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上周在秋林书城看到的。 这是红学界的学术成果,也是对曹雪芹先生的敬意吧。 刚看完了《刘心武揭密古本红楼梦》,感慨不少。
有没有能力需红楼梦,这是一个问题。 但这并不妨碍红楼版本学上的去伪存真吧。 程伟元、高鹗有权续红楼,但是出于政治目的对前八十回动手术来和后四十回接榫,就太不厚道了吧。 把曹雪芹的原著和其它的续作分开来看待,难道不是对作者的尊重吗? 何况人文社的还是120回本。
楼上对比阅读下周汇本和通行本,自然就会有疑问: 为什么前八十回也有很大的区别呢?
周汝昌汇校本对普通红楼读者应该是个福音。 当然楼上如果作为研究者也就觉得没那么重要了。 其实人文社的120卷本一直是影响最大的,所谓通行本应该是指它。 至于人文社的版本的演化,应该和红学的进步有关吧,指责炒作还是要慎重。
人文社的一百二十回本,这个还真和程高的续作没有关系,因为此前见到的全是庚辰本
这版本的后四十回是不是也用的高鹗的续本? 周汇本的目标是想追求尽量接近原作的版本,基本上每个字都有来历,选择的很慎重,注解的很详细。 作为“似修本”,他的版本从版本学上也许价值不大,但对普通读者来说是个比较完善的接近原作的机会吧。 刘心武的揭密里有很多猜测的成分,但是我对他猜测的后二十八回很感兴趣,如果能写出来,应该很有意思。 刘的小说我看过《钟鼓楼》,很不错啊。
我是觉得从“曹雪芹、高鹗著”演变到“曹雪芹著、高鹗续”应该算是一种进步吧,这种进步和周汝昌等人的呼吁应该很有关系吧。 红楼这样的古典著作确实很难今人胜古人吧,因为今人的古典功底基本越来越差。 不太懂红学,但是有那么多人研究,是不是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一点点的接近原作接近真相--虽然进步的及其缓慢。 也许某一天某座古墓里还会出土新的版本呢。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