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金鱼和苹果-观《10个人的夜晚》
倦鸟
也许看完这个戏后,我满意的对自己说:“看,还是原来的顾雷,还是那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导演,还是那个调度有序,永远不使自己的戏剧晦涩难看的那个导演。” 但转念一想,也许这么说对顾雷并不公平,我其实更多的应该看到他的进步,那种虽然达不到所谓“一戏一格”,但不喧嚣不浮躁不急进的那种踏实有序,脉络清晰的进步,确实是我一直追看顾雷所能深切感到的。 毫无例外,这部戏剧的题材指向当下,指向当下那些“最不靠谱”的民众,那些“边缘”的民众-混夜总会的魔术师、命数将尽的贪污犯、乞丐、精神病卖报人、菜贩子、靠卖字为生的作家、婚姻不幸福还拖着油瓶的大姐……无一不窘迫,无一不落魄,和我们这些正襟危坐的白领们、学子们真真鲜明的对比啊。仿佛我们和他们之间隔着的不是空气,而是一块冰冷的玻璃。而“我们”和“他们”却构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和谐”的社会。 很好奇顾雷和这些日本演员的交流,怎么让自己的想法和日本演员的表演形成这样的一种戏剧张力。老实说,表演虽不完美但令我动容。其实以往看日本戏剧的经验告诉我,日本演员的那种表演是更东方的,非张扬跋扈磅礴淋漓,而是更多的隐忍和蓄势。而这部戏的日本演员无疑将这种表演方式和角色贴合的更加妥贴,一方面当然是占了这些“小人物”角色设定的光;另外相信正式演员向内的发掘和体会,才让这些“小人物”和他们的“大梦想”鲜活起来。 顾雷的戏从来不会陷于沉闷之中,这也是每次我去看他的戏不用担心自己会昏昏睡去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他大学剧社时代的“戏剧为人民”,将杂耍引入剧场,将戏剧推向街边开始。他戏里的那种悲悯情怀,从来都是笑中带泪的传递给我们。不装逼不说教,不做救世主状,只是把你不愿意看到或假装看不到的角落撕开给你看。 好吧,我承认自己只能隔着那块冰冷的玻璃看着那些“落魄人”,我不知怎样去打破这块玻璃,我没有这样的勇气,我只有在这边装我的“小幸福”,只有紧紧的握着自己仅有的“小金鱼”和“苹果”不撒手。 但这一切不影响会我装模作样地背诵:“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呼叫组长大大 (孙珞宁)
- 出两张5月4日《摇滚莫扎特》天桥艺术中心,480价位 1楼22排的... (孙小灶)
- 看到人艺哗变又要演了,怀念 (阿九)
- 今年还会组织吗? (黑胖子不说话)
- 转2月12号《鸟人》2张(已转) (I'm not a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