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互联网之子》影评
来自:天木(凡事太尽缘分早尽)
若火之燎于原 《尚书》有言。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星星之火”是《小科幻》2015年第一期征稿主题,也是看过纪录片《互联网之子》后的感言。 “可以燎原”是我们对新兴事物发出的呼唤,也是对影片主角Aaron Swartz生前追求的赞叹。 这位1986年11月8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的犹太人,从小天赋异禀聪慧过人。三岁能够流畅阅读,四岁开始编程,小学时构建了原始的互联网百科网站,而大名鼎鼎的维基百科在五年后才出现。他一生致力于追求互联网信息的共享,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人们打破一个又一个阻碍知识流动的屏障。而他却在此过程中被联邦调查局定下重罪,26岁便匆匆含恨而终。 十三岁时,亚伦参与了RSS(目前互联网广泛使用的信息聚合投递协议,信息搜索订阅的基石)的框架编写工作。因为是网络编程,主要撰写人都没见过这个他们眼中的天才,一年后,当他们邀请亚伦参加聚会,而他说妈妈不让他单独出门时,他们才意识到,各地的顶尖牛人某些时候竟然是在“熊孩子”的指导下完成的工作。 亚伦不是简单的拥有天赋,他还拥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同样强烈的分享欲望。几年后,他与朋友共同创建了“红迪”网。用以帮助人们在网上分享信息,共享知识。网站上线不久,就获得全球瞩目,用户数量不断激增。当网站被收购,他个人获利百万美金的时候,他才刚刚准备踏进大学校门。 同其他天才一样,普通教育对他们来说是种痛苦,很快,怀揣巨额财富的他,成了专职“捣蛋鬼”。 亚伦立志让互联网成为每个人自由分享知识的平台。当时美国民众想要查阅各类法律判决资料是要付费的,每页一毛,想看先刷卡。斯沃茨觉得这样很不公平,因为美国的法律讲究尊重先例,那么需要打官司的穷人和能够大把付费的有钱人,在提起诉讼之前在胜负判断上已经产生了质的差别。 有人把亚伦比喻成互联网罗宾汉,很形象很贴切。只用了很短时间,他就几乎凭着自己的力量,从守卫严密的官方图书馆里获取了超过20%的法律文件。事后,亚伦免费共享了这些资料,他和很多朋友在分析文件的时候发现,政府涉嫌泄露个人隐私,甚至在某些判决上存在严重不公。 当他得知国会正在讨论的《禁止网络盗版法案》,具有表面打击盗版,背地强化垄断的嫌疑后,在网上发起抵抗活动,经过全国网民几个月的呼吁,政府被迫撤销提案。 不断的胜利,渐渐让他成了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活动家,顺便也成了政府的眼中钉。 在他从麻省理工学院数据库下载普通人看不到的科研论文时,疑似遭到联邦调查局的钓鱼执法,他的举动被录像。政府人员没有在他刚开始下载时出面警告或阻止,而是在他下载足够被定罪的数量后将他逮捕。 之后政府用了一年多时间,对他提出十几项指控,据说其中有一项罪名几乎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2013年1月11月,不愿以带罪之身残喘于世的傲娇天才,用皮带结束了生命。 影片到此结束,深深地震撼才刚刚开始。 亚伦·斯沃茨的遭遇让我想起另一位悲惨的犹太天才,英国计算机天才Alan Mathison Turing(图灵)。 生于1912年6月的图灵,对二战胜利贡献巨大,后来更成为计算机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从很多方面看都是无可取代的天才人物。 1952年,当多数英国人还沉浸在二战胜利的喜悦中时,他们的英雄因为同性恋被定罪,次年接受化学阉割,因为大量雌激素的副作用,导致天才渐渐失去才华,这对本该不惑的图灵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于1954年6月用一颗毒苹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图灵生于6月,纪念他的传记电影于2014年11月上映。亚伦生于11月,纪念他的纪录片在2014年6月上映。 现在看看逼死图灵的指控,几乎是个笑话,可能全世界最不开化的原始部落才会逼死同性恋。半个世纪之后,有人想起亚伦之死时可能同样觉得匪夷所思,那时的知识与数据可能早就已经成为必须共享的内容。谁要组织知识与信息的流动才会被定罪,被判刑,被迫含恨而终。 说回亚伦,他对互联网的,和对每天使用互联网的人们究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现在判断为时尚早。或者说他的贡献已经渗透到了互联网的角角落落,已经无从评判他的功劳和苦劳。好在我们还能从被他影响的人们身上做出一些参考,加拿大科幻小说作家Cory Doctorow(科利·多克托罗)在亚伦死后不久,在自己的网站上共享了部分小说和短篇集的在线阅读。 要说我看过的电影成百上千肯定毫不夸张,所谓见多不怪,现在已经很少有电影能够深深地打动我,可是这部自发完成的低成本纪录片,却用亚伦精彩鲜活,爱憎分明的短暂一生将我彻底震撼。 这是一部诉说过去的纪录片,却让人不禁思考现在,思考未来。可能我们永远也无法像天才那样深入的分析某个问题,但至少可以动动脑。 回想活跃在各种头条的,不断用互联网思维的说法妆点赚钱欲望的所谓企业家们,和真正推动人类进程的人们比起来,他们不是小丑是什么。 写到此处,随机播放的音乐里,纵贯线唱着《亡命之徒》 喂 小子 我想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 那些发生在你身上的 曾经以不同的面貌 也在我生命里出现过好几次 对此 我并无更高明的解释 只是觉得今天说不定是个合适的日子 我们就各自用舒服的姿势 用擅长的方式 给人生我们的不管是一种告解还是一份答辩词 人再有本事也难抵抗命运的不仁慈 这道理再简单不过 接不接受是另外一回事 开头说过,看罢电影,不禁感叹。 感慨作为凡夫俗子的自己,永远不可能从天才的视角欣赏世界。也没有他们特立独行的勇气和天赋,凭一己之力在不合理的制度上撕出豁口。 我们通过科幻作品对未来不断想象。在温暖的室内,通过互联网写下纪念互联网之子的文章。 当自由开放的星星之火随风飞溅,散落到只会封锁屏蔽的纸老虎身上时,再大的嚎叫声也阻止不了燎原之势。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还有人在吗? (sgz117)
- 问一下大家?哪里可以下载小科幻app? (sgz117)
- 求推荐一本好看的书 (三生有幸)
- “千里码”主题科幻征文赛规则2.0版 (星海一笑)
- 小科幻公众号全面更新“千里码” (星海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