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从“小众”走向“大众”
阿木
相关专家指出,就目前发展情况而言,可穿戴设备主要是极客们喜欢的小众产品,对大众的吸引力仍显不足。 可穿戴设备要想从小众到大众,还需要在方便性和实用性方面继续提升,而这两方面特性的提升,则有赖于一系列技术的进步和完善。 首先是低功耗技术。由于可穿戴设备需要和人体“亲密”接触,因此,对低功耗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需要降低辐射,另一方面需要避免因频繁充电带来的使用不便。 其次,可穿戴计算的发展需要高速、实时的无线连接技术以及语音识别、眼球追踪和骨传导技术。由于可穿戴设备是与人“连接”在一起的,因此,对用户体验的要求也更高,需要高速、实时的连接。同时,如果可穿戴设备的使用需要用户倾注太多精力,那么其实用性难免会打折扣。因此,需要语音识别等技术的进步,这样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才会更加自如,避免分心。 此外,可穿戴计算的发展还需要更精确的传感技术以及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撑。在高速连接的情况下,可穿戴设备将获得大量的数据,对于这些数据,我们一方面需要精确性,另一方面,需要有效的方式去组织、梳理和分析,从数据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而这种数据挖掘,则需要云计算提供的强大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才能实现。 因此,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有赖于整条产业链的技术进步,包括传感器和电池,无线个域网和无线体域网、骨传导、大数据和云计算等。 虽然中国在局部环节有些薄弱,比如传感器和电池、但总体而言,中国已经形成了可穿戴设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中国的可穿戴设备要想从“小众”走向“大众”,应该关注两个方向:医疗健康和文化创意产业。 苹果在今年6月举行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iOS 8操作系统,其中的健康管理软件——HealthKit,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在刘儿兀看来,苹果此举正是为自己未来的可穿戴设备——iWatch投石问路。 而国内已经面市的可穿戴设备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产品与医疗健康相关,如乐源数字的智能手表以及各种监测睡眠质量和运动数据的fashioncomm智能手环等。 可穿戴设备无疑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并将开启全新的市场。“如互动教育、体育运动、数字阅读等,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有偿问卷 | 邀请用过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手环)的uu (霖小鱼)
- 关于智能可穿戴设备使用中的数据偏差与身体感受|访谈|有偿 (往之小小丸子)
- 帮我看看是什么手表 (西风残照)
- 小组里有做智能手表ODM业务的吗? (myview)
- 这个智能工厂的知识地图有感兴趣的么?一起拼一下? (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