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ICK WOLF 樂狼傳說
MECA
Text : 袁智聰 Post Date : 2009-07-03 當初遇上英格蘭倫敦唱作人Patrick Wolf,是因為他屬於Tomlab這所德國Köln電音獨立廠牌旗下,而我買的就是Tomlab之品質保證。那是2004年的事。 正確而言,Patrick Wolf是先在其伯樂Capital K的自家廠牌Faith And Industry旗下先出版唱片。 跟很多得以備受矚目的獨立音樂單位一樣,在獨立唱片廠牌發展了一段時間後,隨之Patrick Wolf亦受到主流唱片公司的青睞,從Tomlab而跳槽到主流集團Universal Music旗下的Loog Records。問題是他能夠安於主流公司旗下嗎?而當今的主流公司又是否有他的合適生存空間呢? 結果Patrick Wolf就只是與Loog維持了單單一張專輯的合作,最終還是與Loog / Universal解約收場,他則實行回歸獨立,成立了自家廠牌「血色室樂」Bloody Chamber Music。 而他的第四張個人專輯《The Bachelor》便是Bloody Chamber Music的出品。 狼才美少年 毋忘在五年前聽到Patrick Wolf在Faith And Industry / Tomlab旗下帶來首張專輯《Lycanthropy》的驚為天人之處,我們見證了一位「天才橫溢」的年輕音樂家的崛起。 生於愛爾蘭County Cork、一臉美少年模樣的他,所予人的天才橫溢形象不獨是整張專輯差不多由他一腳踢灌錄出來,其Electro-Acoustic歌曲在電音製作外,從少習樂並有正統音樂底子的他還精通小提琴、中提琴、手風琴、各種鋼琴、Ukulele等多門原音樂器之演奏,絕對是一名Multi-Instrumentalist;還有他在十一歲已懂得自製Theremin,十二歲便用四軌錄音機錄歌,發表於二十歲那年的《Lycanthropy》,其實是他在十一至十八歲間的作品集。好一位天生的音樂家。 其驚豔之處,還有Patrick Wolf得以把Folk、Neo-Classical與Electronica絲絲入扣地共冶一爐,風格被介定為Laptop-Folk,而他也被視為繼Björk之後最能糅合電音與傳統音樂的唱作歌手。同時,Patrick箇中的民歌與古典元素並只有蜻蜓點水而來,而是真的很有思古幽情,很有古樸的鄉村情懷。 思古幽情 Patrick Wolf的聲音,就是這樣叫我重拾回一種久違了的古意盎然的音樂情味。 我常說80年代英倫獨立音樂圈叫人懷緬不已,是當時在圈中聽到的不僅是一支支結他樂隊,而是包含各異其趣的聲音,其中來得帶有思古幽情、被視為不吃人間煙火與避世脫俗的音樂,乃佔上一席位。而在Patrick Wolf身上的民歌與古典氣息,正重燃了這種古樸幽情。 然後我們看著Patrick Wolf的成長,他的音樂姿態又讓我聯想昔日的Marc Almond。一來彼此的嗓音的確有點相似,二來Marc Almond的同志藝人形象又相對於Patrick Wolf的雙性戀者身分,更何況他們的音樂摩登得來,卻又來得那麼古雅浪漫。 一度加盟主流集團 從《Lycanthropy》到第二張專輯《Wind In The Wires》在2005年面世,他在英國媒體開始有大篇幅的報導——當年英國音樂週報NME竟給他出了兩大版的碟評作高度評價,其名氣也告大為飆升。 音樂製作造詣與演奏技更為純熟的《Wind In The Wires》之叫好程度,成為了Loog Records羅致他的原因,而其第三張專輯《The Magic Position》便星Patrick Wolf的首張主流出品,依舊是把民歌、古典與電音共冶一爐,減退了Tomlab時期的Indie味而多了一點修飾是肯定不已(但我視之為他的自然成長而多於商業妥協),甚至帶點ABC或My Life Story的華麗,更何況連傳奇性女歌手Marianne Faithfull也應邀為他客串了一曲〈Magpie〉。 然而Patrick與Loog的關係卻是只此一次,然後他便與Universal集團解約。告別主流公司,狼仔又再重投獨立自主的姿態。 與Digital Hardcore怪傑合作 本來,Patrick Wolf野心勃勃地打算出版一套雙唱片專輯《Battle》(是East Sussex的一個小鎮Battle而非作為動詞或名詞),然後體貼又細心的他卻擔心樂迷會消化不來,所以便分拆成現在的《The Bachelor》和稍後在明年出版的《The Conqueror》。 走遍Sussex的Battle和Hastings,以及法國巴黎和德國柏林灌錄的《The Bachelor》,跟以往一樣Patrick喜歡走遍市郊鄉村與大城市收錄唱片。以勾勒出他在《The Magic Position》巡演至尾聲時的低落心情,是《The Bachelor》的大前提。 作為先行單曲的〈Vulture〉多少把人嚇了一跳——向來優雅的Patrick找來柏林Digital Hardcore巨星、Atari Teenage Riot成員Alec Empire合作的無疑是叫人大感意外,出來是一首很Electro-Punk的重型電子歌曲。莫非Patrick要大轉風格?不禁有點擔心呢。 直到聽到第二張單曲〈Hard Times〉,那賦予俄羅斯風情的流水行雲弦樂、接近Marc Almond的歌路(甚至叫我想起同是New Romantic年代的Classix Nouveaux),這才對口味啊。 民歌與古典盎然 主題曲〈The Bachelor〉的民謠式提琴與跟English-Folk歌手Eliza Carthy合作,是他再向民歌尋根,但歌曲卻有一種Goth的陰暗神秘。〈Damaris〉在盪氣迴腸的十二人弦樂伴奏下,乃盡顯其古典浪漫情操。萬般縈繞心頭的〈Thickets〉,又是其古意盎然歌曲。論到弦樂之悲情慘白情感導航,那定是叫人聽得心碎的〈The Sun Is Often Out〉。 〈Count of Casualty〉讓弦樂、Gospel Choir跟Breakbeat絲絲入扣而來。把Patrick一手幽美鋼琴表露無遺的〈Blackdown〉就是一首戲劇性的神傷鋼琴Ballad那麼簡單嗎?當然不是吧,尾段又要激情正能量起來。 專輯的另一話題,是得到女影星Tilda Swinton為〈Oblivion〉、〈Theseus〉和上述的〈Thickets〉負責”The voice of hope”的獨白。 而Alec Empire不只與Patrick合作了〈Vulture〉一曲,〈Battle〉才是真正Digital Hardcore發功。另一客席製作人則是Matthew Herbert,由Church Organ帶出的〈Who Will?〉從沉痛悲傷情緒推至煽情起來並伴以Microbeat與Gospel唱和而來,可叫人想起Herbert為Björk製作的歌曲吧。 在外觀上似乎Patrick Wolf已愈見樸素不再,反之他近年乃甚愛玩形象,上次《The Magic Position》來個一身童裝服坐花哩碌迴轉木馬的唱片封面,今次《The Bachelor》更帶來一系列浮誇超現實未來派服裝。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新单已出 (者✨类)
- Patrick最近重新开始更新SNS了 (者✨类)
- 这个组还有活人吗 (FyeahSiron)
- Patrick Wolf <Brumalia EP> 完整下载 (zero)
- 嘤...相遇的不是时候啊! (甜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