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记
来自:芦哲峰(万事皆可分行)
所有的人都与屎有关,但与屎有关的书却寥寥无几,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一件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却很少有人诉诸文字,似乎大家都害怕“屎臭”会玷污了“书香”。好在我不是什么“非礼勿视、非礼勿言”的“正人君子”,也没有精神上的“洁癖”。生老病死,吃喝拉撒在我看来都是自然的一部分。那种对吃与喝津津乐道,对拉和撒避而不谈的观念,我视之为“知行合二”——一种根植于文化的虚伪。 我于茫茫书海中泛舟,尽管用心打捞,有幸钓到的“屎书”也只有区区四本,分别是日本作家寄藤文平与藤田纮一郎合著的《大便书》;法国作家多米尼克•拉波特的《屎的历史》;美国作家朱莉•霍兰的《厕神》和美国作家霍丁•卡特的《马桶的历史》。四本充斥着“大便”、“屎尿”、“厕所”和“马桶”等字眼的书,不仅没让我心生厌恶,反而获得了精神的愉悦。这要感谢几位作者风趣的文笔;也从中学到了许多必要的常识,这要感谢几位作者渊博的学识。 虽说都围绕着“屎”和“马桶”,四本书却各有侧重。四本书里真正乐此不疲地谈论“屎”本身的是《大便书》,生动的文字配上活泼可爱的漫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体消化的过程;大便的形成;不同颜色、形状、气味的大便意味着什么以及摄取不同的食物时大便里细菌的比例如何等问题,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总之,这是一本借屎谈健康的书,有必要推荐给每一个人,尤其是孩子们阅读。让大家,从小开始,从“屎”开始,关心自己的身体,“迈向优质便便的幸福生活”。 《屎的历史》是以“屎”为工具和切入点,批判国家权利,揭示公权对私权的干涉和遮蔽。作者从1539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颁布的两条法令入手:“一条法令规定法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国家行政和文书的语言;另一条法令规定巴黎所有市民都必须在自家修建粪坑,按规定处理垃圾、污水和粪便。”围绕着权利和话语,展开论述。以“屎”为线索,涉及的话题相当广泛,包括弗洛伊德的“肛门人格”、萨德为代表的“SM”现象、“屎”在农业时代的农用和医用价值、中世纪神学争论中的“圣体消化成粪论”等等,文字幽默中透着辛辣。应该算是四本书里最学术的一本。 两位美国同行的书,内容也略为接近。《厕神》的副标题是“厕所的文明史”,作者以时间为序讲述了一部人类厕所的进化史,从公元前33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一直到20世纪末的今天,便器的改进从未停止,时刻伴随着人类的进步。同时,在行文过程中,作者还不忘旁征博引,收集了大量的与屎和厕所相关的逸闻趣事,读起来令人捧腹,适合做茶余饭后的消遣。 《马桶的历史》的作者把目光伸向城市的“下水道”,结合个人体验,最终得出了“管子工拯救文明”的结论。这可不是什么“故作惊人之语”,读完此书,相信你会对此深表赞同。本书最值得称道的地方,除了内容,还有笔法。不生硬堆砌概念,不简单罗列知识,不说教,不是导游式的介绍,而是深入其中的体验与感受,让人读之身临其境,与作者一道在波士顿、伦敦的下水道和印度的厕所里往来穿梭,乐而忘返。 最后,我们至少应该记住这两句话:第一,“人,生于屎尿之间!”;第二,“文明并非从文字开始,而是从第一个厕所建立开始。”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便便的时候看点什么? (寻找肥宅快乐屋)
- 牙缝里挑出来的东西有屎味 (大头绿豆)
- 漂亮的屎 (早早升级)
- 你拉屎不用擦屁屁?我就不用!!! (6.26致敬)
- 今天拉人生中最长的一条屎,震惊 (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