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民俗在岭南文化中的地位
来自:sinvergüenza(浮き世.2nd act 諸行無常)
广府民系人口众多,幅员广大,整个珠江三角洲并西江、北江、东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乃至广西的钦州、梧州、南宁等地区,多是操粤方言的,其人口占广东人群结构的70%以上——大概有以下三点。 第一,历史传承地位。广府民俗根在中原,它是在大量吸收中原民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的甚至是中原文化的直接再现,比如说吃饺子,还有人群结构,大部分是从珠玑巷过来的。很多风俗跟中原是相同的,然而由于地缘、人群结构的关系,加上语言、经济发展等因素,使得广府民俗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形态。它善于吸收外来民俗的影响,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表现出企图超越传统的导向。 过去广东人务实不讲究穿,穿的很随便,过去人们说广东人是「顾食不顾穿」,现在变成了「要靓不要命」,不断引进千姿百态的时装,应该说广东的时装在全国也是有引领地位的。广东人选择比较多,而且追随时尚的心态跟内地人有一些不同,比如说刚刚改革开放时,喇叭裤穿进来,广东人也有穿的,但是过几个月没有人穿了,我到北方看,喇叭裤正在北方流行,并且在那里流行的时间比较长。半导体收音机刚刚传进来,广州也有,后来很快也就过了,到内地一看,很多人为了显示他的富有,拿着一个双声道的收音机,在街上晃来晃去。广东地区四大名镇、四大名园,广东政治、经济的优势,还有便利的交通,向外辐射,波及整个岭南地区。 第二,交融辐射地位。广府文化处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民俗也不例外,民俗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不是对等的、兼收并蓄的,因此辐射能力也是比较强的,岭南画派、摄影、音乐等等,对岭南地区都是有很重大的影响。西方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方面的许多风俗,经过广府地区传入内地,如饮食方面,广州是最先开设西餐厅、咖啡馆,引进西式美点的商业城市,什么荷兰水(汽水)、冰淇淋等一概引入,在娱乐方面,歌舞厅、夜总会次递而来。衣着方面,西装、领呔、燕尾服、荷兰帽,「是的棍」(手杖),也逐渐推开。还有比如说「打波」(打球)、「士多」(商店)。 第三是表率典范地位。由于广府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文素质较高,广州又为历代郡治、州治、省会所在,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是吸收中原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的第一站,又是向岭南各地辐射的源发点,广府地区的器物、艺文以及风俗习尚,均为整个岭南地区所效仿和追求。许多地方都以「广州有什么,我们也有什么」为自豪,广府民俗成为岭南民俗的表率和典范。如中山的小榄、封开的江口,甚至广西的梧州、云南的河口,都以「小广州」自称。广州「饮早茶」的风俗,早已普及整个珠江三角洲,由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始创的中山装,也早已成为我们的「国服」。广州的年晚花市,中山小榄、佛山、江门、湛江、梧州都有举办,还有广州人的运吉风范。还有上门的话,不要空手而来,因为广东话「空」同「凶」,不太吉利。关公的刀不应该竖着拿,而应该是拖着,而且放关公的地方不要面向东,这是一个忌讳来的,向东就打败仗了。这些东西不管好坏,只要广州人一做,那么在全省各地就会很快推开,可见它在岭南的民俗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新春喜庆民俗的内容,虽然随着社会的演进不断变化,但其深沉的内涵没有变,祈年、庆丰、祝颂、娱乐,不少事象传承千年,历久弥新。拜年风俗年年不同,年晚花街趋时变奏,龙狮技艺日益高超,年宵食品花样翻新,但都不离一根红线,在欢乐祥和中透出一种礼仪仁爱的光芒,这就是传统的根脉,必须守住,让其生生不息。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打造世界上最大的、最多姿多彩的、多元一体的民间节目--中国年。每逢春节,都有几千万人从各地赶回家乡与家人团聚,这种年的情结,是亲情、乡情、民族情、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如此隆重的节日。现在我们国家也是准备把春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立了相关工作的办公室。就象韩国申请端午祭准备了三十年,有大量的资料。
-
leuangcha 赞了这篇讨论 2013-07-23 17:53:22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南宁市中心朝阳广场房屋招租 (做人有担当)
- 【问】南宁比较好的交友脱单平台是啥? (菁)
- 过几天去南宁玩几天 有人陪吗 (周处长)
- 求助。一个人的南宁。 (安浅凉)
- 想一个人了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