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人格塑造的重要性
来自:Donald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
在读这本传记之前,我对史蒂夫•乔布斯及其一手创建的苹果公司的印象很简单:陆续推出了Mac电脑、iPhone手机、iPad平板等畅销科技产品,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打造成为全球最赚钱、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同为个人电脑时代的“双子星”,堪称美国硅谷创新神话的典型代表。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乔布斯的贡献有了进一步认识。他虽然没有直接发明很多东西,但是他用大师级的手法把理念、艺术和科技融合在一起,就创造了未来。有些领导者通过统揽全局去推进创新,有些是通过把握细节,乔布斯则两者兼顾。他对完美的狂热以及积极的追求彻底变革了六大产业: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和数字出版。你可能还会想到第七个产业:连锁商店。 谈完乔布斯的历史地位之后,我其实更关心他的人格。按照书中所讲,乔布斯不是众人尽可效仿的模范老板,或是人类楷模。他就像被恶魔驱使一样,可以让身边的人狂怒和绝望。他的性格有多面性:敏感又偶尔迟钝,易怒而又超然。另外,乔布斯身上散发出一种很强的“现实扭曲力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的力量。他极富魅力,也会骗人,可以让事态屈从于他的超强意志。他很机智,充满自信,还有一点独断专行…… 我对乔布斯的家庭环境特别感兴趣,认为这种环境对他日后的成长过程和人格形成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乔布斯出生后即被生父母遗弃,被他人领养。这种经历无疑给他留下了伤疤,造成了心理阴影。这件事也促成了他的独立性格以及他想完全掌握自己制造的每一样东西的强烈欲望。 其次,乔布斯在普通家庭成长,养父(老乔布斯)非常注重细节,认为“把柜子和栅栏的背面制作好也十分重要,尽管这些地方人们是看不到的”。这种教育方式影响到了乔布斯日后追求极致和完美的观念。养父非常擅长讨价还价,类似地,乔布斯也非常热衷于谈判并从中获得实惠。另外,养父母在教育上采取比较自由放任的态度,尊重乔布斯的个人选择,这在客观上让他很早就接触和接受了当时的反主流文化,包括迷幻药。 再次,乔布斯幼时所住的社区有一个共同特点,房子整洁漂亮,价格低廉,质量优秀,把干净的设计和简洁的品味带给了低收入人群。这种建筑设计理念激发了乔布斯为大众制造设计精良的产品的热情。“我喜欢把很棒的设计和简便的功能融入产品中,而且不会太贵。”他最终在iPod上实现了这个设想。 最后来看看乔布斯年轻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当时国防工业的复苏,引发了一场依托科技的经济急速发展。半导体产业和风险投资的崛起,促成了美国硅谷的发展和繁荣。乔布斯、盖茨等科技界传奇人物的诞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趣的是,尽管乔布斯和盖茨两人对技术和商业的融合都抱有相似的雄心,但他们家庭背景不同,个性迥异(本书第十六章)。盖茨父亲是一名杰出律师,母亲是一名民众领袖,盖茨就读于当地最好的私立学校,并由此走上了技术极客的道路。盖茨更务实,更有条理,更有原则,且拥有很强的分析处理能力。乔布斯则更相信直觉,更浪漫,是个完美主义者,渴望掌控一切。 或许个性迥异注定了两人不是很好的朋友,但对科技的执着和共同热爱使得他们在内心深处还是“英雄惺惺相惜”,相互敬重对方。
最新讨论 ( 更多 )
- 12月《古道正途》读书笔记 (香柏树书屋)
- 五十年来(王明道) (Sally)
- 《番茄工作法图解》【61/1O0】 (anna)
- 小强升职记【60/100】 (anna)
- 偷影子的人【59/100】 (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