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甄别小组里的旅游攻略、出行约伴等信息真伪,如遇非法行为可向站方举报。
★单身女生海外自助游贴士★
来自:怀瑾

一个人在路上,是最真实的样子。 其实,我是一个极度需要安全感的人,但我更需要自由度。 从一两天的短途,到几个星期的长途。虽然是背包客,住青年旅舍,但不算穷游,我又不是不挣钱,时不时地也要住几天酒店,吃几次大餐。妈妈说,穷家富路。虽然不是很明白,但花钱的时候可以理直气壮一点。 我的自助游大多在国外,对在国内旅行的朋友也许并不实用。不过如果你在国内敢背包旅游,只要语言不是什么障碍,国外其实比国内难度低,也更安全一些。奥地利也好,摩洛哥也罢,其实去哪里都要注意同样的问题,乱的地方小心一点,安全的地方也别大意。 ---行前--- 我通常在春秋两季旅行。冬天太冷,夏天孩子们放暑假,外国人都喜欢拖家带口的出去玩,我孤家寡人,没必要凑这个热闹。五一,十一,也就中国人多些,更亲切。 订机票: 要订便宜的机票通常要提前几个月。我因为工作经常出差,攒下一些航空公司的里程。虽说机票不用钱但通常要交各种税,加起来也不便宜。但各航空公司的税不同,我试过订美国航空公司的商务舱比加拿大航空的经济仓还要便宜。虽然里程要换多一些,但银子花的少。所以要多比较。 如果去一个国家的几个地方,或者去欧洲,只要一个往返就好。城市之间可以搭当地的短途飞机,长途汽车,或者火车都很方便。在网上提前订的话20欧元就可以买到一两个小时之内的单程机票。当然要查清楚行李的重量限制,最好提前加10欧元行李费,不然到机场超重的话,可能要多交上百欧。 机票省下来就省了路费的一大半。 订住处: 我曾经在出发之前只订头三天的住宿,但旅行的时候要花好多时间在网上查下一站的住处,一点也不轻松。现在我通常按照计划好的旅行路线,每个地方定两三晚的住宿。hostelworld里面的介绍很详细,还有很多点评。大多数青年旅舍可以免费使用电脑,wifi,有公用厨房或包早餐。有些单人间里还带洗手间和电视。住青旅的最大好处除了便宜,交通方便,还可以结识一些朋友。交流经验,结伴同行都会丰富你的行程。间中我也会住一两天酒店,享受一下大床和私人空间。所以今天住上百美金的酒店,明天就去住十几美金的拼间。落差那叫一个大! 打包: 我的旅行包里有几样必备的:黄连素,三九胃泰,创可贴;当地的插座转换头;一支笔;太阳镜;一把锁(住下再买很贵,还都是Made in China的);一条小毛巾,一双浴室穿的拖鞋,和一件长袖的睡裙(在男女搭房的时候比较方便。我一开始也不能接受,但你住过就知道,嘛事儿也没有。有一次在阿姆斯特丹住六人间,五个男生,我们连照面儿几乎都没打过,通常我一早起床,他们还没回来,等我溜达一天回来,人家已经出去疯了。) 衣服:在网上查好当地旅行月份的平均气温,准备合适的衣服。无论出去多久,我通常只带不超过大约一星期的换洗衣服。青年旅舍都有洗衣机。带几件不暴露,舒服,轻便,但也算上相的衣服,毕竟会拍几张到此一游照,还是要美美的。(如果去南非的动物保护区,就记得要带几件“自然色”的衣服,纯白色和鲜艳的颜色会把动物吓跑。)首饰我只戴一副耳环,不怕水的,不容易掉的,百搭款。(长时间不戴,怕耳朵眼儿会长上。) 相机: 我会背两个,一个单反自己用,一个傻瓜机给路人拍我(如图),就算被拿跑了也不会太心疼。 钱:两张信用卡,一张银行卡,现金少带,花点手续费总比丢现金划算。如果去比较不靠谱的地方,我会带一个贴身的,很薄,有拉链的腰包,在衣服里面看不出来。旅行用品店或者机场通常有卖。(还记得小时候出远门,妈妈会在我的小裤头里面缝一个小口袋。妈妈真伟大。) 手机: 从前会背上一本旅行攻略的书。现在,在手机里装一个当地语言日常用语的字典 (有次在德国的一个小镇发现手机字典里没有“男”和“女”,结果在门口站半天不知道进哪个洗手间。羞。)再装一个可以不靠WiFi也能定位的应用,提前下载好地图,就再也不怕迷路了。 切记出发前背包里不要装超过总容量和总重量限制的70%。要留些空间给当地的纪念品。总不能空着手回来是吧? ---途中--- 终于到目的地了。 出机场之前,在机场的提款机先换少量的当地货币,大该够一天的需要就好了。机场柜台的汇率比较贵,有时还有手续费。之后最好是在需要的时候选环境安全的提款机提钱,一次两三天就够了,保证不会有假钞,也不太会被盯上。 住宿: 出机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住处,放下死沉的背包。大部分机场都有到市区的公共交通,而青年旅社通常离公交不远。搭公交到最近的一站,如果累了或者实在找不到地方,这时候可以再叫出租。我不喜欢叫出租是因为想体验一下当地公交。其实找路本身就是旅行的一部分,只要你乐在其中。 如果早上到,通常房间都还没准备好,但他们会有一个存放行李的地方。跟前台要一张当地的地图,安排一下在当地的行程,需要的话,还要预定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的交通工具。一切搞定之后,打一个当天用的小包,就可以出发了。我通常只背一个相机包。里面装上单反,傻瓜,一个像名片夹一样大小薄薄的钱包,一小包纸巾,钥匙,手机,地图。如果不放心,可以把护照和现金也带上。因为在房间准备好之前,是没有自己的锁的。不过我一般比较懒。 运气好的话,可以和搭房的交流一下,或者找个伴儿一块出去。有几次我都是丢下背包就跟他们跑了,即使他们要去的地方原本不在我计划之内。每次都带给我意外的惊喜。 和同住的人一起出去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即使不在一个房间。因为住宿的地方有每个人的身份记录。大家的目的都很单纯,只是想就个伴儿。在摩洛哥的时候,有一个男伴路上会少很多麻烦。不过要互相迁就,去的地方要商量好,吃的地方要考虑两个人都能接受的价位。做为一个女生,我很自觉的不到处让男生帮我拍照,但有一次竟然碰上一个比女生还喜欢照相的男生,很奇葩,好在他长得还算上相。 我旅行的时候从来不去夜店。本来就没这个嗜好,更不会在陌生的地方一个人喝酒。即使是住处的酒吧也不去。当然逛酒吧本身不是什么坏事,很多青年旅社都有组织地去逛,也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只是我在这方面比较谨慎。 我晚上通常是整理照片,上网回电邮,写日记,订票,计划以后几天的行程。然后早早睡觉。走了一整天,累个半死,经常不好好吃饭,有时还要超早起床赶第二天的早班火车或飞机,没有充足的睡眠怎么行。我有两次都是因为太悃了,在车上睡过了站,一个人又没有人提醒。长途车每一站都很远,再加上等回程车,再坐回来,一耽误就是几个小时,还以为自己要露宿街头了。 再说有时候不是你想睡,想睡就能睡的。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可以打呼吵醒全屋的人,唯独吵不醒他们自己。还有一种声音是打包的声音。千万不要用那种沙沙作响的塑料袋。白天不觉得,夜里声音大的惊人。如果你打包声音很大,宁可快手快脚打完就走,也别怕吵醒人磨磨蹭蹭弄十几分钟。长痛不如短痛。最好不要开大灯。 交通: 一个人不要搭便车。这我就不用解释了吧?其实也有一次例外,有一次在开普敦,早上叫的出租车迟迟不到,眼看就要错过每天一班的旅行大巴了,我之后一个星期的行程都已经订好,急得我快哭了,背着大包在青年旅舍门口来回的走。有个老婆婆的车停在我身边,“你需要帮忙吗?”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把事情一讲,她二话不说就送我去了长途车站。虽然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但如果当是是个男人开车,打死我也不敢一个人上车。总之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把搭便车作为你的交通方式。 如果去的地方交通不方便,可以考虑报一个一日至三日游的当地团。我对车除了会开,其余一窍不通,所以一个人出门一般不考虑自驾。当地的团一般比较划算,而且是从青年旅舍接完了游客就去大宾馆接,我们享受的服务其实是一样的。路上还能认识一些不同国家的人。我会和导游套近乎,一路上问长问短,不但学到的东西多,导游对我印象深。也不会不小心把我落下。 吃东西: 早餐通常在住宿的地方吃,或者自己煮。去超市买一点面包,几个鸡蛋,一点青菜,几个水果,我的早餐可以很丰盛。一大瓶水放房间,一小瓶带着。我在外面玩的时候像只骆驼,可以不吃不喝,一瓶水可以顶一天。 欧洲有些地方(西班牙,葡萄牙)的餐厅下午两点就关门了,直到晚上八点才开。我是打死也不进快餐店。要是错过了就只能饿着肚子。后面几天才学会了按时吃饭。 去海拔高的地方吃东西要小心。去西藏的时候不懂,第一天就吃坏了肚子,在床上躺了两天。去祕鲁的时候就学乖了,头两天只吃方便面。等肠胃适应了,之后再怎么吃都行。一个人病在外面可不是什么好玩儿的事。 在偏僻一些的地方,如果跟团,通常只能吃到一些千篇一律的自助餐。有时候不是每餐都包括在费用里,我就会跟个导游打个招呼,跑去附近的一些小饭馆和当地人一起吃。不会点菜也没关系,看别人桌上有什么就跟着吃什么。指手划脚一番就都能明白了。而且好便宜啊!我搞不清楚价钱的时候就摊出一把零钱让老板自取。其实小地方的人都很淳朴,从来不会乘机多收钱。 购物: 女生怎么可能不购物?!不过不要因为准备买衣服就少带了需要的衣物。因为当地未必能买到合适的。有一次冬天去旅行,带的衣服不够,晚上瑟瑟发抖地在街上买外套的时候,审美观完全扭曲了,只要够厚就行,越厚越好看!所以可以考虑锦上添花,但不能指望雪中送炭。 买得最多的还是当地的特色工艺品。事先做好功课,知道能不能带出国和带回国(比如澳洲的珊瑚),还有该不该砍价,大概砍多少才合适。归根结底还要看自己的承受能力。我们出去不是被宰的,但要让人家有点赚头,不能便宜都自己占了。不该砍价的地方,也别丢人。还有我不会在小费上省钱,省不了多少还被人家说中国人小气。 我喜欢逛市场,尤其是旧货市场。我不是很懂行,也不会拿买古董的价钱买旧货,喜欢的,买到了就是有缘份。 摄影: 这个其实应该是排在购物前面的。一个人在路上,只要有相机就不会闷。早先喜欢拍风景,现在喜欢拍人。这一点女生其实比较有优势,尤其端着一个单反的时候,大多数人不排斥,有的还会对着镜头笑笑。有一次在码头给一个老渔民拍照之后,想寄给他,他摸出证件来,上面却只有阿拉伯文的地址,很是遗憾。有些保守一些地方的人不喜欢被拍照,如果人家对你摆手,最好打住。不是怕有麻烦,是出于对人家的尊重。 规矩: 最近关于文明出国的讨论很多,我也说上两句。其实中国人很在乎形象的,只是好多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什么形象。这几年单独出行的时候,偶尔碰到的来自中国的自助游的人都很守规矩。也许是因为一个人的时候比较善于观察和遵从当地的习俗,而结队的时候更容易我行我素,做事不走脑子。一次在新西兰的酒店吃自助晚餐的时候,一个中国香港来的团涌进餐厅,领队大声说,大家赶紧拿菜,不然就没有了,于是一行人一哄而上。我当时真是无地自容。 到了国外,我们就代表中国,即使不习惯,入乡随俗是起码的礼貌。 虽然经常被人用日文打招呼,我总是微笑着回复“I'm Chinese.”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自豪的。 ---事后--- 先把所有照片备份。再乘着记忆犹新,写个游记什么的。 做一些值得写的事,写一些值得读的字。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有在大连的吗? (采薇)
- 车找人,5.10号去川藏线还差一位小伙伴 (江祀)
- 5🈷️5号川藏线之旅招募队友 (仙女姐姐)
- 5🈷️5号川藏线之旅招募队友 (仙女姐姐)
- 深圳线下德扑 (小菠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