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之司马光议论篇
若水湛(白色是绚烂之极的色彩。)
《资治通鉴》为何从“三家分晋”发端? 仔细追溯历史的话,三家分晋的发生时间实在有些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是通史,一个从三皇五帝开始,一个却从三家分晋开始,实在让人疑惑。本文就是以此为内容展开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资治通鉴》是怎样出现的。 作为一部史书,《资治通鉴》并不合格。因为,司马光写它的初衷并非单纯的记录历史,而是供他的最高领导宋英宗借鉴的。 他在《进书表》上明确表示“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也就是,他直接跑去跟英宗说,我担心历代史书繁多,你又日理万机,没有时间通览,就专门整理出来一些紧要的给你。看看,目的多明确,行为多贴心。这才是真正的想领导之所想,解领导之所忧。也难怪人家英宗龙心大悦,批准他继续编书。 对皇帝有用的内容,当然是历史上关系国家兴衰的大事,特别是政治上的重要事件。所以,有些人觉得《资治通鉴》政治意味太浓,封建思想太重的,别再批评了。实在看不下去,就别看了,看《史记》吧。何况,人家也不是专门写给你的? 既然是续书,那么最开始的书又是什么样的呢? 据《宋史·列传第九十五·司马光列传》记载,最初,司马光只是写了《通志》进献给宋英宗。《通志》共八卷,记述了从周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共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主要写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的盛衰兴亡,供皇帝参考。从时间上看,恰好也是从三家分晋开始。 既然如此,接着,我们来看看官方是如何解释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开始的: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写到“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置于卷首的这段议论主要是为了阐明尊礼教,分地位,明身份的重要性,也是整部书的主旨思想所在。司马光认为周烈王分封三家,从名义上承认三家分晋,毁坏了周朝先王的礼教纲常,这也是周朝灭亡的原因。 宋神宗在《资治通鉴》的序言中也说:“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猶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大意是,当时的周王朝虽然式微,但各路霸主还都是借着尊王的名义,不敢太过放肆,你周威烈王倒好,直接把那些造反的扶正了,把先王的那些礼教纲常彻底抛之脑后。你既然都承认谁拳头够硬,谁当老大,以后谁还带你玩?你活着跟死了又有什么区别? 张须在《通鉴学》云:“《春秋》之意,最重名分,名分所在,一字不能相假,封建之世,以此为纲维。名分既坏,则纲维以绝,政权崩溃,恒必由之。温公以此事兆东周之衰,与七国之分立,而又系论以见托始之意。” 所以,后世之人把三家分晋当做春秋事情与战国时期的分水岭,它的出现标志着周天子的威信已经荡然无存,有能者居高位,天下也不再是周王所能掌控的了,从此进入了为了争夺天下而战乱不断的时代。 最后,我们再回过头,想想周王朝礼教的覆灭,真的和三家分晋有莫大的关系吗? 事实上,学过历史的应该都知道,早在三家分晋之前,周王朝就已经名存实亡。诸侯的野心随着权利不断增大,周王朝的存在显然已经碍眼。所以,不时有各方诸侯上前挑拨,尊王也成为了诸侯之间争夺地盘的借口。 《史记》记载:周襄王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襄王会之河阳、践土,诸侯毕朝,书讳曰“天王狩于河阳”。作为小国的一国之君尚且不能任人招之挥之,更何况此时襄王还是晋文公的直系领导。史书用一“召”字,让晋文公的强势之态尽显。从这短短的一句话里,我没能看出周襄王的不满和抗拒,但史官似乎很是愤慨,用一“狩”字,反击晋文公的无礼。 然后,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次洛,使人问九鼎。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兵乃去。这就是有名的问鼎中原。九鼎乃天子之器,楚庄王以诸侯之身使人问鼎,野心所在可见一斑。 最后,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说的便是分晋三家封侯。此时,三家分晋已成事实,在位的早已不是原来的赵、魏、韩三家家主,而是他们的继承者。若真是此时翻旧账的话,未免晚了些。而对于秦、齐、楚等周边国家而言,分割后的晋国对他们的争霸更有利。毕竟蚕食三只羊比应对一只狮子简单多了,你说呢?若真如司马光所说,周王振臂一呼,讨伐叛逆之臣,于是群雄并起。连借口都不用找的战争,既有利益又能获得好名声的屠杀,诸侯们何乐而不为?你说,到那个时候,他们是在维护礼教,王道尊严,还是争夺利益,抢夺地盘? 如果没有三家分晋,可能会有分齐霸楚的出现,这之后的历史,谁知道会是什么样子?谁又真的关心它呢? 说到底,三家分晋不过是发生在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成就了一段历史而已。 2014.04.19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如何评价崔玄籍与李氏、屈突氏的婚姻? (白玉茶)
- 光緒皇帝沒被毒死1911年中華民國要建國是個未知數 (中和)
- 三国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 (女娲之子郑天)
- 历史人物接力啊!!! (寻常)
- 诸葛亮团队是不是不如刘邦团队 (女娲之子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