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论扯淡 “On Bullshit”
来自:Nickel(fatuous)
生活中充满扯淡,然而人们对其视而不见,源于司空见惯 I. 什么是扯淡? 扯淡vs撒谎 都不是真实的语言,但本质不同 谎言-真理 —— 承认真理,目的是试图掩盖真理 扯淡-真理 —— 对真理存在与否、内容形式根本不屑一顾 让我们偏离真理本身,偏离对真理的探索 维特根斯坦: 试图说那些还未理解、不可说的内容——无稽之谈(Nonsence)—— 生活的意义、道德、世界、美学观念 谈论不可说 —— 必定无意义 不可说的事情 —— 有价值 (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只是人们说的,客观上未必有价值 / 有许多是人们说出来的,并不是本身就有价值的,或存在的) 不可说的东西是人说出来的,不让人说不可说的 —— 悖论 扯淡 —— 反真相 反价值 —— 使人不严肃 —— 消磨有价值的事情和生活 除了心心相连的人儿,生活要是没有扯淡会很没劲 扯淡传达了重要的信息 —— how what why why not 对本该严肃的事情扯淡 —— 危害很大, 因此,扯淡是应有界限的。 扯淡无处不在,我们视而不见,因为我们对其司空见惯,也因为我们自以为能辨别扯淡和非扯淡。 扯淡 —— what is?why?how?who?to whom? 其实我们并不了解扯淡,我们缺少对扯淡的理论研究。 文献研究(The Prevalence of Hunbug)—— 欺骗性的错误表述,但却不到说谎的程度,尤其是借着虚伪的词语或行为,不正确地表述某人自己的思想、感觉或态度。 蓄意,但不同于说谎 —— 有可能讲真话 扯淡本身并不是虚伪的,而是扯淡的动机,而扯淡的动机也并非必然是虚伪的 虚伪做作并不是扯淡的必要条件 错误地表达谈话内容 使对方错误地理解发言者的想法 —— 胡扯的着眼点 意图让听者相信发言者自知虚假的信息 —— 胡扯 ——传达某些要他人接受的印象 维特根斯坦和帕斯卡逸事 扯淡者在扯淡时不考虑扯淡的内容是否是真相,虽然扯淡者可能的感受和扯淡的内容相似 “她的错误不在于她没有把事情说对,而是她根本就不打算尝试去正确地说。” 并不在意谈论内容的事实价值 —— 不是说谎,是扯淡 说谎的必要条件 —— 相信某事为假 扯淡 —— 缺乏对事实的关切,事实如何无所谓 牛津词典 公牛大会(Bull Session)—— 可能是激烈的讨论,但又不当真 —— 宗教、政治、性等 —— 如果人们都很当真,就不会公开讨论了—— 谈论时可能是为了看看自己的感受,观察他人的反应,而对谈论的内容,自己概不负责。 “公牛大会上每个人都知道:人们所说的并不代表他们的真实想法或真正的感受。” 鼓励热烈讨论,鼓励表达,但不用为谈论内容负责任。 大家心照不宣 —— 在此说的都不是真心话,谈话不是为了沟通真实的信念。 官场的繁文缛节,例行公事,其实没有实际意义 —— 扯淡和真假没有关系。 讲空话 —— 谈论的内容不是谈话者实际要表达的意义 —— 与扯淡相似。 扯淡更近似于糊弄(Bluff),而非说谎。 糊弄 —— 对某人讲无意义的话;说无意义的话把某事糊弄过去。 说谎 —— 故意传播虚假信息; 糊弄 —— 试图以假乱真(fakery) 扯淡 —— 不在于“假”,而在于“骗人(phony)” “假冒的东西之所以有问题,并不在于它像什么,而在于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扯淡不在乎真实,但也未必虚假 —— 扯淡可能是假的,但也不一定不好 “当扯淡能够蒙混过关时,绝不要撒谎!”—— 相比撒谎,人们更偏好扯淡。 扯淡不会受到严厉指责,扯淡的被容许度更高。 说谎受限于客观真相,必须以真相为核心撒谎,以免真相的暴露。 扯淡不会受限于特定的观点,更独立,自由度更高,更可任意发挥。 扯淡的创作模式 —— 像艺术,不像技术 扯淡不像谎话那样 —— 刻意歪曲真相 扯淡不一定就是虚假的 —— 扯淡者可以没有骗人的意图 区分扯淡者和说谎者的关键 相同 —— 假装自己要表达真相,成功取决于骗人上当。 区别 —— 撒谎者:隐瞒自己已知的真相,引导我们偏离真相,同时我们也不知道他在说的内容是他已知非真相事情; 扯淡者:虽然隐瞒真相,但这不是他的意图,他既不想隐瞒,也不想真是表述真相;扯淡并非随性而来,凭一时冲动胡扯,扯淡也有动机 —— 但关键是 —— 动机并不在乎所述内容的真相。 自认知道真相才会说谎;扯淡根本不屑于真相,所以相对于说谎,扯淡更尊重真相。 撒谎者和说真话的人都以真相和事实为出发点;扯淡者根本不在乎这些(除非事关自身利益,可使其逃脱惩罚),扯淡者只挑选或编造符合其目的的话。 圣奥古斯丁: 七种谎言,非讲不可是为达目的,而非刻意欺骗。 说谎 —— 需要对事实理解,需要了解真相,需要区分真相与虚假 —— 说谎者以后还能讲老实话 扯淡 —— 毫无节制的扯淡,对真相的根本不屑 —— 扯淡者可能再也难以讲老实话了 —— “做任何论断时只是想着这场合适合说什么,而毫不在意所说的内容真假。” —— 不再关注真相就成了习惯。 扯淡相对于说谎,是真实更大的敌人 —— 根本的对真实不屑一顾。 扯淡 —— 对真话还是假话不做判断;对事态的描述做出判断,但纯粹是在扯淡。 II. 人们为什么爱扯淡? 当形势需要人们去讲他们自己都不知所云的话的时候,扯淡即不可避免。 有机会针对某些话题发表超出他对其了解范围时 —— 开始扯淡。 被迫高谈阔论, 公民义务 —— “人们普遍相信自己作为民主公民,应该发表意见”; 到的角色 —— “自己有责任评论世界各处的事件与形势”; 怀疑主义大行其道 —— 否认我们的认识的可信性,认为对真相我们不可知;不再对追求真相有信心,不再追求“正确无误”,而去追求“诚意”。追求“忠于自己”的认识,而非“忠于真实” 人 —— 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了解外部,来认识自己;现在我们不再去了解外部的事实,沉湎于扯淡,这样我们又如何认识、了解自己? 不认真对待外部的事实,我们也无法了解自己。 “这样一来,‘诚意’本身就是扯淡!”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的整合(综述) (Nickel)
- 《社会学评论》| 周扬:社会阶层定位的主观感知模式——基于... (Nickel)
- 强迫性神经症的自恋机制 (Nickel)
- 分享一下我的视觉治疗作品 (于果)
- 分享视觉治疗作品 满月图腾 (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