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家辉电影节追忆入行史:当年我也技不如人
来自:七月一日生
2011年04月06日 中新网4月6日电 据香港中通社报道,第3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日程过半,轮番放映重磅大片的香港文化中心4日举办起了“电影学堂”。焦点影人韦家辉,分享自己20逾年“从监制到编剧”的心路历程,毫不讳言“当年我也技不如人”, 并强调人物始终是剧本的灵魂。 只有中学文凭的韦家辉直言,当年香港电视广播(TVB)是自己的伯乐。“我刚毕业时做停车场管理,闲暇时看报纸见到TVB的一则广告,便匆忙写了点东西寄过去。没想过真的录取了。”不过,后来回想起年少时百聊不厌的“吹水”话题,向来都是各种剧集的桥段,“也许,我注定要走进这一行。” “当年进入TVB,我也技不如人。”韦家辉娓娓道来,虽然自己培训不到十天便可跟随编审工作,但是自己那时是一张白纸,不懂的东西太多。有同学看过几百部电影,而他脑中只有那几部肥皂剧。随后韦家辉便开始恶补,泡在TVB的图书馆里拼命读书看戏,偶尔也从坊间的二手书店淘外国剧本读。在台里留通宵学习的日子一直坚持到自己可以带徒弟。 从初头的隆指示写对白,到可以“故事创造人”,再到“第二导演位”的监制角色。韦家辉不断强调多亏了两位好师傅,“梁建璋和彭济材放手给我发挥,发展剧情,把情绪推倒最尽。在这样的气氛下,好快便有新鲜的东西出来。” 《新扎师兄》系列,让韦家辉一炮成名,也让他首次正式升职为编审。“当时我们一班创作团队,都是屋村出生的后生仔。那部戏也有我们的影子,片中的警局相当于现实中的TVB。我们将感情摆进去,很多桥段都是很真切的。” 随后的《誓不低头》、《义不容情》、《大时代》等长篇力作,使韦家辉走入事业的巅峰。他感言当时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感悟比较深,自己实在太爱拍人性的心理斗争。 而在1996年韦家辉与杜琪峰携手投身电影业。《一个字头的诞生》别创一格的成功,让两人坚定走过15年的岁月考验,成为香港电影不倒的金字招牌。韦家辉坦言,从电视走到电影,自己的创作空间也随著萤幕变宽、变广,摆脱了曾经的“框框”。 “人物始终都是一部电影的灵魂,他不一定是善人,但鲜明的性格,会推动情节前进。”韦家辉一语中的,为在场电影业者解画,“没有演员聪明到任何角色都能演好,但是有监制,起码演员就任何都可以演。” 讲座落幕后,电影节将陆续展映韦家辉11部经典之作,包括《再生号》《暗花》及《和平饭店》等。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制片人、导演混合实战营》课程,有兴趣的可以扫二维码 (SC)
- 免费的课程推荐给大家 (SC)
- 刘德华韦家辉杜琪峰畅谈成功之道 (七月一日生)
- 免费的导演课大家感兴趣么 (SC)
- 《神探》剧本 (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