen Genien)的造化(Mühe),同样也得益于跟天才们同时代的籍籍无名之辈(namenlosen)的贡献。从来都不存在这样一份文化纪事(Dokument der Kultur),也不存在类似的野蛮纪实(ein solches der barbarei)。

    8. 并且,正如这些遗产本身无法与野蛮做切割,它也同样不能幸免于(作为传承的)传统(Überlieferung),在这个进程(Prozeß)当中,从一双手交到另一双手。

    9.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者尽最大可能(Maßgabe des Möglichen)地展开迂回。他将这个看做是自己的使命(Aufgabe):给历史“捋倒毛(gegen den Strich zu bürsten,亦可作:唱反调)”。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5-14 19:47:59

    VIII

    1. 来自受压迫传统(Tradition,具有负面意义,见论纲VI-4)的启示:我们处在紧急状况(Ausnahmezustand),这是一则定律(Regel)。

    2. 我们必须就“历史”的概念达成一个符合上述定律的共识。那样才能明确我们的使命(Aufgabe)就是阐明何为真正的“紧急状态”的起因(Herbeiführung);藉此,在同法西斯主义(Faschismus)的斗争当中,我们才得以改善自己的地位。

    3. 法西斯主义的机会尚存,缘于它的敌人以进步(Fortschritt)的名义,把它当成了一次历史性常态的遭遇(einer historischen Norm begegnen)。——上述我们所经验的那些动人心魄(Staunen)的事实,在二十世纪“仍然(noch)”可能发生,这一切都跟哲学性无关(kein)。

    4. 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一门知识(einer Erkenntnis)的起源(Anfang)。究其原因,是在于它所赖以存在的历史观(Vorstellung von Geschichte),是根本站不住脚的(nicht zu halten ist)。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5-19 17:19:49

    IX

    我的羽翼已振作待飞 我的心意却迟滞倒退 若我浪掷鲜活的时光 好运便不再与我相随。   格哈德·肖勒姆,来自天使的问候

    1. 有一幅克利(Paul Klee,保罗·克利,德国艺术家)的画作,叫做《新天使(Angelus Novus)》。画面中的天使看起来仿佛正要从他所凝视的对象那里抽身离开。他双目圆睁,嘴巴张开,翅膀伸展。

    2. 历史的天使一定就是这副模样。他把脸别过去,面对着往昔(Vergangenheit)。从那里呈现到我们面前的是一连串的事件(eine Kette von Begebenheiten),从那里他看见的整个儿是一场灾难(eine einzige Katastrophe),没完没了的残片层叠在残片之上,骸山向他立足之处滑涌(schleudert)而来。

    3. 他大概想要停留一下(verweilen, Faust: Verweile doch! du bist so schön! 典出《浮士德》:“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把死者唤醒,将那被打碎的残片(das Zerschlagene)拼接复原(zusammenfügen)起来。

    4. 然而从天堂刮来一阵暴风,击中了天使的翅膀(Flügeln),风力如此剧烈以至他无法收拢两翼。暴风势不可挡(unaufhaltsam)地将天使吹向了他所背向的未来(Zukunft),与此同时,在他面前的那片废墟(Trümmerhaufen)则堆砌得直通天际(zum Himmel wächst)。

    5. 在这里,被我们所称之为“进步(Fortschritt)”的,便是这场(dieser)暴风。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5-21 00:46:09

    X

    1. 修道院的条例规训了冥想中的僧侣们,旨在让他们获得一种使命(Aufgabe):无视这个俗世令人厌恶的浮华喧嚣(Treiben abhold)。如今我们追溯问题的思维方式(Gedankengang)同样受到类似条例(einer ähnlich Bestimmung)的作用和影响。

    2. 当那些反法西斯人士所寄予厚望(gehofft hatten)的政客们纷纷被撂倒在地的一瞬间,政客们背叛(Verratan)自己的初衷,他们的失败(Niederlage)便已经是板上钉钉(bekräftigen),上述那些条条框框的意图(beabsichtigt)就是撕开那些使政坛的俗人(das politische Weltkind)陷入困境的罗网,给他们解套并得救。

    3. 沉思(Betrachtung)的根源在于:这些政客冥顽不化的进步信念(sture Fortschrittsglaube),他们对“群众基础(Massenbasis)”的执着迷信,以及他们最终在一个自己无力左右(unkontrollierbaren)的政治机制(Apparat)当中卑躬屈膝地接受奴隶地位(servile Einordnung),以上便是构成同一问题的三个方面。

    4. 这个问题促使我们寻求(sucht)一种概念性的(Begriff)阐释以指出,为了避免沦为那些执迷不悟的(weiter festhalten)政客的共谋从犯(Komplizität),我们需要为这些习以为常的历史概念付出多么惨痛(teuer)的代价。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5-22 17:38:06

    XI

    1. 循规蹈矩,自始至终(der von Anfang)都根深蒂固(heimisch)存在于社会民主党身上,不仅反映于他们的政治策略(politischen Taktik),还体现在他们的经济观念(ökonomischen Vorstellungen)。

    2. 恰恰就是这个原因才引发了此后社民党的垮台(Zusammenbruch)。大家随波逐流(sie schwimme mit dem Stromes)——没有什么能比这个观念更加深刻地腐蚀德国工人阶级了。

    3. 技术进步被看成一种大势所趋(das Gefälle des Stromes),他们则自认为是顺应潮流。这个观点距离“处于在技术进步历程之中的工厂劳动(Fabrikarbeit)包含一种政治成就(politische Leistung)”的幻觉仅有一步之遥。过时的新教伦理(protestantische Werkmoral)以世俗化的形态(in säkularisierter Gestalt)在德国工人当中实现了复兴(Auferstehung)。

    4. 哥达纲领(Das Gothaer Programm,1875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成立的纲领)就带有这种令人混淆的迹象。它将劳动定义为“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预判到这当中隐含的缺陷(böse),马克思予以反驳:人类当中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人,“必然成为另外一些…已使自己成为主子的人的奴隶”。

    5. 然而这种混淆却毫发无伤地(Unbeschadet)持续蔓延,此后不久,约瑟夫·狄慈根(Josef Dietzgen,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宣称“劳动,便是如今这个新时代的救世主(Heilander,救世主)。…在劳动的…改进之中…蕴含着财富,这笔财富如今可以完全做到任何救赎主(Erlöser,救赎主)都未曾实现的成就。”

    6. 这种阐释何为劳动的庸俗马克思主义(vulgärmarxistische)观念完全无意于就这样一个问题进行置疑:当产品不受生产者支配的时候,产品如何使工人获益/工人生产的产品该如何影响(anschlägt)自己?

    7. 这种观念仅仅考虑到了人类在掌控自然方面(Naturbeherrschung)的进展,却忽视了社会层面(Gesellschaft)的倒退(Rückschritte)。它已经带有专家治国论(die technokratischen)的迹象,而“专家治国论”在此后的法西斯主义当中再次出现。

    8. 在这些概念当中有一个关于自然的概念,以一种灾难性的方式(unheilverkündende Art)偏离了前三月时期(Vormärz,在三月之前,指在1848年3月德意志各邦国的革命,即“三月革命”以前)的乌托邦社会主义。

    9. 劳动,从此被理解为等同于剥削利用自然(Ausbeutung der Natur),与此相对的是,这种幼稚的自满(naiver Genugtuung)在剥削利用无产阶级(Ausbeutung des Proletariats)的时候同样叫人心安理得。

    10. 与这种实证主义(positivistischen)的观念相比,傅里叶(Joseph Fourier,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的那些幻想尽管荒诞无稽招人嘲笑,却令人惊讶地显得更为健康而理性。在傅里叶看来,井井有条的(wohlbeschaffene)社会劳动(gesellschaftliche Arbeit)将会带来这样的结果:四轮明月照亮夜空;冰雪从极地消融;海水将不再咸涩;猛兽纷纷被接纳为人服务。

    11. 所有这一切都在展示一种远非“剥削利用自然”的劳动,而是以一臂之力促成那些孕育在自然的子宫之中沉睡着的造物(Schöpfungen)得以顺利分娩(entbinden)。对于被腐蚀、损害了的关于大自然(die Natur)的概念而言,作为一种修补(Komplement),正如狄慈根所言:“它是无偿的(gratis da ist)”。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5-26 13:17:52

    XII

    我们的确需要历史,但我们的需求完全不同于那些知识花园中的疲乏的闲人。   尼采,《历史的用途与滥用》(陈涛、周辉荣 译,刘北成 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 历史知识(historischer Erkenntnis)的主体(Subjekt),是战斗着的、被压迫的阶级自身。在马克思笔下它作为最后的受奴役者、复仇的阶级而出现,他们以一代又一代饱受蹂躏者的名义,从事解放事业(das Werk der Befreiung),终结(Ende führt)这种压迫。

    2. 这样的觉悟(Bewusstsein),在短时期内一度曾经属于“斯巴达克同盟(Spartakusbund,德国社民党激进左翼,德共前身)”,而在社会民主派眼中从来都是离经叛道(anstößig)的。花了整整三个十年的时间,他们得偿所愿地把布朗基(Louis Auguste Blanqui,法国激进社会主义者,政治活动家,巴黎公社领导人)的名字差不多抹了个一干二净,这个名字震撼了上个世纪(19世纪),如今只是一声远远的回响(Erzklang)。

    3. 他们乐得替工人阶级指派一个角色扮演未来世代(künftiger Generationen)的救赎主(Erlöserin)。如此他们便切除了这块最有力的肌肉(die Sehne der besten Kraft)/如此他们便切除了最可靠的力量源泉。

    4. 通过这样的规训,整个阶级把仇恨(Haß)与牺牲精神(Opferwillen)一起统统忘在了脑后。因为这两样东西全都受惠于遭到奴役的祖先(geknechteten Vorfahren)的图像(dem Bild),而不是由被解放了的子孙(befreiten Enkel)的理念(Ideal)来滋养。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5-26 21:23:57

    XIII

    我们的事业日渐明朗 广大群众亦日趋开化   约瑟夫·狄慈根,社会民主派哲学

    1. 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乃至其实践(Praxis),都是由一个“进步”的概念(Fortschrittsbegriff)发展而来的,然而这个概念本身脱离了现实,却又提出一系列教条(dogmatischen)的主张(Anspruch)。

    2. 这个进步的概念,正如它在社会民主派人士脑海中所描绘(malte)的那样,曾经有一度,意指一种人类自身(Menschheit Selbst)【而不仅仅专指人类的技能(Fertigkeiten)与知识(Kenntnisse)】的发展与前进。其次,它是一种绵延不绝的进程(unabschließbarer)【一种符合人类的无限可臻完善性(einer unendlichen Perfektibilität)】。第三,它符合一种不可阻挡的必然性(wesentlich unaufhaltsamer)【就像一种自动体(selbsttätig),一种循着直线(grade)或是螺旋的(spiralförmige)轨迹自行运动的物体(durchlaufender)】。

    3. 以上这些断言(prädikate),每一条都充满争议,并且每一条都可以招致批判。然而在动真格硬碰硬(hart auf hart)的时候,批判就必须击穿所有这些断言,并将自身聚拢到具有普遍性的内容(was ihnen gemeinsam ist)上面来。

    4. 一个处在历史当中的,有关人类之进步(Fortschritts des Menschengeschlechts)的概念,无法跟一个贯穿于(durchlaufenden)同质而空洞的时间(eine homogene und leere Zeit)当中的进取(Fortgangs)的概念相分开。

    5. 针对这样一种进取的概念(der Vorstellung dieses Fortgangs)的批判,必须建立在一个针对总体的(überhaupt )进步(Fortschritts)的概念的批判的基础之上。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6-07 15:00:50

    XIV. 起源即目的。 卡尔·克劳斯(Karl Kraus, 1874-1936)[ 卡尔·克劳斯,奥地利作家。],诗语I

      历史是一个结构的客体,这个结构的位置并不在同质而空洞的时间当中,而是在由此时此刻(Jetztzeit)所充满的时间里面。对罗伯斯庇尔而言,古罗马就是一个被“此时此刻”所充斥的过去,它从绵延的历史长河当中骤然凸显。法国大革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再现了的罗马。它援引(zitierte)罗马的方式恰如时尚界复刻一种过去的服装。时尚界对于何为“入时(das Aktuelle)”有着敏锐的嗅觉,不论躲在灌木丛中的哪个位置,都能虎跃而下一把抓住那个“过去”。只有当这一切发生在被统治阶级掌控的竞技场,在无拘无束的历史天空之下,正如马克思所理解的革命那样,那样的一次跳跃才是具有辩证性的。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6-07 17:18:27

    XV   觉醒,恰恰就在革命阶级行动的瞬间,骤然凸显于绵延的历史长河。大革命设定了全新的历法。根据这个历法所定的头一天,其功能就像是一组历史的快进镜头,基本上如同节假日或纪念日的一样,循环往复。这个年历并不像钟表那样计量时间。它是一种历史意识的纪念碑,这种意识在欧洲几百年间一点儿也不显山漏水。然而在七月革命(Juli-Revolution)[ 指1830年在巴黎爆发的“七月革命(La Révolution de Juillet / Trois Glorieuses)”,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查理十世的统治,废除“法国国王(Roi de France)”的称号,结束王权专制。推选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Louis-Philippe)为“法国人民的国王(Roi des Français)”,建立七月王朝(Monarchie de Juillet),施行君主立宪制。]当中的一个突发事件,证实了这种意识的存在。在战斗打响的第一天夜晚,几乎是同时,巴黎有多处钟楼分别遭到射击。一位目击者由此激发了诗兴写下这样的句子描绘那个时刻:   “谁能相信!人们都说他被时间惹毛,   新约书亚,站在每座钟楼的塔脚,   拽住表盘就为不让这天脱逃。”[ 原文此处三句短诗为法语:“Qui le croirait! on dit qu’irrités contre l’heure, / De nouveaux Josués, au pied de chaque tour, / Tiraient sur les cadrans pour arrêter le jour.”]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6-08 21:45:37

    XVI   “当下(Gegenwart)”可不是一种时间缓缓刹车(zum Stillstand gekommen)的过渡,对此历史唯物主义者绝不能忽视。正是这个定义精确地界定了“当下”的概念,只有在这样的当下,才能够进行个人历史的书写。历史主义所描绘的过去是一幅“永恒的”图像,而历史唯物主义则倾注了经验,是独一无二的。任由别人在那历史主义的窑子里面,在唤作“曾有一次(Es war einmal)”的婊子身上耗个精尽人亡吧,历史唯物主义者留着自己的阳精(Kräfte Herr):雄壮十足,对准历史的绵延纵身一跃而上。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6-14 19:24:40

    XVII

    历史主义通过普遍历史(Universalgeschichte)[ Universalgeschichte意为“普遍历史、大历史”,指一种无所不包的、宏大的历史观念。有别于作为“世界历史”的Weltgeschichte。]的途径达到登峰造极的地位。而唯物主义的历史书写(Geschichtsschreibung)比起任何其它学派,在方法论上都更加清晰地有别于这样一种观点。前者在理论上毫无防备措施,其方法无非是东拼西凑:堆砌大量的实例,以填充“同质而空洞的”时间。在这方面,唯物主义的历史书写则以一种建构性的原则为基础。思考并不仅仅是畅通的思绪流动,不时也会由于梗阻戛然而止(Stillstellung)。当思路在星座般的结构(Konstellation)当中的一个压力饱和位突然中断,一次“震惊(Chock)”便发生了,由此思考便凝结为一个单子(Monade)[ 单子,又称单体。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1716)在著作《单子论(Monadologie)》中将它定义为“一种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就在这独一无二的位置,历史唯物主义者与同样独一无二的“历史客体(geschichtlichen Gegenstand)”遭遇,历史客体便是这个单子。他在结构中辨识出了一个迹象(Zeichen),一次弥赛亚式的戛然而止。换言之,在为受压迫的过去而进行的斗争当中所发生的一次革命性机遇。他审视着这个机遇,期许在同质的历史进程当中实施爆破,炸出一个特别的新纪元(Epoche);随后在这个新纪元中炸出一段特别的生命(Leben);从一生的事业(Lebenswerk)中炸出一番特别的成就(Werk)。整个过程的结果便是:在成就之中包含着一生的事业;在一生的事业之中包含着纪元;在纪元之中保存着整个历史进程,最终上述一切都统统再被一笔勾销(aufgehoben)。历史的概念化将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在果实之中的果核是时间,在果核之中的是至臻无价却又平淡寡味的种子。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6-14 19:24:55

    VIII

    “人类五万年来的苦难,”一位生物学家最近指出,“比起地球上的有机生命的历史,就仿佛一天二十四个钟头里的最后两秒钟。整部人类文明史,依据同样的比例,只占这最后一个小时的最后一秒钟的五分之一。”此时此刻(Jetztzeit),作为弥赛亚的雏形(modell),以小见大地(ungeheueren Abbreviatur)概述了整个人类历史,就像一根发丝对比一个人形,这恰与人类在宇宙的地位相符。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6-14 19:25:06

    (附录)

    A 历史主义者满足于在历史的不同时段之间随意建立一些关联。然而没有哪个处在因果关系之中的事件是由此获得了历史性的。恰恰是它们之后的千百年间,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彼此不相干的事情,促成了其获得了某种历史性。从这一点出发的历史学家,绝不会像在指尖摆弄一串玫瑰珠那样就一连串事件展开推理。他想要把握的是这样一个星座结构,在其中他自己所处的时代与一个过去的时代发生关联,籍此他得以建立一个关于“此时此刻”的概念,而弥赛亚的碎片便在这样一个当下的片刻引爆。

    B   预言家探索在未来的时间缝隙中可能藏匿的东西,理所当然的,他所体验的时间既非同质又不空洞。不论是谁只要能够将此铭记于心,都有可能对于“如何像回忆往事一样体验过去的时间”略知一二:其实就是,二者完全相同。大家都知道犹太人是严禁预测未来的。《摩西五经/托拉(Thora)》和祈祷文以一种跟“预测未来”南辕北辙的方式,即通过回忆来教导他们。这个方法可以使那些向预言家寻求指点,为自己的前程祈祷的人们如醍醐灌顶般顿悟清醒过来。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对于犹太人而言,未来并没有转化为同质而空洞的时间,恰恰相反,未来的每一秒都将是弥赛亚得以侧身而入的窄门。

  • 刘化童

    刘化童 2014-06-20 19:29:02

    放云盘里的PDF,至少也署名一下啊。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4-06-20 20:17:11

    放云盘里的PDF,至少也署名一下啊。 放云盘里的PDF,至少也署名一下啊。 刘化童

    哈哈,好的吧,回头去弄一下

  • 阿大

    阿大 2015-01-14 22:55:13

    建议仔细修正。

    “从来都不存在这样一份文化纪事(Dokument der Kultur),也不存在类似的野蛮纪实(ein solches der barbarei)。 8. 并且,正如这些遗产本身无法与野蛮做切割,它也同样不能幸免于(作为传承的)传统(Überlieferung),在这个进程(Prozeß)当中,从一双手交到另一双手。 ”

    光着几句话里就存在着与原文意思不符的问题。

  • 阿大

    阿大 2015-01-14 23:35:43

    建议仔细修正。 “从来都不存在这样一份文化纪事(Dokument der Kultur),也不存在类似的野 建议仔细修正。 “从来都不存在这样一份文化纪事(Dokument der Kultur),也不存在类似的野蛮纪实(ein solches der barbarei)。 8. 并且,正如这些遗产本身无法与野蛮做切割,它也同样不能幸免于(作为传承的)传统(Überlieferung),在这个进程(Prozeß)当中,从一双手交到另一双手。 ” 光着几句话里就存在着与原文意思不符的问题。 ... 阿大

    第7句,根本没有看懂双重否定;Dokument 不是所谓“纪事”的意思。第8句的长句,句子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根本没有搞清楚。还有“手”的意思,从何而来?

    类似的错误在全篇里还有很多。不再一一表述了。

  • 路加诺维奇

    路加诺维奇 (Je m'en fous) 组长 楼主 2015-01-15 16:09:46

    原文:Es ist niemals ein Dokument der Kultur, ohne zugleich ein solches der Barbarei zu sein. Und wie es selbst nicht frei ist von Barbarei, so ist es auch der Prozeß der Überlieferung nicht, in der es von dem einen an den andern gefallen ist.

    我的回应:Dokument确实不是“纪事”,直译是“档案”,在此处我取的是意译,因为“文明之档案”和“相对应的野蛮档案”不符合汉语阅读习惯。

    Überlieferung与Tradition同样作为“传统”却各有所指,在汉语中没有这样对应的明确区分,由于本雅明两个都使用了,因此在这里以手作比喻标识区别,况且并没有改变in der es von dem einen an den andern gefallen ist的原意,以Dennis Redmond的英译本为例:in which it falls from one set of hands into another

  • Pytheas

    Pytheas (就是想多睡会觉) 2016-01-19 05:09:03

    我只看了VI和VII和. 小的地方就不说了, 硬伤说几个吧.

    VI 2. 对于历史唯物主义者而言,占有一幅关于“过去”的图像,就仿佛这图像在危急关头出人意料

    地刺中一个历史主体(historischen Subjekt)。

    -- 首先文中好多地方都把"historischer Materialismus"译成"historischer Materialist", 也许在

    一些特殊情况下确实必要, 但至少在我看到的几个地方都不需要. 除此之外, 这句话整个逻辑关系就

    不对, 更别说什么"刺中一个历史主体"了. sich einstellen绝没有"刺中"的意思. 这句应为: 历史唯

    物主义就是要抓住在危险发生时, 过去突然出现在历史主体前的那一刻.

    1. “危急关头”的“风险(Gefahr)”不仅使传统的内容(dem Bestand der Tradition)面临危机

    ,而且影响到了它的传承(Empfänger )。

    -- 和"historischer Materialismus"译成"historischer Materialist"的问题一样, 好好的一个"接

    受者"(Empfänger), 是人的主体, 为什么要译为"传承", 变作一个过程呢?

    1. 在每个时代都必须形成一种尝试:将“传统(Überlieferung)”从占据压倒性优势地位

    (überwältigen)的“因循守旧(Konformismus)”当中拯救出来。

    -- 首先Konformismus不是因循守旧的意思, 而是随大流, 这个错误有点大. 另外这句前后逻辑也是不

    对的. 应为: 每个时代我们都必须试着把传统从顺应潮流的行动中拯救出来, 后者一直准备控制传统.

    VII 2. 这是一个被历史唯物主义者所破除(gebrochen)的方法,没有比这更好的描述了。

    --"被...所破除"是什么意思? 汉语里没有这种表达. 你可以破除迷信, 但不能"破除方法". mit ... brechen就是与之决裂的意思, 很简单.

    1. 从来都不存在这样一份文化纪事(Dokument der Kultur),也不存在类似的野蛮纪实(ein

    solches der barbarei)。

    -- 如楼上阿大所说, "文化纪事"不知所云. 这句话如按你这样译则完全和上下

    文联系不上, 使人莫名其妙. Es ist niemals ein Dokument der Kultur. 直译是"它从来不是ein

    Dokument der Kultur". 这里的它指什么在这句子里没有出现. 楼主直接把Es ist和Es gibt等同了.

    另外楼主把Dokument der Kultur译作文化记事说明楼主没有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里Kultur和

    Barbarei的对比是明显的暗示, 是欧美语境的常见范式. 此句应为: 这绝不是一种文明行为的记录, 因为它一定有野蛮行为的元素. (更直接一点可以说: 因为它同时一定也是野蛮行为的记录)

    1. 并且,正如这些遗产本身无法与野蛮做切割,它也同样不能幸免于(作为传承的)传统

    (Überlieferung),在这个进程(Prozeß)当中,从一双手交到另一双手。

    -- 由于7错了, 这里8一定也偏了. 另外什么叫"不能幸免于(作为传承的)传统"? 应为: 正如它一定和野蛮行为有联系, 文化遗产不停易手的过程也和历史传承有紧密相关.

    楼主恐怕过度依赖英译了, 很多地方原文稍微看细一点就不会错. 蛮明显的.

  • Pytheas

    Pytheas (就是想多睡会觉) 2016-01-19 05:12:04

    我只看了VI和VII和. 小的地方就不说了, 硬伤说几个吧. VI 2. 对于历史唯物主义者而言,占有一 我只看了VI和VII和. 小的地方就不说了, 硬伤说几个吧. VI 2. 对于历史唯物主义者而言,占有一幅关于“过去”的图像,就仿佛这图像在危急关头出人意料 地刺中一个历史主体(historischen Subjekt)。 -- 首先文中好多地方都把"historischer Materialismus"译成"historischer Materialist", 也许在 一些特殊情况下确实必要, 但至少在我看到的几个地方都不需要. 除此之外, 这句话整个逻辑关系就 不对, 更别说什么"刺中一个历史主体"了. sich einstellen绝没有"刺中"的意思. 这句应为: 历史唯 物主义就是要抓住在危险发生时, 过去突然出现在历史主体前的那一刻. 3. “危急关头”的“风险(Gefahr)”不仅使传统的内容(dem Bestand der Tradition)面临危机 ,而且影响到了它的传承(Empfänger )。 -- 和"historischer Materialismus"译成"historischer Materialist"的问题一样, 好好的一个"接 受者"(Empfänger), 是人的主体, 为什么要译为"传承", 变作一个过程呢? 4. 在每个时代都必须形成一种尝试:将“传统(Überlieferung)”从占据压倒性优势地位 (überwältigen)的“因循守旧(Konformismus)”当中拯救出来。 -- 首先Konformismus不是因循守旧的意思, 而是随大流, 这个错误有点大. 另外这句前后逻辑也是不 对的. 应为: 每个时代我们都必须试着把传统从顺应潮流的行动中拯救出来, 后者一直准备控制传统. VII 2. 这是一个被历史唯物主义者所破除(gebrochen)的方法,没有比这更好的描述了。 --"被...所破除"是什么意思? 汉语里没有这种表达. 你可以破除迷信, 但不能"破除方法". mit ... brechen就是与之决裂的意思, 很简单. 7. 从来都不存在这样一份文化纪事(Dokument der Kultur),也不存在类似的野蛮纪实(ein solches der barbarei)。 -- 如楼上阿大所说, "文化纪事"不知所云. 这句话如按你这样译则完全和上下 文联系不上, 使人莫名其妙. Es ist niemals ein Dokument der Kultur. 直译是"它从来不是ein Dokument der Kultur". 这里的它指什么在这句子里没有出现. 楼主直接把Es ist和Es gibt等同了. 另外楼主把Dokument der Kultur译作文化记事说明楼主没有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里Kultur和 Barbarei的对比是明显的暗示, 是欧美语境的常见范式. 此句应为: 这绝不是一种文明行为的记录, 因为它一定有野蛮行为的元素. (更直接一点可以说: 因为它同时一定也是野蛮行为的记录) 8. 并且,正如这些遗产本身无法与野蛮做切割,它也同样不能幸免于(作为传承的)传统 (Überlieferung),在这个进程(Prozeß)当中,从一双手交到另一双手。 -- 由于7错了, 这里8一定也偏了. 另外什么叫"不能幸免于(作为传承的)传统"? 应为: 正如它一定和野蛮行为有联系, 文化遗产不停易手的过程也和历史传承有紧密相关. 楼主恐怕过度依赖英译了, 很多地方原文稍微看细一点就不会错. 蛮明显的. ... Pytheas

    在记事本上打的, 排版有点问题. 几个地方多字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21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