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嫉妒](克莱因)嫉羡、嫉妒、贪婪
来自:正念与精神分析
[读书]嫉羡、嫉妒、贪婪 (一) 嫉羡,是一种愤怒的感觉,即感到另一个人占有并享受着某种可欲望的东西——嫉羡的冲动便在于抢走它或是损毁它。此外,嫉羡意味着主体只跟一个人有关系,并且追溯到最早与母亲的排他关系。 嫉妒,是以嫉羡为基础的,但是却涉及到一种跟至少两个人的关系,它主要关涉的是主体感到自己应得的爱被他的对手从他那里夺走了,或是处在被夺走的危险之中。而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嫉妒观念,是一个男人或女人感到被别的什么人剥夺了所爱之人。 贪婪,是一种冲动性的、贪得无厌的强烈欲望,远超出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够且愿意给予的东西。在无意识层面上,贪婪的目标主要在于完全掏空、吸干、吞噬乳房,或换言之,其目标在于破坏的内摄;而嫉羡则不仅试图以这种方式抢夺,而且还试图把坏东西(主要是坏的排泄物和自体坏的部分)放入到母体内,并首先是把这些东西放入她的乳房,以便毁坏她、摧毁她。在最深层意义上,这意味着摧毁她的创造性。这一过程源自尿道施虐和肛门施虐的冲动,我在别的地方将其定义为一种始于生命之初的投射性认同的破坏性一面。 尽管贪婪和嫉羡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至于无法作出一个严格的分割线;但是两者之间的一个基本差异却相应地在于:贪婪主要是联系着内摄,而嫉羡则联系着投射。 (二) 根据《简明牛津词典》,嫉妒(jealousy)的意思是拿走了或被给予了照理说本应该属于个体的“好东西”。在这个背景下,我基本会将“好东西”解释为被别人夺走的好乳房、母亲、所爱之人。 根据格拉布(Grabb)的《英文同义词》:“……嫉妒恐惧的先是失去它所拥有的东西,嫉羡则是因为看到另一个人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痛苦。……嫉羡之人厌恶看到别人享受。他只有在别人的悲剧中才觉得自在。因此,所有想要满足一个嫉羡之人的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 根据格拉布的说法,嫉妒是“根据客体而来的一种崇高或卑鄙的激情。在前一种情况下,它是因恐惧而尖锐化的竞争。在后一种情况下,它是由恐惧激起的贪欲。嫉羡始终是一种卑劣的激情,导致了那些最坏的激情”。 (三) 对嫉妒的一般态度不同于对嫉羡的态度。事实上,在某些国家(特别是在法国),由嫉妒推动的谋杀的判决教轻。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见于这样一种普遍的感觉:谋杀情敌,可能隐含着谋杀者对不忠之人的爱。根据上面的讨论,这意味着存在着对“好东西”的爱,而且所爱的客体不会像在嫉羡中那样呗毁坏或损毁。 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在他的嫉妒中摧毁了他所爱的客体,而在我看来,这就是格拉布将其描述为一种“嫉妒的卑鄙的激情”的典型特征——由恐惧激起的贪婪。嫉妒作为心智的一种内在品质,对此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出现在这部戏剧中: 可是嫉妒灵魂是不会因此而满足的, 他们甚至不是出于什么原因而嫉妒, 只是为了嫉妒而嫉妒, 那是一个凭空而来,自生自长的怪物。 我们可以说,真正的嫉羡之人是贪得无厌的,他永远得不到满足,因为他的嫉羡源于内部,因此始终在寻找一个客体来聚焦。这也标明了嫉妒、贪婪和嫉羡之间的密切联系。 (文字内容摘自《嫉羡和感恩(梅兰妮·克莱因后期著作选)》,第十章:嫉羡与感恩。为方便阅读,文中板式有所调整,文字内容没有改变) ----------------- 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1882—1960)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儿童精神分析的先驱,被誉为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最有贡献的领军人物之一。克莱因整体的工作就是对弗洛伊德工作的拓展,同时也是以她自己独特的阐述观点对弗洛伊德最初领悟的改革。她不仅扩展了弗洛伊德理论和治疗的范畴,其独立并富原创性的思考系统,更影响了精神分析的发展趋势。克莱因对幼儿心灵的探索,以及对儿童精神分析技巧与理论的开拓,百年来无人能出其右。她被誉为儿童精神分析与客体关系发展的先驱。克莱因在英国的后继者被称为“后克莱因学派”。在拉美等国家甚至已形成以克莱因的观点为基础的克莱因团体。 在精神分析史上,梅兰妮·克莱因被誉为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最有贡献的领军人物之一。本书收录了从1946年以后到1960年梅兰妮·克莱因过世之前的著作,其中还包括了在1963年她辞世以后才出版的未完成作品。这些几乎囊括了克莱因毕生最重要的文献,也成为其著述的高峰。 在《嫉羡和感恩》中,克莱因引入了新的观念:嫉妒在儿童生命初期即已表现出来,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在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运作的嫉羡,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强调嫉妒的重要性,例如弗洛伊德发现的阴茎嫉妒;然而,克莱恩对于嫉羡的概念完全是革命性的。 当今,大部分的精神分析师都非常熟悉克莱因所述的早期客体关系,许多分析师甚至使用她的发现与概念而不明就里。她的许多思想已经被纳入主流精神分析的思维当中,且仍在世界各地流传和发展;其著作的启发性与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对于喜欢精神分析的读者来说,克莱因的这本著作绝对值得学习与收藏。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020年最幸运的事——遇见冥想 (WeDeep正念冥想)
- WeDeep14天正念成长行东营Day 8 | 如何面对冲突 (WeDeep正念冥想)
- WeDeep14天正念成长行动营Day 6 | 如何打开自己的感官 (WeDeep正念冥想)
- WeDeep14天正念成长行动营第四天:情绪观察 (WeDeep正念冥想)
- WeDeep14天正念成长行动营第3天:进入当下 (WeDeep正念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