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MOOCs使用者的面纱
来自:台大 MOOCs
「大规模开放线上课程」MOOCs很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大规模」的使用者,到底这些使用者来自哪里?为什么会聚在一起学习?又会因为大量的人数获得什么好处?这些问题一直是许多人感到好奇的。 MOOCs锁定的对象 由于MOOCs是开放给每个人都有机会使用的线上课程,因此会为不同对象群带来不同的好处。 对于在学学生而言,正在上本科专业课程的人可以补充更多有关的知识,作为自己预习或复习的材料,也可以选一些自己有兴趣的其他课程。学生将能接受到来自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且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安排学习内容,而非被动接受老师安排的进度。 对于授课老师而言,身为MOOCs的提供者,一方面可以接触到世界各地更广泛的学生族群,另一方面也用崭新思维重新设计实体课程的教材。另外,老师也可以从他校提供的MOOCs进行教学观摩,参考其他学校老师的教学方式、使用教材,或直接用他校MOOCs搭配实体课程进行翻转教室。再者,由于有广大的使用者,老师在课堂内指定的阅读文献往往会大卖,如此一来也将使其着作的影响力增加。 对于学校而言,MOOCs是可以增加学校的知名度,让世界各地的学生发现这个学校擅长的特色是什么,以及见识到优秀的师资,增加学生注册该大学的机率。同时,申请这些大学的高中生也可以增加对学校的了解,并在入学前先做一些准备,有利于提升入学学生的基本能力。 对于职场人士,有鉴于当今局面变动快速,许多人进入职场会发现以前学的东西已经过时,或是发现工作中要处理的问题需要其他领域的知识才能解决,这时MOOCs就是一个让他们能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地点学习的地方。不仅对他们现在的工作内容可能有所帮助,也能在履历上添上一笔纪录,证明自己的学习动机、能力、外语能力等。 整体而言,MOOCs改变了学习的方式与意义,将教育的决定权放在广大的学习者手上,不论学习者的背景、身份、目的为何,都有机会花少许资金学到自己有需要或有兴趣的科目,实现终身学习的愿景。 MOOCs授课者的想法 多数提供MOOCs课程的老师们都说,制作一堂MOOCs课程会佔用到他们其他做研究和实体授课的时间,就算没有开放信箱给学生提问,每周也会被论坛中的学生召唤个一两次。 另外,他们对于学生从线上课程获得的实质能力是有些怀疑的,因此对于授与这些线上学生们如同实体课程的学分,还有些不确定。肯定线上课程学习者能获得同等能力并可以授与学分的多为理工科的老师,未来人文社会科到底要怎么设计线上课程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虽然有这些问题,多数老师还是相信MOOCs或多或少的能降低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因此他们认为应该要加入这个趋势,宁愿当个挑战者,而不要到最后一刻加入时手忙脚乱又引人责怪。 MOOCs使用者的人口组成 虽然MOOCs怀抱着促进教育资源平等的理想,然而许多调查都指出,MOOCs的使用者目前主要集中在英语系、已开发国家,而且多半都接受过高等教育。 美国的MOOCs使用者位居世界第一,佔了34%,人数第二多的为印度,但只佔7%,少于美国甚多。接下来几个名次差不多都在3~4%之间,有的说是巴西,有的说是加拿大,来自中国的使用者则佔全世界的2%左右。 在年龄组成上,小于30岁和大于30岁的人数约为4: 6,若将年龄大致对应教育阶段,可以发现全球MOOCs的使用者以毕业后在职进修者居多,占了将近一半。至于学生族群在发展中国家佔23-28%,在美国则却只佔10%左右;退休者则反过来,除了美国佔了14%,其他国家都非常少。 果壳网于2013年10月针对中文使用者进行调查,结果是学生佔55.54%、在职人士佔40.34%,可见MOOCs对于华人在职进修的影响较全球较小。另外,学生的学历在大学以上的佔了80%,呼应全球的调查现况。不过很特别的是,中文使用者中,高中学历的人所佔比例次于大学生,比硕士生更多。 最后,不论在已开发或开发中国家,MOOCs的使用者都是男多于女(约6:4),而且发展中国家的男女比例会更加失衡(约7:3),美国的使用者男女比例则差不多各半,可能反应了各国原本男女能接受的教育机会状况。 MOOCs使用者的动机 根据研究调查,使用者使用MOOCs课程的主要动机是「好奇和好玩」,佔了50%,第二多的则是「想要增加专业知识以完成工作」,佔了44%。其中,动机会受到使用者所选课程的学科特性影响,人文学科的课程会吸引最多出于好奇好玩动机而选课的学生,佔了75%,社会科学对于工作的专业知识提升则最有帮助,但比起好奇好玩的动机并没有多多少,自然科学则是两种动机差不多,但是好奇好玩的较多。 根据美国科学人针对全球理工背景学生族群的调查,MOOC使用者修课的动机主要是因为免费、个人兴趣和促进职业发展。果壳网调查的结果中,不分背景的中文使用者的动机主要是学习新知、提升特定技能、获得一流教育资源、学习英文、打发时间,对于「教育」的渴求比起全球更为明显。另外,中文学习者想学的课程以人文性质的居多,其次为资工,再来是经济金融与艺术。 MOOCs使用者的完成率 除了注册MOOCs的使用者到底来自哪里、有什么动机,到底哪些使用者会完成课程也是很重要的议题。 调查中发现,完成率最高的以欧洲最多,可能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持续力很强,或是因为宣传不够,降低了尝鲜的人数,因此MOOC使用者都是真正想拿到证书的人。 全球最高的证书获得比例依序是希腊、西班牙、斯洛维尼雅、德国、捷克,国际学生比起美国学生都更想获得证书,但是整体而言的完成率都在个位数的百分比。根据果壳网的调查,中文学习者有67%从来没有完成过一门MOOCs的课程,主要原因是可以投入的时间有限、缺乏毅力、语言障碍。 这么低的完成率引起许多人对于MOOCs成效的质疑,然而edX(设连结#t3)曾提出应该针对网路环境重新思考完成率的算法。 Coursera(设连结#t1)的创办人则曾做研究了解MOOC使用者的意图(intention)和持续使用MOOC平台的关联性,指出免费、无必修要求的MOOCs就像是从公共图书馆借出的书,不会有人去细究到底你是粗略翻完这本书、只看几个章节或开头,还是认真的一面面读完,而且不管用哪种方式翻阅这本书,都不可否认看书的人有所收获。另外,他们也发现付费的学生完成率大幅提升,因此也开始着手推动需要收取微薄费用的认证课程。 想知道完整的调查结果,请见参考资料,看看你属于哪个学习族群?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色呢?之后想必也会有更多与使用者有关的调查,值得持续追踪。 文 / 柯俊如 延伸阅读 : MOOC与学习资料分析(设连结#9)、MOOC能否成功的消弭教育落差 ? (设连结#11)、深度了解大规模线上课程的「滞留」(RETENTION)与「意图」(INTENTION) 参考资料 : MOOCs: Who’s using MOOCs? 10 different target audiences http://donaldclarkplanb.blogspot.tw/2013/04/moocs-whos-using-moocs-10-different.html Christensen, Gayle and Steinmetz, Andrew and Alcorn, Brandon and Bennett, Amy and Woods, Deirdre and Emanuel, Ezekiel J, The MOOC Phenomenon: Who Take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and Why? (November 6, 2013). 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2350964 The professors behind the MOOC http://chronicle.com/article/The-Professors-Behind-the-MOOC/137905/#id=overview Evaluating Geographic Data in MOOCs http://nesterko.com/files/papers/nips2013-nesterko.pdf MOOC 全球调查 http://www.huanqiukexue.com/html/newgc/2013/0906/23315.html MOOC中文用户大摸底 http://mooc.guokr.com/opinion/437530/ Retention and Intention i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In Depth (中译版) http://www.educause.edu/ero/article/retention-and-intention-massive-open-online-courses-depth-0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翻转教育,Google怎么想(1)—Google classroom (台大 MOOCs)
- 翻转教育,Google怎么想(2)—Google course builder (台大 MOOCs)
- *果壳转文* MOOCs平台大总汇 (台大 MOOCs)
- 德国MOOC平台—iversity (台大 MOOCs)
- 机器学习基石/机器学习技法 (Jia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