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绝非“胜者的裁决”
海上明月
2014年07月20日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毛莉)7月17日国际刑事司法日之际,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濬之子、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向隆万在荷兰驻华大使馆做了题为“从东京审判的翻案风中看国际司法正义的价值与大国的参与”的报告。 二战结束之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国际审判。此次审判自1946年5月开庭至1948年12月宣判终结,其间共开庭817次,庭审记录长达48412页,文字达近2000万字,419人出庭作证,出示法庭证据近5000件,判决书长达1446页,宣读判决书达7天之久,吸引了20万旁听者。规模超过了纽伦堡审判,堪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 向隆万说,在东京审判期间及结束不久,认为东京审判是“文明的审判”在日本舆论中占上风。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东京审判的合法性屡遭日本右翼的质疑和攻击。有日本右翼学者声称,日本人自信丧失之根源在于东京审判,否定东京审判是一切政策之优先。安倍晋三在2013年3月的一次国会答辩中公开质疑东京审判,称其为“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审判”。 向隆万认为,只要查阅东京审判的庭审记录,就可以轻易发现日本的“胜者审判论”根本站不住脚。例如,1947年10月6日,针对被告板垣征四郎的罪行,检方与辩方整整辩论了一整天。检方出场人有中国检察官团队的向哲濬、倪征燠、桂裕三人,辩论次数共61次;而辩方出场人不仅有两名日本律师,还有3名美国律师,辩论次数达92次。“庭上交锋非常激烈,并不是走过场,这非常有力地驳斥了所谓‘胜者的裁决'。” 向隆万表示,从东京审判的庭审记录看,中国检察官团队的讲话少有大批判式的控诉,都是有理有据的事实陈述,从日方档案、绝密电报中发现了大量的日本侵华罪证。例如,鸦片交易、秘密转移汪精卫、裹胁溥仪等等。 “把有关东京审判的原始资料披露出来,就是对日本否认侵华战争言论的最有力驳斥。”向隆万谈到,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东京审判研究在中国少人问津。在2010年前中国极少有基于史料的关于东京审判的研究专著。 今年3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推出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英文版)》80卷和3卷索引与附录(中英日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真实、完整地再现了东京审判的庭审全记录,包括法庭成立、立证准备、检方立证、辩方立证、法庭判决等审判全过程,为学界和公众提供了东京审判的第一手文献。但向隆万表示,这只是工作的第一步,搜集、整理、研究、编纂、出版东京审判基本史料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审判日》一部厚重的文学巨作,值得一看! (有风度的我)
- 东京审判绝非“胜者的裁决” (海上明月)
- 日本留学获得打工机会的诀窍 (合家欢)
- 威尔逊医生的书面证词 (海上明月)
- 许传音在庭上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证词 (海上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