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信念的力量》
知鱼八音
《信念的力量》 我们为什么要正面思考? 大家听过很多,“态度决定一切”,我们要正面思考,我们要从正面看问题,正念的力量,我们需要正能量。我们有大量的书籍教导我们正面思考有多少好处,正面思考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力量,负面思考如何导致悲惨的生活和失败,我们应当怎么做我们应当如何用正面思考的力量。但是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觉得正面思考是对的?看完这本书,你可以从生物学的角度获得这个答案,原来,正面思考的意义在这里。 副标题是新生物学给我们的启示,作者是美国的一位生物学家布鲁斯利普顿,他是研究细胞的生物学家,在多年的研究中他提出一个观点,对环境的感知操纵着细胞,而不是基因。以往的概念认为细胞核中存在基因DNA,而细胞核是细胞的大脑。在一个实验中,他们拿走了细胞的细胞核,但是细胞并没有像他们所预料的那样死亡而是正常的进行一切活动只是停止了生长。那么,细胞的大脑是什么?经研究发现实际上细胞膜才是细胞真正的大脑,通过细胞膜感知外界形成信号传导内部进行一切生理活动。那么人体呢? 挑战基因决定论,环境才是老大 传统观念认为生命的一切是DNA决定的,我们每个人的问题都可以归咎于基因。而进化是随机性的基因突变的结果。他认为不是。 举一个例子,给你看一串钥匙,其中一个钥匙控制车,觉得合理因为需要那个钥匙打开点火开关。但是钥匙是否能够控制车?事实上钥匙只是与车的控制相关,转动钥匙的人才是车子真正的控制着。 特定的基因和一个生物体的行为和特征相关,但必须有东西来触发这些基因。才会被激活。基因其实是无法自动开关的,它需要环境信息启动。细胞核内部有50%的蛋白质50%的DNA,以往的研究都是将蛋白质丢开。但是实际上DNA之外套了蛋白质,就好像将袖子放下来你的胳膊无法感知外界,外界也无法看到你的胳膊的样子,没有开关即环境刺激,无法暴露。 再如癌症,一般认为DNA是遗传的,是基因导致了疾病,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他一出生就应当生病了,可是为什么要几十年之后有的人才会得病,那是因为一定的环境刺激导致DNA暴露。 生命需要蛋白质进行,如果外界刺激形成讯号传导,如果没有相应的蛋白质,那么信号会与一定的蛋白质套筒结合剥落,根据DNA形成RNA在转化为蛋白质来应对外界的信号。 如果没有此类蛋白质基因怎么办?改变基因。 基因不是随机改变的,基因改变是生物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所以一切的改变起点是外界刺激形成的意识。这个环境是只你认知的环境。你认知的环境可能与真实的环境不同。 协同才是王道 人类基因组计划认为组成人体的十万多个不同蛋白质中每一个都需要一个基因来提供蓝图,除此之外还有至少两万个调节基因。认为最少十二万基因。但科学家发现汇集大约两万五千基因,不是基因蛋白一对一的概念。没有足够多的基因来解释人类生命和人类疾病的复杂性。人类多出来的复杂性并不是由更多的基因所带来,而是通过基因内置的多功能性,以及不同基因的互相性达成的。 你是一个由大约五十万亿各细胞公民组成的协作群落,是单细胞变形虫进化发展出合作策略,以求共同生存。 成长还是自保 基因就好像磁盘存储了一切信息,那么人类体内有哪些程序。作者告诉我们只有两类:成长和自保。同一时间两者只能择一,处于防护状态,生长就会被压抑,反之亦然。生长反应,趋向于维持生命的信号,如营养物质;保护反应,设法避开威胁性信号,如毒质。当人体进入保护状态,不可避免要限制生长行为。在我们选择自保,随时准备战战斗活着逃跑的状态下,血液优先为四肢组织提供养分,好使我们逃离危险,内脏器官停止维持工作。免疫系统被调动关闭。紧急情况下为了最快处理,后脑是控制行为反射动作的源头,前脑是控制推理逻辑的反应时间较慢,所以危险状态下养分集中在后脑失去推理逻辑能力,也就是说人变蠢了。检查我们哪些恐惧抑制了我们的生长。 量子物理学的改变 基因突变、自然选择是与唯物质论的物理学相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线性的。 而量子物理基本是能量,不是线性的力的作用,而是交互作用的整体。 生物学也在改变中。 我们可以做什么? 那位可爱的教授告诉我们:生活具足一切,具足方方面面,但是你只能看到认知滤镜之后的一面。认知滤镜是来自父母、学校教育的观念。我们有能力将干涉我们看外界的滤镜移除。“每个人都潜力无限。知识就是力量。你就有能力选择自己基因的激活,自己的行为。你们都有无穷的力量,你们不是基因的受害者。你们只需要了解通过哪些信念来选择基因。如果不合适,你可以转换你的信念。””“孩子的基因仅仅反映他们的潜力,而不是他们的命运。是否要提供合适的环境以把他们得到潜力发回到极致,这一切都取决于你。”掌控我们人生的,不是DNA,改变我们人生的,则是——信念,信念,信念。使生命机制投入运作的,是单个细胞对环境的认知,而不是基因。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用心投入,一切皆有可能。 读书会讨论的体会 感谢大家的讨论,一个是对本书的质疑,是的,我不是生物学专业人士,无法评判是否一定正确。可是从目前的逻辑上来看是说得通的,而且有一种殊途同归的感觉。打破一个旧有的思维却是是困难的。 最后提出一个讨论的话题,为什么我们知道这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一生?正是我在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这样一本改变思维的书我读过之后仍然改变不了自己目前的困境呢?一位说一段时间专心实践一项,还有一位告诉我们她每天都用趁早记录管理自己不断回顾。是的,因为我没有好好的去行动,也没有真正看懂。 甘地曾经说过:信念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语言,语言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价值,价值决定命运。关于这一点的生物学依据在此。然而明白了第一句话,没有变成语言没有行动没有形成习惯没有改变价值,我们的命运当然也不会改变。 在本书中也提到在意识之外还有潜意识,例如你学会开车后可以很灵活的一般聊天一般开车,你的意识没有在开车,那么是谁在开车,是潜意识。就好像我们背下所有如何开车的道理,但是没有摸过方向盘没有到道路上,我们永远不会开车。没有熟悉到一定程度你一定没有办法一边聊天一边开车的。所以,去实践,一遍,又一遍,直到你忘记时刻牢记这个道理吧! 我的意识告诉我相信这本书,原来我的潜意识也在怀疑着,那么用一次又一次的行动来证明给我的潜意识看什么是正确的吧。真的没有办法像模仿游戏中的图灵或者爆裂鼓手中的主角在别人都认为他们是疯子或者蠢货时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不动摇,也许我们无法成为他们那样的天才也有这个怀疑的因素在,anyway ,就做个平凡人该做的小改变好了,一遍又一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分享】陆文夫小说《美食家》 (沉柯)
- 七分钟重启大家提炼书单 (周瑞)
- 【分享】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 (沉柯)
- 读书笔记《戴笠传》 (jingyi1971i)
- 【感悟】悦读分享之乐 (亦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