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精彩新闻报道分析(11.10)
issac
报道: 2014年11月7日,上海宝山区上大聚丰园小区,一位工作人员正在调整迷你版大黄鸭位置。 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最先提议买迷你版大黄鸭的居民表示,为了解决孩子们的眼馋,60户居民各出30元筹钱购买大黄鸭,“自己花钱买开心”。 据小区居委会介绍,这只迷你版大黄鸭11月2日被放下河,“目前没有收到任何异议,对景观河也未造成影响,大家都觉得很喜欢。” 11月7日,在上海宝山区上大聚丰园小区的景观河上,迷你版大黄鸭漂浮在河道转角的水面上。 这只迷你版大黄鸭身高3米左右,圆瞪着黑眼睛,嘟囔着小红嘴,底部除了一个充气孔还带有6根用来固定的绳子。尽管做工略显粗糙,但其呆萌的神态依然惹人喜爱。不少路过的居民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还有一些老人带着孩子前来观赏。 风靡世界的大黄鸭于10月24日巡游至上海世纪公园,亮相首日便引来客流高峰。居民吴阿姨说,本打算这周末带着2岁大的孙子去世纪公园,没想到一出门路过景观河便看到了这只迷你版大黄鸭,“这下不用跑远,反正都是鸭子,哪里看都一样,小朋友开心就好。” 据小区居委会介绍,这只迷你版大黄鸭由60户居民自发筹钱购买,11月2日被放下河,引来很多居民观赏,甚至隔壁小区的居民也跑来看,“目前没有收到任何异议,对景观河也未造成影响,大家都觉得很喜欢。” 最先提议购买的居民邵小姐表示,自己通过电视看到大黄鸭来到上海,本来很开心,想着抽空带上孩子去公园观看。但从朋友的照片上看到整个公园人挤人,并且从宝山去一趟世纪公园路途过于遥远,于是萌生自己买一只大黄鸭放在景观河的想法。 邵小姐回忆说,本以为是自己一厢情愿,没想到她在业主群里发布的消息,得到很多居民的回应。大部分是妈妈们支持,也有全家都支持的。最终,确定一起出钱购买的住户共60家,每户出30元。 拿着1800元,邵小姐开始在购物网站上搜寻,货比多家。10月底,她花费1600元买下了这只可以下水的迷你版大黄鸭,剩余的钱用来买了大黄鸭纪念品与糖果,分发给每个参与的家庭。 迷你版大黄鸭给小区带来了乐趣,它的日常维护谁负责?对此,邵小姐称自从将它放下水,参与购买的60户家庭已经进行了编组,轮流对它进行充气以及保护。 11月7日,由于风大,大黄鸭一度被吹倒在水面,住在附近的保洁工人严师傅见状立马下河将它扶起,并重新用石头加固稳定,“看到了就帮忙弄起来,不麻烦。” 分析: 这是一篇兼具趣味性和相关性的软新闻,采用的是沙漏结构的写法。 首先描写式导语简洁交代WHEN,WHERE,WHAT这三个要素,作为趣味性新闻先吸引 读者眼球。 接着按时间顺序进行展开。 第二段至第五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大黄鸭购买展出的过程。完整涉及WHAT,WHEN,WHO,WHY,WHERE,HOW六个要素,简短但是将事件交待清晰。特别是第五段对大黄鸭的外观进行了描述,寥寥几笔就生动勾勒出大黄鸭呆萌的形象。 第六段至最后是对于事件发生前后各方的反应具体补充,也是吸引读者的内容之一,发挥了沙漏式结构的好处,即使读者将感兴趣的事充分了解,并将读者的眼光吸引至文末。借着引用居民居委会的话语,具体阐述了花钱购买大黄鸭的过程,居民们的响应,带来的结果,比如本来想去世纪公园看大黄鸭的居民现在在不用人挤人在小区里就能看见,以及大黄鸭的维护事项等。 综上所述,这篇新闻报道首先吸引读者眼球,其次生动交代事件,最后进行引用并具体描述读者感兴趣的WHY及HOW。文章总体比较简短,句子短小,较为朴实平易近人,贴近生活,尤其是地方性新闻更使读者有亲切感,再加之大黄鸭本在之前就曾引起一定的关注,这样的趣味新闻更能吸引人的眼球。所以我比较喜欢这篇新闻报道。 杨荃 130140347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对老田水果铺田老板的采访 杨雪健(11.30) (碳水少年。)
- 一个,或者一代的奋斗 【采访作业 11.30】 (天生衰命人)
- 理解万岁(11.30) (哦嗯噢喔额)
- 走近生活-对男生园区门卫大爷吴木金的专访 (Eclipse)
- 对上师大东门米线店老板的采访(11.30)俞茁萌 (俞茁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