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畅想(也纪念哥哥)
来自:马贼(造化当年真巧)
昨夜炳烛,读《玉娇龙》至:娇龙思母崖边纵身一跃……不觉间,已热泪纵横,正如张爱玲所说:“浮华散尽,人比烟花更寂寞!”。侯门莫测,偌大一个玉府荣辱沉浮也只在弹指间,一个小女子奈世道何!聂先生道:“娇龙这一跃虽存侥幸却也抱必死之心……” 世间的人谁又不 是苦的! 一个人或走投无路,生不如死;或惊遭世变,前途渺茫;或再无眷恋,生趣索然;或生不逢时,时势屈才;或违伦悖理,幡然醒悟;或才高不世,漫无知音;或歇斯底里,生望遁绝;或身尊辈长,不堪受辱;或性情之致,情爱遇挫;或亲朋皆亡,义无独生;或夙愿得偿,喜极而悲;或江郎才尽,无颜苟生;或自知无幸,不欲累人;或信仰高崇,为之舍身;或丧心病狂,理智昏愚…… 千古艰难唯一死,但哀大莫过于心死!至此之境死也无甚艰难可言了! 让我先说两例先秦时的著名自杀事件,来继续我的畅想。 一骑快马驭风而来!直入信陵君府邸。 急报!秦军三十万铁骑攻赵,赵都遭围,邯郸旦暮降秦。魏救不前…… 信陵君心急如焚,救赵于他义不容辞,其妹及其妹夫君平原君亦身陷邯郸,奈何魏王无救意。 救书横前,信陵君把心一横:“宁与之俱死!亦不可负义!”逐遍约宾客,止三千,竟欲真犯秦营。 整客为军,起兵西迈。过夷门,老门客侯生阻其轻出,献一计曰:“盗兵符!” 事成!信陵君虎符领重兵出军救赵。 又过夷门侯生再次拦住信陵君道:“公子入不测之地,臣亦当从行,然半死之身不能远涉。请以魂送公子!”遂自刭到车前…… ………… 百年之后,韩灭!秦复围邯郸,燕太子丹与秦王政素隙,恨甚!况天下大乱,强秦横行无忌,赵若灭则燕再无依屏,唇亡齿寒。丹坐立不安,询于田光,光荐荆轲以刺秦政。太子丹纳其言。却嘱:“今之所言,国之大事,切勿泄。” 田光见荆轲说:“荆兄十年磨一剑,大出天下之日到了!”并说了荐荆轲之事,然后说:“光欲成太子之事,却遭疑!唯以死自明!” 又是一剑抹喉! 侯生死于全义,田光死于明志!这是先秦时的士子之风樊於期献首、屈原怀沙,诸如此类自尽生命者不枚胜举,皆大风之歌,浩气干天。此类人只死一途,方可求仁得仁!而又有些人,本可不死,却也死了。 “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最后一个句号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悲灵魂” 这是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里说的话,是对文化大师王国维的生命祭奠。 王国维是在冯玉祥的北伐军被奉系军阀败于湖南,然后满天都是这些红色革命军侮谩知识份子的传言。冯的队伍距京城越近,他越恐慌,加上他的朋友罗振玉背信弃义,或许他也心累极了,于是在一个清晨,他借了同事五块钱,花了三毛买了一张颐和园的门票……举身赴清!成了大清朝的最后一个殉朝者,手中还拿着找的钱跳进了昆明湖。 与昆明湖一箭之隔的未名湖后来也躺了一个凄怨的灵魂——老舍。 这两位文人的自杀不禁让人叹息。王国维临死时留下这样一句话:“五十之年不堪再辱!”。而老舍则是“五效屈原方得愿”,我的叹息是这两位大文人,人生境界不够深。你都受了那么多苦,就再忍忍,看看这天有没有睁眼的一天,荣辱不惊的巴金不是挺过来了吗?退一步,就是另一个世界,海阔天空! 或许这便是皎皎者易污吧!我不再去深究他们的死因,是政治,文化,或其他,以后的事让以后的人说去吧! 不论怎么说,他们都去了,至少,身心不必再受苦。而最痛苦的是生不得生,死不能死,生死两难,无从选择的人。 几年前读《不死鸟》,越读心越寒,越读心越颤,越读心越软。那既然是一本散文,那袒露的心迹让人不忍读下去,却又不能不读下去,所以任心淌着血还得看一个因为爱情与亲情而生死不能的人在受折磨。 “答应我,不要死,你若是死了,我会恨你一辈,因为是你亲手杀了我最亲爱的女儿”这是她的父亲对她说的话,她也答应了。……可她还是走了。 我甚来不及顾虑她父母的伤心欲绝,就先长长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让她去吧!这个没有了她的爱情的世上。活着比死更需要勇气! 三毛是为情死的。为情死的人万万千千,却也有为情去死却未死成的,同样让人心神震撼。金庸在《神雕侠侣》中虚构的断肠崖那相隔一十六年的两次自杀未遂,堪称经典,若不是小龙女深情,就不会为了杨过能活着而留字跳崖。若不是杨过深情,就不会隔了十六年,仍义无返顾的跳了下去。若不是查先生深情,那对情侣跳下去就上不来了。所以才有了杨过对小龙女的那一番感慨:“可知一个人还是深情的好。假如我想念你的心淡了,只不过在断肠崖前哭一场,就此别去,那么咱俩终身不能再见了。” 下笔到此这文字还很沉繁罗嗦了。可我的畅想才入题! 已忘了是那年的四月一日,但那天的事却犹如昨天。那天也恰好是愚人节,哥哥自杀了。展开双臂从几十层的楼顶凌空一跃。他就那样死了!我本不信,可细一品味,又不得不信,他这纵身一跃其实早有深兆,《阿飞正传》中说:“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一直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落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所以他选择以飞的姿势停下来,入戏深者莫过于张国荣,他本就是一个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不成魔,不成活的戏子。《春光乍泄》,《霸王别姬》后他在媒体上承认了自己是同性恋,承认的坦坦荡荡,毫不掩饰,《异度空间》后,传言他心绪不宁,甚至有媒体说哥哥称自己产生幻觉。……他的现实延续到了戏里,亦或戏延续到了生活中。早已说不清楚了。……虞姬殁,蝶衣逝,哥哥…… 不久之后,传言某国,某小城,有人见到容貌酷似“大哥”的单身贵族……。我的畅想就此展开,或许“大哥”也和娇龙一般的心思,只将自杀作为一种遁世手段,因为那天还正是愚人节,如果真是那样,我宁愿一生被他欺瞒下去。 那么多的人都自杀了,祝英台的自杀成全了梁山泊的眷恋;张翠山夫妇的自杀创造了谢逊的安全;文森特.梵高的自杀给予了自己灵魂自由飞翔的天空; ……这些让我想起贾平凹的一段话:“委屈人求的是全身,小忍者为的是大谋……”原来自杀的人也是有求的。舍了生命,总想换点什么回来,就连万念俱灰只想一死了之的人也还求个“了之”。这也是中国文化一大脉流,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无舍不得但舍与得还要建立在完整的人格上。至少舍的那一刻,求的那一时他的人格应是完整的。屈原未得大道,不知道秦国的铁骑横冲中原是以暴易暴,最终目的是和平,是天下的不战!但他跳入汨罗江的那一刻是爱国的,虽然带着几分对当朝昏庸君王的气恼。老舍境界太浅,不能宠辱不惊,暂屈待伸,可他沉入未名湖时却是有尊严的;王国维不明历史规律,不知道历史总是以强代弱,一个朝代既已经民心不存,该亡就让它亡,他却愚忠为那早已辉煌不在的朝代殉身,可他溺入昆明湖的一瞬间至少当时标准下美好的品德——忠臣不侍二主。可顾城,就是那个写出了:“黑色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顾城,他就不一样了,他或许一生的人格都是完整的,但他的自杀只能是反面教材,他自己不活了却还生生杀了自己的妻子,将一位诗人的一切品质都销毁怠尽。 这一切似乎又牵扯到一个永恒的问题: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什么? 所以在这个关山一般的问题前,我的畅想嘎然而止,我的生命却更有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