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什么酱油?
来自:世界
看到小组有关于酱油的讨论,翻出以前的一篇日记。个人口味,仅供参考。 ------------------------------ 打什么酱油 酱油作为中国菜的重要调味料,在各种各样的饮食类节目栏目中,对食材有一定的要求,却鲜有人提及应选用什么酱油,概而括之就是酱油,广东人讲究些,无非也就是区分一下老抽,生抽,头抽。试想,你花了500元买了条老鼠斑来蒸,却用几元钱一瓶的酱油,岂不是暴殓天物? 你别看超市琳琅满目几百个牌子,但真要要买到一瓶好的酱油,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国内市场,基本上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酿造酱油了。所以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在五花八门的牌子中,挑到到相对好点的酱油就阿弥陀佛啦。 因为每个地方都有生产酱油,我不太了解各地的情况。就拿广州来说,一般市面上的酱油有几大类,一类是本土(含香港)名牌,一类是日韩进口,一类是本土小品牌,还有一些零散杂牌。 本土的牌子中以珠江桥牌,致美斋,海天,味事达等品牌的口碑最广。香港品牌事实上在广东生产,以李锦记,淘大,雀巢的美极鲜为代表,国内的上海淘大,也有不少产品。进口的一般是丸大豆,龟甲万等。还有一种英国酱油喼汁,并不常用来做中国菜。以上几个牌子也有生产喼汁,进口的也有。 补充:味事达相比致美斋等传统品牌,年轻却占有很大得市场,味事达的主要产品【味极鲜】其实很大程度得益于雀巢的【美极鲜】,方形的瓶子和标签包装,几乎一摸一样,很容易混淆。不过【味极鲜】品质其实不错,并且合法注册,不算冒牌,只不过打个擦边球借借东风,顾客也不会考究谁是正宗。现在很多牌子也打【味极鲜】【美极鲜】系列,也采取相近的包装和瓶形。雀巢真是有苦难言啦。 日常做菜调味,通常使用生抽为主,老抽为辅,生抽色淡味浓。而给食物上色,就需要用老抽了,色浓味淡。一瓶好的生抽加一瓶好的老抽,是做菜色香味的重要保证。 同一个牌子有不同级别的酱油,我的选酱油经验,国产的生抽以珠江桥牌御品鲜,雀巢的美极鲜,致美斋的天顶头抽为佳,天顶头抽最贵,500ml的要38元。珠江桥牌相对实惠,大概十几元就可以了。并且我有朋友是做出口检测的,各种指标以珠江桥牌的质量最好。 李锦记,海天的酱油我并不推荐,口味一般,性价比不高。李锦记是广告做得好,名声在外,实际并不太好。 进口的龟甲万比较好,丸大豆味厚,不够鲜甜。理论上,我建议你买同档次酱油中最贵的。价格大概是普通酱油的1-2倍,这个价格差异,对于肉类的价格,真的可以忽略不计了。但你每天都能吃上好一倍的美食,很划算啊。 老抽我就不太讲究,因为味道主要靠生抽,老抽主要是上色,所以一般就买珠江桥牌的草菰老抽。 你想知道酱油的鲜味程度,看看他的氨基态氮的含量就清楚了,一般的酱油氨基态氮含量大概是0.8g/100ml,珠江桥牌的御品鲜是1.2g/100ml。所以,买酱油看看这个指标,就知道这个酱油鲜味够不够了。但也有例外,我在上海曾买过一瓶忘了甚么劳什子牌子的酱油(回上海看看,再补充,记得是黑色配中黄色包装的),是货架上最贵的,甚么纯天然酿造,氨基态氮的含量也达到1.2g,但用了一次我就放弃了,根本就是味精水加色素。 蒸鱼酱油,我是非常非常的不推荐,我认为蒸鱼豉油是最具欺骗性质的系列,就是添加了味精之类的增味剂,味道再调淡一些,其实没有什么豆香味。我试过几个牌子,也是从此弃之不用,没什么事不要买了。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如果你面前摆着一瓶香港颐和园的御品生抽,那么,以上提到的所有酱油,都是垃圾。 香港颐和园的酱油是真正的全人工酿造酱油,一批酱油的制作过程需要18个月。125ml装的售价为160元。国内我未见哪里有卖,后来香港的朋友带了瓶给我,才得以尝到古法酿造酱油的滋味,非市面所买酱油可比。但以160元的价格,却非我等穷人能天天消费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