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即将上市
戴花🌸少年(娱乐至死)
终于要上市了!!!!16开,! 228页正文, 32页彩插,100多张彩色插图,定价39快 这个月底或7月初吧,大家多多捧场,下面是作者周英的序言 缘 起 2007年4月的一天中午,北广(比起“中国传媒大学”来,我还是觉得北广更为顺口)动画学院的薛燕平老师上完课之后,跟我谈起了Punk Lee(李墨谦,本书插图作者)的画作《百鬼夜行》。这些画都是依据日本民间的妖怪传说而作,当时已经完成了100多幅,还获得了南广首届漫画节金奖。薛老师说,日本动漫中有很多都受到了妖怪文化的影响,如果能写一本关于“日本动漫中的妖怪”的书,再配上Punk Lee的这些画,一定很不错。 嗯,应该是的。我说。 可我没想到的是,薛老师的这番话并不只是说说而已;更没想到的是,写书的任务后来竟然落到了我头上!我没有想到,首先是因为我对日本妖怪文化并不怎么了解;其次,我看过的日本动漫也并不丰富。以如此浅陋的基础去写书,岂不是隔岸观火?因此当时我并没有应承下来。 然而当我看了Punk Lee的《百鬼夜行》图之后,却真的想要好好了解一下日本妖怪了。 在看到Punk Lee的画之前,我也看过一些现在人们画的“妖怪图”。或许是因为我视野狭窄、阅历浅薄,没有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就我所看到的那些画而言,它们不是极尽恐怖之能事,就是千“人”一面、难分彼此,无论从造型还是色彩上来看都难脱前人的窠臼,有的甚至难逃模仿剽窃之嫌。而Punk Lee的“百鬼夜行”却有一种能抓住人心的力量,那些在日本民间游走了不知多少年的妖怪,经过了无数版本的演绎,到了Punk Lee手中,变得十分可爱,活灵活现,似乎就要从纸上跳出来一样。如果他们真的忽然出现在我面前,我也一定不会被吓跑,而是会走上前去,让他们给我讲讲各自的故事。妖怪们在每个人心中和笔下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然而直到他们以Punk Lee笔下那种活泼生动的模样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才真正想要跟他们打打交道,想要追根溯源,看看这些妖怪们的面貌是如何在历经千年之后渐渐形成的。再一想到可以用Punk Lee的《百鬼夜行》作为书的插图,就更让我欢欣鼓舞了。这是促成我写这本书的重要原因之一。 重要原因之二,是这些妖怪们“阴魂不散”、“妖言惑众”,在日本(其实已不仅仅是日本)文学、绘画、雕塑、音乐……中飘飘忽忽、缠缠绕绕已千百年矣。近几十年来,妖怪们不仅没有隐退,而且在漫画、电影(尤其是动画片)中各显神通,大放异彩。比如水木茂的漫画《鬼太郎》,宫崎骏的动画片《幽灵公主》、《千与千寻》、《龙猫》等等,无不为妖怪们注入新的生命力。喜欢日本动漫的人,对日本传统的妖怪们一定不会陌生。在一些以妖怪为主角的动漫作品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一条从古至今延续着的脉络。那些早已为人所熟知的形象,是日本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很幸运地被承续了下来。日本的妖怪文化像是一株千年古木,虽然如今赖以生存的土地日渐贫瘠,毕竟还是根深叶茂;而中国《山海经》式的瑰丽想象,却已如游丝般奄奄一息了。日本的妖怪文化是如何被传承下来的?又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头换面,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神髓的?这是很值得深究的。在日本,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被介绍到中国来的却很少。“世界妖怪协会”会长水木茂(MITSUKI SHIGERU)先生,将研究妖怪当作毕生的事业,直到今日还在孜孜不地探寻妖怪世界中的秘密。与中国的妖魔鬼怪相比,日本的妖怪何其幸福!近年来,国内对日本文化的关注和研究热情很高,对日本各种艺术的介绍也很充分,然而对日本传统妖怪文化的关注却并不是很多。能在这一领域做一点事情,是很有意义的。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 日本人对妖怪是善意、温情的。不仅很真诚地信其有,还头头是道地描述每一种妖怪来历和特点,对他们的行动也有很细腻、很人性化的解释。比如说,日本人认为妖怪和人一样有好有坏,一些作恶的妖怪也不是生来就很坏,而常常是被一些难以控制的因素或难以排遣的情结所困扰,最后才变成了为非作歹的妖怪。随便举个例子吧:《鬼太郎》中的“踮脚妖”,被一时贪心的撒沙婆婆唤醒之后开始作恶,给妖怪们吃催眠花的花粉,把他们变成供血树并吸取他们身上的灵气来壮大自己(在日本人的传统观念中,树木本身就是神,蕴含着灵气)。踮脚妖作恶时不顾一切,破坏性很强,大多数妖怪都惨遭毒手,变成了树。而他被制服后失去了作恶能力,变回了被撒沙婆婆唤醒前的样子。面对手无缚鸡之力的踮脚妖,险些被他害死的鬼太郎在恢复神力后并没有对他赶尽杀绝,而是像对待小孩子一样轻柔地把他送回沙子里,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再比如《幽灵公主》中的森林之神,《风之谷》中的荷母,《千与千寻》里的无面鬼,他们的本性都是好的,都有神性和灵性,只不过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或者是受到了诱惑,才被迫做了有破坏性的事。他们的冲冠一怒,往往会令天地为之变色。而当对手(往往是人类)用纯真和善良去抚慰他们,或者稍稍做出让步,敛一敛自己的残暴和贪婪时,一切就又复归平静,他们也重新回到原来的样子,恢复了原有的灵性和纯洁。这前后的面貌举止,反差极大。而那些做了坏事的妖怪和神灵也往往能及时省视到自己的过错。比如撒沙婆婆在关键时刻起了很大的作用,将功补过;找到了自己的头的森林之神立刻赐还了摧毁的郁郁苍苍……这些都是妖怪世界中很有人情味的地方。这种温和、慈悲的态度,没有斤斤计较的狭隘,人和妖怪都在宽容和悲悯中得以升华,并最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此我觉得: 不狭隘、大慈悲的宗教是可爱的宗教。 不呆板、真性情的妖怪是可爱的妖怪。 诸如此类的方方面面,使我对日本妖怪越来越感兴趣。这些兴趣点点滴滴地汇聚起来,并在我心中慢慢发酵,到了后来简直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那段时间,我常常会毫无来由地在读书、看电影的时候想到妖怪——哪怕他们其实与妖怪并不相干,我也会被其中的某些片断所触动,并将它与日本妖怪联系起来。这样的状况愈演愈烈。那天,当我读到爱尔兰诗人叶芝早年的作品《凯尔特的薄暮》时,终于下了写这本书的决心。这是一本搜集了流传于爱尔兰西北部地区的古老神话和民间传说的书,其中大量的篇幅是关于鬼怪和仙人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我不仅看到了许多深深吸引着我的鬼怪传说,还看到了叶芝对这些民间传说的推崇。书的封底有几行文字:“民间艺术实际上是思想中最古老的贵族,它拒绝短暂易逝、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不接纳仅仅是小聪明和俗艳之物,更拒绝粗俗和虚伪;它搜集了一代代人最质朴、最深刻的思想,所以,它堪称所有伟大艺术的发源地。” 我喜欢叶芝的诗。既然现在连这个诗人都来“暗示”我了,看来我真的要动笔了。读到叶芝的这本书是个偶然,然而这个偶然却点燃了我向“所有伟大艺术的发源地”靠近的愿望。不管我是不是真的通过写这本书向它靠近了一点,至少也算是做出了尝试和努力。一些事情,决定不做很容易,一了百了。但是我深知自己的懒惰:如果不开始做一件事,恐怕永远都只能停留在现有的水平,只有被逼着,才肯认认真真读一点书。 那么就逼自己一下吧! 而我与妖怪的缘分,也因此而起。 目 录 缘起 第一章:日本传统妖怪 第一节:妖怪的传说 一、妖怪是什么? 二、妖怪是不存在的吗? 三、妖怪是可怕的吗? 四、日本的妖怪传说 五、日本妖怪学 第二节:一些典型的妖怪 一、天生异物类 二、半神类 三、人形类 四、动物、植物和物品幻化类 五、自然类 六、灵魂类 第二章:日本妖怪文化探源 第一节:日本的自然环境与妖怪文化的产生 第二节:日本宗教信仰与妖怪文化的渊源 第三节:其他国家对日本妖怪文化的影响 一、中国的影响 二、印度的影响 第四节:妖怪文化在日本人生活中的投映 第三章:日本妖怪文化在艺术中的体现 引言:妖怪文化的古今境遇 第一节:妖怪文化与日本文学 一、民间传说与物语文学中的妖怪文化 二、日本儿童文学中的妖怪文化 第二节:妖怪文化与日本戏剧 一、能 二、狂言 三、净瑠璃 四、歌舞伎 第三节:妖怪文化与明治以前的日本绘画 第四节:妖怪文化与日本真人影视 一、《楢山节考》中的母亲与山姥 二、黑泽明:《梦》中的传说与自然 三、《雨月物语》中的怨灵 四、《百鬼夜行抄》:看不见的故事 第四章:妖怪文化在动漫作品中的体现 第一节:水木茂的妖怪世界 一、水木茂其人 二、《鬼太郎》与日本传统妖怪 三、水木茂作品中的妖怪文化哲学 四、《妖怪大战争》 五、“水木之路”与“妖怪都市” ——水木茂纪念馆 第二节:吉卜力工作室的动画片 一、《千与千寻》中的妖怪与日本“汤文化” 二、《百变狸猫》与日本狸猫传说 三、《龙猫》中的龙猫与日本人的“森林崇拜” 四、《幽灵公主》:被屠杀的兽神 第三节:日本其它动漫作品中的妖怪文化 一、《犬夜叉》中的七宝与日本狐妖 二、《河童之夏》——人类眼中的妖怪·妖怪眼中的人类 三、《吸血鬼猎人D》中的东西方妖怪文化 第四节:中日妖怪文化在动漫作品中的差异 一、古代典籍中的中国妖怪 二、中国内地动画片中的妖怪 三、港台动画片中的妖怪 余论:传统妖怪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如今的你们又在何方? (戴花🌸少年)
- 《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即将上市 (戴花🌸少年)
- 【医生专柜】 (戴花🌸少年)
- 大家还在吗? (代槢)
- 时间。。。。。。运程占卜 (戴花🌸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