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朋友推介郑大华先生
来自:传媒左岸(血里融着风……)
1、《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论纲》,韩国中国史学会编:《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 期,16,000字。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中国思想界》,韩国,《东北亚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48,000字。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浙江学刊》2002年第4期,20,000字。 4、《论民国西学传播的特点》,《中州学刊》2002年第4期,10,000字。 5、《张君劢与西化思潮》,《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10.800字。 6、《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求索》2003年第2期,13,000字。 7、《张君劢与1949年中华民国宪法》,《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13.200字。 8、《再评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湖南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15,000字。 9、《走向共和离历史究竟有多远》,《光明日报内参》2003年第169、170、171期,12,000字。 10、《张君劢与现代新儒学》,《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11,000字。 11、《重评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史学月刊》2003第4期,12,000字。 12、《近年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11月,3000字。 13、《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略》,《新哲学》2003年第1辑,5,000字。 14、《包世臣与道咸年间的经世思潮》,韩国《东北亚文化研究》第5期,2003年10月,45,000字。 15、《张君劢论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孔子研究》2004年第1期,10,000万字。 16、《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州学刊》2004年第1期,9,000字。 17、《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综述》,《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2期,9,000字; 18、《梁漱溟与西化思潮》,《求索》2004年第3期,9,000字。 19、《1930年代的“全盘西化”与“本位文化”之争》,《湖南师大学报》2004年第3期,12,000字。 20、《论张君劢对现代中国学术的贡献》,《浙江学刊》2004年第3期,10,000字。; 21、《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笔谈),《中州学刊》2004年第3期,5,000字。 22、《国家、社会与个人——张君劢政治思想的演变》,《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12,000字。 23、《一战与战后(1918—1927)中国文化思潮的变动》,《淮阴师范学院》2004年第4 期,15,000字。 24、《国民党训政制度对孙中山训政理论的继承与背离》,《史学月刊》2004年第9期;12,000字。 25、《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4年第3期,8,000字。 26、《辩证看待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月8日“历史学”,4,000字。 27、《如何深化近代湖湘文化研究》,《光明日报》2004年3月9日“史学版”,4,500字。 28、《“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斗争——以泰戈尔访华为中心》,《光明日报》2004年6 月8日“史学版”,4,500字。 29、《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三个误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0月21日“史学版”,5,000字。 30、《论国民党的训政制度与孙中山训政理论的关系》,《第七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63—274页,(台)国父纪念馆2004年9月版,15,000字。 31、《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光明日报》2005年1月25日“史学版”,5,000字。 3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期,15,000字。 33、《重评学衡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评》,《广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15,000字。 34、《论民国时期的东学西传》,《吉首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15,000字。 35、《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13,000字。 36、《西化思潮的历史考察》,《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16,000字。 37、《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求索》2005年第1期,15,000字。 38、《论包世臣在嘉道经世思潮中的历史地位》,近代史研究所思想研究室:《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1集,40,000字。 39、《九一八事变后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的发展》,《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15,000字。 40、《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研究述评》,《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4 期,19,000字。 41、《梁启超晚年的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及其疏离》,《中州学刊》2005年第5期,13,000字。 42、《论张君劢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韩国《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5期,30,000字。 43、《泰戈尔访华与五四时期的思想斗争》,《2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5,000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8月。 44、《晚清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1期,15,000字。 45、《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近代史研究所思想研究室:《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2集,50,000字。 46、《论晚清爱国主义的三个特点》,《光明日报》2005年11月25日“史学版”,5,000字。 47、《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光明日报》2006年2月14日“理论周刊•史学版”,3,000字。 48、《关于民国乡村建设的几个问题》,《史学月刊》2006年第2期,15,000字。 49、《九一八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动——以“新年的梦想”为中心的考察》,《吉首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13,000字。 50、《抗战时期钱穆复兴中国文化的思想及评价》,《齐鲁学刊》2006年第2期,13,000字。 51、《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与李文海等合作),(《光明日报》2006年3月28日“史学版”,11,000字。 52、《“九一八”后的民主宪政运动》,《求索》2006年第3期,12,000字。 53、《“九一八”后的民族复兴思潮》,《学术月刊》2006年第4期,15,000字。 54、《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其他》(访谈),《学术月刊》2006年第4期,11,000字。 55、《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他》(笔谈),《史学月刊》2006年第6期,6,000字。 56、《谋求儒学的现代转换——梁漱溟与现代中国学术》,《孔子研究》2006年第3期,13,000字。 57、《民国思想史的几个特点》,《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9,000字。 58、《孙中山“振兴中华”口号的提出》,《光明日报》2006年6月26日“史学版”,3000字。 59、《胡适是“全盘西化论者”?》,《浙江学刊》2006年第4期,18,000字。 60、《包世臣与嘉道年间的学风转变》,《安徽史学》2006年第4期,15,000字。 61、《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光明日报》2006年9月18日“史学版”,5,000字。 62、《“咬定青山不放松”——著名学者郑大华教授访谈录》(访谈),《历史教学》2006年第9期,16,000字。 63、《梁漱溟与马克思主义》,《湖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20,000字。 64、《晚清思想家“振兴中华”使命感的历史考察》,《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1期,13,000字。 65、《西学传播: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桥梁》(笔谈),《河北学刊》,2006年第6期,5,000字。 66、《马一浮新儒学思想研探》,《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冬之卷,20,000字。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思”与“言”:思想史书写的尴尬 (传媒左岸)
- 向朋友推介郑大华先生 (传媒左岸)
- 西化思潮的历史考察 (传媒左岸)
- 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传媒左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