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出版个人詩集-诞生故事
来自:苏菲(香蕉鱼书店)
摘自:http://www.books.com.tw/magazine/item/youthcul/index0909.htm 若驩,本名陳昱成,網路化身KIMILA。1977年生於台南市,成大中文系畢,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主修劇本創作。現於金門盡國民義務服兵役中。 青春的勇氣和頑強的衝勁 想出版詩集的念頭,我必須承認,大概從開始寫詩不久就在心裡發芽了吧。開始寫詩是大二的事,寫了一年、兩年,就在想,大學畢業的時候,能否擁有一本自己的詩集。 這是自費出版詩集的最初源頭。然而,在大學畢業之前,並沒有什麼精采的作品,還沒有寫出什麼名堂,只偶爾零散的發表在小報的副刊上,出詩集還算是作作夢而已。到了讀研究所的時後,一股衝動在心裡折騰,那些作品告訴我,不出版不行了。加上得了七、八個文學獎,不知天高地厚年少輕狂的衝勁,就在網路上挑了一百首詩作為選集,出版了《英國王子來投胎》。 當然,在挑選那一百首作品時,心裡也就計畫要在將來出版另一本正經的詩集,因為要出書,不如就一次出兩本,不然很容易會被埋沒在書堆中,同時藉著兩種不同風貌的作品,希望可以給讀者耳目一新的閱讀經驗。 自己動手作,成敗自己負責 並不是沒有找過出版社洽談,只不過出版社總是說「再跟我聯絡」,要我把作品留著。等了一、兩個星期之後,我自己去出版社把作品拿回來,當下決定,自己來好了。夏宇的詩集不都是自費出版的嗎?布靈奇、劉亮延也都出版了自己的處女詩集,我也想要自己動手作,為青春留下一點什麼。 自己動手作DIY的樂趣在於,不必透過出版社,所有的出版細節或宣傳行銷都有自己來。從選詩、分輯、訂定詩集名稱、寫序、目錄、風格(含版面設計與版型設計)、送印、打樣、定價、宣傳、經銷……全部都由自己掌控。詩集誕生的過程,也可以視為詩創作的一種延伸。為自己的詩作,結集整理,使自己的風格統一展現。 然而,我的第一本網路詩選集《英國王子來投胎》的製作經驗並不是很愉快。首先,跟印刷廠上沒有溝通好,直接用影印稿下去製版,如果讀者有翻閱過,還會發現,這本詩集沒有頁碼!影印稿的頁碼是手寫的,印刷廠沒有再打字修改,直接用原子筆寫的字製版印刷,效果就非常的粗糙了。所以痛定思痛之後,決定把頁碼的部分裁掉,再花一筆錢,印刷比較小的尺寸的封面,重新裝訂。那時候在看見詩集並不是自己所想的樣子時,簡直快崩潰了。不過,最後還是經銷出去了,想說可以矇混辯稱「這一切都是『故意』的」,或者,「這本來就是一本很『學生』的詩集」。其次,模仿了夏宇的高價位定價,市場反應並不好,還傻傻地印了兩千本,簡直是天量! 有了這一次的失敗經驗之後,在製作第二本《甜蜜並且層層逼近》,就變得比較謹慎,也比較細心,希望慢工出細活之下,可以出版一本質感頗佳的詩集。 這一次,我要找人幫我設計。 借錢出詩集 雖然說二○○二年僥倖得了兩個新詩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不過,肯定意義大於獎金,要出這兩本詩集,很大部分的資金還是跟母親借的錢。自費出版詩集,最敏感的話題當然是成本!以《甜蜜並且層層逼近》為例,印刷一千本,成本大概三萬五千元,包含了印刷費、紙張費(內頁和封面)、製版費、上光費(封面薄薄的一層膠膜)、裝訂費等等。另外,我請朋友謝明達設計和畫圖,我支付了他三千元(交情價呀!),所以成本一共是三萬八千元。平均起來一本的成本是三十八元,定價為一百八十元。 你一定會問,哇,有賺嗎?會不會賺?或者,賠得很慘嗎? 基本上,假如你想自費出版詩集,千萬別想到賺錢這件事。當然,我自費出版詩集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如果成本可以打平的話,那,就是謝天謝地了。 這兩本詩集,都是交由唐山出版社經銷的。唐山經銷的模式是,五折買進。也就是說唐山以一本九十元的價格向我購買我的詩集。所以九十元減掉三十八元,就是唐山經銷所能獲得的利益:六十二元。現在你可以算我一共得透過唐山經銷出去的網絡賣掉幾本詩集才能回本了,而比較划算的是,透過自己的人際網絡,半強迫推銷給朋友或學弟妹,可以賺「180-38」元。 不過,最終有沒有賺,還是要賠多少,是要跟唐山出版社結算。這可是要等待的,一般來說是半年結算一次。這兩本詩集出版後,我待它們如棄嬰,倉皇的逃到外島當兵,也沒有和出版社結算,所以並不知悉到底在金錢方面,要如何結算。可能要等下一次返臺假或退伍了吧。 地震中的甜蜜讀詩簽名會 為了完成理想,為了青春時期作品的紀念,甚或作為一種履歷,是我出版詩集的動機。雖然我現在不太敢重新看自己的作品,看到自己的詩集只會感到不好意思,要把它送出去更是十分難為情。不過,那時候感情充沛,還熱熱鬧鬧的舉辦了一場「甜蜜讀詩會」呢。我記得那一天是三月三十一日,地點在師大路的OSO CAFE。選在這裡是有原因的,在這裡我曾經導過一齣戲〈路燈之舞〉,和這裡有感情,這一家咖啡店的老闆也很支持藝術,所以慷慨的借予我們地下室場地。這個空間很好,可以舉辦展覽、座談或表演。 而我的甜蜜讀詩會舉辦的時間大約是詩集出版之後兩、三個星期,心裡想,應該有人看見了吧。歌星為了專輯打歌,我想我也可以辦個私人讀詩會呀。 於是就在自己的新聞臺和好友的新聞臺上打廣告。那時候只貼了鯨向海的和楊佳嫻的,私以為會讀詩的應該都看見了吧,就開心的期待自己的讀詩會。 簡單的讀詩會不夠意思,就自己設計了表演,從自己的作品出發的表演。請臺北藝術大學的同學和主修表演的學妹跨刀演出。又是燭火,又是劈腿,又是演戲,也像詩劇。大家都很投入。 結果就地震了。 一群人從地下室逃出去。 詩與現實。 這個三三一地震使捷運停開,可是我們還是繼續了下半場的詩座談。 一個地震把讀詩會區分為上下半場。好生難忘。 ●二○○三年,七月。重新回想起學生時代詩集製作的經驗,其實蠻尷尬的。現在重新想起,倒覺得好像還沒準備好。因為,自費出版詩集的危險在於,何時才是自己詩集作品最號的預產期,自己並不一定能夠拿捏的準。詩人的第一本詩集,往往很容易被定位,甚至像某種寫真女星一樣被定型,那時候,要轉型就不容易了。 你準備好自費出版詩集了嗎?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寻求再版~ (遥望长安)
- 个人诗集没钱怎么出版 (花开在南)
- 出版社寻求优质书稿或书商,可自费出书,可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Asling)
- 出版社编辑征稿 (淋淋)
- 评职出版必备 (凄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