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月份牌女郎招贴画(转)
来自:玥汐 (亚绿)
月份牌年画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生于上海,风行全国乡镇的一种商业绘画,因画面附有年月历表而得名。很多老上海都把月份牌年画称为“香烟牌子”,因为很多月份牌上都带有商品的宣传,香烟和香水的广告居多,还有一些日用百货。月份牌年画的题材并不广泛,主要有仕女、儿童、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其中以时装和古装的美女居多,但是基本没有男士的位置。 典型的月份牌年画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基于西洋擦笔素描和水彩的混合画法。画家在确定人物轮廓后,用毛笔蘸上炭精粉擦出淡淡的体积感,然后罩上透明的水彩色。1914年,这种擦笔水彩由来沪发展的安徽画家郑曼陀率先采用后,以类似平光照片的“甜、糯、嗲、嫩”的特色,迅速取代了勾线设色的旧画法,成为了月份牌年画的技法主流,深受读者的欢迎。 谁是挂历的创始人? 这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流行的说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民国初年,上海 郑曼陀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 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二是莫藻泉 挂历的雏形是一种“讨债本”。那是在古罗马时代,当时社会上有一种专门从事放债业务的人,按月去向债户收取利息。为方便起见,他们将何月何日某人该还的债和该付的息都记在一个本子上。因为这种本子是以月为单位,按日期排列,附有记事栏,其记事方法简便明了,渐渐地被其他行业所借鉴。 香港著名英商太古洋行第二任华人买办莫藻泉上任后,兴建了一家糖厂。1884年, 他推出一种类似海报广告式的“月份牌”,用以宣传太古糖厂的产品。莫藻泉特意聘请设计师关蕙农设计画面,内容多为花卉、吉祥人物、福、禄、寿、喜、中国古代天官赐福、迎春接福及仕女图等。凡购买太古糖者,赠送“月份牌”一帧。后来,许多厂商竞相印制免费赠送“月份牌”,并不断改进形式。随着岁月的流逝,“讨债本”和“月份牌”逐渐演变成为当今的挂历。 三是民间自发的。 挂历,又称作月份牌,清道光年间诞生,盛行于民国一二十年间。清道光十三年,上海开埠,洋商洋货涌入上海,亦把近代西方广告带入中国。起初洋商是印刷一些精美的美女、骑士、静物及风景画片,运往上海,由于画片内容皆为上海人陌生的西方历史文化题材,没有得到市民的认可,收效甚微。后来洋商悟出只有入乡随俗才能打开销路,继而改用将中国传统国画和木版年画拿到国外制版,用先进的彩印技术印刷,配上月历牌或商品广告,随洋货一道送给顾客,立即得到市民的欢迎。迄今发现最早的月份牌画,是清道光二十年香港屈臣氏药房发送的《屈臣氏药房》月份牌。这张画中间是一个繁体“华”字,里面为故事性的画面组成,其与清末石印“苏州桃花坞年画”相差无几。第一张正式标明“月份牌”字样的月份牌是清光绪二十二年上海鸿福来票行随彩票发送的《沪景开彩图》。月份牌画发展初期的题材是丰富多样的,从历史掌故,戏曲人物,民间传说,时装仕女,摩登生活无所不包。约从民国元年后,随着中外工商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月份牌的题材反趋势单一化,绝大多数则是时装美女之类,但这种广告形式,反而意想不到赢得了普通市民的钟爱有加而流行上海滩。 月份牌滥觞于民国一二十年间,响应者多如雨后春笋,一批由上海土山湾画馆培养出的画师,相继成为月份牌画的中坚力量。其中代表画家有胡伯翔、周慕桥、杭樨英、徐泳青、郑曼陀、金梅生、谢之光、叶浅予、李慕白等。他们功力深厚、画风纯朴,把老上海广告艺术推向了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最新讨论 ( 更多 )
- 。 (lol)
- 搜到网络教材一篇《用PS绘制月份牌》共享之 (玥汐 (亚绿))
- 老上海月份牌上的爱情(转载) (玥汐 (亚绿))
- 为什么都米人说话啊~~ (玥汐 (亚绿))
- 最早现于光绪年间的上海月份牌 (玥汐 (亚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