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芋、马蹄莲
来自:鬼队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8447566/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5374858/ 【学名】 Alocasia macrorrhiza (Linn.) Schott 【别名】 狼毒(地下茎)、野芋、天芋、天荷、观音莲、羞天草、隔河仙 观音芋、广东狼毒 【分类】 天南星科(Araceae),海芋属 【产地】 产云南省中南、西部至东南部,海拔200—1100米热带雨林及野芭蕉林中。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及沿海岛屿、福建、台湾也有。国外分布于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喀西山),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至菲律宾。 【形态】 直立草本,地上茎有时高达2—3米,全株最高可达5米。 匍匐根状茎粗5—8厘米,圆柱形,有节,常生不定芽条。 叶多数,螺旋状排列;叶柄粗大,长可达1.5米、下部1/2具鞘,基部连鞘宽5—10厘米;叶片革质,表面稍光亮,绿色,背较淡,极宽,箭状卵形,边缘浅波状,长50—90厘米,宽40—80厘米,前裂片宽卵形,先端渐尖,长宽几相等,后裂片半卵形;长约为前裂片的1/3,基部联合较短,弯缺圆形,后基脉互父成直角或锐角;前裂片Ⅰ级侧脉6-10对,略宽。 花雌雄同株;花序柄粗状,长15-20cm;佛焰苞的管长3-4cm,粉绿色,苞片舟状,长10-14cm,宽4-5cm,绿黄色,先端锐尖;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雌花序长2-2.5cm,位于下部;中性花序长2.5-3.5cm,位于雌花序之早;雄花序长3cm,位于中性花序之上;附属器长约3cm,有网状槽纹;子房3-4室。浆果红色。种子1-2颗。花期春季至秋季。 1.《本草拾遗》:天荷与野芋相似而大也。(当时称之为天荷,还不叫海芋) 2.《纲目》:海芋生蜀中,今亦处处有之。春生苗,高四、五尺,有叶如芋叶而有干。夏秋间抽茎开花,如一瓣莲花,碧色,花中有蕊,长作穗。其根似芋魁,大者如升碗,长六、七寸,盖野芋之类也。《庚辛玉册》云,羞天草,阴草也。生江、广深谷涧边,其叶极大,可以御雨,叶背紫色,花如莲花,根叶皆有大毒,可煅粉霜、朱砂,小者名野芋。 3.《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海芋全株有毒,以茎干最毒。中毒症状:皮肤接触汁液发生瘙痒;眼与汁液接触引致失明;误食茎或叶引起舌、喉发痒,肿胀,流涎;肠胃烧痛,恶心,呕吐,腹泻,出汗,惊厥,严重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解救方法:皮肤中毒可用醋酸或醋洗涤。误食中毒服蛋清、面糊,大量钦糖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腹痛可注射吗啡。惊厥注射镇静剂,继服溴化钾或吸入乙醚。 民间用醋加生姜汁少许共煮,内服或含漱。 -----------NOTE------------- 《本草纲目》卷十七草部之毒草类:"气味辛,有大毒。主治疟瘴毒肿风癞。伏硇砂。" 【注意】全株有剧毒,地下茎尤甚,不可生食。必须用大米共炒至焦黄,久煎(2小时以上)去毒,方可内服。不能敷正常皮肤。生用或煎煮时间过短,会引起舌肿麻木,甚者有中枢神经中毒症状。轻症可饮米醋或生姜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