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甄别小组里的医疗健康知识,科学、适度交流病情,涉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需以医务人员的专业意见为准,请勿在小组里问诊求方、交易药品,如遇非法行为可向站方举报,必要时保留全部信息并及时报警。
【如医】我们为何要使用移动医疗
宽姆
在电商时代猛烈渗透各领域的今天,都争先恐后的开发APP来贴合且抢占这个市场,相对于传统的医疗行业也开始按耐不住并且风起云涌,仅在2014年我国移动医疗的APP就达到2000余款,同时市场规模达到30亿元。众所周知,移动医疗发展的四个阶段:用户生成内容、医患互动、和医疗服务改革相关、数据驱动决策和发现。我国的移动医疗还是处于二三之间,大数据的分析还很少涉及。 国人眼里的医学是相对传统的,也都比较循规蹈矩,而在中国这样看病的传统模式也司空见惯了。行医在中国有很多美好的称呼,如“杏林”,出自东晋葛洪《神仙传》记载三国董奉的故事,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杏林”,已成为医界的别称。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古代医生的地位其实并不高,甚至很低下,也说明传统医学水平确实不高。 现如今的医疗矛盾也衍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譬如高收入人群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获得更贴心的服务以及良好的就医环境,事实是好的三甲医院人头攒动根本满足不了。在西方国家医生是一个令人尊崇的高薪职业,当然他们获得医师执照也相对严苛。在中国,医生的基本工资不高,他们的收入很多来自“隐形”收入,这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过度医疗”。这一点即使心中有数,也只能对医生言听计从,毕竟目前的医疗体制主要还是偏向Offline,我们最多只能从医院橱窗里看到医生的简介,或许旁边会有一个意见箱,可是又有何用。若是同Online挂钩,就不同此景了,起码能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引导患者选择医生。 在现代,移动医疗APP就是用来造福人类的,它可以使飞速提升医疗行业的管理效率,促进科学家、药企和医疗设备公司以及医院之间的合作。截止至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就破五亿,这掀起移动互联时代的狂潮,也使得O2O模式更成功火爆。现在的绝大多数人出门必带的就是手机,没有钱包没也无关紧要。如果退后十年,出门没带钱只能自认倒霉,如今已然能解决绝大多数的问题,诸如出行、吃饭、买东西。不可否认这称得上一种时尚,但更多的一定是前所未有的便捷。 早在2005年,那时还没有苹果这样的智能手机,Welldoc就开创了这个先河,它的第一代产品是基于诺基亚6682和6680来开发糖尿病患者管理系统。10年后的今天,有太多崛起的APP在专攻做医患沟通。比如美国的Health Tap,它拥有12000名美国执证内科医生。用户不仅仅可以在应用上提问,还可以通过电话直接发信息或打电话预约医生的服务。Health Tap会告诉用户哪些医生现在有空,他们可以通过照片、健康记录、检测结果等方式发表符合规范的诊断信息。 在国内也不乏有优秀的APP问世,“如医”这个APP不同于市面上的那些“轻度问诊”,它的智能诊断是病历收集和分析、检查结果统计分析、基于合法诊断结果的指南告知、面向医生的统计数据分析,这些是“如医”移动医疗平台能够解决医疗痛点的武器。在专做肿瘤的“如医”APP的病历夹,面向医生的智能分析和特有的线下经销渠道,能够更深层次的实现医疗咨询,这决定了它在线医疗服务为“中度问诊”。其大数据更接近医疗级别,旨在更专业、更能解决医疗问题。是目前唯一有结构化数据的问诊平台,这一点实属不易。 如何让“移动医疗”APP成为主流?单从BAT的加入就能体现出它的不可预测前景。移动医疗解决了医生资源分配不均,同时也省去了排队挂号的环节,不用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起早贪黑去医院候诊排队。有时我们生一些小毛小病但也不能准确判断服用什么药,可能在以前就“百度一下”,但有时度娘的回答并不是医生,并不够专业。从医疗APP的诞生就根本性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向你一对一回答的是有资质的医生,并且可以通过语音、图片、视频等微信式的交流。每个医生有各自所研究的和擅长的病种,也不一定二甲医院的医生就没三甲医院的好,对症下药才是关键,找寻合适自己的医院,通过互联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据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上公布的信息显示,我国每年新增300万左右癌症患者,占全球两成左右,全国患者总数已经达到1000万左右,每年有200万左右的人死于癌症,医疗费用高达1500亿元。他们中的不少一部分所处地区并没有良好的医疗条件,或许简单复诊一次都要通过火车和飞机之类的交通工具,现在就能轻而易举达到目的,低成本高效率,并且长期稳定的和医生保持联系。区别于轻问诊,粘度高复诊频繁的患者更容易依从于特定医生,肿瘤科是“如医”的突破口,“如医”团队多年的肿瘤从业经验正好与此契合。在我国医疗现状下,用户安装并输入病历的积极性是不高的,说到电子病历,“Practice Fusion”这个在美国拥有6500万电子病历的公司真的值得我们学习。通过该网站,患者可以查看自己以前的病历以及所有健康数据。接下来,该公司还将逐渐将系统和患者个人的可穿戴设备连接。 移动医疗会改善优化传统模式,我们热忱的期盼这也是未来中国的发展趋势。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精彩纷呈——四川现代医院祝贺四川省医师协会2024年显微外科... (春天银杏)
- 【征集】现代医院显微外科手术:颈深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 (春天银杏)
- 在医院如何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 (春天银杏)
- 霉菌性阴道炎的病因是什么? (极烽网络【心境)
- 四川现代医院在第12届世界显微修复重建大会学术交流 (春天银杏)