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陆版《小团圆》挑错

🦐.🦬…

来自: 🦐.🦬…(。。。。)
2009-04-12 11:57:06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F

    F 2009-04-12 12:00:04

    急着把资源转化为人民币的时候,就要犯这毛病。

  • 慎独

    慎独 (什么都不能说明问题) 2009-04-12 12:09:27

    看过港台版本就不想看内地版本~~~

  • 🦐.🦬…

    🦐.🦬… (。。。。) 楼主 2009-04-12 12:10:29

    国内版封底这个图单独拿出来还是很漂亮的

  • hbcwh

    hbcwh (@阅读@历史文献@地方史@张爱玲) 2009-04-12 12:34:20

    建议《咬文嚼字》出个相关专辑。

  • 🦐.🦬…

    🦐.🦬… (。。。。) 楼主 2009-04-12 12:37:16

    2009-04-12 12:34:20 hbcwh   建议《咬文嚼字》出个相关专辑

    这个可不属于咬文嚼字范畴啊,纯粹出于工作的不负责任,建议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认真整改

  • 刘向阳

    刘向阳 2009-04-12 12:49:54

    好像还有,不记得在哪里了。

  • 🦐.🦬…

    🦐.🦬… (。。。。) 楼主 2009-04-12 12:52:58

    再补充点,国内版腰封上几个地方不解,“全球3000万张迷”怎么统计的,那看来国内首印30万册还是少了...   封底处的说明更是牵强到不知所云,很讨厌这样代替读者思考,让人讨厌的“中心思想”归纳 台版似乎就没有这么多“赤裸裸”的宣传

  • XXX

    XXX (to what end?) 2009-04-12 12:58:51

    一方面把读者当摇钱树,一方面又把读者当小学生。

  • 鱼飞

    鱼飞 (知行合一,行愿无尽。) 2009-04-12 12:59:59

    我忍了 为了张爱。

  • 遠濤

    遠濤 (não vejo a hora) 2009-04-12 13:01:53

    p.26面有德色 是讲得通的,至于张爱玲的写法是否这样,要看到原稿才能判断。

    德色 是 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而流露出来的神色。 得色 是 得意的样子。

  • 快乐哒小琦琦

    快乐哒小琦琦 (我滴家在青岛~大海边上昂昂昂~) 2009-04-12 13:05:17

    差错率不超过1/10000的话,可以原谅。。。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9-04-12 13:08:57

    首印不是80万吗

  • 🦐.🦬…

    🦐.🦬… (。。。。) 楼主 2009-04-12 13:12:58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34319516/ 台版,不知我这个首印一刷是多少册?taobao上76元购得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39931425/ 国内版,也是首印,没有标印数,在某则信息看到首印30万即将售磬的内容,这个我68折约19元买的

  • JUZ

    JUZ 2009-04-12 14:40:39

    楼主不要把台版的看成是原稿,我觉得我们没看到过原稿的人讲话还是要谨慎一些。关于“面有德色”建议你去查查字典再来发表言论,另外你要是看过一些民国小说,就知道“妈虎”是经常出现的词,例如:岳麓书社1992年出版的沈从文的《阿黑小史》第78页就出现“妈虎”,还有很多别的例子。我觉得大陆出版社没改正过来,反到可能是尊重了原稿呢。

  • 刘向阳

    刘向阳 2009-04-12 14:43:17

    “全球3000万张迷” 哦,多印了个“万”字,哈哈哈哈

  • Zelda Gatsby

    Zelda Gatsby (Heaven or Las Vegas) 2009-04-12 14:43:48

    恩 这个帖子很好 大家可以探讨下问题

  • Zelda Gatsby

    Zelda Gatsby (Heaven or Las Vegas) 2009-04-12 14:46:30

    还有哇 楼主最好把标题改成大陆版……

  • 奶油丢丢~

    奶油丢丢~ (且行且珍惜~~) 2009-04-12 15:13:58

    刚定了一本,吼吼~~

  • 家有双胞胎

    家有双胞胎 2009-04-12 16:22:46

    2009-04-12 12:52:58 驿上寒@假猩猩,豆瓣酱   再补充点,国内版腰封上几个地方不解,“全球3000万张迷”怎么统计的,那看来国内首印30万册还是少了...      呀 我拿到之后也很纳闷,不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

  • 樱桃青衣

    樱桃青衣 (短的是人生,长的是遗忘。) 2009-04-12 17:13:27

    我也注意到那个妈虎了,呵呵,不知道算错字还是通假字。

  • 🦐.🦬…

    🦐.🦬… (。。。。) 楼主 2009-04-12 19:44:49

    P31第4行 “清天白日”,台版作“青天白日” 我现在也不知哪些是台版问题,哪些是内地版本问题了,语言用字习惯变化很多,加上手稿本身错误

  • 艾萱

    艾萱 (春雨中有灰尘的味道) 2009-04-12 19:45:48

    我刚买了大陆版,看了你挑的错 心寒了......还好有台版垫底

  • 大白

    大白 (?) 2009-04-12 19:52:35

    我我我我。。。只买了大陆版。。。。。。。。不过封底有种挺惊艳的感觉

  • ||墨墨by墨墨||

    ||墨墨by墨墨|| (@亭子间) 2009-04-12 21:51:18

    在台版和大陆简体版的这个时间差里,大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大陆版“是否有删节”的问题上,好像十月文艺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始终在根据“上头”的意思费尽心机“删”不恰当部分,谁也没有把止庵在这段时间里根据原稿仔细校订当回事情。 现在的事实是,简体版删的字句极为有限,止庵的考证还是很少有人提及。面有德色和妈虎肯定是止庵考证的结果,上海话中“马虎”的发音就是“妈虎”而不是“马虎”,就好象上海人喜欢“洋”,所以阳台张爱玲落字是“洋台”(我没买简体版,这个字改了没?)一个道理。 至于“清天白日”倒真是出于政治目的的“当代通假字”,我原以为这个要被删的,结果用这种方式李代桃僵,全靠对岸KMT马哥和这边的蜜月期啊。

  • 小葵当当当当

    小葵当当当当 2009-04-12 22:43:55

    我们也没看过原版,谁知道是谁的错。

  • ||墨墨by墨墨||

    ||墨墨by墨墨|| (@亭子间) 2009-04-12 22:52:10

    不用计较谁对谁错,我只是想说,就目前网上公布的那些不同而言,我觉得十月文艺版的确大多数都考证得有根有据。

  • 修长的手指

    修长的手指 (想也不行 想也有罪!) 2009-04-12 22:56:51

    楼上的ID好眼熟 如果我没猜错是林忆莲的粉丝 网易娱乐残留的记忆

  • ||墨墨by墨墨||

    ||墨墨by墨墨|| (@亭子间) 2009-04-12 23:00:14

    啊,被人肉了……疾走……

  • 修长的手指

    修长的手指 (想也不行 想也有罪!) 2009-04-13 11:11:14

    小姑娘别怕 我是好人 我有糖吃!给…………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9-04-13 11:20:41

    [内容不可见]

  • ||墨墨by墨墨||

    ||墨墨by墨墨|| (@亭子间) 2009-04-13 11:36:25

    哦,看来人肉也不靠谱嘛,连最基本的性别信息都搞错啊!

  • 江心屿

    江心屿 2009-04-13 14:54:28

    我只能感慨楼主的武断,这种武断让人寒心…………

  • 江心屿

    江心屿 2009-04-13 14:57:12

    估计止庵要是看到自己辛苦考证的文字,最后却被人当成“出版社的不负责任”,真正“如鲠在喉”的一定是止庵,而不是楼主

  • 李欣懌

    李欣懌 (找一个兴趣~) 2009-04-13 14:57:36

    我刚买了台湾版的

    还没买到大陆版地~~~~

  • 🦐.🦬…

    🦐.🦬… (。。。。) 楼主 2009-04-13 20:22:58

    2009-04-13 14:54:28 江心屿   我只能感慨楼主的武断,这种武断让人寒心…………

    或者我的标题取错了,学识不够怎么可能“挑错”呢,那么多言之凿凿的“通假”或“地方俚语”之类不是我等所能辩识确是我的错 但是,从哪一方面看,我算“3000万张迷”之一么?虽然我买了台版也买了内地版... 现在我觉得国内的腰封或者宣传言过其实总可以罢

  • ||墨墨by墨墨||

    ||墨墨by墨墨|| (@亭子间) 2009-04-13 21:12:45

    你买那么多唱片,还不习惯发行商那些雷得人风中飘散的、大得吓死人的宣传语嘛!这个社会,做宣传的不怕你想不到就怕你不敢想。说大话既不上税也不犯法,全民吹呗。

  • 铃珞

    铃珞 2009-04-13 21:19:09

    简体版今天刚到手,还没细看

  • ||墨墨by墨墨||

    ||墨墨by墨墨|| (@亭子间) 2009-04-13 21:20:55

    和《小团圆》装帧一套的十月文艺新一版张爱玲全集的《倾城之恋》也已经上市了。

  • 🦐.🦬…

    🦐.🦬… (。。。。) 楼主 2009-04-13 21:25:52

    十月文艺的我还是继续买吧,反正这家出版社68折 什么时候还要努力凑齐套台湾皇冠的

  • illusion

    illusion (梦想在现实中挣扎摔个粉碎。) 2009-04-13 22:54:15

    我8号在当当上订了大陆版,至今还没见到影子,原想和台版对照着读的,不知啥时才成。

  • 李不安

    李不安 (我变成这样都是你害的。) 2009-04-14 11:47:02

    2009-04-13 21:20:55 ||墨墨by墨墨|| (http://www.lannychai.com)  和《小团圆》装帧一套的十月文艺新一版张爱玲全集的《倾城之恋》也已经上市了。

    十月文艺真是恶心到家了。。。

  • ||墨墨by墨墨||

    ||墨墨by墨墨|| (@亭子间) 2009-04-21 23:23:01

    恭喜,我们亲爱的lz上了宋以朗专为小团圆开的博客。 http://www.zonaeuropa.com/culture/c20090419_1.htm

  • 🦐.🦬…

    🦐.🦬… (。。。。) 楼主 2009-04-22 10:21:25

    2009-04-21 23:23:01 ||墨墨by墨墨|| (http://www.lannychai.com)   恭喜,我们亲爱的lz上了宋以朗专为小团圆开的博客。   http://www.zonaeuropa.com/culture/c20090419_1.htm

    哈哈,尽管作为"反面教材",但是得到垂青,也很happy:)

  • 苏门答腊

    苏门答腊 (想你时你在眼前) 2009-04-22 13:20:50

    2009-04-21 23:23:01 ||墨墨by墨墨|| (http://www.lannychai.com)   恭喜,我们亲爱的lz上了宋以朗专为小团圆开的博客。     http://www.zonaeuropa.com/culture/c20090419_1.htm         哈哈,尽管作为"反面教材",但是得到垂青,也很happy:)

    可以加一句,亦是好的

  • 🦐.🦬…

    🦐.🦬… (。。。。) 楼主 2009-04-22 16:27:18

    不过很纳闷,如果内地版本没有错,看宋以朗先生提供的原稿,就是台版印刷成"得色"和"马虎"反而错了?

    名人就是不同,哪天"豆瓣酱"和"假猩猩"也在百度和维基上有了新意思多好!

  • ||墨墨by墨墨||

    ||墨墨by墨墨|| (@亭子间) 2009-04-22 16:38:33

    皇冠版当然也是拿着原稿校出来的,像“妈虎”这样的表达,一样不符合对岸的习惯,才改的,很正常啊。所以lz不要再给自己设定“错”“对”概念了,这里面本没有对错,再说了,作为大陆人,教科书里鲁迅的错字也要造个说法出来“扳正”,大家再熟悉不过。 至于百度或维基成名,那还是蛮容易的……

  • ||墨墨by墨墨||

    ||墨墨by墨墨|| (@亭子间) 2009-04-22 16:41:12

    再加一句,小团圆热潮麻上就会过了的,lz还是趁早回老本行收碟吧……

  • 🦐.🦬…

    🦐.🦬… (。。。。) 楼主 2009-04-22 17:06:22

     2009-04-22 16:41:12 ||墨墨by墨墨|| (http://www.lannychai.com)   再加一句,小团圆热潮麻上就会过了的,lz还是趁早回老本行收碟吧……      我...我....我实在算不上"张爱"的,但读书是一直的习惯,这次怎么就会因为书海中某个小"热潮"退后就放弃这个爱好呢,尽管我已经"面有悔色"了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9-04-22 18:44:35

    [内容不可见]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9-04-22 18:45:07

    [内容不可见]

  • 我是鲁倾倾

    我是鲁倾倾 (不是我,而是风) 2009-04-22 19:12:32

    张的小说里有很多是上海话,对于江浙的读者,很多东西理解起来是方便的,可能北方朋友就不习惯了,就好象南方人完全不懂二人转一样。 地域文化差异还是有的。

  • 德令哈

    德令哈 (models are generating us) 2009-04-22 19:56:50

    “妈虎”好像是江淮一带的读音。

  • 🦐.🦬…

    🦐.🦬… (。。。。) 楼主 2009-04-22 20:11:14

    2009-04-22 18:45:07 梦仔 (我疯了。)   虽然看手稿会很累……但!手稿非常珍贵!

    09年第四期MING明日风尚随刊的册子里有张爱玲的手迹,内容也很好,值得收藏

  • 🦐.🦬…

    🦐.🦬… (。。。。) 楼主 2009-04-22 21:37:46

     LS对于出版中我本以为错的几个问题说得已经很透彻了,其实也已说到我心里。          至于揣度我对内地出版业的心态(想法),我必须承认,我是如此,尽管我绝大部分的书只能是(也只会是)内地出版物。但同一书不同版本出来以后,探究部分读者总要询问“是否有删减”问题背后的出版机制外,内地版本的印刷用纸、校对装帧等问题,恐怕也是一个热门话题。          当然,更多时候,我看到了进步,近期北岛、张大春、唐诺等书籍的陆续登陆,愈加觉得我们自己的进步明显。只是希望这种进步不止于某几家出版社,或者某几个作家,最关键的,还是期待这种努力可以继续。      相比音像制品,书籍出版的外在形式(质量)的接轨甚至超越都是非常明显的,这点我深信不疑。

  • 寄居蟹

    寄居蟹 2009-04-22 21:50:51

    以前也觉得港台版的书不会错:)大概因为以前很难见到外面的书,有点盲目崇拜。 阿城的书我有不少台版的,也有港版的。香港天地出的《威尼斯日记》小巧可爱,可里面明显的校对失误数不胜数。当然,它没删节。这是内地出书无可奈何的问题。

  • 寄居蟹

    寄居蟹 2009-05-11 09:52:07

    《小团圆》手稿校读记

       止庵

      《小团圆》面世后,有读者问我编校时作过什么改动,书中文字为何与先出的皇冠版不尽相同。我回答说:我所依据的是张爱玲的手稿复印件,皇冠版系重要参考,却不曾全数照搬。《小团圆》乃《张爱玲全集》中的一册,第一卷头里印有“凡例”,这里同样适用;此书的编校,还有一些特殊之处。现略作解释,以就教高明。   “凡例”计五条,最后一条是:“本全集为简体字版,对提到的书籍和文章加了书名号,明显错字则予以订正。作者特殊的用字习惯,方言用法,及人、地、物之旧时译名未作改动。”   既为“简体字版”,于是变繁为简,无须缕述,但亦有例外,如“我是等着来攞命了”(手稿——以下所引均出于此——第7页)、“今天真是来攞命了!”(第66页),《辞海》:攞,同“捋”;捋有luō、lǔ二音。此处系广东方言,音luō,故仍用“攞”,以免误为lǔ。    至于“作者特殊的用字习惯、方言用法”,可列举很多,如“裤”作“袴”,“么”作“嚜”,“犯不着”作“不犯着”等,均未改动。其实张爱玲一向都是这般写法,如《小团圆》中一再写到“前溜海”,《私语》有云:“尤其注意同坐在一张沙发椅上的十六七岁的两姊妹,打着前溜海……”又如“洋台”,《倾城之恋》有云:“洋台后面堂屋里,坐着六小姐,七小姐,八小姐,和三房四房的孩子们……”说来将这些归为“作者特殊的用字习惯”亦未必恰当,往往倒是当时的通常用法。又如,“二蓝大褂袖口齐肘湾”(第13页),用“湾”代“弯”,我在整理周作人和废名的作品时都曾遇到,那里没改,这里也不改。再如“包得那么妈虎”(第28页)、“找的这事妈妈虎虎”(第529页),“妈虎”尝见于民国小说,且北京口语向来有māhū、mǎhū两种说法,故不改。   “人、地、物之旧时译名”,如“毕尔斯莱”、“星加坡”、“塌塌米”等,皆一仍其旧。偶有例外:“北国凉爽的夏天,红玫瑰开着,威冶威斯等几个‘湖上诗人’的旧游之地,新出了留学生杀妻案。”(第359页)Wordsworth无“冶”音,疑误写“治”作“冶”,故改。   剩下的问题就是“明显错字”了,这里先讲自己的一个原则。从前编周作人作品,自许“能不改就不改”,只要有据可查,一律不作改动。现在还是这般做法。今年二月初,出版社转达皇冠方面之意,问我对张爱玲原稿中几个字的看法。我回信说:   “承示张爱玲手稿若干纸。所垂询的三个字:一,‘甚至于是同文跟他开玩笑’(第274页),‘文’应该是‘人’字的笔误。‘同人’又写作‘同仁’,即‘同事’。常见有人把‘人’误写作‘文’。二,‘把碧桃的钱也茹进去蚀掉了’(第214页),‘茹’(rú)应该是‘擩’(rǔ)字,这是方言,意近于‘放’、‘搁’、‘塞’。三,‘也是你跟他拉近户’(第127页),‘拉近户’,通常写作‘拉近乎’。末一处似可不改,因原为口语,有这音,字却是后定的。当然也可以改。第二处,也是先有音后有字,但因为不同音,最好改。第一处则是笔误,须改。”   待到我编校全书,也是依此办理。大致可分为原稿有误,需要订正和原稿无误,毋庸改动两类。前一类中,有些皇冠版已改过,另外还有几处,如:   “有一种含情默默的神气”(第40页)、“但是同时又有她那种含情默默的微醺”(第268页),“默默”与“脉脉”意思不同,是常见的笔误,改。   “蕊秋叫女佣拿芘麻油来”(第131页),“芘”误,改“蓖”。   “还在地上痾了泡大屎”(第408页),“痾”误,改“屙”。   后一类中,有些皇冠版改了的,而我未改,如:   “他递过收条来,又补了支铅笔,只剩小半截,面有德色,笑吟吟的像是说:‘今天要不是我——’”(第26页),《辞源》:德色,自以为有恩于人而形于颜色。不改“得色”。   “蕊秋在浴室里曼声叫‘楚娣啊’!”(第36页),《词源》:曼声,发声而引之延长;舒缓长声。不改“漫声”。   “随便哪间房只要没人,就会撞见有人在里头———清天白日”(第37页),《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带着四个小厮,大清天白日,提着两对灯笼。”《儿女英雄传》亦有这种用法,不改“青天白日”。   “小林是个哑吧”(第123页),今多用“哑巴”,然亦有用“哑吧”者,不改。   “满面烟容,粉搽得发青灰色,还透出雀班来”(第139页)、“她们无论什么病都是团皱了报纸在罐子里烧,倒扣在赤裸的有雀班的肩背上”(第385页),《词源》:班,杂色,通“斑”。不改“雀斑”。   “衷气极足”(第154页),旧有“衷气”一词,不改“中气”。   “感情滂溥的声气”(第192页),古文偶见“滂溥”用法,不改“磅礴”。   “到了一起总是唇枪舌剑,像绊嘴似的”(第222页),旧有“绊嘴”写法,不改“拌嘴”。   “多洗澡伤原气的”(第222页),中医有“原气”一说,不改“元气”。   “不是一天到晚拈斤播两看她将来有没有出席”(第228页),《词源》:拈斤播两,喻过分计较。不改“掂斤拨两”。   “九莉的妈是自扳砖头自压脚”(第245页),汪仲贤《上海俗语图说》有“自扳砖头自压脚”一条,据书中解释,“扳”是与“推”相反的动作,所以这句话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是有区别的;张爱玲《对照记》亦云:“我终于逃出来投奔我母亲。去后我家里笑她‘自扳砖头自压脚’,代背上了负担。”“扳”不改“搬”。   “她从楼窗口看见石库门天井里一角斜阳,一个豆付担子挑进来。里面出来了一个年青的职员,穿长袍,手里拿着个小秤,掀开豆付上盖的布,秤起豆付来”(第503页),“豆腐”俗写作“豆付”,鲁迅《随便翻翻》有云:“譬如我们看一家的陈年账簿,每天写着‘豆付三文,青菜十文,鱼五十文,酱油一文’……”,不改“豆腐”。   另有一处,确实有误,却也没改:“但是圣经是伟大的作品,《旧约》是史诗,《新约》是传记小说,有些神来之笔如耶稣告诉犹大:‘你在鸡鸣前就要有三次不认我。’”(第388页)“犹大”当为“彼得”,然此非学术著作,不必代为改正。   编校尚有一项,即是一篇之内,同一个词用法统一,《小团圆》亦是如此,如辩论之意,“辨”、“辩”统一为“辩”;凭藉之意,“借”、“藉”统一为“藉”,等等。但亦有例外,手稿中“阑干”、“栏杆”并用,皇冠版统一为“阑干”,我却以为作者用意,自存差别。凡用“栏杆”者,如“有人倚着木柱坐在门口洋台栏杆上”(第61页)、“朱妈倚在楼梯栏杆上”(第248页)、“木栏杆的床不大”(第450页),都是木制;凡用“阑干”者,如:“水泥阑干像倒塌了的石碑横卧在那里”(第1页)、“亨利嬷嬷陪着在食堂外倚着铁阑干谈话”(第18页)、“两旁乳黄水泥阑干”(第23页)、“林中露出一带瓶式白石阑干”(第50页)、“比比倚在铁阑干上”(第70页)、“以前她和比比周末坐在马路边上铁阑干上谈天”(第105页)、“小洋台狭窄得放张椅子都与铁阑干扞格”(第177页)、“在船阑干边狭窄的过道里遇见一行人”(第535页),都非木制,故仍其旧。唯有“后搭的一排小木屋,沿着一溜摇摇晃晃的楼廊,褪色的惨绿漆阑干东倒西歪,看着不寒而栗”(第229页)一处,仿佛例外,但未写明什么材料,是以不改。      张爱玲手稿中有两处,格式有些特殊:第90页,“咝润嗯嗯唔唔!”一行,字写得较他处明显大些,以示大声———“这次近了,地板都有震动”,我安排加大一号字体;第399页,毓恒给蕊秋的信中,三个“职”都偏右侧,合乎旧式公文中下属对上司的自称格式,我安排印成小一号字。   《小团圆》手稿第22页,“好了,我还要到别处去,想着顺便来看看你们宿舍。”   皇冠版漏排“别”字,兹据原稿补齐。原稿复印件第102页,“所以比较世不去冒这险做防空员”一句,“世”后似缺“故”,此字疑是写在纸边,没复印上。皇冠版无此字,并删去“世”字,我给补上了。这回见到宋以朗先生,他说着人核对原稿,果然复印有所遗漏,那个字与我所补恰好一致。另外第181页,“两人约定双服毒情死”一句,似应是“双双”,疑为作者笔误,我不揣冒昧代补了这个字。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 🦐.🦬…

    🦐.🦬… (。。。。) 楼主 2009-05-11 11:31:29

    止庵 老师说得我醍醐灌顶...

    倒是两个版本都买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34016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