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语诗--自老七
来自:临晨既白(北边的风吹过,他已无声无臭)
吃语诗是一种很有趣的诗歌,它的特点是诗句采用大量的双声词。简言之,双声词即声母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这种诗就像现在的绕口令,对口吃的人来说,读它简直就是一种挑战。古代有许多有名的口吃的人,如周昌、韩非子、邓艾等(“期期艾艾”指的便是周昌和邓艾),却有样的诗人,偏偏要写吃语诗,而且是专门送给口吃的人。 据《古今谭概》载:一孝廉口吃,谢在杭与徐兴公各赠绝句以难知。谢二首云: 绿柳龙楼老,林梦岭路凉。 露来莲漏冷,雨泪落刘郎。 又: 黎岭连连路,兰陵累累楼。 流离怜冷落,郎辇懒来留。 兴公一首云: 留恋兰陵令,淋漓雨泪流。 岭萝凉弄懒,路柳绿连楼。 其实,早在《诗经》,双声词就已大量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口吃诗就兴起了。其后有很多诗人喜欢用吃语诗来做文字游戏,苏东坡就是其中一例。苏东坡有一首《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正是吃语诗。这是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引《漫叟诗话》记载的。诗的序曰:“予往在武昌,西山九曲亭上有题一句云:‘玄鸿横号黄槲岘。’九曲亭,即吴王岘山,一山皆槲叶,其旁即元结陂湖也,荷花极盛。因为对云:‘皓鹤下浴红荷湖。’座客皆笑,同请赋此诗。”诗云: 江干高居坚关扃,犍耕躬驾角挂经。 篙竿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 解襟顾影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 荆笄供脍愧搅聒,干锅更戛甘瓜羹。 这样的诗写来奇怪,读来难受,不过,能写出这样诗的人,才学自然不一般。况且《诗经》有云:“善戏谑兮,不为虐兮。”看来自古诗歌就告诉我们要学会滑稽,懂得开玩笑,吃语诗算是深得玩笑之真谛了。难怪査慎行也评论苏东坡道:“东坡此诗,亦缘是善谑耳。”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蒲公英——乂小爻 (Yvonne 叉叉)
- 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颗发现真善美,并为之赋予文字和语言的心灵... (周七洲)
- 春--海黎 (临晨既白)
- 赋得檐下诗社咏春意--老七 (临晨既白)
- 009号诗词征集令 (临晨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