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专业阶段考试经验分享
来自:滇滇蔡
专业阶段考试一共花了3年时间,每年过的门数是1+1+4。最难的三门会计、审计、财务管理都是最后一年过的。这个排列是不是有点费解呢?2014年注会考试刚结束,就有很多小伙伴们问我学习方法等等。看来愿意花几年时间考个CPA出来的小伙伴儿还真不少呢~下面我总结一下我的CPA考试经验。我之前是一个不太爱看书的人,面对注会这么厚的6本书,我采取的方法是听课+总结笔记+做题。在我的备考过程中,也在中华会计网校和东奥论坛中看了许多考霸的经验,颇为受益。 总结如下: 1.关于听中华的课还是东奥的课? 我的经验是,跟着名师走,名师在哪里我就听哪里的课。 会计:我听课的时候走了点弯路,最开始听张志凤老师的课,发现不适合,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郭建华的课,郭老师非常专业非常自信,我就听了一下郭老师的课,郭老师的讲得比较拔高,适合应对考试,但是基础逻辑部分没有细讲。后来又听的另一个老师的名字,高志谦。尝试着听了一下,高老师的课完全就是把会计这门课的逻辑讲出来了,深入浅出,容易理解,容易记忆,但是没有拔高,跟考试的要求还是有些差距的。所以我总结的方法是:先听高志谦老师的课程,让自己对会计各个章节都理解了;再听一遍郭建华老师的课程,让自己拔高到应考的水平,当然,会计这课一定要做题,郭建华老师的题目就不错,会做郭老师的题目,会计一定高分。另外,我自己喜欢总结,以便区分出重难点及易混点。会计得分83。 审计:我一上来就听刘圣妮老师的课,我感觉刚开始听了几章都不知道在讲些什么,24章快听完了才觉得自己有点懂了,不是因为刘老师讲得不好,因为审计这门课程吖比较理论化,很多朋友又没有做过审计工作,刚开始学起来比较吃力,好多小伙伴儿都这么反应。后来我又听了范永亮老师的课,超爱范永亮老师吖,范老师是北京大学统计学北京出身,把审计这么抽象的一门课程跟实际生活、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说,让我在听课的时候觉得整本书的内容很合理、很有逻辑、很高大上。后来,范老师的课我听了两遍,加上自己做了一本东奥的题目,感觉学得不错了。后来又把刘圣妮老师的串讲听了一遍,发现刘老师很会抓重点,喜欢理解记忆的同学,可以先听范永亮,再听刘圣妮,但是如果范老师的课一遍没有听懂,建议听两遍范永亮的课,再听刘圣妮。审计确实比较抽象有难度,如果有事务所经验的同学学起来应该感到稍许轻松,哈哈~审计我还是觉得学得不错的,但是考场上当年的选择题吖比平时做的难得多了,题目没有做完,65分险过。 财务成本管理:财务管理,我听了两个老师的课,一个是中华的陈华亭,另一个是中华的年轻老师黄胜。财务管理的秘籍其实在于做题,听课可以帮助你理解和记忆,黄胜老师讲课总结得不错,可以加强你的记忆。但是陈华亭老师的课,真的不得不听,陈老师语速较慢,可以1.8倍速听,讲解清晰到位、适合理解、绝不啰嗦。财务管理听课+做题,拿高分还是容易的,可是我73分,木有上80,有点可惜的。 战略:战略我就听了中华杭建平的课,因为讲得很好,而且战略不难(主要是记忆,会答题)所以没有听其他老师的课,一年考四门,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听其他老师的课。杭老师的课很精彩,我本人又喜欢商业,所有听得很入神,但是背得嘛,就有点不行了。因为其他三科难度比较大,花的时间比较长,加之我这个人擅长理解不擅长记忆,所以战略复习得是当年4门中最没有把握的。清楚的记得,我考战略之前,在考场外卖就已经开始放松了,觉得应该没戏考过,中午去吃了大餐,回到考生休息室,睡了半小时,还有半个多小时才考试,当时我已经一个星期没有看关于战略的东西了,看在有时间我就把战略的讲义从头到尾翻了一般,到考场做题,发现题目很简单啊,而且好多内容以前背了还有印象,不会的我就自己编,有人说战略的考试就是要会吹牛逼,确实,我记得我还复制粘贴了不少题干部分。后来分数出来,战略竟然考了70分,我都难以相信准备放弃的一科竟然考了高分,所以说吖~不管你准备的质量如何,考试绝对不要放弃,就像马云说的:“你们投资的这50万,很可能会打水漂,但一旦成功了,你们的回报将无法想象”。考试之前,你就上场赌一把吧,嘿嘿! 税法:税法是我第一年考的科目,其实在大多数考生中,叶青老师都是神一般的存在,我当时就感叹叶青老师讲得太好了,但是因为第一年考试没有什么经验,也比较松散,复习得并不好,税法险过,63分。因为注册税务师或取消了,CPA税法肯定会加大难度,还好我过得早。今年税法复习得很好的朋友都反应税法计算量太大了,好多人没有做完,额额,所以税法可能要从以前比较简单的一科变成以后比较难的一科了,备考的童鞋们平时做题要加快速度吖~ 经济法:经济法是我唯一考了两年的一科,第一年58分,比较悲哀,也因为第一年没有考试经验,复习效率比较低,有4章我直接忽视没有看,因为历年考得少,哈哈。第二年,我依旧听的是东奥的郭守杰老师的课,郭守杰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授课中善用画图演示经济法中各段文字的内容,立刻将死板的文字生动化,而且让你能理解,让你能记得住。我很喜欢郭老师,第二年考试的时候,电脑一直闪屏,后来黑屏换电脑耽误了十来分钟的时间,我没有找监考老师补时间,后来还是62险过了。再此提醒考生童鞋们,在考场上遇到不可抗力事件,一定要争取个人权利吖,毕竟咱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准备,要尽力为自己争取每一分!你节省的可是一年的时间吖! 六门的听课经验都分享完了,我再简单的分享下其他方面吧~ 2、CPA难不难考? 我觉得吧,你要是采取听课+做题的方式备考,一定不难。因为难的部分,老师都跟你讲得一清二楚,一遍没听懂听2遍,2不行3,3不行4.说到底还是个毅力问题,你听完课,自己多多得去做题目,去练习真题,去总结记忆,岂有不过之理。 3、时间问题 因为毕业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准备CPA,所以我尽量选择比较清闲的工作。我所认为的清闲就是不加班就可以了,每天从7点15开始学习到12点15,四五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也差不多了,我考4门的那一年,确实觉得内容太多了,就从7月中旬辞职,到10月中旬考试,3个月没有上班吧~每天学习时间大概是第一个月7h/day,第二个月9h/day,第三个月11h/day。我以前木有做审计的时候觉得审计太忙太累没有时间看书,做了这行发现,其实你可以请一个月的考试假,我今年考综合请了2个月考试假,因为之前确实太忙太累没有看过书····· 4、为什么第一年过1门,第二年过1门,第三年过4门,而且4门中每一门的成绩都比之前的高? 第一,当然是考试经验的积累,没有考过CPA或者草草准备CPA的人都把这个考试想得太难了,我也不例外,记得我第一年考试前三天突然起了荨麻疹(风疹),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紧张的原因。浑身都是红坨坨,痒得我了个去~一直在打针,考试的时候都痒得不能专心,但感觉还不错,经济法58,税法63,毕竟我平时真的很懒散,经济法书都没有看完,税法一本题目都没有做完。第二年的时候我就开始掉以轻心了,我感觉这个考试不是很难吖,很长时间都没有开始准备看书,而且我还去做我喜欢的销售工作了,每天大上海到处跑,完全没有精力看书,后来一看不妙,只有两个月就考试了,我立马换回了会计工作,时间只够我把之前58的经济法考过了。PS:其实那段时间的工作是我迄今为止做得最开心的工作,每天都见各种不同的成功人士,我觉得我像个记者一样跟他们聊他们的成功史,阅读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感受着不同的正能量和感动,我感觉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才会全身心投入,有激情,所以还没有开始考CPA的小伙伴儿们,不能全力以赴的注会之路是达不到你们的终极人生目标的,除非你真的很喜欢这方面的工作,毕竟CPA考试只是你职业生涯的开始,考完CPA还有好多东西等着你学习和钻研。好了,重点是第三年,我真的不想我的大好青春都准备这个考试去了,所以,我脑子一发热,我要考4门,这4门中3门都是最难的,我要是按照之前的学习作息时间和态度的话肯定是很难一年都通过的,所以我这一年有之前考试经验的积累条件下,复习得非常认真,我每天都有学习计划及记录,而觉得我第三年能过4门的原因还在于下一点。第二,考友的出现,在我打算考四门的那一年头上,我还没有开始看书,我在我们考试的CPA群里看到一个男生问说:”我的书才开始看第二遍,是不是太晚了?“我们群里很多人的回复就是:“我们都还没有开始看!”我喜欢有冲劲比我努力的人,我加了这个男生QQ,跟他一起准备考试,我们几乎每天都会交流考试进度,我这个玩玩打打的人有时候都不好意思说我的进度,他实在是太快了,他的学习速度对我的影响和带队绝对不一般吖,也才有了从1到4的飞跃,当然也有我自己3个月脱产考试的行动给了自己更充裕的时间。 结束语:大学毕业的这三年里,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总结,那就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确实,如果你踏上了CPA这条不归路,没时间跟朋友吃饭喝茶,没时间谈恋爱,没时间发展兴趣爱好,没时间偷懒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当我今年9月24日,结束了CPA综合考试的时候,我从一阵狂喜跌入一阵迷茫,因为在之前的三年半生涯里,我的人生几乎只有CPA,而如今我面对的是除了CPA这个奖杯的大千世界! 写完回家咯~分享可能不完整,大家可以提建议,加我的微信marcel_cai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CPA组队 (-_-)
- 【4-5月计划】战胜拖延症之CPA奋斗贴 (奈奈爱阿秋)
- 找搭子 (世界很空)
- 寻找2025备考CPA(会计、财管、经济法)搭子 (秦秦)
- 感觉租赁这章好难懂,一会用这个计量,一会儿用那个计量 (豆友650627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