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一个曾经的吉它手。。。

爱养花的怪叔叔

来自:爱养花的怪叔叔(长大以后最想干什么? 你!) 组长
2009-04-02 16:20:17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9-04-02 16:21:13

    [内容不可见]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9-04-02 19:02:39

    [内容不可见]

  • 疯人古无意义~

    疯人古无意义~ 2009-04-02 19:04:06

    群众的力量很大

  • 小蜗

    小蜗 (沉雷远播) 2009-04-02 22:29:08

    群众的呼声很高

  • flower.w

    flower.w (梅花开了一年又一年) 2009-04-06 15:04:20

    群众的眉毛很翘

  • 鳥さん

    鳥さん (live well eat well) 2009-04-06 15:32:13

    群众的腿毛很刺

  • 土狗

    土狗 2009-04-08 21:26:22

    艺术终究是孤独的

  • 文人不说案话

    文人不说案话 (与一流人物同行) 2009-04-13 15:58:13

    [内容不可见]

  • 爱养花的怪叔叔

    爱养花的怪叔叔 (长大以后最想干什么? 你!) 组长 楼主 2009-04-16 15:58:57

    中国流行乐坛终极大盘点,音乐教父——庞龙乐坛终称帝...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658062/

  • 爱养花的怪叔叔

    爱养花的怪叔叔 (长大以后最想干什么? 你!) 组长 楼主 2009-04-16 16:12:37

    Decca即将倒闭?~大师都要自谋出路了!

    DECCA的“天鹅之歌”   魔术号角 发表于 2009-04-06 21:10:51   标签: 魔术号角 | Decca | 特写   作者:莱布雷希特       大卖的唱片已经不能拯救唱片公司了。换句话说,古典音乐产业已经不再追随明星或者市场逻辑。一张唱片登上排行榜第一名的同一周,其唱片公司也关门大吉,这可非同寻常。所以我要为Decca 洒一把泪。冠军唱片是朱丽娅·费雪尔(JuliaFischer)的处女专辑——与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的《巴赫小提琴协奏曲》。25岁的费雪尔是一位直率的慕尼黑音乐家,很清楚轻重缓急。“巴赫一直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她在宣传视频中说,“所以我必须录制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并且她没有请指挥,而是自己指挥了乐队。    她的唱片发行当天便登上Billboard古典类的榜首。可惜古典音乐产业已经不再追随明星或者市场逻辑,大家太忙于玩大公司的兼并游戏。费雪尔的成功注定成为Decca的“天鹅之歌”。    Decca本是坚实可靠的英国品牌,在我们先辈的带领下从一战的战壕一直走过大萧条年代,平·克劳斯贝(Bing Crosby)、斯蒂芬·格拉佩里(Stephane Grapelli)和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曾是它的顶梁柱。二战中,薇拉·林恩(Vera Lynne)通过Decca唱遍全国,战后,一群退役潜艇大兵用高超的雷达技术打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唱片音质。Decca引进了立体声、LP和数字唱片。它在一个由饱食终日、大腹便便的人们掌管的产业中留下了璀璨的痕迹。它可能拒绝过披头士,但它也发掘了滚石。    古典音乐向来是Decca的主业,其中又以声乐为主。凯瑟琳·费丽尔(Kathlee Ferrier)、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和歌王帕瓦洛蒂都是Decca旗下王牌。    它也为在世的作曲家提供舞台,比如本杰明·布里顿和迈克·蒂皮特。它发行了第一套完整版的《指环》以及第一套海顿交响曲全集。最难得的是,它在变化无常的炎凉世态中赢得了旗下大部分艺术家的终生信任。一位独奏家给她养过的所有小狗都取名“Decca”。    后来这个品牌迷路了。1980年,它被卖给了一家欧洲集团,该集团已经拥有了它的竞争对手DG和Philips。该集团当时叫PolyGram,后来又被一家跨国集团收购,也就是在好莱坞和纽约运作的环球公司。Decca风光过一阵,1990年的三高音乐会成为史上最热卖的古典唱片。然而它的明星们年事渐高,随着索尔蒂和帕瓦洛蒂的辞世,环球公司那帮纸上谈兵的大人物便打算拿Decca开刀了。    环球的古典与爵士部总裁克里斯托弗·罗伯茨(Christopher Roberts)相信,公司付给他的高额奖金绝对物超所值。罗伯茨在90年代中期变成了跨界音乐的拥趸,所谓跨界音乐,就是让老摇滚歌手斯汀唱古典,让巴洛克女中音安妮-索菲·冯·奥托唱ABBA,让半路出家的凯瑟琳·詹金斯(Katharine Jenkins)和海莉·韦斯顿娜(Hayley Westenra)装成歌剧明星,上气不接下气地唱一出歌剧。环球式梦想就是让男中音布赖恩·特菲尔和流行歌手罗南·基汀(Ronan Keating)来上一首二重唱。Decca 甚至签过一位游荡于帕丁顿区的流莺,只因为她在BBC的真人秀上弹过钢琴。    三年前,罗伯茨任命博格丹·罗希克(Bogdan Roscic)执掌Decca,并指定让Decca主营跨界音乐,让DG主营古典。然而当斯汀变成了“古典”精英,再加上一堆电视真人秀,Decca像是丢了身份证,在冰天雪地里冻得瑟瑟发抖。罗希克在三年中无所建树,仅有一次录制现场音乐会的失败冒险,以及4个月前签下朱丽娅·费雪尔。当罗希克听说   罗伯茨打算清洗Decca时,立刻跳槽去了长期休眠的索尼古典,他的新头衔大得吓人,可惜到手的预算并不多。    如今家喻户晓的名号已经日渐稀少,一个品牌的死亡很难令举国哀悼。然而Decca对于艺术家和唱片消费者来说代表着一些意义。它曾经藐视巨星权威,它让卡拉扬目瞪口呆,因为制作人和工程师拒绝服从他的旨意。“Decca之声”也叫人难忘,那种自家酿制的高科技的清晰度,永远不会对你的耳朵打乒乓。    然而这些优秀品质早已安息了,听费雪尔的新唱片便昭然若揭。她的音色缺乏平衡,过于明亮。她可能试图表达的任何微妙感,大约都被一支新来的兼职录音团队弄得没了方向。整个过程也看不到制作人参与的迹象。费雪尔的演奏像是冷静的运动员,没有经过太多的思考和提炼。和年轻时的安妮-索菲·穆特相比,后者同样冷感,但绝对更有控制力。巅峰时期的Decca决不会让这样一张唱片问世。    话说回来,也没必要太伤感。太多公司弃自身传统于不顾,毁了前程。Decca不过加入了进太平间的长队而已。值得遗憾的是随着Decca死去的那种品牌理念,那种将艺术家和听众团结在一起,去追求一种品质的理念。正是这种理念定义了唱片业。当然,这与环球公司拼命占领大片不毛之地的战略格格不入。没了唱片品牌,艺术家们投诚星巴克,听众失去兴趣,唱片业的残余机构只能去挖挖故纸堆,重版陈年旧片。在榜首唱片一周只能卖出500张的年头,这点利润还不够总裁们塞牙缝。这是Decca的终点,也是充满梦想的录音室中的最后一曲华尔兹。    本文转载自《外滩画报》莱布雷希特的专栏

  • 张掖汽修138601

    张掖汽修138601 (刷腻子) 2009-09-04 00:37:49

    2009-04-16 15:58:57 , (Outman。) 中国流行乐坛终极大盘点,音乐教父——庞龙乐坛终称帝...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658062/ > 删除

    庞龙88年就出道了,这还真有点孔兄的味道

  • 热血后空翻

    热血后空翻 (The DCD) 2010-11-29 17:38:02

    这文章真真经典..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40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