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先生红学》用《周易》破解了《红楼梦》全部谜案

东郭先生红学

东郭先生红学
2014-10-08 20:51:31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东郭先生红学

    东郭先生红学 楼主 2014-10-08 20:52:11

    《东郭先生红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扫尽红学悬疑如卷席

    第一节 袁枚生日道尽谜底 第二节 元春八字泄天机 第三节 射覆破谜案 第四节 不知易不足以言红学 第五节 甲午年是红学的春天 第六节 邵雍与红学 第七节 红学结构学

    第二章 贾雨春一身玄机

    第一节 贾雨村原型之谜 第二节 谜案点睛 第三节“假语村言” 四字寓义深刻

    第四节 娇杏原型之谜

    第三章 诗风全息作者真实身份

    第一节 红谜唯惧全息论 第二节 骈文唤醒梦中人 第三节 贯称老杜惊世眼 第四节 雪芹厌乐天意若何 第五节 诗多词少泄天机 第六节 谈项羽验红学 第七节 拿《易》再驳新红学

    第四章 科举观露马脚

    第一节 心内清风朗月 第二节 文风幽默 第三节 疑六经自露原形 第四节 庄子为君消疑云 第五节 红楼奈何神话浓

    第五章 大观园是作者的家

    第一节 谈话成谶言 第二节 山子野是谁 第三节 圣训不可弃 第四节 大观园名称由来 第五节 花王花主有谁知 第六节 大主山之名蕴玄奥 第七节 知识是矿灵感是金 第八节 繁体字藏玄机 第九节 南京学者作证明

    第六章 《红楼梦》饮食可鉴作者心

    第一节 证不惊人不落书 第二节 概率论

    • 第七章 妇女观彰显个性 •
    • 第一节 钱塘苏小是乡亲

    第二节 他生愿作司香尉 十万金铃护落花

    第三节 为何不赞美弓足

    第四节 怜香不分类别

    第八章 《金陵十二钗》原型之谜

    第一节 闷葫芦装秦淮河 第二节 伪名儒不如真名妓 第三节 林黛玉名字寓义深 第四节 空空道人身世之谜 第五节 揭东鲁孔梅溪老底 第六节 神秘的曹雪芹 第七节 《红楼梦》书名由来 第八节 林黛玉未患抑郁症 第九节 揭贾元春原型之谜

    第九章 啼笑皆非的秦学

    第一节 罢黜新红学 第二节 揭“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之谜 第三节 “怀金悼玉”怀悼的是谁 第四节 “樯木”出匠心 第五节 “ 义忠亲王老千岁”是谁 第六节 帮底皆厚八寸是何喻意 第七节 秦可卿: “享强寿”暗示真相 第八节 驳可卿乱伦之谬 第九节 天香楼藏玄机 第十节 北静王是个幌 第十一节 晴雯与江阴

    第十章《红楼梦》框架之谜 

    第十一章 雪芹自说红楼内情

    第一节星垣造假-----胡适上当
    第二节 召魂曹雪芹 第三节 焦大骂谁 第四节 《红楼梦》书名又一喻 第五节 空空道人、孔梅溪-----象数论 第六节 曹雪芹是何喻意 第七节 《随园诗话》蕴红学第一史料

    第八节 说一说曹雪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之谜 第九节 曹雪芹为何死在“壬午年除夕夜” 第十节 贾宝玉为何是一块灵石下界 第十一节 大荒山无稽崖是何处?

    第十二节“猴子身轻站树梢” 何意?第十三节 大红猩猩斗篷 第十四节 “风流才子” 宋玉,是前身 第十五节“当日地陷东南”谜案 第十六节 《红楼梦》如何抛向社会

    第十二章 作者家庭考略

    第一节 袁枚祖上考略 第二节 祖父始衰落 第三节 兄妹深情 第四节 天才少年 第五节 外放任知县 第六节 盛年归隐 引录: 方濬师《随园先生年谱》

  • 东郭先生红学

    东郭先生红学 楼主 2014-10-08 20:52:51

    第一章 扫尽红学悬疑如卷席

    《红楼梦》是一部世界名著,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一朵奇葩,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没有哪一部文学作品能与《红楼梦》相媲美。悬念是《红楼梦》一大艺术特色,《红楼梦》开篇作者即弄出一首神秘莫测的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甲戌本第一回之前《凡例》有一诗且曰:“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一部百万字的《红楼梦》极富悬念的作品,极其奇异的诗,两百三十年来倾倒无数读者,惊动古今亿万学者殚精竭虑进行探秘,甚至有人自诩为"妙复轩"、"解味道人"。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是:“《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不同时代的学者对《红楼梦》的探索,撰文之多何止汗牛充栋,且创立了各色派别。《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汪洋浩博的思想内涵,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之综合,值得我们永远探赜索奥,以至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红楼梦》有两个版本系统,脂评本和程高本。程甲本出版于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是《红楼梦》的第一个刊本。二百余年来,程甲本是《红楼梦》的祖本,是真本,是完整本,本来不成问题。但“新红学”的缔造者胡适先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却提出曹雪芹只写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胡适时代没有智者识破天机吗?中国著名大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林语堂(1895-1976)就是一位智者,他在《平心论高鹗》一书中说:“我相信高本的后四十回系据曹雪芹原作的遗稿而补订的,而非高鹗所能作”。

    清乾隆五十六年活字印本《红楼梦》

    林语堂先生是福建龙溪人,青年时期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小说造诣,他一生笔耕不辍,主要作品有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林先生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脂评本《红楼梦》在民国时期莫名其妙地大量出现,不得不让智者捉高警惕!近百年来,脂评本成了"新红学"的理论基石,"新红学"否定了程甲本的正统性!近二十年来,以中国著名学者欧阳健、曲沐、克非为代表,针锋相对否定脂评本。 欧阳健的《脂砚斋作伪论》于1991年发布后,先后推出《红楼新辨》、《红学辨伪论》,以及辨伪蔚为大观的《还原脂砚斋》。2012年,克非先生又出版否定脂评本的55万字巨作《红坛伪学》一书。关于有人托名脂砚斋造假,欧阳健借用曲沐先生的话说:“实际上是一层薄纸,任何人只要看清了拿手指头一捅就可以捅破了,但是他们不愿意把这张薄纸捅破。” 笔迹鉴定是司法鉴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08年,举世瞩目,陈林先生用笔迹鉴定更加科学的鉴定了脂评本是民国时期有人蓄意伪造,而伪造者是-----陶洙。 陈林先生是青年学人, 2000年获中山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他是著名学者艾晓明教授的学生,学术功底扎实,从2003年9月开始,陈林一直从事《红楼梦》研究,并于2006年出版了个人首部研究专著《破译红楼时间密码》(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陈林先生采用笔迹鉴定的方法最后威猛一击,彻底摧毁了"新红学"的理论基石。茲引录陈林先生一小段博文:陶洙伪造“脂本”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百年红学造假第一大案告破,……新浪博客有发帖字数限制,一篇好好的文章非要切成几段贴上来,让人很不爽。我也不想再多说,就整多点图,让大家看清楚陶洙伪造“脂本”的证据。

    右边的图是陶洙(1875~1954?)抄补己卯本第二十四回回末批语的字迹。与左边“乾隆旧抄本”“庚辰本”的笔迹对比,两者显然完全一致,出自同一抄手。陶洙伪造“脂本”的罪行完全败露。以下贴出更多陶洙字迹与庚辰本字迹的并列图,各位可自行仔细对比审核。 陶洙非但是红学家,且又是书画家,他有极多的笔迹遗世。陈林通过大量陶洙的笔迹与脂本比对,充分证实脂本是陶洙一手伪造的。 陶洙的笔迹神出鬼没的出现在甲戌本、戚序本、郑藏本、己酉本、甲辰本、杨藏本、蒙藏本、列藏本、卞藏本上,某些红学家却说陶洙是在影抄、描抄、仿抄,热爱真理的学者皆要质问某些红学家,陶洙怎么抄出一笔自己的字?红学家“讳疾忌医”、“有病不承认有病”,“ 顽抗治疗 ”, 老子说: “祸兮福之所倚”,红学家们唯一的贡献,就是为我们证明一点:走曹学之路,是走不通的,谁硬要走下去,不免四面楚歌,迟早有一天“别姬”就是了。

  • 东郭先生红学

    东郭先生红学 楼主 2014-10-08 20:53:16

    陈林先生说:“一切脂本都是后人伪造,‘脂砚斋’是20世纪红学的最大谎言”。陈林先生为探索红学的正义之师走入终极目的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其功绩,不可争议,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深远历史意义! 然而,20世纪初叶,胡适先后发表了《红楼梦考证》(1921)、《跋红楼梦考证》(1922)、《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1927)、《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1928)、《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1933)文章,他用所谓的“科学的方法”研究《红楼梦》,创立了与旧红学对立的“新红学”。 胡适研究《红楼梦》,盲目崇拜可疑史料,他的学术必然被好事之徒牵着鼻子走。 胡适的错误考论,不但人间的智者要驳斥,百年定论亦曾遭到过计算机的质疑。1981年,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在美国召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学者陈炳藻独树一帜,宣读了题为《从词汇上的统计论〈红楼梦〉作者的问题》的论文,人类首次借助计算机进行《红楼梦》的研究,轰动了国际红学界。陈炳藻从《红楼梦》中字、词的出现频率入手,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提出120回均系曹雪芹所作,这在红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当代红学界众多有识之士否定了曹寅之孙著《红楼梦》,这只是万里长征刚走出了第一步。《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呢?我们若不解开中国文学史上这个“哥德巴赫猜想”, 一切关心《红楼梦》的人不足以彻底觉醒胡适所创立的红学体系,是伪红学体系。

    破解红学领域这个“哥德巴赫猜想”, 我们不可不吸取史学经验教训。1999年,是孔子的2550年诞辰,一些地区要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然而一个问题使热情的人们陷入了尴尬,这就是“孔子究竟生于何年何月何日”? 因为古藉记录孔子生卒时间相互矛盾,致使,学界各执一端,孔子生卒年是一个两千多年来解不开的谜团! 《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孔子73岁,鲁哀公16年而卒。” 《春秋公羊传》云:“(鲁襄公)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春秋谷梁传》云:“(鲁襄公)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庚子,孔子生”。

      《春秋》二传明确记载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即公元前552年,又都明确记载了孔子出生日的纪日干支----庚子。所不同者,前者为十一月,后者为十月。《公羊传》和《榖梁传》二传与《史记》所载孔子生年又不同,竟然相差一年。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中感叹说:“《经》、《传》生年不定,致使孔子寿数不明。” 孔子乃万世师表 ,孔子生卒时间不详无法为今天的孔子纪念活动提供具体日期,故其生卒时间不可不考。 考证孔子生卒时间,这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实只要引入天文学方法,就可以轻飘飘彻底解决孔子生卒年问题。《公羊传》和《榖梁传》都记载孔子出生之年有日食,这为考证孔子生年提供一个有力的佐证,而且是一个关键的佐证。 日食是非常罕见的天文现象,同时又是可以精确回推计算年份与日期的天象,成为解决孔子诞辰问题的科学坐标。关捷在《天文学解千古谜——孔子诞辰日确定记》中说: 1999年是孔子的2,550年诞辰。而"孔子究竟生于何年何月何日?"2,000多年来对这个问题人们一直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6月25日,新华社发出了一条令人惊喜的消息:科学家江晓原精密地推算出孔子的生日。 一九九九年天文历史学家江晓原先生经过严密的天文学计算,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那年在曲阜可以看到一次食分达到0.77的大食分日偏食,而且日食的这一天,纪日干支恰为庚戌,这就与《春秋公羊转》和《春秋谷梁传》中的“九月庚戌朔,日食有之”的记载完全吻合。江晓原先生经过天文历法计算,推定(鲁襄公二十一)公元前552年10月9日,孔子诞生。 关于孔子生卒年问题,古今学界执著于史料争论了2000年,我们研究红学不可不视为前车之鉴! 大哉《红楼梦》 再论一千年——这是著名红学家冯其庸老先生的一句名言。欲揭《红楼梦》作者之谜,与考证孔子生卒年一样若执著于史料记述,别说再论一千年,即便再争论2000年亦无定论。 我们破解红学疑案要吸取史学教训,不能再重蹈纯以史料为凭考证孔子生卒年的覆辙,完全可以借鉴江晓原先生通过天文历法解决问题。如何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东郭先生察觉《红楼梦》作者生辰前一月亦出现了“日食”, 东郭先生且以文本中的“木星” 为 坐 标,通过严密的“天文历法”计算,再结合更精确的“格里历”来推导,从而锁定《红楼梦》作者生于丙申年(1716)、辛卯月(3月)、癸巳日(2日)、乙卯时(早晨3一5点)。这个极神秘的著书人在清代乾隆时期被誉为“旷世才子与清朝文宗”,他且为一代风骚主,执18世纪诗坛牛耳近50个春秋,这个人物名唤----袁枚,字子才。

  • 东郭先生红学

    东郭先生红学 楼主 2014-10-08 20:53:41

    公元2014年,9月18日;东郭先生拿出自己的科研成果向世人宣布:一个真正将天文历法知识引入红学研究领域的时代从此开始了。
    江晓原先生说过:“古代中国人从很早就用干支纪日,即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合,六十日一循环,甲子是这六十日循环之首。历史学家们通常都同意这样一个假定,就是中国的干支纪日几千年来从未间断过或错乱过,迄今为止也确实未出现过足以危及这一假定的证据。” 袁枚以干支历法为准则,在《红楼梦》中大标自己生于丙申年、辛卯月、癸巳日、乙卯时。但袁枚的生辰八字,一时,且只是一时,被“月球”遮去了一小半,他是以“食分达到0.07的日偏食”形态记述的。待东郭先生施神威力推开“月球”, 浩瀚的苍穹里,“太阳”又回复于原貌,红学的一切喧嚣沉寂了下去,只剩肃穆和惊叹。

    第-节 袁枚生日道尽谜底

    凡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红楼梦》作者喜欢写过生日, 贾宝玉的生日究竟是哪一天呢?小说却没有明确地写出来。但对于其他重要人物,作者则明确地写出了出生的月份和日期,例如:      第2回:元春生日是“正月初一”   第22回:薛宝钗生日是“正月二十一日”   第26回:薛蟠生日是“五月初三日”   第42回:巧姐生日是“七月初七日”   第43回:王熙凤生日是“九月初二日”   第62回:林黛玉和袭人的生日都是“二月十二日”。 第70回:探春生日是“三月初二日”   第71回:贾母生日是“八月初三日” 贾宝玉是《红楼梦》小说的核心人物,按照一般小说规律,众多配角都交代了年龄和生日,然而《红楼梦》小说里却没有第一主人公贾宝玉生日具体年月日的文字描述。尽管在第62回《憨湘云醉卧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和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里,作者虽花费了一回半篇幅写宝玉过生日,无数笔墨去铺排描述,对具体日期却遮遮掩掩,闪烁其辞。作者描述宝玉生日文字,避实而击虚,显然作者是在拨动玄机,故意引读者注意。作者为何运用曲笔隐写宝玉生日呢?原来宝玉的生日是《红楼梦》的核心机密,破译了宝玉生日就找到了作书人。若轻易让人知道作书人是谁,那是极恐怖的事,因为有清一代死于文字狱的文士不胜枚举。 古今学者未能识破《红楼梦》作者苦心孤诣地把自己的真实生日暗隐文本之中,从而使研究《红楼梦》的学者魂牵梦绕了二百三十多年。 近百万言的《红楼梦》里面恰恰隐写着作者的真实生日,破解了这个核心秘奥红学从此方走上正途。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红学家梁归智先生在文学馆演讲《断臂维纳斯——红楼探佚》说道:

    我今天来现代文学馆讲《红楼梦》探佚,很高兴,而且有一种神秘感。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是几月几号?我说的是阴历。对了,是四月二十六日,这是贾宝玉的生日,也是曹雪芹的生日。《红楼梦》中为宝玉设计了“三王号”,第29回清虚观打醮,张道士说前天四月二十六是遮天大王的圣诞,这其实是隐喻贾宝玉的生日。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及《文采风流曹雪芹》中都有专章专文作了严密的考证,从小说文本的隐喻象征悟出了这一点,还考查了从康熙到乾隆的所有芒种节,证明贾宝玉的生日是芒种节,是四月二十六,同时也就是曹雪芹的生日。这个考证结论不说铁证如山,也是妙证如水”。

    周汝昌先生一生研究《红楼梦》,他对《红楼梦》有着无限情。在《红楼梦》里,有好多人的生日都可以一目了然,而主人公贾宝玉的生日却是雾里看花。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几经论证,考定宝玉的生日是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那一天。梁归智鉴于周大师一生对《红楼梦》的专注,极折服于周大师精辟的分析和完美的论证。

  • 东郭先生红学

    东郭先生红学 楼主 2014-10-08 20:54:10

    周汝昌先生是据何考定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是贾宝玉的生日呢?周汝昌先生在《曹雪芹生卒年考实与阐微》 中,标题为 “四月二十六——芒种节的秘义” 一章中论道: 又一次特笔复点这个“四月二十六”,而且带出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奇怪“大王”的“圣诞”来!……….. 一条有力参证就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时,所写第一个送寿礼的,不是别人,还是张道士!这是因为,清虚观本是府里的家庙。而至于家中所送者多是“一双鞋袜”(当时礼俗如此), 正与第二十七回特写宝玉穿着新鞋(探春因此与之兄妹谈心,专为做鞋之事),为呼应之笔。其实,雪芹的笔是十二分精细(而又“狡桧”)的:他在第二十七回,写宝玉生日全用暗示笔法,比如单单在此时冯紫英请他赴宴,而宝玉去时,单单在四个小厮中出来了“双瑞,双寿”二名― 此二名在全书不曾复出,可知这全是为了特笔点出“瑞寿”的暗主题! 只不过一般人读此等妙笔时不知寻绎罢了。 这也就是说明:雪芹如此用笔乃是为了暗写他自己的生辰寿日。 我如此立论,有说服力吗?

    “四月二十六” 是宝玉生日,张广文先生《红楼梦人物出生时间考》中亦有阐述: 第二十九回,即在几天之后的五月初一,贾府家庙清虚观张道士向贾母问起宝玉时,则说:“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人来的少,东西也干净,我说请哥儿来逛逛,怎么说不在家?”。这里不仅重提“四月二十六日”,还补明确是寿诞日,而且是一个非得请宝玉去逛逛的寿诞日,这便是绘画上的所谓“三染法”,把暗含宝玉真实年龄的一个特殊寿诞日从不同角度作多次渲染。只不过作者在这里又耍了一个新花招,杜撰出一个古今未闻的“遮天大王圣诞”的名目。…………。综上所述,这个末时交芒种节的四月二十六日就是宝玉生日”。 白居易在《琵琶行》上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_。作者刻画贾宝玉的生日,亦来个“犹抱琵琶半遮面”, 但非是含羞,作者以琵琶遮面,非瞕千秋万世之后的红学家之目,遮清主乾隆之眼是惟-目的。 周汝昌先生不愧为“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 周大师不仅识破“四月二十六日”是贾宝玉的生日,又悟出贾宝玉的生日即是作者曹雪芹的诞辰日。周汝昌再依据敦敏的诗考证出曹雪芹应该生于雍正二年(1724)4月26日。 周汝昌老先生本着“以实写实” 的观念来研究《红楼梦》,从这里我们可尽知“新红学” 一派最本质的学术理念。 周汝昌老先生曾经说过-句名言:“考察一个课题,需要智力、学力、识力、悟力以及感受、敏性和灵性,缺一不足成为学问”。 周汝昌先生直截了当地把书中两次指出的“四月二十六日”考定为曹雪芹生日,是“智力”在起作用吗?是“敏性和灵性” 的体现吗? 周汝昌老先生问读者:“雪芹如此用笔乃是为了暗写他自己的生辰寿日。我如此立论,有说服力吗”?东郭先生答曰:“四月二十六日”是贾宝玉生日的确有说服力,但“四月二十六日”是雪芹生日半点说服力亦没有! 《红楼梦》作者两次点染“四月二十六日”, 一而再暗示“四月二十六日”是宝玉生日。大凡喜读《红楼梦》的读者亦能感觉出“四月二十六日”非同寻常,十分惹眼。 周汝昌老先生极用心研究红学,他把“四月二十六日” 从书中原原本本的提出来,定为贾宝玉生日。这种小伎俩,清代乾隆时期的赵翼、张问陶、郑板桥、刘庸、和珅、纪晓岚等等等等大才子,又有哪一位未曾这般考虑过呢?古人为何不说“四月二十六日”是作者的生日呢?因为古代大才子们的头脑清晰得很,即使“四月二十六日”百分之一万是贾宝玉生日,贾宝玉生日绝不等于《红楼梦》作者的生日;这是因为,红学界公认----作者极狡诈,关键之处“以实写实” 绝不是作者的风格! 据学者研究“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这个重要的时间标志,从顺治元年直至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这268年间,共有11个“四月二十六日”这天交芒种节,最令古今学者头痛的是,在这11个“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之日,而“未”时交芒种节,却一个亦没有。 周汝昌把《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描写的:“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考定为是曹雪芹在写乾隆元年四月二十六日过生日。周汝昌为何说是乾隆元年呢?周老的理论是乾隆元年“四月二十六日”这一日不同寻常,恰是交芒种节。乾隆元年的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不假,但美中不足的是这日“亥时”交芒种节,非是书中所说在“未时”交芒种节。当今众多学者在否定曹雪芹的同时又各自提出相关人物,新的人选其生年寿诞亦要往四月二十六日靠上-靠,但四月二十六是芒种节确靠上了,极遗憾的是天公不作美“时辰”无论如何亦靠不上,这是因为整个清朝近三百年根本找不出有哪一年的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那么,周老又是怎么圆的呢?周老自有他的一套办法: “按殿板万年书,乾隆元年丙辰:“四月小,二十六日庚寅,亥初一刻四分芒种。”普通遇节气,无人细记时刻,只记日期,“未时”云者,殆雪芹随手拈来补足之语。” 经周老査览万年历,乾隆元年四月二十六日非未时交节,而是亥时交节。周老说:“普通遇节气,无人细记时刻,只记日期”。
    据东郭先生研究,曹雪芹经意写出交节时刻,非“普通遇节气”。 《红楼梦》结稿之后,雪芹尚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节却没有删除或更改,说明“未时”这个时间点于雪芹多么重要。 “未”时交节乃是作者画龙点睛之语,周老只-个雪芹“随手拈来” ,这话连小学生都会讲,怎能会成立呢! 周老酷爱脂评本,脂砚斋有一条赫赫有名的批语:“此书一字不可更改”。 脂砚斋虽是一个学术骗子,但东郭先生却很欣赏他,因为他看出太多作者的才思笔艺。“此书-字不可更改”, 凭这句话,脂观斋已领悟此书每一字都有讲究,作者每写一字都要深思熟虑。《红楼梦》中一些笔法、用字,古今学者解释不了,那是我们不具慧眼识珠的本领。

  • 东郭先生红学

    东郭先生红学 楼主 2014-10-08 21:00:22

    其实,旧红学家中,对原著钻研时间最长、用力最深的,无疑是清嘉道间的自号“太平闲人” 的张新之。他在所著《妙复轩评石头记》题诗,自称“上下六十年,始泄其中秘”。 张新之悟性委实超常人一筹,但他研究六十年红学,还是无力窥红学之机要。脂砚斋却系统地承袭了多才多艺的门外汉张新之所泄之密,脂砚斋又是近百年来一切红学专家的老师,许多人跟脂砚斋先生学到不少所谓的“文学艺术理论知识”。但红学专家们不涉及“未时”交节时,其囗头语是《红楼梦》作者惜墨如金,每-回乃至每个环节、每个字其构思精密如瑞士钟表。 作者对于任何一个字尚不可轻慢,何况明确标出带时刻的一个节气呢!且又是关系自己真实身份的核心机要,怎能随随便便落笔呢?作者写下“未时”交芒种节必然大有深意存焉! 周汝昌先生又在《麒麟为纪 白首双星》中说:“要知道旧日文人的修辞造诣那是又深厚又严格的”。 说得好!!!我们研究旧日文人作的《红楼梦》,不能对一不符合自己意愿的地方就说: “随手拈来补足之语”。
    陈林先生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诸如天文、历法、八字方面与周汝昌比之,却颇显灵性。他在《破译红楼时间密码》一书中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 甚下苦功夫 ,做了大量研究,兹摘录原文如下: 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新证》第六章《红楼纪历》中写道: 按殿板《万年书》,乾隆元年丙辰(笔者按,1736年):“四月小,二十六日庚寅,亥初一刻四分(笔者按,21时19分)芒种。”

    现在,以上文介绍的台湾网站和法国网站的节气计算程序分别推算乾隆元年芒种的交节日期与时刻,结果对比如下:

    台湾网站:1736年6月5日星期二(四月二十六日)21时24分。 法国网站:1736年6月5日星期二(四月二十六日)21时09分。

    ………看来,对“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这个难题进行准确判断的惟一方法,就是用恰当的资料和工具对康熙、雍正两朝及乾隆前半期的芒种节作逐年查证和推算。…………从上文所列的检索和推算结果来看,“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的年份有3个:

    丙戌年(1706年)四月二十六日 15时29分 / 15时43分 乙巳年(1725年)四月二十六日 5时31分 / 5时46分 丙辰年(1736年)四月二十六日 21时09分 / 21时24分

    ………按照笔者对小说真实年代的推定,1706年丙戌年是贾宝玉真实的出生年代,1725年是贾宝玉“遗腹子”贾桂出生的真实年代,丙戌年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的时间与小说所写的交节时间仅仅相差了半个小时左右,两者错开仅1个时辰!………… 由此看来,1706年丙戌年一定是四月二十六日申时交芒种。这个交节时间与小说所写错开了一个时辰,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

    (1)也许因为计算交节时刻的方法不同,按清代的计算方法,小说作者经历的丙戌年芒种的确是未时交节; (2)也许是作者记忆有误; (3)也许是作者故意为之,隐瞒真实的交节时刻。

    东郭先生赞誉陈林先生为红学界的诸葛亮。 小说中的“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陈林生先却搞出一套明堂,但他仍然不能解释“未时” 之由来,只好列出三个“也许”。

    陈林先生揭“脂评本”的老底是最值得一提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陶洙,投专家所好,大量伪造脂评本《红楼梦》。陶洙造假于20世纪20---50年代,推波助澜的是民国时期的胡适等一干人,俞平伯临终悔悟。 众多红学专家为何这么粗心大意,让脂先生“屡建奇功”呢?道理极简单,脂砚斋批语与新红学“不谋而合”。脂砚斋批语最大“意义”和“价值” 有二:(一)确定《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二)证明《红楼梦》后40回是高鹗续作 ,这两个论点恰是新红学的两翼。脂砚斋、畸笏叟等评书人能为新红学的体系提供证人证言,百年来颇多红学专家一生就在忙着无用之物,真是可叹! 陈林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版本校勘,终于一举揭穿陶洙伪造“脂本”的事实,“新红学”在铁的证据面前陷入了尴尬的境域中。平心而论,以陈林先生的本领打假有余,而证真不足啊。 《红楼梦》第二回说“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者,不能知也”!欲弄清二百年前的-桩文学公案,仅有诸葛亮的智慧还是不够的,非有司马徽之才不可。                   熟悉三国的人,想必都喜读第三十七回刘玄德三顾草芦--------“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视之,乃司马徽也。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9755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