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秘诀start young, think big and stick to it————评HE KNEW HE WAS RIGHT
来自:南极磷虾
一个人想要成功,除了天赋和运气以外,最好要start young, think big and stick to it,其重要做到第三点尤其困难。许多所谓的成功人士都自称本人有着各种各样可以成为怪癖的毛病,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可以在面对周围人异样的眼光,甚至如潮的反对中泰然自若,我行我素。据统计,全世界的CEO中,患诵读困难症的比例比起普通人群来要高得多,比如维珍航空的Richard Bransen。但是,life is full of risks, if you are not to take risks, you are not to live it. 要做到在这个世界上不随波逐流,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Gribbin夫妇给Lovelock (以下简称LO)的传记取名he knew he was write (虽然在人还活着的时候用过去时有点儿那个) 我想也是这个意思。LO在他传奇的一生中,经常是处于少数派的位置上。在学校里,天才学生总是平庸老师眼中的捣蛋鬼; 在学术问题上,他的意见又往往与主流观念相左。但是,凭借着自己的决心,独立精神,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最为重要的信仰 I KNOW I AM RIGHT, 我们终于看到了LO这样一个科学家中的异类。 LO出生在德文郡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父母都没受过什么高等教育,老爸还因偷猎被请去瞻仰王尔德呆过的雷丁大牢六个月。但他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天赋(he started very young).在当地小学校里喜欢搞一刀切的老师眼里,这小子真好比是眼中刺。在经历了退学的风波后,他重返学校,后来还考入了只有精英孩子才能上的语法学校。不过,与其说是在学校学,还不如从他姨父姨妈那边学得多。姨父教会了他改掉南方口音,姨妈常带他去参加贵格派的活动,使他日后成为和平主义者,并拒服兵役。和毛姆笔下的Philip以及司各特笔下的Waverly一样,他也可说是自学成才。我想他当年一定也同毛姆感同身受,认为schools are built for the average, no matter what shape the plug is, it must wedge in somehow. 但正是坚信着自己永远是对的,LO决心在知识的海洋中独立前行,他的目标是成为一个科学家。从小LO就展现出很强的动手能力,他自己制作元件,组装了一台收音机。这些都可以从他日后诸多的发明中看出来。 不过,很快LO就发现自己不是学物理的料。因为和Bransen一样,他也患有诵读困难症,只不过程度较轻而已。物理公式在他眼里成了天书,于是他只能把兴趣转向了化学。 中学毕业后,LO并没有去大学,而是进了一家生产相片药剂的公司。他相信,那种教育时间太长,太浪费人的天才了。他不仅拿到了相当于今天10,000磅的年薪,还掌握了熟练的实验室技能。 可是不久,二战爆发了。为了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逃避兵役,LO决定去读大学。在成功地进了曼彻斯特大学后,他成功地直接跳到二年级。(可是这一回,他可能觉得自己是错了,因为他来到曼城这个苦寒之地,是为了追一个女孩。结果到了那儿才发现,那个女孩对他根本没有意思) 怀着对成为一个科学家这个梦想的执着追求,LO以出色的成绩毕业,并被推荐去了英国皇家医学院。在这里,他在展现自己天赋的同时,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一面。(为了补充蛋白质,他竟把实验室过期的人血带回家和鸡蛋一起煎着吃)。 LO最著名的贡献无疑是盖亚理论。不太确切地来说,这有点像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天人合一。LO把地球的大气层,表层生物圈,岩石圈,水圈以及地球内部看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总体并不是各个部分的总和,彼此之间存在着正反馈效应。也就是说,地球是一个复杂系统。我们今天看到的地球系统,是各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举例来说,大气成分的变化使生命出现成为可能,而反过来,生物系统又通过光合作用以及新陈代谢改变着大气的成分,使得环境更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各系统相互影响,把其中任何一个割裂开来都是没有意义的。 从整体上来说,地球的某些量是不变的,比如,表面平均温度,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海水盐度等等。这些相互的作用和反馈将会最终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直到平衡被打破为止。 用这个理论来看温室效应的问题,由于从地球表面反射的光比进入大气层时的阳光能量要低,因此它们的一部分会被大气中的水蒸气以及二氧化碳吸收,这就导致一部分热能无法回到太空,长此以往,导致了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要比没有大气的月球高15度。而一旦二氧化碳分子吸收红外光的能力饱和了之后,就会达到热平衡。可是,一旦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水平提高,这种平衡就将被打破,最后会在新的温度上达到平衡。在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下来,而动物则以新陈代谢向大气排出二氧化碳,但总的来说,两者是平衡的,这就保证了地球温度的稳定。 尽管这种理论在今天这个人们环保意识空前发达的时代可能并不难接受,但事实上它的产生和发展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其实,类似的观点早在两百多年以前人类刚刚确定大气组成成分的时候就提出了。可是哪些观点却很快淹没在滔滔历史长河之中了。直到今天,LO的观点还受到许多科学家的质疑。Richard Dawkings (《自私的基因》一书的作者)和Stephen Jay Gould(已故著名生物学家,哈佛大学动物学和地质学教授,出版过大量进化论方面的科普著作,比如我以前提到的leonardo’s clam mountain and the diet of worms)尽管彼此观点相左,但在批评LO上却达成了某种一致,他们对于LO将地球及其他天体看成有机整体的观点嗤之以鼻。 不过,面对这一切,LO还是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当然还有他被宝洁公司肯定的营销能力。在曼城时,LO曾经去宝洁找过兼职。但一系列心理和能力测试之后 (原来那时候就有这套鬼东西了),他被认为不适合搞科研,而是适合做营销。(原来那时候就开始误人子弟了,不知道今天有没有改观呢?) 虽然这件事后来传为笑谈,但LO的确在推销自己的理论上现实出出众的能力。今天,盖亚理论不仅被用来解释全球变暖,判断外星生命,还被用于音乐,电影,小说,游戏等方方面面。 今天的LO虽已步入暮年,但对自己的自信一点儿也没有减弱,即使观点与潮流格格不入。2005年,他又一此游说英国政府开发核能。早在2004年,他就与许多科学家展开论战,因为他坚信只有核能才能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并制止全球变暖。 2007年9月,他又提出一个有点天方夜谭的观点。他建议建造大量常100到200米,直径10米,具有单向阀门的巨型管子并利用它们从海底抽取富含有机物的海水使海洋表层浮游藻类大量繁殖,以次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海洋中。(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还要担心海水富营养化引起的水溶氧减少造成的水生生物死亡呢?) 这就是Lovelock,一个活着的传奇,一个永远坚信自己正确的人。如果你想成功,还是记住这句话,start young, think big and stick to it。
-
峰峰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1-10-09 22:37:22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这个企鹅手办是出版社随书送的? (forestryboy)
- 企鹅英国史 (铁十字勋章一俾)
- 企鹅出版社图书封面明信片 Penguin Bookcover Postcards (无用的船)
- 诚寻出版社 (凌雪)
- 只能买二手了? (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