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布列松有点难懂

100200

100200
2009-04-01 01:43:41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100200

    100200 楼主 2009-04-01 12:56:15

    非常赞同LS意见,呵呵。另外瞎掰一下刚才在LS帖子里看到的评语。

    1、“他(布列松)的电影一旦完成,每一个镜头就都是独立而必要的,也就是说,每一个镜头都只有一种最完美的方式进行拍摄和剪辑(哪怕在直觉的引导下进行)。布列松的作品富有张力,使观众感受到丝丝入扣的叙事结构和延绵而精巧的叙事节奏,似乎所有不必要的元素都被剔除了。”   “他们蜂拥着去看布努艾尔、伯格曼、费里尼的影片——尽管布列松比这些导演伟大得多……”       ——桑塔格

    此君的评价根本没到点子上去,依旧是那种老牌的美学观念的破烂货,当然不是说没有这种特点,觉得布列松的精要不在桑塔格说的。

    2、他(布列松的一个演员)说他现实中并不是tramp,有个很正当的职业,也不喜欢演布列松的电影角色,因为布列松把人摆弄的象木偶。

    最后一句很经典,布列松电影中的人物像木偶。

    3、杜拉斯:人们至今用诗歌、用文字来表达的东西,布莱松用电影来表达了。可以这么认为,在他以前,电影是寄生性的,它起源于一些其他的艺术,人们随着他进入了纯电影......这也许是我看到的这部影片(《巴尔塔扎尔的遭遇》)最符合于一种单独的创造,所以是合乎真正意义上的创作。

    感觉完全相反,但没看过《巴尔塔扎尔的遭遇》,像看得两部电影依赖于文学语言的叙述张力,而不是电影自身的因素,人物总是滔滔不绝地说话。

    4、 布列松的电影非常强调观众的参与性。

    说实话没觉得,除非指进入电影人物的意识层面去试图理解。

    不少人很赞〈乡村牧师日记〉里牧师在大树下的经典画面。个人感觉这不是布列松喜欢的,或者不是他追求的,不知道他为啥用这么个画面。布列松的镜头没有诗意,特别那种整体般怀旧式的营造,而是质地坚硬,简洁的像几何图形,偶尔中间一条细流通过,波动。

  • 100200

    100200 楼主 2009-04-01 13:18:34

    恩,晚上继续看。不过说是一种想,说促使想,说出来代表想清楚了,所以边看边想边说。不过你不乐意,我就不说了。:)

  • 100200

    100200 楼主 2009-04-01 14:01:39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有些人总是想办法说别人是SB来证明自己不是SB,后面就不引用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591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