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着的死亡:世界艾滋病日且看艺术家如何表达
热带北极熊(巅峰上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来自澎湃新闻thepaper.cn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82211

以前听说过很多著名的艺术家死于这个疾病,现在才知道“红丝带”最早是出自艺术家的创作。很多艺术家是艾滋病患者。1988年,阿特金斯、加里·加莱尔斯 、索科洛夫斯基和奥兰德联合创立了“视觉艾滋病”(Visual AIDS)。这个项目旨在提高人们对于艾滋病的意识,持续支持与疾病斗争的艺术家,并致力于保存因病去世的艺术家的遗产。“视觉艾滋病”发起了“红丝带项目”,通过名人佩戴丝带的方式表示达对艾滋病活动的拥护,这个项目时至今日有巨大影响力。时至今日,随着艾滋病在全球传播,特别是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流行,关于艾滋病的艺术项目也正逐渐成为国际通用的“语言”。 百度百科:红丝带的由来 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视艾滋病为一种可怕的疾病,艾滋病患者受到歧视。 1991年,以纽约画家帕特里克和摄影家艾伦为首的15名艺术家成立了一个叫作“视觉艾滋病”的组织,希望创造一种视觉象征,以示对艾滋病患者的同情。组织内所有成员都是患有艾滋病的同性恋者。当时的美国社会对艾滋病患者漠不关心,甚至心怀恐惧。然而就是这样一些人大声疾呼,让整个美国社会无法忽视艾滋病。当时正值海湾战争期间,美国许多小镇的居民喜欢悬挂或佩戴丝带以表示对远在海湾地区美国士兵的支持。艺术家们从中获得灵感,选择了代表生机、激情和鲜血的红色作为丝带的颜色。这些艺术家用红丝带 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们,倡导尊重艾滋病患者人权,推广预防艾滋病的社会公益活动。 那时,该年度世界著名的大型戏剧和音乐剧大奖“托尼奖”颁奖仪式即将在百老汇举行。“视觉艾滋病”的艺术家们制作了3000个红丝带,通过帕特里克在百老汇的朋友,把红丝带散发给明星与观众,呼吁关注艾滋病患者。这一举动引起巨大轰动,百老汇剧院里几乎所有拿到红丝带的人都将其佩戴,红丝带很快在全世界流传开来。此后几年的奥斯卡和“托尼奖”颁奖典礼上,所有明星几乎都戴着这个标志。

1990年,18447个美国人死于艾滋病,艺术家基斯·哈林(Keith Haring,1958-1990)是其中之一。他死于1990年2月16日,年仅31岁。哈林是一位涂鸦艺术家,他的画作经常出现在纽约地铁站里,他和让-米歇尔·巴斯奎特是纽约涂鸦艺术大繁荣时期唯二获得市场广泛认同的艺术家。这幅作品《未完成画作》(Unfinished Painting)里面同样有随性涂鸦的痕迹,但“未完成”的结构使它有了一种正式作品的分量。淌下来的颜料不仅暗示未完成,也是一种解脱。

摄影师罗伯特·梅普尔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1946-1989)于1989年因艾滋病去世。在他去世前一年的这幅自拍像显得阴沉而黑暗,与1975年他的自拍像中的年轻、纯真、性感、欢乐好不相同。尽管有一种纪念的情绪,梅普尔索普一直到最终都在反叛。既然艾滋病感染者被舆论所妖魔化,梅普尔索普索性将自己扮演成死神,以此对抗他的批评者。他仿佛在宣称,我将收下所有你对我的指责,用艺术全部原封不动全部归还给你。作品有一种梅普尔索普肖像风格的分量,同时,也在与他声名中黑暗的部分调情:作为魔鬼的梅普尔索普,自他去世后将演变为一个传奇。

将现成品的堆放以及艾滋病主题进行结合的艺术家之中,最著名的要算1996年去世的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1957-1996)。《无题(完美的情人)》中,他让两个使用电池的挂钟被设置在相同时间一起走动。它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一致,直到最后,其中一个挂钟完全停止走动。这件作品可以被视作一个隐喻,描绘了不可避免走向分离的情侣,也可能指艺术家本人及他的伴侣罗斯·莱考克(Ross Laycock),二人的生命都面临着艾滋病的阴影。 更多精彩作品详见澎湃新闻原链接。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推190cm+艺术家❓❓ (清清无尽意)
- 艺术/学术交流群📖 (མི་རྟག་པ།)
- 《南厍小院13》29x37 cm水彩,今天偶遇一只爱学习的小猫咪🐱 (朱寒|ZhuHan)
- 艺术史与考古类电子书 (葵花籽)
- 郑培凯主编《陶瓷下西洋研究索引》 (热带北极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