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五音疗疾

Das Ich

Das Ich(破心中贼) 组长
2009-05-22 21:16:10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Das Ich

    Das Ich (破心中贼) 组长 楼主 2009-05-28 20:27:27

    古琴五音疗疾的中医理论依据及实践 09-04-08 08:34 发表于:《金陵古琴》

    古琴音乐疗法起源于二十五音。二十五音是《黄帝内经》中《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和《灵枢。五音五味》中使用的乐音。二十五音名称如下:“右徵,少徵,质徵,上徵,判徵。左角,钛角,上角,大角,判角。右商,少商,钛商,上商,左商。少宫,上宫,大宫,加宫,左角宫。众羽,桎羽,上羽,大羽,少羽”。这二十五个乐音两千年来没有人能参透,因而成为中医界的千古之谜。

    本人在八零年阅读《内经》时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但毫无头绪。后来虽多方请教,也只是知道可能是古代音乐疗法或与运气学说有关。大约在一九九二年在制作古琴时,突发奇想认为二十五音可能是古琴上的乐音。后来推理认为:古代乐器中只有琴,瑟,编钟,编磬具有二十五个乐音,其中只有古琴可以在两个八度内存有二十五个符合五声音阶的乐音 。因此,试将二十五音以不同方式排列在古琴的左半边。其中以下列排法最有道理: 上徵 大羽 大宫 右商 大角 上羽 左宫 钛商 钛角 右徵 上宫 左商 判角 判徵 众羽在 上商 左角 质徵 桎羽 加宫 上角 少徵 少羽 少宫 少角 其中五个上音是古琴的散音(上是散的通假字 ),四个少音是五弦上的音(少与小相同,指最细的弦),三个大音加一个右商(右是大的笔误)是一弦上的 音(大指最粗的弦),三个左音是除上音外左侧的音,右徵,众羽(众是右的笔误)和加宫(加也是右的笔误)排在右侧,判音两个排在第三弦的第三列和第四列(判是一半的意思,指第三弦),钛音两个排在第二弦第三和第四列(钛是连颈的手铐),桎羽和质徵(质是桎的通假字)排在第四弦的第三列和第四列(桎是限制足的刑具)。整理误字后的排列如下: 上徵 大羽 大宫 大商 大角 上羽 左宫 钛商 钛角 右徵 上宫 左商 判角 判徵 右羽 上商 左角 桎徵 桎羽 右宫 上角 少徵 少羽 少宫 少角 试奏二十五音后,可以诱发出与《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相同的经络感传结果。 如果调整琴弦使之出现十二律中五个上音以外的乐音,我们很快就发现了可以诱发厥阴经,任脉,冲脉,阴跷脉,阴维脉,鸠尾络和脾之大络的经络感传。随之也发现了相应属阳经脉和络脉各分部的经络感传。做一个大琴或换一套粗弦,我们又得到了属阴经脉和络脉的分部感传。

    经络的波动 特定的乐音为何能引起相应的经络感传呢?原来经络具有几种波动性,我们分别称之为感传波,慢波和快波 。下面分别叙述: 1.感传波 当人体经络穴位受到某些刺激后,敏感的受试者会感到有气沿经络传导,感传到达检测点同时人体相应经络体表的导电量会明显加大。感传过后便会逐渐降低。 感传发生时循经的微循环会大量开放。 2.慢波 当连续检测人体经穴导电量时,发现每隔约十五分钟有一次波动。其导电量比感传波小,受试者也没有感传的感觉。 3.快波 当用声传感器检测经络时会发现有比较快的声波。快波是复合波,其基音频率约在五十至二百五十赫兹之间。快波可受外界频率的影响而引发感传波。如调整电针频率使之与经络的快波一致时,经络感传便会发生。 《黄帝内经》以不同方式记录了这三种波。“气至而有效”是感传波;“五十营”是慢波;“二十五音”是快波。

    古琴音乐疗法 利用古琴的乐音使经气不足的经脉发生感传波动,可以补充经脉的气血使之恢复正常。可以用单音,双音或用治疗乐音组成乐曲。但一定要暴露皮肤以接受震动。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344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