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汉字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面光辉旗帜

镜知者

来自:镜知者(HolySpirtis)
2009-03-09 00:38:55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cu

    cu 2009-03-09 10:21:58

    文章的观点有待商榷,语调却吓死人的大。我不反对文字改革,但是需要很慎重的。繁体字在大陆以外的华人地区使用,也没有见到多少因为繁体字而出现太多文盲。文盲和文字没关系。很多汉字的象形意思都被简化没了,汉字的美哪里去了?

  • 镜知者

    镜知者 (HolySpirtis) 楼主 2009-03-09 11:49:04

      在全球现代背景文化多元的当代,大陆语言文字同从古拉丁语演化来的英文、法文现代国际语言,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十多亿人的血汗凝聚出的新汉语文化,是从清末以来,中国人各种痛苦尝试的历史经验。           在这些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由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长期严重分裂,导致社会上下阶层间丧失对话能力和文化认同。几千年来,每次农民运动都会摧毁上一代的精英文化遗产,这根本的原因就是农民们对这些文化遗产缺乏更本的认同与爱惜,历史永远在恶性循环。                如何弥补社会鸿沟,避免千年来的文化弊端,这就是大陆重要的文化使命。简体字与普通话的普及虽然并不完美,但其大目标和方向是没有错的。     

  • 热爱祖国

    热爱祖国 (让思想冲破牢笼) 2009-03-09 14:55:53

     新加坡等一些华人地区早已通用简体字。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外华人一直使用繁体,但是从大的趋势看,在海外华人圈里简体字的地位越来越越高是不争的事实。      另外,海外华人没有汉字文盲率的概念,二代、三代华人不认识汉字或只认识少量汉字不少。只要他们懂得英语等当地的语言,就不算文盲。

  • 胖小鱼

    胖小鱼 2009-03-11 03:33:35

    记得上次看到一个什么书上写的,那个学习繁体字的小孩和学习简体字的小孩相比,好像学习起来更累,而且更容易近视。 好像是这么个说法!!!

    个人感觉,简体字的推行有其必要性,在美观上来看,没有太大问题的。 如果实在喜欢繁体字,你可以自己天天在家拿着毛笔写啊,不碍事的! 但是如果非要大家把早就脱下去的长跑马褂和毛笔都搬回现代生活中,好像不太好吧!!

    你看外国同志们,也基本都放弃了早期的花体字形的字母书写,让人更容易看懂比较好吧!!!

  • 时间

    时间 2009-03-11 06:51:06

    简化可以,不过要系统,我觉得一部分简体字的确得改改,尽量在不破坏汉字整个象形体系的前提下全面推广,不能乱,只是换一种形式。

  • 热爱祖国

    热爱祖国 (让思想冲破牢笼) 2009-03-14 02:56:12

    与会的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亦支持他们的观点,他认为简体字使得中国文盲的人数迅速下降,让人们识字、认字方便了许多。 朱崇实举例说,对台湾南部偏僻乡村农民识字不如大陆,系因繁体字加大了认字的难度,他表示,繁体字和简体字最重要的是从它是不是有利于社会发展、是不是有利于人民幸福的角度考虑问题。"(记者 杨华云) —————————————————— 这段涉及到台湾了,不知喜欢拿台湾说事的网友注意到了没有。

  • 美術課代表

    美術課代表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 2009-03-14 03:38:10

    不是因为历史的原因 海外华人一直使用繁体汉字 而是因为“历史的原因” 大陆华人在五十年前开始使用简化汉字

  • 热爱祖国

    热爱祖国 (让思想冲破牢笼) 2009-03-14 09:52:31

    如果不懂得汉字简繁发展历史的不要出来瞎凑热闹了。 真正解放后造的简化字只有邓等极个别的,其余的一直以“俗字”的名义在民间流行,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里就有大量的简化字。大陆华人一千多年来使用简体字,只不过五十年前系统化、规范化,取代了繁体字的官方文书地位。

  • Solomon

    Solomon 2009-03-14 10:03:06

    。。。 哪跟哪呀!完全乱七八糟的!

  • 镜知者

    镜知者 (HolySpirtis) 楼主 2009-03-14 10:26:36

        看看这个文章,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6018/3    ...但在科举制度废除后,随着传统文人士绅的衰亡,宗族制度与学田、田、族学、义学的衰落,乡村人口的识字率甚至不如19世纪以前。在19世纪以前,清代人口的平均识字率大约为20%,而民国时期很多地区的人口识字率都低于这一比例。如抗战前后湖北省人口的平均识字率只有16%。 若仅就农村人口的识字率而言,其比例则更低。据抗战时期的一般观察,士兵的识字率在10%以下。 以此衡测当时中国农民的识字经,当亦不差。   ....

  • 镜知者

    镜知者 (HolySpirtis) 楼主 2009-03-14 10:31:39

      厦大校长:台湾使用繁体字文盲较多

      星岛环球网 20099-03-13

    繁体字与简体字之间的争论近日成为焦点,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12日在孔子学院发展情况的记者会上表示,简体字有助于扫除文盲,台湾因使用繁体字,所以农村识字率不如大陆。 中文繁简体字之争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12日表示,繁体字是种历史,简体字才代表文化的进步。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则说,简体字有助于扫除文盲,台湾因使用繁体字,所以农村识字率不如大陆。

      前不久,台湾传出要为繁体字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而后大陆著名学者季羡林一番“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歧途”的谈话,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再度引起大陆的繁简体存废之争。在今年两会间,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则提出了以十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字,恢复使用繁体字的建议,认为这有助于两岸统一。

      对此,在12日有关孔子学院发展情况的记者会上,大陆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以“教育部得依法行政,语言文字有法”做为回应,表示简体字是合法使用的文字。而人大校长纪宝成则说,“简化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进步”,“孔子学院的教学中当然要使用简化字”。

      纪宝成说,“繁体字是一种历史”,在书法、艺术以及中国古代史、古文学等专业研究上,确实是需要的。在国外,汉学家也是一样,如果研究汉文化的,肯定要懂得繁体字。但是,“从象牙塔走到市场的时候,简化字要方便得多、好得多。所以还应该继续推广使用简化字,依法推广使用简化字。”

    繁体字“造就”更多文盲?

      另外,厦大校长朱崇实则表示,“因为有了简体字,使得中国文盲的人数迅速下降,让人们识字、认字方便了许多”。他并以和台湾交流的经验说,“在认字这方面,在最偏僻的农村,我们在扫盲方面的工作做的比台湾还要好”,“在台湾南部一些偏僻的乡村里面,我们到那边去,感觉到他们那里的一些农民、一些底层的人士识字还不如大陆。”

      朱崇实还说,“我跟台湾朋友建议,台湾能不能也学大陆,也推简体字。他们几个校长说,这是完全可以考虑的事情。因为这样确实对社会的进步有好处,能够帮助底层的人或者是文盲、识字不多的人更快地掌握语言文字。因此我觉得繁体字和简体字可能最重要的是要从它是不是有利于社会发展、是不是有利于人民幸福的角度考虑问题。”

    台湾识字率远比大陆高

      针对大陆扫盲工作比台湾好的问题,媒体查阅联合国的资料称:以2007年为基础,台湾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97.3%,全球18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54名;中国大陆识字率90.9%,排86名,远落后台湾。

      全球识字率最高国家是格鲁吉亚,他们没有文盲,识字率百分之百。美、日、韩的识字率均是99%,排全球14名。

      根据台湾内政部资料,2007年底,台湾民众识字者1848万人,识字率97.63%,较前一年提高0.15个百分点,呈逐年递增现象。

  • 美術課代表

    美術課代表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 2009-03-14 15:06:16

    2009-03-14 09:52:31 热爱祖国

      如果不懂得汉字简繁发展历史的不要出来瞎凑热闹了。   真正解放后造的简化字只有邓等极个别的,其余的一直以“俗字”的名义在民间流行,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里就有大量的简化字。大陆华人一千多年来使用简体字,只不过五十年前系统化、规范化,取代了繁体字的官方文书地位。

    “解放”后造的简化字才极个别?不知道你怎么得出的感觉只是“极个别”? 俗字在古代只是作为一种替补性文字出现 辅佐一下正体 完全没有到成为主体的地步 你却能得出“大陆华人一千多年来使用简体字”这句话 仿佛简体一直是主体一样 五十年前进行简化 简化我不反对 但我反对五十年前那场基本上不负责任的简化 当初简化的目的是什么大家已经清楚了 为了废汉字 实现拼音化做的一个过渡而已 所以很多字是仓促中很不科学的简化 因为反正最后要拼音化的 后来发现拼音不了才将就着延续这个错误 要简化可以 但请注意科学简化 注意六书规则 注意汉字是象形文字 而经过简化后的今天汉字不断的失去了象形功能 这一点 你随便搜下都有大批论据

  • 热爱祖国

    热爱祖国 (让思想冲破牢笼) 2009-03-14 17:40:57

    跟你这号人说话我都觉得累。

    (1)你既然承认简化字在古代就已经存在,那还啰嗦个啥,“大陆华人在五十年前开始使用简化汉字”这是你的原话,自己不是已经承认错误了嘛,还强辩啥。

    (2)“你却能得出“大陆华人一千多年来使用简体字”这句话 仿佛简体一直是主体一样 。” —————————————— 我的原话是“大陆华人一千多年来使用简体字,只不过五十年前系统化、规范化,取代了繁体字的官方文书地位。”“使用”和“占主体地位”能划等号吗?我还说秦统一以前小篆字体也有使用呢,你是不是又要推出小篆占主体的结论吗?

    (3)亏得你还知道有个拼音化,那你知道为什么会产生拼音化的主张呢?不要什么都一知半解就出来说事。我记得汉字简化先后有几套方案,最后一批简化字没用采用,被废了。我们现在用的简化字根本不是最后那批简化字。简化字的一个原则就是主要借鉴采用历史上民间流通的俗字,尽量不造新字,因此真正新创的很少。你既然承认古代有简体字,那你怎样解释古人的简化字呢?是不是要说古人创造俗字也是为了拼音化,然后又代代相传,延续这个错误?除了理解能力,你的逻辑能力也超强。

    (4)国民党在败退大陆前也有推行简化字的计划,只是没有能力实施。败到了台湾,想和大陆争正统,于是延续所谓的“正体字”。但是现在私下里也开始受简体字影响,前不久曝光吕秀莲的一封信里面也杂有大量简体字。

    (5)至于海外华人用繁体,当然有历史原因:第一、就像小篆的推行一样,简化字的推广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海外不受大陆统治,仍然沿袭旧的字体。第二,海外很多华人都是在大陆被镇压的地富等后代,老华侨在政治上多支持台湾。但是最近随着大陆的强势,海外华人弃繁用简的趋向十分明显。最明显的是新加坡主要通行的就是简体字。

    在整个华人世界,简体字取代繁体字是大势所趋,台湾搞繁体字申遗,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个趋势了。你不仅不知道汉字演变的过去,对汉字演变的现在也不知道。除了一个空泛的“拼音化”你还知道啥?象形是最原始的文字,随着语言的演进,文字系统日渐复杂,必然越来越失去象形功能,要说象形,最象形的是甲骨文,你干脆支持学甲骨文算了。

  • 美術課代表

    美術課代表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 2009-03-15 01:04:00

    不是大声嚷着别人无知就等于自己无所不知 到处都有了解点儿东西就称呼别人是无知小儿的人招摇撞骗 当然我只是陈述有这么一种人 你可别对号入座

    1)-2)“大陆华人一千多年来使用简体字”很容易歧义成好像一直以简体为主体文字 如果是我 会说大陆华人一千多年来也使用着简体字 当然 我的那句话同样让你产生了歧义 这是我的错

    3)一知半解如我者所了解的历史里面 首先49年后的大陆政府采用已经存在的俗字为简化字推行 最终目标是拼音化 因为他们觉得字母文字的高级 这可能包含着自惭形秽向西看齐的心态在里头 后面推出的更加简化的简化字不是没有采用 而是民间觉得问题太大而不得不弃用

    4)我上面已经表达过我的观点为:不反对对繁体汉字进行简化 书写的确并不方便 但是反对仓促的 并不科学的简化 因为在我看来 大陆政府49年后的简化基于拼音化的最终目标 所以对汉字简化的工作做得并不是那么用心 导致很多字的简化都并不是很科学 并且也破坏了字型的美观性 这是曾经要成为一名平面设计师的我从视觉角度所感到的遗憾

    5)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以及部分海外华人的弃繁用简趋向我知道 这只是因为大陆政府的强势加上大陆人口众多所产生的文化辐射力 但并不能以此来推定是因为简体好 所以海外华人弃繁用简 就像社会主义这种被证明并不怎么成功的体制还有市场 也是因为这个国家拥有太多人口习惯并不得不习惯其存在 而不是因为其正确而存在

    你认为拼音化的文字比象形文字高级 那只是你的观点 我并不这么认为 曾有报导关于西语使用者丧失书写和阅读功能的例子 而汉语使用者没有这种案例 况且象形化的汉字所能表达信息远比字母文字来得多 从古至今 信息的愈加丰富直到互联网的诞生 图形化的东西越来越多 因为越接近图形的东西能表达的东西越多 并且能被直接理解得更快

    “要说象形,最象形的是甲骨文,你干脆支持学甲骨文算了。” 关于这种老掉牙的反驳腔 我也还一句老掉牙的: 要说简化 你干脆用拼音和人交流得了

  • 冰河月

    冰河月 2009-03-15 01:52:58

    “局部改革”是传承古老文化的重要手段。 如果食古不化, 我们今天大概还在使用甲骨文或秦小篆呢。 当然局部改革可能有不完美的“局部”, 那也不能因噎废食否定改革啊。 全世界都是拼音文字了, 也不少任何一个。 而古老的象形文字仍然有如此生命力是人类文化史的奇迹, 保护奇迹还来不及呢, 提倡拼音文字的人真是脑子进水严重, 想把中文变成越南文吗? 只有没有文化根基的国家民族才不得不在跟进近邻的强势文化的文字(像当年的越南和朝鲜王国)和瞎编一个毫无地位的拼音文字之间二难选择(像今天的越南)。

  • 热爱祖国

    热爱祖国 (让思想冲破牢笼) 2009-03-15 12:20:36

      楼上的楼上,你总是一方面对自己的错误轻描淡写,另一方面又故意歪曲别人的意思。你发言的套路是:先臆造一个观点,强加给对方,然后对这个观点进行攻击,从而显得自己很得理。那好吧,我就逐条回复你。      1)-2)关于你说的歧义,完全是因为你断章取义造成的,你是先臆造一个我认为大陆一直以简体字为主体文字这种白痴观点,然后你再攻击这种幼稚的观点,证明自己正确。      3)关于拼音化,拼音化最初不是某一政党出于某种意识形态的主张,而是语言学家的主张,你连别人主张拼音化的来龙去脉都不知道,就简单的弄了个自惭形秽上去,这就是典型的一知半解。要说简体字是拼音化的产物,是为拼音化作过渡的,可以呀,说话要有根据,那你就要证明,简化字哪些地方违背汉字的发展规律,体现出“拼音化”的特点?如果你找不出这样的理由,那你凭什么用拼音化来反对简化字。      4)理屈词穷了,弄了句“不反对简化”,只反对“仓促的,并不科学的简化”。这话听起来很冠冕堂皇。简化字很仓促吗?很多简化字从魏晋时期就有,已存在一千多年了,这叫仓促?从立法规范的角度,从民国时期就开始讨论,解放后又讨论了二十年才正式颁布,前后酝酿了半个世纪,而且还根据民众的反映做了几次修正,这也叫仓促,也叫不用心?因为你有心魔,在你心中预设了大陆的简化字就是走拼音化道路,所以简化字就是不科学的虚假命题。“不反对简化”只是套话,因为你眼里就不知道“科学”的简化是什么样子的,对不对?      5)做人要直面现实,不要以为把头埋在沙子里就什么都没有发生。如果海外华人都弃繁趋简,还不能证明简化字的合理性,争论下去实在没意思。      多加一条:  “你认为拼音化的文字比象形文字高级那只是你的观点 我并不这么认为……”  ————————————————————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臆造观点。我哪句话证明我认为拼音化的文字比象形文字高级?这又是你自己假想的吧,别老像堂吉诃德一样,这样幻想下去,你可以无限制找出对自己有利的论题,很抱歉,我没兴趣陪你玩下去。      想和别人讨论问题,最起码应该把汉字简化的历史弄清楚了再出来发言。推荐你用百度知道搜“简化字",我可以给你提供链接,你先恶补一下自己的知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804798.html?si=1&wtp=wk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806686.html?si=2&wtp=wk

  • 热爱祖国

    热爱祖国 (让思想冲破牢笼) 2009-03-15 15:52:05

    书写求简易,认字避繁难,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普遍要求。 孙中山先生也偶用简体字题词,如:“继往开来”的“继”、“静敬澹一”的“静”、给“叔痴先生”中“海阔天空”的“阔”字、给坎城分部的“协力图强”和给古巴同志的“同心协力”的“协”字。有谁因此而责备他破坏中华文化? 上世纪40年代,笔者在广东侨乡受教育,如今所认识和手写的大部分简化字,就是在那时学会的。国文课教师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板书常用简化字,例如他写的“赵”字一律简化。 当时所学的“当”、“时”、“挤”,“济”,“继”,“积”,“际”,“机”,“页”,“门”,“们”等100多个简体字,同现在大陆通行的一模一样。其中所有的“言”旁、“金”旁、“贝”旁等也简化如同现在的一样。有个别简体字,略有不同,如“国”字内是“王”,不是“玉”。 这位教师允许学生在作业、作文上用简体字。学生问他,为什么书上印的字和他写的不同?他说书上的也要改,政府早有法令。 我上初中时,有位训导主任兼童子军团教练(那时这个角色多是国民党员),他的简体字更多。高中一年级在香港,我接触到更多简体字。有一些同学到广州有名的广雅、培正、培道等校读书,也学了不少简体字。 50年代,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了两年之后,即1956年,第一批简体字才正式公布。一见这些简化字,真如鱼得水,因为所有这些字,早已看惯、写惯、学会。许多人深感,政权变异,简体字却大体一脉相承。 如果简体字是革新汉字的贡献,那么人们是不是应该首先感激当年“国民政府”教育有方?如果简体字是制造文盲的罪过,那么是不是首先要埋怨当年“国民政府”误人子弟? 80年代来美后,在《侨报》使用简体字前,所有经夫人整理抄正投寄报刊的稿件,一个简体字不用,主要是怕给编辑造成麻烦。给台湾、香港和美国编辑和文友写信,也不用简体字。 但接到台湾和海外文化人的信,反而常有简体字。从台湾来美多年、住在加州的老诗人纪弦的信中也有一些简体字。几年前,笔者蒙赠《纪弦自选集》,扉页手书“当”、“与”、“众”、“种”、“万”都与大陆现行简化字一样。 近年读台湾一些语言文字学者的文章,不少人希望摆脱“政治化”。 1985年3月,台湾一家晚报就发表专论,认为大陆简化字,“简”得合理,“简”得妙,“大胆地使用笔画很少的同音字,却又无碍字义,兼取简繁体的优点”。前几年,来自台湾的文席谋先生也有类似见解。 偶阅薛毓麟先生《再谈辞典的索引》,有的论述颇有见地。从文中看来,他称赞浦家麟先生为“中华民国文化事业的尖兵”,推测他从事的大概是新闻工作。他发表《汉语拼音应在辞典索引试行》,浦家麟先生约他见面,原来他们两位“英雄之见相同”。而六年前,浦氏在其《远东汉英大辞典》中,已把汉语拼音列为五种索引之一。 文中有一段话,值得一读: “对中国文字上的两大争执——简体字和国语罗马拼音,有很深切感触,认为这两项争论是不必要的。反对把简体字取代正体字的立场者不孤立,但自然演化出来的简体字已被广泛应用,新创而合理的简体字国人也有认同的必要。” 这至少证明,并非只有“中共教育出来的精英”赞成简化字。笔者相信,如果没有人为“政治化”作祟,许多在台湾的人士,也会自由表达对简体字的见解。 汉字繁简“政治化”,其实是受国共两党政争波及。首先颁令推行简体字的“国府”,极力隐瞒历史真相。 “五四”以后,提倡简化字的人,可以说不分政治立场的都有。而首先为之颁令的,正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小学时那位教师提到而我们一直不知道的政府法令,几年前已经被研究者发掘出来,曝光在人们面前。 1935年8月21日,由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颁11400号令,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列出324字。其中大半与大陆现行简体字相同,如:压、价、过、礼、辞、体、尔、弥、拟、碍、独、沪、烛、誉、赶、桥、变、恋、坚、乱…… 当年10月,国民政府由主席、行政院长、教育部长联署,颁布第744号训令,其后行政院颁发第5378号训令,教育部也颁发第14397号训令,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据说第二年停执行此令,是否确实待考。即使真的停止,也说明三点: 一、首先以正式训令推行简体字的是当时执掌中国政权的国民政府; 二、其所以立法颁法推行简体字,正因为无论文化人还是广大民众,已经形成书写、认识简体字的大气候、大潮流。这与政治倾向、立场无关。 三、经过颁令后,简体字更为得势,继续流行不已。 1949年,“国府”退到台湾后,却讳言上述训令。这是故意遗漏,实际上就是隐瞒和隐讳。 更有甚者,把简体字视为“匪字”,禁绝简体字书籍。如有提倡简化字,就是“与匪呼应”甚至是“通匪”。如果简体字是“匪字”,那么1935年颁令推行简体字,岂不是“匪行”? 其实,到了台湾,“国府”也曾研究推行简体字。1953年9月,“国府”考试院副院长罗家伦发表讲话说:“欲保存中国文字,则必须简化,使广大民众易于学习”。1954年3月,他又在《中央日报》发表长文《简体字之提倡为必要》,后来印成《简体字运动》单本。1969年6月,何应钦在国民党中央十次全会上提出《整理简笔字案》;蒋介石指示:“本案至为重要”、“有关单位约集专家学者,组成专案小组,运用科学方法,审慎详加研究。” 1979年3月“教育部”公布《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和《标准行书范本》时,尽管回避“简体字”提法,但也选用了乃、才、吃、灶、床等大量简体字。1980年“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发行《标准行书范本》,在4010个常用字中,有563个与大陆简化字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131个相似。 可以设想,即使没有大陆推行简化字,退据台湾的“国府”,或迟或早,也会重提民国24年的颁令,或重新研究简体字问题。正因为大陆先行一步,于是“你提倡的,我必反对”。 笔者以为,汉字繁简本是纯学术课题。该不该简化?如何简化?如何避弊趋利?如何便利今日而不割断历史?都可以由民众和学者平心静气地交换意见。一时不能统一意见,亦可以让不同方案接受实践检验。一旦人为“政治化”,还没讨论研究,就充满敌对气氛,于事何益? 同是中国人,共珍中华文化,应当有信心找到在新的时代、新的世纪,延续和发扬优秀传统的共识。

  • 红豆

    红豆 (心有戚戚焉) 2009-03-15 15:58:05

  • 镜知者

    镜知者 (HolySpirtis) 楼主 2009-03-15 16:55:56

     http://www.huaxia.com/zhwh/gjzt/2009/03/1343797.html            一、汉字简化简史       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营”、“寿”、“尽”、“敌”、“继”、“烛”、“壮”、“齐”、“渊”、“娄”、“顾”、“献”、“变”、“灯”、“坟”、“驴”,等等。唐代颜元孙着《干禄字书》和王仁〔日句〕着《刊谬补缺切韵》,都收了极多的俗体字。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根据《宋元以来俗字谱》,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合为繁体字共1604个,平均每个繁体字有3.9个不同的简化字,与今天使用的简体字完全相同的有“实”、“宝”、“听”、“万”、“礼”、“旧”、“与”、“庄”、“梦”、“虽”、“医”、“阳”、“凤”、“声”、“义”、“乱”、“台”、“党”、“归”、“办”、“辞”、“断”、“罗”、“会”、“怜”、“怀”等等共达330多个。       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       1922年,陆费逵又发表论文《整理汉字的意见》,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并把其它笔画多的字也简化。       1922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得到陆基、黎锦熙、杨树达的联署。这是历史上有关简体字的第一个具体方案,主张把过去只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作为正体字应用于一切正规的书面语。它提出的八种简化汉字的方法,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简体字的产生依据,影响深远。       1928年,胡怀琛出版《简易字说》,收简体字300多个。       193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刘复、李家瑞合编的《宋元以来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来简体字的发展情况。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收入不少简体字,并指出:“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1934年,中国图书馆服务社出版杜定友的《简字标准字表》,收简体字353个。徐则敏在《论语半月刊》发表《550俗字表》。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提出《搜集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       1935年,钱玄同主持编成《简体字谱》草稿,收简体字2400多个。同年8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采用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324个,虽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毕竟是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个简体字表。也就是在这一年,上海文化界组织“手头字推行会”,发起推行“手头字(即简体字)”运动。       1936年10月,容庚的《简体字典》出版,收字达4445,基本上本自草书。同年11月,陈光尧出版《常用简字表》,收字3150个,约一半本自草书,一半来自俗体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会发表《简体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个。       抗日战争爆发,简体字运动才被迫停顿,而主要在中共统治区继续发展。共产党取得政权后,立即着手继续推行简化汉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       1951年,在上表的基础上,根据“述而不作”的原则,拟出《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555个。       1952年2月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       1954年底,文改委在《第一批简体字表》的基础上,拟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收字798个,简化偏旁56个,并废除400个异体字。       1955年2月2日,《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表,把其中的261个字分3批在全国50多种报刊上试用。同年7月13日,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同年10月,举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讨论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收字减少为515个,简化偏旁减少为54个。       1956年1月28日,《汉字简化方案》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以后这个方案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改变,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简化字总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经过偏旁类推而成的1754个简化字;共2238字(因“签”、“须”两字重见,实际为2236字),这就是今天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       而在其它使用汉字的国家,同样也在简化汉字。       新加坡:1969年公布第一批简体字502个,除了67字(称为“异体简化字”),均与中国公布的简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布《简体字总表》,收简体字2248个,包括了中国公布的所有简化字,以及10个中国尚未简化的,如“要”、“窗”。1976年5月,颁布《简体字总表》修订本,删除这10个简化字和异体简体字,从而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马来西亚:1972年成立“马来西亚简化汉字委员会”,1981年出版《简化汉字总表》,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泰国:本来规定华文学校一律不准用简体字教学,在联合国以简体字为汉字标准后,宣布取消原来的限制,于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华文学校都可教学简体字,发行简繁对照表手册,并在小学课本上附加简繁对照表。       日本:日本使用汉字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民间也长期流行一些简体字。1946年日本内阁公布《当用汉字表》,收字1850个,其中有131个是简体字,与中国简体字相同的有53个,差不多相同的有9个。       南朝鲜:1983年《朝鲜日报》公布第一批简体字90个,在《朝鲜日报》上使用,与中国相同的有29个,差不多相同的有4个。       二、汉字简化的原则和方法:       汉字简化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那种“简体字是共产党发明的”、“简体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来的”的笑谈,不过是国民党的宣传。汉字简化的方法是以钱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为基础的,共有七种:       1、采用比画简单的古字。如“从”、“众”、“礼”、“无”、“尘”、“云”等等,这些字都见于《说文解字》,比繁体字更符合“六书”,有的繁体字反而是写错了的(参见方舟子《字源和汉字简化》一文)。       2、草书楷化。如“专”、“东”、“汤”、“乐”、“当”、“买”、“农”、“孙”、“为”等。       3、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如“鸡”、“观”、“戏”、“邓”、“难”、“欢”、“区”、“岁”、“罗”、“刘”、“齐”等。       4、仅保留原字的有特征的部份。如“声”、“习”、“县”、“医”、“务”、“广”、“条”、“凿”等。       5、原来的形声字改换简单的声旁。如“辽”、“迁”、“邮”、“阶”、“运”、“远”、“扰”、“犹”、“惊”、“护”等。       6、保留原字轮廓。比如“龟”、“虑”、“爱”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同音字合并为简单的那个字。比如“里程”的“里”和“里面”的“里”合并,“面孔”的“面”和“面条”的“面”合并,“皇后”的“后”和“以后”的“后”合并,“忧郁”的“郁”和“郁郁葱葱”的“郁”合并。这些合并在现代文中不会引起词义的混乱,简化字的使用者从未感到不便,反而是些从未用过简化字的人在那里想当然地杞人忧天。       有几个常用字特别值得一提:“龟”字,繁体近二十笔,简直是一笔一画在画一只龟,难写(我至今不知其正确笔顺、笔画),难记(经常阅读繁体字书籍的尚且我认得写不得,何况小学生),简化后保留其轮廓,仅剩七笔。“忧郁”的“郁”,繁体多达二十九笔!写法极其复杂,也很难记(据说有一次汉学会议上有人靠写出这个字赢得一片掌声),简化后以“葱郁”的“郁”代替,仅八笔。“吁”繁体字多达三十一笔,也极难记住写法,简化后改为“口”形“于”声的形声字,好记得很,且不过六笔。“衅”的繁体字二十六笔,写法也相当古怪,明白了其字源也未必能记得其写法,简化后仅十一笔。      作者:方舟子      来源:中国国学网

  • 阿斯特RO

    阿斯特RO (unconditionally) 2009-03-15 19:03:11

    还是喜欢繁体字。

  • 美術課代表

    美術課代表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 2009-03-15 21:20:30

    @热爱祖国

    你说话的套路很咄咄逼人 我先前提醒过不要对号入座某种掌握了一点小知识就认为别人都无知动不动说别人一知半解 你以实际行动对号入座了 这种口气除了能让你自我感觉牛逼一点并无任何其他作用 至少对我没半点作用

    ------1)-2)关于你说的歧义,完全是因为你断章取义造成的,你是先臆造一个我认为大陆一直以简体字为主体文字这种白痴观点,然后你再攻击这种幼稚的观点,证明自己正确。 -----

    臆造不臆造 在于一个措辞问题 你说话比较锐利急冲 所以理所当然认为别人是臆造 那么 请看我先前回复的:

    ----“大陆华人一千多年来使用简体字”很容易歧义成好像一直以简体为主体文字 如果是我 会说大陆华人一千多年来也使用着简体字   当然 我的那句话同样让你产生了歧义 这是我的错 ----- 首先我本着仅仅是讨论彼此观点的态度与你讨论 我认为各种争论并不存在绝对的对错 当然一加一等于二这种事情例外 任何争论其实都是一种立场的争论 所以 我希望讨论即可 不必要咄咄逼人然后骂别人无知来自我感觉无所不知 所以 我在这句回复里面说明了你的这句话让我产生歧义了 既然是我歧义了 那么现在我知道了 然后 我的话也让你歧义了 我说明了这是我的错

    3)关于拼音化,拼音化最初不是某一政党出于某种意识形态的主张,而是语言学家的主张,你连别人主张拼音化的来龙去脉都不知道,就简单的弄了个自惭形秽上去,这就是典型的一知半解。要说简体字是拼音化的产物,是为拼音化作过渡的,可以呀,说话要有根据,那你就要证明,简化字哪些地方违背汉字的发展规律,体现出“拼音化”的特点?如果你找不出这样的理由,那你凭什么用拼音化来反对简化字。

    从复杂-简单-拼音化 这是从其字型的复杂程度变化直到最终拼音化 我并没有说简化的过程就是让汉字逐渐“长得”像字母

    -----)理屈词穷了,弄了句“不反对简化”,只反对“仓促的,并不科学的简化”。这话听起来很冠冕堂皇。-----

    那么着急的想反驳我?OK 从我在本帖的第一个对你的回复开始看吧同学 我并没有理屈词穷而说不反对简化 而是在一开始就表达了自己并不反对简化 关于如何个不科学 我之前也完全说了: ---要简化可以 但请注意科学简化 注意六书规则 注意汉字是象形文字 而经过简化后的今天汉字不断的失去了象形功能 这一点 你随便搜下都有大批论据---          

    别老像堂吉诃德一样,这样幻想下去,你可以无限制找出对自己有利的论题,很抱歉,我没兴趣陪你玩下去。

    这句话反送给你 记得以后看回帖要看仔细 不要断章取义选择性忽略 更紧要的是 同学 凡是稍安勿躁 不是每个人都像你一样遇上个讨论的就急不可耐的扑上去咬一口好证明自己多么博识 然后给出一大堆链接说:哇靠你这无知小儿 这都不懂还敢在本大爷面前炫

    大凡刚看了一点书的小破孩几乎都像你这样急于寻找攻击对手 我智商比较低 看的牛逼链接也没你多 我败了 开心么?

  • 热爱祖国

    热爱祖国 (让思想冲破牢笼) 2009-03-16 03:16:58

    哈哈,是非曲直可由网友评判。只要网友看过所有回帖后,对简繁之争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开始支持简体字了,那就是我的目的达到了。

    对了,说到臆想,看看这句: “从复杂-简单-拼音化 这是从其字型的复杂程度变化直到最终拼音化 我并没有说简化的过程就是让汉字逐渐“长得”像字母” ———————————— 这就是新的臆想,我说过你说过这样的话了吗?

    还有,我还真得提醒你一下,你叫我“同学”,其实就是另一个臆想。什么地方我说过自己是学生的。我的工作就是每天看繁体竖排的古籍,简繁之争这个问题上,我应该比你这个曾经要成为的平面设计师更清楚吧。

    你对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有问题,难道从来就没有反省过吗?

  • 热爱祖国

    热爱祖国 (让思想冲破牢笼) 2009-03-16 08:46:12

      @蘑是一個菇君° (咪咪)      再补充一点你臆想的地方      你说话的套路很咄咄逼人 我先前提醒过不要对号入座某种掌握了一点小知识就认为别人都无知动不动说别人一知半解 你以实际行动对号入座了 这种口气除了能让你自我感觉牛逼一点并无任何其他作用 至少对我没半点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条也是臆想。究竟什么地方证明我“以实际行动对号入座了”? 你先前的帖子是这么说的“不是大声嚷着别人无知就等于自己无所不知 到处都有了解点儿东西就称呼别人是无知小儿的人招摇撞骗 当然我只是陈述有这么一种人 你可别对号入座 ”那好,我要问你了:      (1)我说过我自己“无所不知”了吗?没有吧,如果没有,那这是不是你强加给我的臆想?   (2)我说过你是“无知小儿”了吗?说你“招摇撞骗”了吗?没有吧,那有怎么算我以为实际行动对号入座了呢?如果你认为我就是在说你,那究竟是你在对号入座,还是我在对号入座?   (3)就算你以前的那一贴不算,就说这一贴吧。“某种掌握了一点小知识就认为别人都无知动不动说别人一知半解”,那我以实际行动对号入座了吗?   “认为别人都无知”我肯定没这么说过,“动不动说别人一知半解”呢?我承认,我是说过,而且还用的是“典型的一知半解”。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出自你自己的原帖,你仔细找找,你帖子里是不是有“一知半解如我者所了解的历史里面……”这句话。

  • potagu

    potagu 2009-03-16 08:57:07

    繁体字才是文字发展的真正继承 是由古题文字的正统演变 而简化字完全是政治化的

  • 镜知者

    镜知者 (HolySpirtis) 楼主 2009-03-16 09:43:49

    ls 发表观点要有依据,大家都是在认真讨论,空喊口号是没人认同你的。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9-03-16 15:52:51

    [内容不可见]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9-03-16 15:53:36

    [内容不可见]

  • 美術課代表

    美術課代表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 2009-03-16 15:56:02

    @热爱祖国      听君一席话 胜过百般回帖 今天看你这么一讲 我倒终于明白过来了 之前我也反复琢磨 是否我以十分严肃的表情对着一个人说一千遍:你在臆想你在臆想你在臆想...那么这人久而久之可能就真的以为自己在臆想了 很显然即便你没有这种出发点你的行动也在做着这么一件事情 三句不离臆想 重复一千遍 那么我就是在臆想了 OK 很显然 臆想的人是你 你首先臆想出我是一个没钻研过多少东西就来这里大放厥词的人 其次臆想我所有的观点都是为了反驳你而诞生的荒唐臆想 其三你很没娱乐精神 并且神经兮兮的以为我所表达的每一个字句哪怕只是娱乐的字眼也认为是对你的一种猜测:比方说 我叫你同学并不代表以为你是学生才叫你同学 这只是一种娱乐化轻松话的口气 显然我不能叫你同志 这称呼听起来怪别扭 其次我懒得称呼你先生 这显得过于严肃 叫你小子显得不够尊重 那么我随便喊一声同学 你马上就能臆想以为我在臆想你是学生 牛逼至极      反省不反省那是一回事 至少我没有像你这般自以为是 是极其自以为是哟同学 不要以为口气急冲就是真理在手 反省一下自己先如何?      (1)我说过我自己“无所不知”了吗?没有吧,如果没有,那这是不是你强加给我的臆想?       (2)我说过你是“无知小儿”了吗?说你“招摇撞骗”了吗?没有吧,那有怎么算我以为实际行动对号入座了呢?如果你认为我就是在说你,那究竟是你在对号入座,还是我在对号入座?       (3)就算你以前的那一贴不算,就说这一贴吧。“某种掌握了一点小知识就认为别人都无知动不动说别人一知半解”,那我以实际行动对号入座了吗?      这一说法我在先前的帖子里是说:我只是陈述有这么一种人 你可千万别对号入座 然后你果然以行动对号入座了 被我一语击中后没什么好反驳的便立马以自己没有明说别人是无知小儿或者没有明说自己无所不知 这再一次以行动证明你对号入座了 把自己套进了这么个角色 急于开脱      “认为别人都无知”我肯定没这么说过,“动不动说别人一知半解”呢?我承认,我是说过,而且还用的是“典型的一知半解”。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出自你自己的原帖,你仔细找找,你帖子里是不是有“一知半解如我者所了解的历史里面……”这句话。      这句话的调侃口气和那句同学称呼是一个道理 如此简单不值得拿来说道的破事儿都能被你拿来当把柄抓 那你是实在饥不择食抓住什么都要咬一口 好久没人和你吵架了吧?同学 饥渴万分见人说句什么就扑上去 拿这一点来说事非但不能达到你原先预想“自己具有多么牛逼的辩驳能力呀 而且看帖又仔细”的效果 反倒显得你缺乏幽默感      我说大侠 真的 凡事别太咄咄逼人 每个人总有一段时间内分泌并不是那么顺畅然后自我幻想形象高大 居高临下的对着别人说话 看竖排书了不起?看竖排书加上看一大堆不知道哪里来的链接就可以说:不懂别瞎凑热闹? 这样显得你太多没礼貌 从好生生讨论被你搞得开始相互攻击着实没有意思 但我也实在想不出更好的方式除非人生攻击 我性子有点急 基于这点我尽量保持克制并且事实证明对你这号热血小年青没有更多必要认真      我再说一次:大凡刚看了一点书的小破孩几乎都像你这样急于寻找攻击对手   你大可百般抵赖并以更锐急的口气告诉我:嗯哼 小子 这是你的臆想    顺便 你后来的回帖已经变成了“试图证明我是无知”从而去证明你的正确 而不是拿出你确信的理论依据来证明你观点的正确 想必你可能辩论会参加多了 辩论会这种东西无非怎么让对方不爽就怎么讲 而是否证明自己的观点并不重要 当然 你可能又要说:无知小儿 这是你的臆想 我的观点根本都不需要证明 大量链接都证明我的观点肯定是对的嘛

    和谐讨论 虚心对话

    所以

    我不愿意以你这样一个德性去讨论问题

  • 木多

    木多 (岩中花树) 2009-03-16 15:56:47

    使用简体字的才是文盲! 因为简体字是为了推广给不识字的文盲用的!

  •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 (和神仙一样自由的身心.) 2009-03-16 16:04:51

    繁体字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非常需要学习和传承的,观点可以争论,中医,汉字,先哲的智慧,都蕴藏在点点滴滴中,王羲之简化字是他的个人行为,作为集体行为,或者一个政令,是要考虑更多的因素的.我们看港台版的书,是否会看不懂呢,那么港台的人士来看我们古代的书,是否会不认字呢,呵呵呵呵.

  • 天花乱坠

    天花乱坠 2009-03-16 16:20:38

    2009-03-16 15:56:47 木多 (反清复明!)    使用简体字的才是文盲! 因为简体字是为了推广给不识字的文盲用的!


    看上去这位朋友“使用”的汉字不像繁体字啊 然则,是在自称文盲?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9-03-16 16:22:10

    [内容不可见]

  • 热爱祖国

    热爱祖国 (让思想冲破牢笼) 2009-03-16 19:59:46

    @蘑是一個菇君° (咪咪) _____________

    既然你说了,每个人总有一段时间内分泌并不是那么顺畅,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顺畅,什么时候不顺畅,所以不再和你争了。只不过你说我咄咄逼人的问题,我想多说几句。 就像古时候摆擂台一样,一个人是真心来切磋武艺的,还是来砸场子的,伸伸手就能看出来,至于后来是下重手还是点到为止,完全取决于来者的态度。这样说你该明白了吧。

  • 美術課代表

    美術課代表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 2009-03-16 21:15:02

      @热爱祖国

    
------------------------   
   2009-03-14 03:38:10 蘑是一個菇君° (咪咪)

      不是因为历史的原因 海外华人一直使用繁体汉字   而是因为“历史的原因” 大陆华人在五十年前开始使用简化汉字

    > 删除

    2009-03-14 09:52:31 热爱祖国

      如果不懂得汉字简繁发展历史的不要出来瞎凑热闹了。   真正解放后造的简化字只有邓等极个别的,其余的一直以“俗字”的名义在民间流行,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里就有大量的简化字。大陆华人一千多年来使用简体字,只不过五十年前系统化、规范化,取代了繁体字的官方文书地位。 
------------------------

    这是最初俩回帖 我伸了伸手 结果有了砸场子的嫌疑 我内分泌一直顺畅 ^_^ 只是提醒你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炸弹扔回给我的本事有够一套 由此 我更加坚信你可能的的确确是辩论会参加多了 只要证明对方是傻逼 那么就可以得出自己很牛逼


    2009-03-16 03:16:58 热爱祖国   哈哈,是非曲直可由网友评判。只要网友看过所有回帖后,对简繁之争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开始支持简体字了,那就是我的目的达到了。


    就像你自己说的 你是怀有让大家都支持简体字的“目的”而如此这般的来反驳支持繁体字或者不支持现在版本的简体字的人 你希望简体字赢得最终胜利 所以你要擂台化 因此你所有的论据所有所反驳的话语是尽力让自己“胜利” 这就很容易解释为何你如此咄咄逼人 不好意思我又重复用了“臆想”这个词语 看来跟你这号讨论多了难免会染上重复使用一个词来反驳对方的习惯 而我没有任何目的 我像一开始就宣称的那样我不反对简化 只是希望简化得科学点 所以 大家可以彼此讨论一下各自的观点 想不到呢 被饥渴的你一顿猛扑 看来你想摆个互为对手的擂台 而我却以为这里是众口纷纭的茶话会 看来是我走错门 没想到这里边藏了个久未宣泄的 结果被一通乱咬 这是我的过错 热爱祖国同学 早点回归现实 不要老臆想别人的异议是含有激烈意图的“臆想”

    鉴于在你这样的目的性下 我很难觉得你会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 只会满嘴火药味儿使劲扑到对方

    像你自个儿说的那样不就结了:

    2009-03-16 03:16:58 热爱祖国   哈哈,是非曲直可由网友评判。

  • 木多

    木多 (岩中花树) 2009-03-17 09:52:51

    繁体字: 1.繁体字是五千年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 2.繁体字是传承中国文化精神的符号和载体; 3.繁体字的发展是汉字的自然生长; 4.嫌笔画多你可以写行书草书,国粹书法都不懂,还自称有文化的中国人; 5.......

    简体字: 1.毛主席老人家是一直写繁体字,看竖排书的; 2.简体字是政治产物;是历史遗留问题;(简体字是临时工具,却被长期推广,历史玩笑) 3.简体字是汉字的“自残”,中国文化的“自宫”; 4.简体字经过几代人的渗透,反倒被认为是合理,是惯性与奴性使然; 5.推崇简体字人——有知识,没文化!

    声明:我用简体 不代表我推崇简体 我骨子里是繁体的 但没必要刻意

  • 木多

    木多 (岩中花树) 2009-03-17 10:05:13

    繁简之争 无非就是楷书与行书之争

    有什么好争的? 来个国学进课堂 全民学书法 (琴棋书画 经史子集) 楷书行书同时学 不就全解决了? 不仅复兴了国学与中国文化 还多了一份生活情趣

    大家平时琴棋书画文韬武略切磋 也就不这么无聊了

  • 热爱祖国

    热爱祖国 (让思想冲破牢笼) 2009-03-18 13:44:21

    @蘑是一個菇君° (咪咪) 如果因为理亏而丢面子,多半是自己找的,不要怪别人不够“费厄泼赖”。我来帮你回忆一下讨论的过程:

    我的第一帖是这样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外华人一直使用繁体,但是从大的趋势看,在海外华人圈里简体字的地位越来越越高是不争的事实。”

    这是一句很普通的话,没想到引起你的反对,你的回复是这样的:

    “不是因为历史的原因 海外华人一直使用繁体汉字 ,而是因为“历史的原因” 大陆华人在五十年前开始使用简化汉字”

    根据你的第一帖,我印象中对你初步作出两个判断:(1)你根本不知道简繁体演变的历史。(2)你是出于政治偏见来争论的。

    我最看不顺眼的就是那些阴阳怪气,肚里没货却四处冒充精英的家伙。下面你自取其辱的表演也印证了我的最初判断。

    (1)你的第二个回帖:“‘解放’后造的简化字才极个别?不知道你怎么得出的感觉只是“极个别”? ”这个回帖印证了我的第一个判断。因为你根不知道简化字是“述而不作”的。

    (2)你的第三个回帖:“ 就像社会主义这种被证明并不怎么成功的体制还有市场 也是因为这个国家拥有太多人口习惯并不得不习惯其存在 而不是因为其正确而存在 ”这一回贴又印证我的第二个判断。而且是你自己主动扯到主义上去的,这可不是我给你贴标签。既然你连“解放”两个字都要加引号,不承认新中国是“解放”,反感新中国到这种程度,那新中国使用的文字就成了“自惭形秽、向西看齐”的代表了。

    剩下的就不用我再详说了吧。汉字简繁之争有些是是文化上的认识不同,有些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瞎起哄。重申一遍,对于后一种人我是从来都看不上眼的,特别是那种心理灰暗,又特喜欢装无辜的,碰到那种人我从不留情面的。从一开始,你的面具就被戳穿了,我早就看出你是只会几脚三脚猫功夫的“旁门左道”了,可是你浑然不知,被狠狠教训了一顿后又哭哭滴滴说别人做事太“咄咄逼人”了,泼妇骂街的招数都使出来了,哈哈,真是有出息。

    不管你思想上如何敌视社会主义,那是你的自由。但是要反对一个东西,首先要做到深入了解对方。乌有之乡上有个关于简繁体之争的专题讨论,里面有四五十篇文章,你应该先大补一下,打铁还得自身硬,本身内分泌就不通畅,再老是弄得鼻青脸肿的那可就不好了。 链接如下:http://www.wyzxsx.com/Article/Special/jianti/Index.html

  • 美術課代表

    美術課代表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 2009-03-18 14:14:47

    我说同学 甭动不动就先以不善意的揣测得出对方是来砸场的 因为这样难怪乎你的每个回帖都带有批判的意味而非讨论的意味 正是由于这样 所以 像


    “不是因为历史的原因 海外华人一直使用繁体汉字 ,而是因为“历史的原因” 大陆华人在五十年前开始使用简化汉字”

    这样一句我这边看来仅仅是因为我所持有的不同历史观而并无攻击性的话语被你活生生的理解成是带有政治立场 政治立场和历史观之所以是两个不同名词因为你不能在每个条件下都将他们等同 由此 你过剩的荷尔蒙使你说出了:如果不懂得汉字简繁发展历史的不要出来瞎凑热闹了。 这样自以为是的话 出于你的无礼 我并不介意以你同样的方式反问你:


    不知道你怎么得出的感觉只是“极个别”?

    不要把因为你的不礼貌而把这个帖子带向了彼此攻击的罪责推到我的身上 这个在后面的回帖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你除了不断揪我回帖的小辫子以外没有别的观点 被我一一化解后你就找新的小辫子 不过很不好意思 我没有这么多小辫子可以让你抓 其次 我不认同新中国是“解放”那是我自己的认识 这没有对错之分 你愿意理解为“解放”与我何干 我认为那是沦陷也和你关系 拿这个来说事 再加上你的头像和你回帖的口气与风格 我才明白我遇到了传说中的“左派粪青” 你自以为洋洋得意的戳穿了我的面具 那是你自以为哟 我丝毫看不出来你在后面的辩驳上有什么高深且含有胜利意义的地方 反倒你的满嘴火药味 加上你辩论赛式毫无技术含量的攻击之外别无看头 你还感到自我满足 我也真的是很佩服 “狠狠教训”.....我为这个词感到无语 我还认为我狠狠教训了你呢 这种站在自己感知而得出的观点实在没有拿出来说道的意义 劝你含在嘴里自己品尝其味道 不要丢在光天化日之下让大家哈哈大笑 泼妇骂街式的语言...我没骂过你什么吧 反倒你左一个:无知 右一个:捣乱 不断诋毁别人来试图证明自己

    顺便我那不叫装无辜 我这个人不喜欢把话给说满 之前我也很严肃的声明过自己的观点: 任何争论都只是立场的争论 没有绝对的对错 因为在繁简之争上我的确并没有绝对性的立场 所以我不使用你那种口气和论点 我不把话说满 也不会去认为别人无知 当然 你也说了 你是有目的的 那就另当别论了 对于有目的去维护某种观点的人 咬成这样也是情有可原

    你认为我是意识形态上的瞎起哄 我再学你一次还你一句: 不管你思想上如何拥护你的社会主义 那是你的自由 你自己怀有目的性的去保卫社会主义政权所曾经做出的有待历史考证的措施后 反以这种彼此斗争的习惯性思维去恶意揣测别人 那就是你的不对 你要反对一个东西 你也需要去深入了解对方 不要拿乌有之乡这种明显倾左的网站去证明你的正确 你应当找些没有任何左右倾向的中间网站去看 繁简之争的文章多了去了 因此谁也没法说谁正确 因为彼此都有彼此的道理 你叫我去看我绝对倾向于我的观点 换你也亦然 你的水平如何基本已经完全体现 你说再多 再拿一些标榜自己的话语来贴金也着实没有意思 我一向对怀有”目的性“去摆”擂台“的社会主义青年没有任何兴趣

    你已经说了N次不陪我玩了 你次次食言 现在我来告诉你 对于除了咬人不会其他的你来说 荷尔蒙没处丢想找人吵架上天涯吧 我没这么多青春可以跟你耗 网友自己分辨咯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5006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