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香格里拉。

快樂

快樂(流畅感。)
2009-05-31 14:07:03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09-06-01 13:24:07

      这的确不算是真正的自由行。   事实上,我觉得旅游和考古一样是很奇怪的事情。   明代的某人记载了元代的都城的规模,这就算考古了,那元代对元代都城的记载呢?不算考古么?都毁于战火了么?   旅游也是,对自己住的地方厌倦了,就想去传说中的地方看看,这样才能安心。去完了就算是旅游了么?   好像李敖也不喜欢到处转悠。

      总的说来,能够知道原来不知道的事,总是好的。   我就是通过高原反应,知道颈椎病有多痛苦的;我准备研究一下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治愈这种病痛。

      另外还知道了一件事,就是为什么佛教典籍里有对女人怀孩子那么精确的描述,那应该是来自西藏天葬师的解剖经验的积累,而不是什么佛陀用天眼看来的。还有那些关于畸形儿的记述,那应该是受赐于某些部落的近亲结婚。

      谢谢置顶,我准备呆几天就下来。   还有一个感想就是:有多大的轱辘,就能走多远的路。如果是常出行旅游呢,这些就是司空见惯的了;不管是钱袋也好,还是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技巧,这些都是需要量入为出的。那些醉心于旅游的人,我想是相反的例子吧。

      路上,我想,藏传佛教,我不知道是不是和印度的宗教是一样的,(因为印度大部分应该是平原,只是靠近喜马拉雅山的地方才是高原),应该是由于自然条件的苛刻,使人们产生的一种更敬畏自然的宗教;到了中原、平原一带,无论是海拔压力、还是可食可饮的风物对于人都更宽容些,所以使人们反而形成了更加肆无忌惮的信仰,这种思想上的东西,是无法象脑内的压力那样自然地随着地缘的高低而来去的,而是形成了事实上的、不同层次上的、并驾齐驱的存在。   这两种境界的交锋会怎么样呢?我不知道。我也不想想。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09-06-02 07:51:30

      嗯,虽然有些啰嗦,看上去调调儿挺好。   要是我写的话,我就直说:我是搞人类学的专家,我去的地方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我总能发现一般凡人旅游者发现不了的地方,和一般做生意的小贩有本质的不同。   600来页才卖30来元,不贵。   好像真不太好买。卓越、当当上真没有。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09-06-02 19:42:49

      哇!不会吧!复印本还卖80块钱!?   比大片还贵!   在我看来,这么贵的书还没写出来呢。

      维护费,据说原来政府让客栈收,遭到抗议,现在让玉龙雪山的景点收,不去的就不用交;但是政府觉得这样的话,逃票的太多,于是就象报上说的:将要围绕古城修五六个炮楼、过关就要买、还得随身携带以备查验,你说这还是香格里拉么?

      今天我看到订的《消失的地平线》了,这版本果然比我在丽江新华书店看到的两种好。我想看完了跟W的热带交换一下看。呵呵。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09-06-03 22:19:28

      呵呵,冰啤显然是在吊我的胃口。

      我已经不像很久以前那样傻乎乎滴热望自己看过的书在自己睡觉的时候离自己不超过三米远了。

      既然冰啤看过,那我就先看完这本再说吧。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09-06-25 18:07:35

      我看完了《消失的地平线》。我的评价是:还行。

      我看的这个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版本挺不错的。   它中间穿插了很多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以及很多精美的西藏的文化、风景方面的图片。基本上把作者想表达的意思阐述得很清楚了。一句话,就是在上次美国、全世界经济大萧条期,作者期望能找到希望中的伊甸园、挪亚方舟,结果虚构了这个故事、虚构了香格里拉,也在冥冥中暗合中国的桃花源传说。他让西方的宗教和东方的佛教在这里融合,把钢琴、书籍、美女摆在这个妙处,等待即将开打的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就是由于这本书,吸引了无数老外一心想去西藏、去拉萨、去香格里拉。

      由于作者想要寄托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有些地方写得很晦涩,翻译起来不太好翻译、有明显错的地方。故事结构也很牵强,人物刻画更是显得缺乏技巧,只能算是三流作家。   我估计很多人很难读得进去,也很少有人能看二遍。

      我觉得,确实,香格里拉在每个人的心中,为什么要去所谓的“香格里拉”寻找呢?人的一生,不就是一个寻找香格里拉的过程么,从自己的现实、向更理想、更合理的境界迈进。

      社会也是一样。

      我本来以为会写很长,没想到这么短就写完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911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