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主流媒体的“影评市场”
关雅荻(克利伯环球帆船赛2019-20参赛中)
重建主流媒体的“影评市场” 《综艺》专栏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关雅荻 最近肯定不少人都收到了关于“抵制家乐福”的呼吁短信,我就收到了好几条,而且短信内容居然还情节连续,有跟踪报道的意思,我对此的态度是“不回复,不转发”。但让我更感兴趣的却是最近包括“抵制家乐福”在内的一些社会事件,很多民众在其中表现出的某种“集体无意识”的过激情绪反应,很值得玩味。也让我联想到电影行业里面,现在媒体、观众对于一部电影的评价、口碑,逐渐也有“只要立场,拒绝观点,漠视说理”的趋势。一直以来,主流媒体独立观点的电影评论的缺失也很大程度上也在助长观众这种“集体无意识”。 就国内目前电影行业的发展水平,观众口碑的 好坏,在影片推广过程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观众的口碑应该是建立在影片上映前媒体观点的合理引导基础上。但国内媒体因为各种原因,只有极少数媒体在电影 评论方面拥有自己一贯的立场和态度,大部分媒体的评论版块只能依附于娱乐报道版块,逐渐成了片方的利益共同体――立场和态度的缺失,“观点”自然就成了奢 望。但随着近两年国产片生产日趋旺盛,越来越多的国产片进入市场,国内主流媒体正面对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重新建立国内“影评市场”的秩序。 在这个“人人可以做导演、人人可以做影评 人”的年代,电影、影评得不到尊重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这里说的“影评”并不是指那些在国内仅有几家电影学专业期刊上刊登的“象牙塔”学术论文和评论文 章,而是指面对国内电影主流市场观众,能够对电影消费大众进行及时引导和影响的“看片指南”类的非学术性的电影评论。但客观上说,过去十年是中国电影市场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十年,没有足够多优秀的国产片,也不能指望有多少有真知灼见的影评文字和有影响的影评人出现,干涸的土地种不出水稻,这也是事实。但这两 年随着电影产量的激增,“影评市场”逐渐有了基础条件,相信今后几年都会是一个国产片的创作高峰,所以此时“影评市场”的重建突然变得很有意义。 随着过去几年网络的日益发达,影评跟“网络 日志”一样,似乎成了最廉价的文字,人人皆可写影评,人人亦是影评人,各种民间的写手涌现在网络上,一时间填补了观众的强烈需求。其实,只要影评推介文章 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读者、观众其实是很愿意“接受引导”的,但首先是媒体自身对影评内容的忽视,再加上有能力写影评的学者、专家往往局限于象牙塔, 所以网络成了影评高产的平台。可惜的是,这种网络影评兴盛的日子好像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只靠网络网友的热情是远远不足以建立起一个有序的“影评市场”, 更别说对电影行业的影响和推动力。 所以,首先需要国内主流媒体对电影评论版块 得有足够的重视,得让更多有价值的影评观点拥有面对观众的空间。如果说,投资方不断培养新人,投资新导演是对行业的一种推动,那媒体对电影评论的关注也不 啻一种对行业积极推进。我自己多年来影评从小作为爱好,从作为读电影专业的学生至今已经十年多了,写影评作为一个习惯居然一直坚持下来,心中感受颇深。我 想起两年前,看完一部小片很开心的跟《南都》的虞晓毅畅聊,我也聊了很多国产片发行的艰难,次日虞晓毅就在报纸上登出了那篇著名的《致全国影院经理的公开 信》,可以说那是那部小片后来火遍全国前主流媒体第一次对一部国产小片如此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独到的观点。与此相反,最近我熟悉的另一家报纸媒体, 因为电影版块的几位主力编辑纷纷离职,眼睁睁看着电影的内容越做越差,我心里觉得很惋惜,所以也是借这篇文章呼吁一下,尽自己微薄之力,希望更多主流媒体 关注中国电影,关注电影评论。 4/19/2008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两位又开始聊电影啦 (小早)
- 更新两位老师的部分近况 (小早)
- 简评,《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 (南城骚客)
- 问:大家最喜欢的电影配乐 (顶儿)
- 《暴雪将至》 一个自我浪漫主义者的悲剧 (南城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